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部分部队“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两翼的德军根本没有一丝要撤的迹象,那种林俊不想看到的结果至少在今天下午两点前还没有出现。
两点刚一过,预备队方面的有一份报告到了:中线突击部队已经夺回斯托尔布奇、炸毁大桥,正在构筑环形防御工事。
“司令员同志,斯托尔布奇守军有多少人?”林俊接过了参谋手中的电话,亲自问布琼尼元帅。
“33集团军的一个‘混’成坦克团加上民兵第一师一部,还有空降兵第12师的大约一个空降团步兵,总兵力大约8000到9000人。还有约50辆斯大林型和t34,迫击炮和火炮数量不明。我已经任命‘混’成团坦克团团长为集群指挥,务必在两翼部队到达之前守住斯托尔布奇,战役航空兵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和物资补给。”
“好的,请转告斯托尔布奇的守军务必坚守至两翼部队抵达,战役结束后我将为他们授勋。”
“是,副统帅。祝您健康,再见。”
“祝您健康,元帅同志,再见。”
布琼尼还是老习惯,喜欢听别人祝他健康,也喜欢用这句传统的问候语来结束对话,可不管林俊还年轻的很。林俊也是投其所好:最后都祝您健康了,也就用“元帅同志”来结束通话………这点体现了自己的平易近人。刚才第一句问话用的称呼是“司令员同志”,布琼尼这个方面军司令员这会是自己不折不扣的下属,因为那会说的完全是公事;一句“元帅同志”抛过去,用的是两着级别相同的军衔,因为布琼尼的那句“祝您健康”。
“祝您健康”即可以是向上级表示尊重,也可以表达朋友、同事间的友好,听着让人舒服。
林俊舒出一口气,斯托尔布奇的顺利夺回对于“红‘色’旋风”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接下来就看那支部队能不能守住那个火山口了!
一边是有点例行公事般的对话,而被谈论的地点就是血与火、钢铁与炸‘药’、意志与决心之间的较量!守卫者们深入敌后,面临的将是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德军的疯狂反扑!
‘波’尔…马蒂索维奇…特尔特尼上校在发出电报后,很快就被任命为坚守斯托尔布奇所有红军的最高指挥员:民兵第一师在这里有两个和他行政级别一样的团长,其中一个上校的资格还比他要资深,但因为特尔特尼是‘混’成装甲部队指挥官,成了第一考虑。另一个中校步兵团长和中校空降兵副团长就没什么资历同特尔特尼争这个指挥员的职务了。
步兵守阵地是一把好手,但‘混’成坦克团火力更强、兵种齐全,坚守斯托尔布奇还得要靠坦克团来挑大梁。
城市西侧因为有涅曼河这个天然屏障,只需要部分步兵和少量火炮防守,重点在北、东、南三个方向:北侧没有因为距离捷尔任斯科山山脉不远,大范围内地形虽然只是缓坡丘陵,但没有什么上规模的城镇,威胁不会很大除非进攻的部队愿意等待守军重新构筑起坚固防线后绕道进攻:这会的时间每一个小时都是宝贵的。
南翼不远就是涅曼河拐弯地区,拐弯这边没有什么大股的德军部队,德军想从这边发动进攻,不是‘花’上一点时间绕路就是要渡河重新集结。
斯托尔布奇守军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是联通公路的东北方向………德***队的第一轮强攻必定会是从这面开始!特尔特尼把大部分反坦克炮和坦克都布置在城市东边的两道防线上,而所有部队都是拼了命的构筑阵地。
第一道步兵防线将得到坦克和炮兵的直接支援,为了保证东侧防线的万无一失,一线守军是红军中以彪悍、‘精’锐出名的空降兵!
这些空降兵可不是西方国家大范围意义上的“空降兵”,而是完全的伞兵(别忘了还有滑翔机空降兵哦。)绝对是轻装部队中的‘精’英!战斗力在普通步兵之上(前提当然是双方支援兵器火力对等的情况下。)
两个步兵团团长没有同空降兵同志争这个艰巨任务,他们心里虽然也知道自己的部队作战勇猛,但相比空降兵部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红军空降兵,‘精’锐程度全军皆知!
