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对了,开门,开门,请他们进来……不,不,我亲自去请!”
无论史可法对俞国振有这般那般的不满意,此时却不得不承认一点,俞国振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他虽是刚直,却不是丝毫不知变通,一旦意识到这一点,自然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无为城墙高二丈二尺有余,在南门护城河上有一座桥,名为九华桥,史可法亲出城门,到了九华桥上。
原本他以为俞国振会上前来见他,但他发觉,俞国振却将那些俘虏中大约五百余名驱在一处,自巳登上稍高的坡地,正在大声训话。而其余一千多名俘虏,则依旧被绑着。
无为知州罗之梅(注,此前所说张化枢为误,多谢王孙武阳指正)见状,心中颇为不满,当初因为州判之事,他与俞国振打过交道,知道此人难以应付,因此倒没有轻易上前,只走向史可法道:“史参议,是否让下官先过去?”
“自然是要有劳贵县,让那俞国振前来迎接。”不等史可法说话,巢县知县严觉道。
他如今是待罪在身,身为知县,守土有责,可他不但因为大意让贼人几无柢抗进城,还险些令上官史可法陷入寇手,如今又贪生怕死逃离。他自知必将受罚,于今之计,只有拼命拍史可法马屁,好让自巳受到的惩罚轻一些。
能只是戴罪立功就好了,实在不行,免职一年半载,然后再复出他任,也是不错。
史可法却横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这个严县令,当真是个大蠢货!
“休要惊扰着他办正事,我们过去,且听听俞济民说什么。”史可法道。
他们缓缓靠近俞国振正在说话的缓坡,但距离十丈时,便被家卫示意止住。严觉这次算是有了眼色,没有再说什么,而向来觉得俞国振狂妄的罗之梅,此际也不由得再度咋舌:便是面对分守四府的史可法,俞国振竟然仍是这样狂妄!
史可法没有理睬这二人挤眉弄眼,而是注意听俞国振在说什么,听见俞国振挥着手道:“尔等原本尽是良善,都为安份之民,可流寇一来,焚汝家园,淫汝妻女,戮汝兄弟子侄,裹胁尔等从贼为乱,数代积蓄,化成粪土,祖先清誉,门楣尽污……如今自己也就擒被俘,将遭显戮,性命无存,魂魄无依,便是为鬼,亦为孤苦。诸位!”
说到这,俞国振声音突然大了起来,他略一停,目光严厉地从众人面前转过:“是谁令诸位从善良百姓,变成国之寇贼?”
众人都是沉默,俞国振说的是大白话,他们都听得懂,但不知道俞国振问的是什么意思。不少人听到他所说的话语,不是呜咽失声,就是面有惭色。
俞国振看到他们当中这样的反应,心中微喜,他又问道:“是谁?”
得他示意,围着诸人的家卫齐声喝问:“是谁!”
几十人突然喝问,惊得被逼坐在地上的俘虏都是心惊肉跳,便有机灵点的大叫道:“是献贼,是张献忠!”
“还有闯贼!”
七嘴八舌的声音响了起来,初时还稀稀落落,接着喊的人多了,声音也杂了起来。
俞国振目光一转,见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虽然不说话,却抱头痛哭起来,他便向那汉子一指:“你,出来!”
那汉子初时不知是指自巳,周围人也不知俞国振何意,两个家卫过来,将那汉子一夹,直接带到了俞国振面前。
“你姓何名谁,哪里人士?”俞国振问道。
“小人、小人颖州王家店人姓王,贱名有辱祖宗……”
“说吧,没有关系,在这里的,哪个不同你一般,曾被迫从贼?”俞国振和气地道:“说说你为何哭。”…;那人见俞国振说话还算和气,心中虽然惊恐,却还是说出来:“小人叫王保宗,在王家店,原是家中有几亩薄田,上有老母,下有发妻,育有二子一女,虽是穷困,终日操劳,却也和美。可流贼破颖洲之后,过王家店,焚了小人新起的屋子,小人妻女,小人妻女……竟然被淫辱,二子不愤,与贼相急,尽为贼人所害,老母亦不巅所终,想必冻饿……冻饿而死……如今我已是孤苦伶仃,方才官人说起,小人自感身事,不禁泪下,还请官人恕罪……”
他一边说,一边放声而哭,这一哭,周围顿时哭声一片。
俞国振狗了拍这王保宗肩膀:“说的是,若非流寇,我等便是贫苦,终能与家人一起撑下去,自己再勤快些,或许还能接下一笔家当,逢年过节,祖宗坟前,总有些冷饭残酒,不至于断了香人……”
一听他提“断了香火……”那王保宗哭声顿时变成了嚎淘,而周围原本就觉戚然者,不少人也开始落泪。
这些人都是家破人亡,很有可能只剩自巳一身的,对着王保宗经历,又听得俞国振那番话语,一个个都不禁伤心。须知俞国振方才让人对他们进行甄别,从口音里将凤、阳府和南直隶的人挑出来,这些人大多都不是惯寇,只是流寇攻入之后被裹胁而来,不得不从,每个人心中对流寇,都有一部血债!
