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揉了揉眼睛,李元兴将手上的那几张放下,对柜爷说道:“爷爷,有什么想批评的吗?”

    “批评?”柜爷反问了一句。

    “比如,没有系统性,没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各方配合根本就只能说勉强,而且后勤保障方面,仅仅只有食物,却不知道救灾需要的更多。再接下来,这已经十多天了,还没有一个真正可靠的,让人放心的灾民安置点。”

    李元兴的话柜爷不认同。

    “标准是人制定的,也是由人在执行。首先这件事情上,就没有一个标准。这样的大灾之前的史料上也没有过救灾的记载。要知道之前的救灾,分有三步。”

    李元兴明白柜爷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别拿现代的标准用在古代。

    柜爷继续说道:“之前的救灾,第一步以村为单位活的拉出来,死的堆起来。第二步,官方富户发些粮食,开个什么粥棚之类的。第三步,皇家减免些赋税。”

    “那历史记载之中,也有地震,洪水救灾之类的?”

    “那是给脸上贴金的,我已经问过地方官员,还有史吏了。他们知道的,肯定比你在书看得多。”

    李元兴还是有些失望的。

    柜爷坐在李元兴的身旁,这才是真正的劝说。

    “想一想你在洛阳的时候,有多少人不理解,就是你部下的兵也未必理解你。只是按你的命令在行动,却没有自主意识,也没有足够的热情与信念。”

    “没错,就是这样的,百姓还感觉到害怕。”

    柜爷又说道:“看看现在,至少百姓看到大唐的军服,已经有一种安心的感觉。一口不可能吃个胖子,所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相信不出三十年。大唐在面对天灾的时候,就会有一套真正成熟的体系。”

    “可能就是我太急了。”

    “是太急了,依现在的水土保持与植被状态,比以后好太多了。仅一个洞庭洞,虽然淹了几万人的村子,可却让长江水硬是没有流出河道。再加上其他的几个湖,特别是鄱阳湖,眼下淹的就只有湖区的村子。”

    “珍珠场都保住了,其余的就更不会有大问题了。”

    柜爷拿着烟袋给自己点上一支,靠近李元兴小声说道:“后世,有许多河道都干了,许多小湖都消失了,你想挖一条运河,把长江水引到杭州弯来,都是作梦的。更何况,后世不等水流到这边,在前面就已经决堤了。”

    【这一节,为一个特别的读者加更。从上架到今天,天天一百币打赏,从不间断的读者】(未完待续。。)

第832节 血肉长城【第四更求月票】

    长江许多地段都没有堤,所以也没有决堤一说。

    依然还在洞庭湖,湖区东北。

    这里有唐朝岳州城,城本就在高处,湖水对城的影响却不算大。可城外一处山坡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却固执的站在风雨中,任凭谁怎么劝,也不愿意离开半步。

    “老常头,有什么舍不下的!走吧!”

    常姓老者依然没有动,眼睛盯着自己的窑。

    一队军士这时也过来了,带队的队长大喊着:“快离开吧,这里马上就被水淹了。”

    “不走,死也不走!”老常头怪叫着。

    “架走!”两个军士过来就架人。

    “你们放下我,这是要砍头的。太上皇他老人家在去年茶会的时候,称赞了我们的茶杯,我花了三个月准备泥作坯,又花了一个整整一个月这才完成,就差两个时辰,就差两个时辰了。这是献上的贡品呀,贡品呀!”

    两个时辰,这是给太上皇的。

    几个军士犹豫了。

    队长却四下看看,拿起一个桶装满一桶水,直接就倒进了窑里:“架走。”

    “你混帐,混帐呀。我的窑,我的杯呀!”老常头喊了几声之后,就晕死过去了。队长却大声说道:“秦王殿下有令,任何东西也没有人金贵。这老家伙只要活着,可以十炉一百炉的继续烧,死了什么也没有了。”