。。。
第四百五十章 能人
。轻武器都是新式装备,和坚守斯托尔布奇的其他部队能够通用***只不过空降兵手中的ak4都是折叠托地而已,倒和装甲兵同志手中的一样。
空降兵地最大弱点就是没有重火力支援。特别是在空旷地带面对敌方装甲部队时这是致命的!不过今天空降兵的小伙子们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是坚守一座小城。身后还有强有力地坦克、反坦克炮火力配合!
斯托尔布奇在“斯大林防线”西侧,在战略‘性’退却时是被主动放弃地,上万人口的小城在三天内进行了大规模后撤:市民不仅仅带走了一切细软。连手工作坊里的工具都没给德国人留下!正因为这样。除了前期轰炸和今天上午的‘交’战痕迹,这座小城还算相对完整。
德国人在占领斯托尔布奇后,有一段时间将这座相对完好的城市作为了进攻明斯克的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la'在明斯克会战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后,这座拥有完善铁路、公路系统地小城又成为了德军重要的前沿物资中转站。这会在斯托尔布奇车站还堆积着大量的德国物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甚至有二十几辆来拉物资的欧宝牌三吨卡车。
城市四周只有简单地防御工事。德国佬只是象征‘性’的在公路附近挖了几段战壕,用沙袋构筑了几处防御工事和高炮阵地,现在全被“斯托尔布奇集群”接收:一支深入敌后、四面受敌的部队需要个名称,布琼尼就将其称为“斯托尔布奇集群”。只不过这个集群还不到一万人。
因为‘混’成坦克团的猛打猛冲,驻守斯托尔布奇的德军大部分只是进行了轻微抵抗就溃散了这里是纵深,没有大规模建制野战部队驻守,只有少量警卫部队、高炮部队和从捷尔任斯科撤下来的溃兵,根本挡不住红军装甲‘混’成部队的强攻。现在特尔特尼获得了很多意想不到地战利品因为这里是德军重要地物资中转站,几千吨的物资都堆在几个物资场,甚至还有大量地德***火。
那些防备苏联空军的高‘射’炮至少有一半还算完好。现在也被红军“接收”了集群里高‘射’炮兵不多。就是数量足够也一下子玩不转德国佬的装备(虽然双方的37毫米高‘射’炮结构和‘操’作差不多。)。但不能‘浪’费了让人拖到四周的步兵防线后当机关炮用:***和攻击地面目标是两回事,一个讲究‘精’度。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掌握要领的;机关炮轰击地面目标,随便找几个和机关炮打过‘交’道的老兵,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试‘射’几发就能打个差不离,用来压制步兵冲锋是手到擒来!
在市区西北角,一个拥有4‘门’flak36型88毫米高‘射’炮的高炮阵地被“民兵同志们”一锅端,大炮和堆积如山的炮弹就成了保卫斯托尔布奇的筹码。特尔特尼在得知缴获四‘门’88毫米高炮时的第一反映是:幸好自己的坦克部队没有从西北角强攻,不然一定会有不小的损失。
88毫米高炮对付坦克是一把好手,但对于从侧面包抄过来的红军步兵高炮手们只有逃跑的份。但现在麻烦也来了:集群中有人能用那些德国88毫米高炮,至少有几十位同志见过差不多的德国高炮(西班牙那会就缴获过flak18,卫国战争爆发后也缴获过部分flak36。),但那四‘门’高炮都已经固定在阵地上,8副轮架只找到5个!
德国人原来的阵地并不适合让那四‘门’88毫米高炮担当坦克杀手的角‘色’,人多力量大冒着西边零星而来的炮击炮弹,一堆官兵用“东拼西凑”的办法把四‘门’德国大炮给起了出来拉到城市东北角,在一片绿化带的白桦林边缘构筑反坦克炮阵地,而前面150米不到,空降兵同志正依托德国佬原先挖的战壕扩建工事。
特尔特尼认为德国人最多给自己两到三个小时,入夜前一定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但这几个小时已经够同志们构筑两道防线的城市本事就是第二道防线,第一防线依托城市,沿着城市外围构筑。
大量的德国武器***用德国卡车送到城市四周的阵地卡车没有钥匙也难不倒会开车的同志,“民兵部队”里军士多如牛‘毛’!德国人不会想到自己刚运抵斯托尔布奇的物资,这会却成了打击自己的要命玩样!单单火车站那边的部队就发现了整整10个车皮的德国枪械和***,打开后发现竟然大半是德国版的ak47和中间威力步枪弹!和自己手中的突击步枪除了制造标记、外部小细节有所不同,其它的完全能够通用,包括***和弹匣!