俞国振又点了哭得极哀的数人,这数人一个个都将自己家中遭遇说出,当真都是句句血泪,有两人说得呼天抢地,恐惧与悲愤交织在一起,几欲令其晕厥。
俞国振指了指那些并非凤、阳府和南直隶的俘虏,又向诸人问道:“毁尔之家,淫汝妻女,残汝父兄者,这其中可有?”
那王保宗第一个跳出来,指着其中之一道:“有,有,此人,此人便杀我儿,我原想跟在贼后,杀之复仇,却尚未得手,便为官人所俘。”
“锒!”
一柄刀掷在他的身前,那是俞国振的腰刀。
“去,杀了他,为汝子复仇!”俞国振喝令道。
王保宗一把抓起腰刀,看着那人,那人浑身发颤,连声说“不是我不是我”,可他有口音却是典型的陕腔,王保宗一步步走了过去,那人想要起身闪逃,却被两个家卫死死按住。
王保宗来到他的面前,举刀,猛然剁了下去。
(咳咳,定时发送,继续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
二零三、乌云聚危城(三)
“多谢官人………………令小人得报犬仇,小人此生无憾,甘愿为官人正法!”王保宗拎着那颗头,扔了刀,跪在血泊之中,向着俞国振叩首行礼。
俞国振走了过去,一脚将他踢倒:“胡说!”
王保宗愕然,他不知道俞国振为何会如此反应。
“此人杀你子,可淫汝妻女者是谁?驱使此人与淫汝妻女者,又是谁?”俞国振冷笑:“你只杀了一小卒,却不敢与真凶斗,怎么算是得报大仇?”
王保宗闻言浑身一颤,一脸不敢置信。
“汝等说,谁是汝等真正大仇?”
“闯逆!回逆!献贼!”
一片高呼之声中,群情激愤,旁边站着的史可法,也不觉悚然动容。
“既然汝等皆知献贼为汝等大仇,我给汝等一个复仇机会,献贼必来攻无为,汝等可敢依城与战?”
“愿,愿,愿!”
“那好,来人解了他们的绳索!”
“啊?”无为知州罗之梅闻得此言,顿时心中一惊,他看了史可法一眼,史可法没有说什么,旁边的张傅却是顿足抚掌。
“好,好,好,不愧是俞济民,不愧是无为幼虎,…道邻兄,恭喜,恭喜,朝廷之中,一直有人议论剿抚之策,但如何剿抚,莫衷一是,如今我却知道,剿抚之策,尽在俞济民手中!”
史可法微微点了一下头,心中也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本这些流寇俘虏,根本不值信任,自流寇举事以来,不知弄过多少次一降即叛的勾当,便是去年,流寇在车厢峡一战中穷途末路,还是靠这假受抚的招数,躲过一劫,害得当得负责剿寇的陈奇瑜最终因此免职。
而俞国振则成功分别了惯寇与新附,再激起被裹胁的新附与惯寇的仇恨,这样一来,那些新附就转化成了民壮,而且比起一般民壮,他们与惯寇有着血海深仇,正是不死不休!
史可法默然许久,只是默默观察俞国振的手段,只见俞国振又让这些新附指认惯寇,凡被指出者,立刻被挟出,由新附中指认者将之处死,转眼之间,无为城下,便已是有四百余寇伏尸于地!