    对呀,活着可以继续再烧呀。

    这窑里的徒弟、大工、小工们赶紧收拾重要的东西。将那些搬不走的堆在一个房间里,然后用木头堆在门口,几个徒弟背上老常头,快速的跑着。

    洞庭湖基本上没有多少堤的,可几个大城这里,却有。

    岳州,也是大唐名城。

    就说这个窑,也是大大的有名,从汉代开始一直就到现在,烧下的青瓷敢在全大唐拼到前五。个别精品拿到过青瓷类第三。也是州县里记载过的名窑。

    许多人都为这一炉感觉到可惜,因为还有两个时辰就开窑了。可惜归可惜,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后世有加水烧瓷的作法。特别是铜红釉。老窑匠的釉料用的长石、高岭土。还混入了一些铜粉。

    这突然出现的水。在没有灭的炉火之中,产生了一些变异。

    整窑大部分的瓷器都损坏了,却有那么一两个保留了下来。却也成为几乎再没有办法烧出的当世精品。这自然是后话。眼下就说,老窑匠被强行拉走,所有这一地区的村子全部被清空。

    “报告,所有村子都被清空。”

    长堤上一位正在指挥的将军听到这话点了点头。此时的堤已经加高到了十五尺,也不知道用掉了多少草根,扔进去多少石块,能不能挡得住,谁也不知道。

    妇孺们抬着晚餐过来了,堤至少在眼下是安全的,除非再有连续几天的大暴雨。

    只要这道堤不倒,岳州城就不会有事。

    一个普通的校尉,接过热粥喝了一口,回头看了一眼坚固的堤坝,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好在早有准备,否则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堆起一丈五尺高的堤坝。保护住岳州,有可能的话,也护着周边二百里的村子。

    这时,一个普通的军士突然冲到堤坝上,扯开嗓子高声的唱着。

    昏醒百年、华夏已渐醒;放下天下,谁人甘臣虏自认;……

    一首李元兴无意间唱出,李岚姗改词,请了长安十多名曲词大家精修。以五胡乱华为背景,一曲原本后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全大唐版出现。

    唯一一字没动的两句,就是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不是李元兴的要求,也不是李岚姗的建议,这是长安众多词曲大家都不愿意改动的字句。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长城就是为了抵抗外敌。五胡乱华,断送了多少华夏文明,长城只是一道石墙。

    那怕这道墙有多修建,也只是一道墙。

    大唐皇帝李二说过,大唐皇宫没有围墙,这用来防御的围墙再高再厚,也只是一道石墙。而长安的百姓,却是最坚实的护卫,所以皇宫不要围墙。

    大唐秦王李元兴也说过。

    万里长城只一道墙,可长城却是一种信念,我大唐铁军铸起的血肉长城,才永不倒。

    长江沿岸,二十万大唐军士,连同当地近百万青壮劳力,手挑肩扛,男女齐上阵。将所有的要害的位置上,堆起了一丈五高,宽五丈的沙袋人工堤。

    岳州城。

    “府尹,必须要动军粮了。”

    每个州县,粮库之中都分为普仓,军仓。军仓不要十万火急,是绝对不会轻松动用了。手下来这样来报,就代表着官仓已经见底了。这才短短十天时间呀,粮仓就见见底了。

    “空了?”岳州府尹有些不相信,他的粮仓之中存了足有二百万石的粮食,怎么可能才十天时间就空了呢,难道有人作了假账,或者是有人在暗中搞鬼。想到这里,岳州府尹拿出一份电报:“传令下去,圣上有圣旨,任何人敢发灾难财,抄家,砍头。”

    “府尹您先别急,粮仓之中分为上中下三等粮,而且还有米、面、玉米等各种粮食。眼下官仓之中,只是中下等粮用尽,上等粮还没有动。但就算动了,依现在的情况也最多就是五天时间,这些上等粮,都是可以保存一年以上的。”

    “买粮,仓库之中有足够的钱币。”府尹倒是立即下了决心。

    上等粮,其实就是当年的新粮,而且是成色非常好的。下等粮是去年的陈粮。

    “扛家伙,上堤!”突然有人敲着锣。满城的高喊着。当下,许多干了一天活才回到家的人提着工具就冲了出来,府尹听到这话脸色发白,这样临时堆起的堤有某处并不结实也是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可雨连续在下着,那湖水距离堤顶只有不到三尺了。