德国版的ak47突击步枪,原本是要运往明斯克前线的,那里的德军急需这种武器,不过现在便宜了特尔特尼枪不重要,那些德国子弹是现在最需要的。
三个车皮的包装箱里装的是34机枪,不过没有看到***………城里德军阵地上有一些,但不多。半个小时内,一个连的搜索队把火车站附近的物资大略的搜了一次:皇天不负有心人,找到上百个大木头包装箱的机枪子弹和弹链!
装上卡车拉走,各处都匀一些,用德国佬的武器踢他们的***!特尔特尼原本还担心***的供应问题,但一个小时后就发现:除了没有重炮,德国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装备个新的步兵团没问题!
火车站那边是要什么有什么,临时担任后勤运输队职责的同志(一帮子会开车的同志带着更多的“搬运工”。)甚至给一线正在构筑阵地的同志拉来了几卡车的德国地雷!
老兵们上,因为任务是坚守三天,没有要主动出击的责任,自认会埋德国地雷的同志全体出动,在阵地前沿密密麻麻的布雷竟然没有一个人让这些德国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雷把自己炸上天,这简直就是奇迹!多亏了十几个老兵他们知道这些德国地雷怎么使用、引信如何安装,示范一次后其他老兵就知道了。现在地面都积雪,同志们就是把地雷往雪地里一方,上边再盖上一层积雪了事!
红路上积雪被压实了,就没有规则、明目张胆的放上你的坦克有种就正大光明的开过来!犹犹豫豫嘛,这边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等着呢!
300多‘挺’34机枪被送到一线,600多名指战员被选出来使用这些火力强劲的德国机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整个城市四周充斥着34独特的‘射’击声,那是同志们在试‘射’手中的新武器:***正一车一车的拉过来,基本上都是250发一箱的弹箱,每个‘射’手很快就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还有动静更大的运输队还给同志们送来了一批德国型80毫米迫击炮和炮弹,部分学过使用迫击炮的老兵担当起了武器试验人员的角‘色’:大炮不是枪械一学、一琢磨就会,不同型号的‘操’作方式会有不同,没培训过很难‘精’确炮击,打出去的炮弹基本就是‘浪’费。但在防御、压制作战上还是很有点效果的!
现在“民兵”部队的优势淋漓尽致的显现了出来,特别是让空降兵的同志们佩服如果单靠空降兵自己,他们不可能完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如此五‘花’八‘门’的德国装备,枪械一类的也许还凑合。“民兵”同志们就不同了,以前呆的部队五‘花’八‘门’,能人不少,特别是些军械士同志,号称给‘门’德国列车炮都能打得响!
