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杨琉璃对于墨姝不跟她抢易安一事乐见其成,但是又对墨姝的见异思迁而为易安感到有些不忿。
当然,也就是有些不忿而已,杨琉璃很快就不再纠结这小事,仍考虑还有什么机会的问题。
五月易安生辰,恰逢旱灾正严重,各地还闹起了蝗灾,特意往简单了去办。
而墨姝据说也在为山庄附近农田没水的事情忧心,还有养殖场用水的事情,以及蝗灾而困扰,没有亲自到宋国公府给易安庆贺生辰。
到六月,墨姝和杨琉璃的生辰几乎是连着,以杨琉璃与墨姝的关系,墨姝若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脱不开身的话,按理说是一定会到的,琉璃也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想到墨姝还没到生辰就去了东北齐鲁蝗灾灾区。
这不仅让杨琉璃失去了一次好机会,而且墨姝在当地收购蝗虫,又用琅琊王氏送的粮食赈灾,很是收买了不少民心。
这些天坊间的人都是怎么说的?
说墨价六娘子不愧是圣上亲封的县主,果然是世家闺秀的表率,心系天下苍生。
至于什么天子圣明,不过是为了给墨姝这样的好名声多一枚免死金牌,以免给刘楷猜忌反而获罪罢了。
而且杨琉璃不用想都知道,将墨姝的功劳与天子的圣明仁德捆绑在一起,肯定是晋国公府和墨家联手弄出来的。
杨琉璃就不明白,墨姝到底有什么好的,一去山庄就得到了伍子珩的欢心?
若非有伍子珩与晋国公府的诸多维护,杨琉璃觉得墨姝肯定早就已经被她给除去了。
想想当初在宋国公府时,易安也对墨姝另眼相看,杨琉璃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也许,还是因为墨姝即使有过一段落魄的时间,终究仍是出身世家?
没有一个好的家世,是杨琉璃最为不甘的,即使如今她已经是地位尊崇的梁国公的外孙女,同时还贵为县主。
但在心底墨姝还是很介意自己当初的身份,并且总是下意识地与墨姝相比较。
墨姝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如今她正在从齐鲁返回长安的路上。
在灾区看到了许多忍饥挨饿的饥民,尤其是都没多大的娃娃之后,墨姝的心情就有些沉重。
这次蝗灾在墨姝前世梦里的记忆中,原本是更加悲惨的。如今因为她大力发展养殖家禽之后,却相比前几年的蝗灾损失都还轻一些。但即使如此,看到受灾的饥民在她没有过去收购蝗虫以及赈灾时的境况,她还是觉得接受不了。
想想前世梦中听说的惨况,墨姝从来没有如此庆幸过自己尽了几分力。
即使这出力的初衷并非是什么心系苍生。
随后,墨姝就想到了不知多久之后就会发生的战乱。即使没有前世那么严重的蝗灾,但是大运河开凿的情形墨姝也从自家各地的商人探子以及伍子珩那边的消息中知道得挺详细。
就如当初修筑万里长城一样,如今大运河的开凿,也都是用服劳役的百姓的血肉建成的。
何况刘楷还筹划着在江东建造行宫。
简直就如墨姝所知的后世历史上的隋炀帝一样不靠谱。不知道在大运河开凿之后刘楷会不会和隋炀帝一样,死在江东。
墨姝知道,按照如今的情形发展下去,大梁真的会起内乱。
而且西北还有五胡在窥伺,随时准备着找机会入侵中原。
心事重重地回到长安,墨姝就收到了杨琉璃的帖子,或者说是一封信。琉璃先是夸奖了墨姝的义举,然后给墨姝送上迟来的生辰贺礼,随即表示,因为墨姝到灾区去的缘故,两人的生辰都没有一起过,想邀请墨姝到梁国公府聚一下。
墨姝收到杨琉璃的信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杨琉璃还在信中夸了她。
但伍子珩并不赞成墨姝在这时往梁国公府上去,墨姝这才在蝗灾中立了大功,若是与梁国公府这样的重臣走得太近,不免有拉拢势力的猜疑。
目前为了避免刘楷的猜忌,晋国公府已经花了不少力气,伍子珩觉得,为了避免出现什么变故,墨姝还是在家里好生休息一段时间比较好。
而且墨姝此次立了功,不知刘楷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最好是静观其变。
尽管觉得对琉璃有些不太好意思,但墨姝还是听从了伍子珩的意见。若是惹恼了刘楷引起其猜忌,墨姝和墨家都会很危险。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当然要比姐妹相聚更重要。
墨姝此次养殖家禽对抗蝗灾,原本就是很冒险的事情,还好有伍子珩和晋国公府在背后推动坊间流言走向,而刘楷也沉湎于享乐,没有了从前的敏锐,这才使得此事到目前为止是有惊无险。
正因为如此,墨姝看到了一个希望。
这次按理说刘楷应该会奖赏抗灾有功的墨姝的,所以墨姝心里很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回到中州陵北去。
墨姝向伍子珩说过她的这个想法。尽管伍子珩当时并没有什么表示,但是她心里却下意识地觉得,他会想法子的。
回到山庄几日之后,墨姝就从已经回山庄的三哥墨云处得到消息,刘楷还真有可能会让墨家嫡支的人回中州陵北去。
墨姝去向伍子珩求证。
伍子珩表情淡淡:“这事大概有七八成的把握。”
这两日伍子珩从父亲那里得知,刘楷已经考虑让墨家嫡支回中州陵北的问题。这主要原因是墨姝确实立了功,应当奖赏,而刘楷觉得,如今中州陵北有墨志海执掌着墨家,即使墨氏嫡支回去也构不成威胁,还可以看墨家内斗的好戏。
过了两日,有宫中的人过来宣旨。
墨姝得到消息,有些激动忐忑,出了绿萼园看到伍子珩,她立即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伍子珩摇了摇头。
墨姝双眸中的光彩登时暗淡了下去。(未完待续。)
124、势力
阳春三月,正是桃李盛开,光景正好的时节。
晨起墨姝就觉得身子有些不太自在,以为是春困没有睡足的缘故,而且近来在前边心口也开始有些鼓胀地涨疼,显然是开始长开的迹象,正是贪睡的年纪,这么早起晨练,不免想赖床。
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觉得不自在吧。墨姝如是想。
墨姝摸了一下胸口鼓起的有些涨疼的小包,只觉人生如梦。若是连前世梦里的记忆一起算的话,她应该是第三次经历这样的人生阶段了吧?但感觉怎么还是很不适应呢?