    一但出了一处口子,那岳州城就危险了。

    “随时准备堵城门。”岳州府尹高喊着。然后也出了府门,跟着人流往城外跑去。

    没跑几步,一道水浪涌来,将几百人都冲倒在地。

    “完了!”岳州府尹心中一凉,转身就下令:“挡城门。”

    城门关闭。然后立即就堆上一个个的沙袋。出城的人上城墙,再从临时建成的木架上跑下来,明知道可能是决堤了,可岳州城的人依然一个个的冲了出来。

    那位老常头也醒了过来。冲着徒弟们高喊着:“去上堤!”

    用人墙挡洪水。再填石。并不是李元兴教的。也并没有人知道洛阳水灾的时候曾经有人这样做过。

    这一军的士兵只是知道,他们接到的军令是,战洪水。保岳州。

    “上堤呀!”看到几百个唐军士绑着绳子跳到水中,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喊了起来,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就有数百块石头,数百个沙袋被送上了来。十人一队,抬着长长的木桩,从远处飞奔而至。

    人力能胜天吗?

    洛阳水灾一直以来都是说书匠嘴里的一个故事,可真正当这个故事到现实中的时候,有人怀疑这故事是真实的,也有人怀疑这故事是假的。

    “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水中有一个军士高声的唱着,无论是因为害怕,还是为了提高士气,他在大声的唱着,严重跑调的声音也引得许多人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更多的人涌上堤坝,无数的石头与沙袋扔在水里。

    眼看着那决口越来越少,一直被完全挡住,堤坝上突然暴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那几百个唐军被拉了上来,就那样躺在泥水里,脸上流露出笑容。

    一道万里长城永不倒再一次被唱起,十几万人的超级大合唱,连岳州城内都能够清楚的听着。有这样的唐军,有这样的铁血长城,身为大唐子民而骄傲。

    在歌声之中,突然有人高喊着:“我,我有粮食!”

    有粮食?这是什么意思,那高喊之人周围的人都停止了歌唱,许多视线都盯着那瘦如材,穿着麻布衣服的男子身上。这人是个大地主,而且还是很大的地主,岳州城中不认识他的没几个。

    他有三个儿子,四个老婆,七个儿媳妇,却没有一个孙子。

    有许多人说,这他是太吝啬,而且从来不作善事,所以上天在罚他。

    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吝啬,只要他有粮食。当下岳州府的主薄就冲到了他的面前:“有多少粮食,岳州府买了,河堤工地上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我,不卖!”那干瘦的吝啬鬼一字一句,极为坚定的说着。

    周围的眼神全变了,这家伙依然还是老样子。可他不卖能如何,大唐不允许强买强卖,而且个人财产也有相应的保护法令,除非是极大的原因,影响到国本了,才可以临机。但眼下,军粮仓的还是满的,而且军仓是普通粮仓的五倍。

    很快,府尹也过来了,冷着脸说道:“两年前,派发仙粮种的时候,你厚着脸皮,手段用尽一口气就给你家里住下了五万亩。你把粮食卖了,给你一个高价。”

    “不卖!”干瘦的吝啬鬼语气坚决。

    正在府尹想发火的时候,这位突然来了一句:“我捐,捐了!”一句捐了,惊呆了几百人,这种家伙也会捐,也会作善事?

    “我捐,一千万石!”一千万石,巨大的数字吓呆上千人,岳州府尹真的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可那位高喊着:“我捐一千万石,全是上等玉米和土豆。”(未完待续。。)

第833节 灾后重建的考虑

    干瘦的吝啬鬼当官了,直接来自秦王府的电报。

    不是因为他捐了一千万石。

    而是这种家伙竟然可以把土豆保存接近一年时间,别说是李元兴,就是柜爷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后世有多少人研究,保鲜只有四个月,保存也只有半年。这家伙的土豆保存了几乎就快一年了,竟然还没有发绿,没有发芽。

