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姝-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十口中的赵管事名为赵强,乃是赵高的弟弟,此次伍子珩指派了他过来,就是随时准备着处理类似的事情的。

    墨姝一听同意了,让陆十将赵强叫过来,说明了情况,又嘱咐了几句,仍是说了价钱让赵强看着定:“……虽然是给这些灾民一条路子,但价钱也不用太高,当然也别太低,就按优良饲料来定就好了。”

    赵强躬身应诺。

    墨姝想了想,又道:“如今这样的情形,就是有钱这些灾民怕是也不容易买到吃的粮食,不如就以粮食来换好了。这附近的养殖场都储存着一些备用的粮食,运到这边先用着,改日再从别处运过来补上。”

    一边说,见赵强在点头之余也若有所思,墨姝就问:“赵管事还有什么想法?”

    赵强只是听墨姝提到各地储存备用的粮食,想起这位县主在各地建养殖场都没忘记存粮,当时因为去年各地丰收,粮价并不贵,但也就是几个月功夫,现在已经涨了几倍的价钱。

    因此赵强在心底小小地感慨了一回墨姝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如今听见墨姝相问,赵强立即打起了精神道:“县主觉得多少粮食换多少蝗虫比较合适?”

    墨姝抬眸诧异道:“若是我都计算好了,还用你干什么?”

    赵强一听冷汗立即就冒出来了,立即道:“县主说的有理,是小的考虑不周。”

    说着赵强就在心里飞快地计算起来,片刻之后又问:“三石蝗虫换一斗中等品质的麦子,县主觉得如何?”

    在时下一石大约是十斗,这样换,就相当于三十斗的蝗虫可以换一斗麦子。

    墨姝一算觉得还行,当下点了点头:“就这么办。陆十一就留下搭把手,你将这事办好了,回去表哥自然会给你赏钱。”

    这位刚被委以重任的赵管事忙点头应是,随后退开往灾民和陆十一的方向走去。

    墨姝将陆十一叫过来也说了几句,才让车夫起行,陆十几个护卫自然跟上。

    这边赵强走到灾民旁边,当即和气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还拿出了晋国公府的木牌子。

    说起来还是赵管事有经验,这牌子一亮出来,这些灾民别说分辨真假了,就连上边的字也未必认识,却一下子觉得这件事可信的程度大大提高了。

    既然认定了这件事应该是真的,众灾民一下子都待不住了。而且看见赵管事比陆十一似乎好说话的样子,就有回去拿了工具的人大着胆子问:“既然墨家和伍家的贵人收这蝗虫,不知是什么价钱?一石蝗虫可以得几文钱?”

    问及价钱,众人都紧张起来,巴巴地看着赵管事。

    赵强和气道:“主家说了,三石蝗虫换一斗中等品质的麦子。”

    这么好?!

    众人都觉得如在梦中似的。

    一个灾民结结巴巴问:“多、多少?还可以、可以直接换到……麦子?”

    赵管事肯定地点了点头,又重复了一次:“三石蝗虫换一斗中等品质的麦子,将蝗虫拿过来,就能直接换到麦子。”

    众人一听立即匆忙赶回家去拿工具了。

    而聪明的,早已拿了工具过来的人,则开始就地扫起了蝗虫。

    伍家和墨家真是大好人!

    只用了一点低价收来的麦子,就让齐鲁灾民记住了墨姝和墨家、伍家的大恩,而且旁人还不能说墨姝是收买人心,因为她是用麦子买的饲料。

    杨琉璃听说这件事之后,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以前总觉得墨姝不擅谋划,会不会错了?(未完待续。)

121、赈灾

    在墨姝前往临海县的同时,朝廷派遣到这边的捕蝗使陈海和琅琊王氏的现任当家族长嫡长子王直已经得到了消息,也都到了这里等候。

    虽然说陈海和王直如此,很大程度还是因为看晋国公府的面子,但是,若非墨姝此次养殖场的家禽确实在蝗灾中立下了大功,即使有伍家的关系还有墨姝的县主身份,两人也不会亲自到这边的。

    墨姝自知两人心底其实还是看轻她的,所以下了车就端足了架势,她好歹也是皇帝亲封的县主,即使陈海王直两人心中对她轻视,见了她还是得行礼,当然墨姝也没有太过,两人礼行了一半,就连忙回礼了。