那血渐渐汇于一处,顺着沟壑,流入河中,将河都染得鲜红。
流寇原本就是如此,由惯寇督新附,待新附也变成惯寇之后,再去又督新附,如此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所到之处,残害百姓,并将受害者也变成他们的同伙。俞国振俘获的,正是留在巢、县城中的贼寇一部,因此相互之间,认识得极多。
这一轮杀下,还剩余九百贼寇,他们战战兢兢,只恐也有人来指证自己。
俞国振见无人出来指认,便对他们又道:“你们不是惯寇,想必为祸不多……”
听得这一句,这九百余人顿时松了口气,不少人都失声哭出。
“但是,既是从贼,便是有罪”…汝等之中,想必都曾有杀掠奸淫之事,只是如今并无苦主在侧罢了!”
俞国振这话说出,那些人心又再度悬起。
“故此,死罪得脱,活罪难免,汝等想要无事,唯有一策,就是老实听命,为守城输送砖石箭矢,若是汝等还能立功,那么便可与他们一般,过往不究!”
他这话说出,等于是又给了众人希望!
正象他分析的那样,这剩余的九百余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盲目从贼的,虽然也随贼为恶,但还不足以称惯寇。如果有一条活路,谁愿意跟着贼人去死?…;“官晨…官人所言,可是当真?”人群中有人怯怯地问道。
这就显出俞国振身份尴尬来,他只是民壮首领,可不是能有权判定众人罪否的大官。不过这难不住俞国振,他向史可法这边一笑:“我所说,虽未必为真,但这位就是奉命分守四府的史可法史史参议,史参议,请上前来。”
史可法不由自主地听从了俞国振所语,上前来到他身边。
“贼人势大,若不能分贼之势,化贼众为我用,无为定然不守。”俞国振在他耳边低声道:“史参议,如何取舍,尽在于君了。”史可法看着他,然后抱拳,拱手,一揖,头垂至膝。
做完这个动作之后,他上前一步,面对众人,再次拱手:“本官便是史可法。”
这群俘虏自然知道,他们追了许久险些抓到手的朝廷大官,便叫史可法。现在一见,果然是一个有威仪的人物,而且说话谈吐,颇为亲善,对他们并无太大的恶意。
“方才俞壮士所菩,便是下官之所想,汝等原是良善,都为朝廷赤子,是贼渠献逆等,迫汝等从贼,今日若能幡然悔悟,反戈一击,朝廷必恕前过,若能破敌立功,本官也不吝为汝等奏赏!”
俞国振退了两步,让史可法站在众人的中心,看到史可法在俘虏中侃侃而谈,他心中也承认,这位东林清流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至少嘴炮的功夫还是极强的。一通讲演,他大约也知道这些从贼的百姓大多没读过太多书,没有怎么引经据典,只是说恕其前过赏其后功,说到动情之处,他声泪俱下,陪着众人哭泣,顿时惹来一片赞声。
“史参议是好官!”
“自然是好官,要不方才那无为幼虎为何都听他的!”