    再说玉米,要知道后世玉米属于难保存的粮种之一。

    李元兴的秦王庄粮仓,大量保存的都是玉米碎粒,粮种的部分可以下了大功夫。

    更何况,长安在北方,皇族已经是典型的南方了,这里的空气温度,湿度都远高于北方。但这家伙的玉米保存的比李元兴用了许多后世技术的都好。

    专门派人去检查了他作为粮仓的山洞。

    不知道他用了多少代,多少年,整整挖空了两座山,将许多原始的山洞联接在一起,防火,防水,防潮。而且还有自然的通风与降温条件,最厉害的是,他连老鼠都防住了。粮仓之中,有许多当地人都不认识的果子,还有许多树枝,草之类的东西。

    那家伙有一句经典的理论:一粒粮食被浪费了,都能让心痛一天。

    所以,保护他的粮食,这是才他花空心思去研究的。

    一千万石粮食,虽然大部分是土豆,少部分是玉米,只有不到二十万石是米。这其中的理由更简单,什么产量大这位种什么。红薯的种子他还没有弄到,如果弄到的话,他肯定种的更多。

    是个人才,不过李元兴眼下还顾不上他。

    隋京杭大运河在后世几乎消失,但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处。强行在嘉兴段开一道口子,直接引入杭州湾,就是后世钱塘江里,并不是一件难事。

    “是不是要考虑灾后重建的问题了?”

    武曌看李元兴在思考,走到近前来问道。

    “重建?”李元兴笑着摇了摇头:“为什么要重建?”

    “为什么不重建?”武曌反倒是不明白了,那么多百姓家园尽毁。不重建要怎么过活。

    李元兴拉过地图。指着地图上说道:“你看,那时的长江,只有两个湖与长江有直接的连接。大唐的长江,却有三大湖。以及几十个小湖与长江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些湖就有着足够的泄洪能力。”

    “没错,如果不是这些湖,按这么大的水流量。怕是几个州城少说也要死几十万人。”

    武曌认同李元兴这个说法,

    “水量就那么大,所有地方都挡,自然就会冲破堤坝的。眼下,趁这个机会,让长江回归自然,不需要堤坝。只是在几大州县的地方,为建立江堤。我认为,这样的话江堤可以挡住水,而多余的水就会涌入几大湖区。”

    李元兴在地图上直接画着。

    按李元兴的标注,湖区的面积是大唐原地图的三倍。甚至是后世的十倍都不止。

    “这么大的范围,那原先的百姓怎么办?”

    “很简单,一部分渔民想留下的,你知道湖区有住船的说法。就住在船上,每个大湖区都有几个很特别的码头,无论是雨季,还是枯水季都可以使用的码头。这些码头就会变成湖区的特别商业区。”

    李元兴讲着,武曌慢慢的听明白了。

    大唐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密谋,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间,洪水来的时候,大自然就会解决洪水的问题。

    强行建堤坝,无论是怎么建,无论多高明,总有一个极限,当超出这个极限的时候,那时的水灾就不是小灾了。

    可所有的水有几个湖区分流,再大的水也不会有问题。

    李元兴接口又说道:“我以前想过,黄河可以借小浪底那里,形成一个半人工,半天然的湖区。这也是为了考虑雨季的问题,只是那个工程量太大了。眼下,长江这里许多地方都有着原始的湖区,将湖区扩大却不成问题。”

    “船呢?”武曌又问了一个问题。

    李元兴笑了笑,自信满满的笑着。显然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雨依然在下着,而且越下越大。

    这几天来,柜爷的表情越来越严肃。江水又涨了三尺的消息报上来的时候,柜爷竟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是柜爷到大唐以来,头一次叹气。

    不抱怨,这是柜爷给唐军的条例。

    大唐男儿没有什么抗不过去的,所以绝对不能抱怨。可柜爷自己却是叹了一口气。

    李神通当下就过来:“皇叔莫愁闷。各州县都有上报,虽然有些田被水泡了,但水稻这东西怎么也还能捡回来一次。现在,除了上游有一处决堤之外,再没有什么过大的危险,几大湖区是死了些人,可最近四天以来,再没有什么村子被淹的消息传过来。”

    李神通这是在安柜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