    随后几人寒暄了一番,墨姝与王直说话,随行的另一位晋国公府的管事伍忠,就与捕蝗使陈海到一边说话了。

    待墨姝与王直的对话告一段落,陈海回来时,对墨姝的态度就变得热情了。

    墨姝不用想都知道,伍管事必然给陈海许了什么好处。

    接下来几人就说起了此次的蝗灾,陈捕蝗使对墨姝养殖场在此次蝗灾中立下的大功连加赞赏,又称墨姝是巾帼不让须眉,当真是世家闺秀的楷模云云,见此王直也开口对墨姝表示了感谢。

    墨姝听着也少不得谦虚了几句。

    想到这一路过来看到的灾区的情形,墨姝生出了到这边赈灾的想法,但以刘楷的多疑,这事还得想个办法。

    这时,伍家管事与前往灭蝗的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的,也不知说了什么,然后王直就道道:“县主这一路辛苦了,此次蝗灾还多亏了县主的养殖场,府上备了些谢礼,还请笑纳。”

    墨姝听说琅琊王氏想到要表示谢意,这却是来之前伍子珩就已经想到了的,若是王家不主动提,伍管事也会帮忙让他们想起来的,当即笑盈盈道:“这怎么好意思。”

    王直听着墨姝说不好意思,看上去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嘴角不由得抽了几下:

    “伍家墨家路远迢迢赶着家禽过来,解我鲁地之危难,这区区一点谢意,实在微不足道。”

    “既然王家如此盛情,让人难以拒绝,我就不客气收下了。只是这些金银,晋国公府里也不缺。来时我看到鲁地一些州县受灾严重,不如王公子将这些银钱都折换成粮食,我好拿去赈灾,也算是王家的无上功德。”

    墨姝依旧笑盈盈道。

    王直明显噎了一下,才道:“这路途遥远,运粮食多有不便,而且这边才受了灾,今年夏粮颗粒无收……”

    墨姝微笑道:“相信琅琊王家不会因为今夏绝收,几年的存粮就没有了吧?这鲁地受灾,以王家的仁义,定然也要赈灾的。

    王公子只管放心,我也是打算用这些粮食在鲁地的州县赈灾,不会运回长安去的。说到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我倒是想起来了,听说王家在底下的郡县也都有自家经营的粮铺,不如这样,等我到了地方直接从王家的粮铺调拨,岂不省了运送的麻烦?

    还是王公子想得周到,我就先替鲁地的灾民谢过王公子了。”

    这一番话,说得王公子张口无言。

    而陈海也在旁附和,连声夸王家仁义,定将此事上达天听,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就在次日,王家便让临海县的粮铺拨了一部分粮食给墨姝。

    墨姝也确实将所有的粮食都用于赈灾了,粮食从王家的铺子运出来之后,就直接放到了粥棚旁边只有一个正门的小库房里,灾民有住在粥棚的,一直都能看得到,可以保证墨家和伍家的人绝对没有贪墨或者以次充好。

    若在往常,朝廷赈灾的官员贪墨赈灾的粮款,或者将陈年长虫的粮食将上头拨下来的粮食换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今看到墨姝如此公开的做法,灾民一时都大为感动。

    其实如今的百姓真的是很容易满足甚至感动的,一时间,灾区许多百姓都在送自家收集的蝗虫过来之后,表示不收粮食。

    墨姝自然没有同意,还是坚持让下边的人都按照原来说的给灾民换粮食。

    而且,墨姝也大方地说明了这些粮食都是王家拿来赈灾的。

    但是由于墨姝这边有意无意透露的消息,灾民都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了,明白这些粮食说白了,是王家给墨姝赶过来救灾的谢礼以及报答,即使墨姝全留给自己,也没人能说出什么不妥。

    而墨姝却全拿出来赈灾了。

    因此,灾民也都是承墨姝承墨家伍家的情。

    至于王家,因为之前他们授意底下的官员拒绝了墨姝建养殖场的事,导致蝗灾远比其他有养殖场的地方严重,百姓和地方官员多有怨言,就更不可能因墨姝拿王家送的谢礼赈灾的事,而承王家的情了。

    但是,王家还不能上折子去弹劾墨姝邀买民心,因为墨姝赈灾口口声声说的是王家仁义,拿出了粮食赈灾,若较真起来,怕晋国公府还会说,邀买民心的是王家。

    墨姝拿着王家的粮食,扯着王家的旗号,却给自己和伍家墨家赢得了齐鲁这边受灾郡县的民心,王直因为这事,给王族长训了一顿。

    但是王族长训完自己儿子,虽然仍气得咬牙切齿却是没办法:“这墨六娘子也忒狡诈!”