。。。
第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回合
缴获德国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这是重要情报,但并不出林俊的预料这是增强德军步兵战斗力最简单的办法,能同红军单兵在火力上处于对等状态的捷径。
ak47技术‘门’槛对于德***工系统来说低的很,而对于***而言,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一模一样地仿制德军的步枪口径体系是792毫米。但枪械如果要改变口径,还不如照搬照抄来地方便。因为79257‘毛’瑟步枪弹的生产线不经修改原本就生产不了苏联的***。
一种新式***地试制需要进行大量地试验,就是弹壳和弹头尺寸出现一点分别都需要长时间的测试,不然弹道‘性’能会出现偏差。德国没有那个漫长的测试时间。但是有时间让生产线去适应新***:新***和仿制突击步枪的配合问题苏联已经帮他们做好了。(小说)
红军不仅仅是指挥层。连士兵们都知道ak47单兵系列自动武器对步兵作战的巨大变革‘性’影响:德国人跟上了自己的脚步,用地还是最简便的方式,苏德之间的较量将变得更加残酷‘激’烈。新式的、能增加自己战斗力地新式装备会不断出现,战争会更血腥。
这就是对手‘逼’着你加班加点,苏联的军工体系还需要加把劲,争取在一年之内保证一线部队全部换装新式装备。至少轻武器上是这样。
斯托尔布奇,下午5点。天‘色’已经渐渐昏暗,德军也开始出现。
前哨部队,并没有靠近………一线空降兵仗着***充足。“借用”的一个炮击炮连只发‘射’了一个齐‘射’就把德国佬赶出了视线外。在城市东侧的楼顶上设立的炮击观察哨很清楚的看到了一切那些个配合空降兵的“民兵炮手”们技术不错,30几发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了100200米地范围之内,几十名德军前哨撤退的才不到一半。
“看来德国人要入夜后才会发动反击。”特尔特尼在三楼和自己地副团长兼中型坦克营营长谢尔盖…斯捷潘诺维奇…马里亚欣说。
“应该会很快,从明斯克两翼‘抽’调的部队也该到了,不然就是德国指挥官脑子发昏。”
马里亚欣,勇将,31年参加红军。接受过萨拉托夫装甲坦克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育。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思维敏捷头脑清晰。
“下去吧。开饭。”说完特尔特尼同马里亚欣下了楼梯。特尔特尼的坦克就隐蔽在楼房一侧的仓库里,马里亚欣的那辆在300米外。
坦克们将作为移动的炮台使用,这也需要进行‘精’心的伪装………特尔特尼那辆选的位置就非常不错:这里已经是城市外围,建筑并不像市区中心的那样一幢连一幢,而是互有空隙、通道,适合坦克进行机动转移(这有点像苏联的农村建筑,每户之间很多都留有大面积的空地或‘花’园、菜园。)。仓库向西侧的大‘门’已经给卸了,炮口直指着东边,从外面基本看不出来。坦克倒车就能出仓库转移阵地,后边和两侧的环境足够它隐蔽机动的,加上仓库是木质结构,如果必要可以直接穿墙而过!
气温正在下降,早就有同志因地制宜的在准备晚餐,也吃上了这么冷的天,单单吃干粮也能挨过去,但绝对没吃热饭来的舒服。德国人的物资不仅仅有武器***,也有军服食品,同志们对这些不会客气。
战壕里、掩体内,甚至是隐蔽在建筑内构筑阵地的战士都很冷,那些德***大衣和‘毛’毯正好可以用来御寒德军大衣是不能穿的,会有误伤的危险,但可以垫在战壕里靠着抵御那透骨的‘阴’寒;‘毛’毯就直接裹在身上了事。
市民们在撤退时拿走了很多东西,拿不走的是家具摆设………现在是在打仗,同志们不会借用老百姓的‘床’铺睡觉,但厨房借用一下不犯纪录,比野战厨房还好使。再说同志们压根就没带炊事用具,都留在后方了,只带了干粮:这是奇袭,不是按部就班的进攻。空降兵同志更绝………他们压根就没有锅碗瓢盆(见过降落伞扔下一口大锅吗?估计没见过,至少这会的红军空降兵只有在驻地有那些炊事用具。)!靠近各连队的老百姓厨房都被利用起来其实做饭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缴获的各种德国罐头做一大锅浓汤,有什么用什么:搞到牛‘肉’罐头的就喝牛‘肉’汤,有香肠的也没煮,敲碎了照样做汤。这很好的执行了红军的一贯传统:有什么吃什么、冬天什么都能熬汤。
浓汤做得快,热腾腾的就着随身携带的冰冷黑面包吃下去是抵御严寒的绝佳饮食配方:大冷天喝点热水都能抵御严寒,更不用说高热量的浓汤。
没人抱怨德国佬的有些食品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有的吃就不错了。
就在空降兵同志们喝完最后一批送上来的浓汤时,有人大喊:“趴下!炮击!”爆炸、火光!炮弹落下的的尖啸声刺‘激’着同志们的感官,把脑袋藏好了,四周都是剧烈的爆炸!
特尔特尼已经进入坦克,因为那道破损的木板外墙,视野不是很清楚:“基列夫尼克,前边一点,我看不见!”
坦克轰隆隆的穿过板墙,停在了仓库外边。德国佬的炮弹在一线阵地四周爆炸,看得出来应该是榴弹炮,105口径的。天已经黑了下来,德军步兵和坦克沿着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