这样的窃窃声自然也传到了俞国振耳中,周围的家卫多有不愤者,却被俞国振一个手势就压制住了。
“济民休怪,名不正则言不顺,史道邻为朝廷分守四府,若不如此,这些从贼的百姓也不会信服。”身后张浮迈步上前道。
俞国振一笑:“天如兄不必解释,我只想做事,至于功名爵禄却是半点都不在意。”
一个行将灭亡的王朝它的功名爵禄有什么意义?俞国振将史可法推上前去,自己隐于后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自保。他现在只营这三百人,若是朝廷真因为他的功劳,给他一个什么武职,受那些文官的支使和肮脏气儿,那才是最不合算之事。
张傅闻得此言,不觉面有愧色,以他的心性,自然体会不到俞国振的想法,却也不禁觉得朝廷薄待了俞国振。
而且俞国振越是显得人格伟大,他就越发自惭形秽。
“俞济民真君子。”他挑起大拇指真心赞道:“我不如也。”
张博一向自视甚高他在崇祯四年辛未科中的进士,当时只是三甲头名,可是却敢为书商点评一甲的试卷,弄得他们的考师极为不满。他纠合同道办复社以壮声势,走的就是后世炒作造势然后入主中枢执掌权柄的道路。因此,他真心实意地当面称赞俞国振倒是极难得的事情。
俞国振一笑,没有说什么。史可法也好张溥也好,与他终究不会是一路人,如今相互利用,今后总归是要分道扬镀。
张浮见他也不谦逊,心中又有些着恼,只是现在他可是有求于俞国振,因此也不好多说什么。…;俞国振抬起头,开始打量无为城。
在很早之前,甚至在流寇破颖州城之前,俞国振就想过,若是他来守无为,应该如何守法。
无为城高二丈二尺有余,周长一千四百九十一丈三尺有余,这个数字,早被他记在心中。这是一座小城,城中人口过万,不过战时,附近乡镇百姓纷纷逃入城中,人口可能达到三至四万。
这么多人,吃就是一个问题,好在无为还有些存粮,根据贾太基传来的情报,城中有粮一千四百石,足够支撑一段时间。流寇不可能长时间攻无为,俞国振算了一下时间,他们最多能在无为城下呆七到九天,超过这个时间,一来流寇所携粮食未必足用,二来官府调集的援兵也会到达。那时流贼背腹受敌,只怕要作鸟兽攻。
张献忠是极狡猾的,他不会让自己走到这种绝路。
所以,只要坚守七日,最多不超过九日即可!
城中有佛朗机炮六门,只是未必堪用,好在自己缴自贼人中的四门,叶武崖已经检查过,完好无损可以轰击。城中武库里也有些鸟枪,只不过其中能用的,早就被俞国振狸猫换太子换到了自己手中,因此完全不能指望。
城中目前聚集的官兵和民壮,不算自己的家卫,共是六百余人,加上可以征发的城中青壮,能有三千人守城,又新得这一千多俘虏,守城者便是近五千……”对于无为这样的一座小城来说,有五千人守城,基本够用,唯一值得担忧的是,城中无论是官兵还是民壮,都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而官长也不擅于兵事,守城调度,只怕还得依靠自己。
因此,还得想办法控制住守城的指挥权。好在自己在无为声望足够,便是知州,此际也不得不听从,再加上史可法如今应该也会配合,调度之上,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流寇数量,也已经审问侦知,流寇主要是三股,张献忠、老回回、混天王,张献忠实力最强,拥众有七万,老回回混天王合起也有五六万人,因此,共是十三四万。
五千对十四万,虽然贼人中大半是老弱,但俞国振也知道,守城一方堪用者,可能也只有他的三百人。
俞国振正沉吟之间,史可法已经演说完毕,他径直走到俞国振面前,长揖为礼,沉声道:“无为数万百姓,便托与公了。”
“无为是我乡辞之地,便无嘱托,敢不效力?”俞国振道:“只是不知,史参议可愿将调度之权尽数付我?”
央可法闻言双眉微挑!
(仍然是定时发送,求月票中~)。)
二零四、乌云聚危城(四)
王保宗喝了口热水,冻得发僵的身体,开始觉得有些暖和了。()
他看了看四周,与他一般被俘然后反正的,大约有二十余人,被一个少年领着,围着一口大锅。锅中散发出来的米饭香味让他禁不住深深呼吸,虽然墙头寒风凛冽,可王保宗却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
原本他只是僵硬地随着贼人,现在不同,现在他觉得自己有了奔头。
奔头就是……杀贼!
一想到自己可以在城上杀贼,王保宗就觉得心里热乎。他闭上眼,合什向着自家遇难的亲人在天之灵默祷,不一会儿,就听得带着他们的少年喝道:“饭好了,准备吃饭……咸菜米饭,吃饱了有气力杀贼!”
王保宗跟着众人去打饭,象他们这样,二十五人一小队,每队中都有一名来自细柳别院的家卫充当头目,整个城头足足有四十余队,其中既有如同王保宗一般的反正过来的流寇,也有城中的百姓。
每人都发了一只木碗,还有竹筷,这就是他们的餐具。虽然没有菜,但咸菜够咸,还是很下饭的,王保宗一边吃,一边从城头上向下张望。
他很奇怪,为何除了西门,无为城的其余三门都是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