    墨姝养殖场的家禽在此次蝗灾中的表现早已经传回了长安。

    还没等众大臣有什么反应,晋国公府这边已有应对。近日刘楷看的奏报,大都是将自己从蝗灾中摘出来然后歌功颂德,说这蝗灾每隔数年就会发生,并非是因为天子的缘故,反倒因为天子圣明,感动了上苍,才会有上天借天子亲封的县主之手,将天上的凤凰神鸟化为家禽,捕食飞蝗,大大减轻了蝗灾的损失。

    这些臣子因为之前就已经上表说了曲辕犁是祥瑞,如今这歌功颂德的话自然也说得很是顺溜。

    而且,若这么些动听的话,就能将这蝗灾的事情揭过去,还可以让皇帝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说不定圣上龙颜大悦,就升官有望了。

    墨姝最初听到这些消息,原以为如此阿谀奉承的话没有多大用处,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让刘楷厌烦甚至动怒,没想到后来接到伍子珩的来信,刘楷的反应居然真的是大悦。

    拿着信沉默了片刻,墨姝终于明白如今的刘楷已经彻头彻尾变成一个昏君了。(未完待续。)

122、猜忌

    如今长安乃至大梁,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无人不在谈论朝渊县主。

    以至于一提起县主众人就只想到墨姝,都没人想起,还有个与墨姝一样并非皇室宗亲,还更早封为县主的而且有食邑的永乐县主杨琉璃,而一众皇室宗亲的县主,更是没人清楚。

    这些日子,坊间在众口一词夸奖墨家六娘子到底是出身名门世家,不管何时在什么境况下都心系百姓苍生的同时,也纷纷称颂天子圣明。这么一来,那些官员就不知道怎么弹劾墨姝了。

    在众人都将墨姝此次用家禽捕食飞蝗的事情归结于天子圣明的情况下,弹劾墨姝邀买民心,岂不是相当于也弹劾天子了?

    这件事明明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当初墨志海这些看墨姝不顺眼的大臣在刚得知灾区那边的灾民对待墨姝是如何的崇敬时,原本以为抓住了一个好机会,想上折子弹劾墨姝利用救灾邀买民心图谋不轨的,没想到这奏折还没有来得及往上递,就有底下的官员先上折子将这事与天子圣明联系在一起,极尽所能地歌功颂德阿谀奉承,顺便还有意无意给墨姝开脱。

    尽管找不到证据,但是这些与墨家与伍家不对付的人,岂能猜不出,这是晋国公府的手笔?

    又给晋国公府抢先一步,不仅没有什么事,还给墨姝和伍家都赢得了好名声。

    真是好手段。

    之前众人还觉得晋国公府一直以来对墨姝如此相护,也不知图的是什么。

    如今却都开始生出了疑心。

    这养殖场的事情,莫非真不是伍家的手笔,而只是墨姝一人所为?想想当初墨姝张罗养鸡时,伍子珩自然是支持的,但也就支持而已,似乎也没怎么重视,若不然肯定不只现在这点规模。应该真的只是墨姝一人在忙这事情。

    而如果伍家没有参与,只是墨姝所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提前预知了灾害?

    坊间如今的说法,更多人还是不相信世间真有人能预知没有发生的事情。

    况且,是墨姝真的能提前预知以后的事情的话,怎么会看着墨家落到如今的境地?

    诸如此类的引证,倒是让猜疑的人打消了不少念头。

    但墨姝如果不是刻意为应对蝗灾而兴建的养殖场,这运气也太好了吧?想到当初袁君平的批语,还有晋国公府发展的势头,以及伍家对墨姝的看重,众人不免又开始猜想:

    莫非,墨家六娘子真有旺家益夫之贵格?

    这么一想,有心人立即密报给了梁帝。

    岂知疑心向来很重的刘楷这次却没当一回事,不以为然:“若是墨家六娘子真有什么旺家的命格,为什么当初没能保住墨家?还是我的怜儿说的有道理,不管多贵的命,在朕这个真龙天子面前,还不都得好好把自己的利爪收起来,仍凭朕处置。”

    最近刘楷新收了一个妃子,名讳为赵怜儿,是江南苏州一个名士的女儿,只是这名士与妻子都早已过世,赵怜儿嫁人后给夫家休弃,才投奔了长安的亲戚,礼部侍郎。

    没想到因缘巧合之下,赵怜儿在礼部侍郎府遇到了梁帝刘楷,刘楷就将之带回了宫中,并封为妃子。

    如今赵怜儿之受宠,还在易妃之上。

    这些官员虽然见刘楷没往心里去,却也没打算放弃,还是屡屡上折子。

    只可惜刘楷一心烦,索性见到说墨姝的折子就不看了,只关心享乐以及大运河的事情。

    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刘楷关注的,恐怕就只有西北了。

    但目前刘楷没有足够的兵将和粮草,所以也只是让人多关注一下西北的局势,没能实现再次西征的事情。

    大运河借着枯水期,以及劳役工用命干活,进展到时不错。

    就在百姓和朝廷都谈论墨姝的事情,这时远在岭南的泉州的州牧刚好上表称,有南洋的小国遣使臣过来拜见,刘楷大喜,而众臣以及朝野上下也都好奇于这外邦使节长什么相貌,一时间坊间开始谈论起外邦与大梁有什么不同,遂都转移了注意。

    墨姝的事情虽然仍有人提起,却已经不多。

    杨琉璃却没有在意什么南洋来的使臣,她万分后悔,当初在宋国公府总想着悄无声息地除掉墨姝,所以下的慢毒,没想到不知是药下的分量不够,还是这毒根本没有效果,至今墨姝似乎一点事情都没有。

    而如今墨姝已经到了晋国公府,想再下手都没有什么机会。

    墨姝实在太少出现在外边的场合了,之前刚到玉湖山庄的时候是因为她身份的原因自然没法出门,仅有的一次出现在宴会上就是琉璃晋封为县主时,但当时在墨姝身边围着晋国公府的人,杨琉璃找不到什么机会。

    到后来墨姝与晋国公府认了亲,也成为县主,杨琉璃只不过是趁宴会处理了认亲的信物而已,也没寻到什么机会可以对墨姝下手的。而之后,墨姝似乎一点也不关心京城贵女的往来,总是在晋国公府忙自己的事情。

    到了这大半年时间,墨姝似乎就更忙了。

    这让杨琉璃越发感到不安。

    尤其是易安在到山庄见过两次墨姝之后,据说回府还时不时会提到一句。

    但却极少有提到杨琉璃的。

    这让杨琉璃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杨琉璃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打算主动出击。

    之前赏红枫,以为能找到机会的,没想到自己手下的丫鬟自己出了岔子,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

    杨琉璃心中自然很不甘心。

    过年时墨姝也没有走动,一心扑在了杨琉璃当时还半点都看不起的又脏又臭的养殖场上。

    待到过了年,到元宵又因为西北战事,灯节没有往年的热闹,杨琉璃在这时也不好不顾外祖父梁国公痛心的感受,去逛夜市,何况若正月十五热闹,墨姝也许还会去凑一下热闹,但是街市冷清肯定就不会不顾她宝贝的养殖场,而出去玩了。

    当时杨琉璃是一点都想不明白,墨姝怎么会对养殖场如此上心,不过蛋糕店而已,用得着开这么多的养殖场?如今想想,杨琉璃就觉得墨姝非常可疑。(未完待续。)

123、想法

    杨琉璃觉得墨姝变聪明了。这也让她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

    但是,杨琉璃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对付墨姝的。

    过了年之后,五月易安生辰,送了帖子到玉湖山庄,墨姝也没有到场,只是由晋国公府的管事送来了很寻常的贺礼。

    看到这样的情况,杨琉璃在暗自高兴之余,又有些不忿。她觉得墨姝是有了伍子珩,就对易安不上心了。

    杨琉璃不平的是:伍子珩除了一副皮囊之外,有什么能比得上易安?

    尽管杨琉璃对于墨姝不跟她抢易安一事乐见其成,但是又对墨姝的见异思迁而为易安感到有些不忿。

    当然,也就是有些不忿而已,杨琉璃很快就不再纠结这小事,仍考虑还有什么机会的问题。

    五月易安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