到今年六月,墨姝就十三岁了。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事情发生,只是大梁的国祚是每况愈下。
去年五六月的蝗灾墨姝立了大功,原以为可以借此让家人回中州陵北去的,没想到后来因为有人从中作梗,在最后关头劝谏阻止了刘楷,虽然刘楷并没有觉得让墨氏嫡支回到陵北是放虎归山,但是以往的猜忌终究还留有一点,认为多给些时间让墨志海巩固势力也好,于是改了主意,没让墨家嫡支回乡。
只是考虑到墨姝终究是立了大功,这个是没法抹杀的,于是跟墨志海一提,这位陵北墨氏的现任族长只好将墨姝重新写入了族谱。
这样的大事,墨志海一如当初没有告知墨姝就将其从族谱中删除一样,也只让人开了祠堂,改了一下族谱了事,没有告诉在长安的墨姝及墨氏嫡支的人,更没有什么欢迎墨姝重入族谱的仪式。
若非墨姝听到圣旨提及,都不知道还有这件事。
墨姝早在向伍子珩头去询问的目光而伍子珩摇头时,就已经猜到借蝗灾立功之事回中州陵北的期望已经落空,待听到能重回族谱,原本的失落才稍微淡了一些。
在墨姝心中,因为之前将之视若珍宝的墨家嫡支的亲人,她对于墨家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因此,墨姝才会一心想着振兴墨家。也因此,墨姝在之前听到墨志海将她的名字从族谱父亲的子女中划掉时,心情是非常的难过的,而且这件事也成了心头去不掉的一根刺。
如今听说能重回族谱,也是莫大的安慰。
墨姝的心情好了一点。
至于圣旨中所说的金银布帛的赏赐,墨姝反而不太在意了。也许是因为刘楷正一心攒钱开凿运河以及西征,并没有舍得给太多的钱财,甚至相比以往还算是很少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刘楷没把墨姝这蝗灾的功劳看得多重,或者是心思不在这上面。
墨姝领了赏赐,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蝗灾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次,而这次百姓并不像墨姝这样有前世梦里的记忆相比较,自然不知道墨姝养殖场的家禽消弭了怎么样的一场大灾祸。
在前世梦里,除了旱灾,蝗灾的肆虐使得不少地方粮食绝收,连草木都没得吃而导致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之外,还因为死的人太多了发生了瘟疫,好些地方比如齐鲁、中州等地几乎成了没有人的死地、坟场。
墨姝不愿意去回忆太多。
如今这样还好。
蝗灾的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因为随后的小国进贡成为了坊间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论内容。
但墨姝更忙了。
运河边接二连三发生**,而许多地方虽然蝗灾不严重,但是因为此前发生旱灾粮食减产,日子也不好过。
而因为开凿运河和准备西征都需要用钱,朝廷拨下去的救灾粮款很少,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各级地方官还贪墨这些救灾的粮款,送达灾区的钱和粮十不存一,税收也没有减轻,百姓怨声载道。
但刘楷却充耳不闻。
这次干旱和蝗灾,除了大梁之外,西北草原受灾更严重,不仅大片的牧草被吃了个精光,而且还引发了瘟疫。
若非西北草原地广人稀,只怕这瘟疫蔓延得更严重。
但即使如此,西北五胡也是损失惨重,眼看着过冬的粮食没有了,往大梁边境侵扰的情况愈演愈烈。
以至于各家的马场,包括魏国公府的,都不得不从格里原往白石城后移。
而且就是已经往白石城这边迁移了,还时不时受到西北胡人的侵扰。
有时五胡的骑兵甚至视这些大梁的马场为无物,不仅在这些马场抢掠一番,随后直犯白石城。
在这众多的马场之中,也只有晋国公府的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且还能在西北胡兵犯边时,对周围的几个马场回护一二。
西北的百姓,尤其是段月兰,不免开始怀念伍子珩还在西北时的日子。
只是由于西北的官员和将士大多报喜不报忧,看到胡人只是不时抢掠一番,也没有大举进犯,而且想着之前梁帝刘楷两次西征失利,不想在这时去触霉头,因此刘楷只是记住了这件事,想着等攒够了钱,征兵运粮再次西征,到时候再一雪前耻,暂时并没有再次起用伍子珩的意思。
伍子珩虽然知道这件事,却不可能会主动请缨。
这大半年墨姝并没有怎么出门,随着天下明显的不太平,她全身心投入到了战乱之前的准备当中。
墨家在各地经商的人,在靖安十五年的旱灾蝗灾中,都以商人的名义捐赠了许多钱财粮食给当地赈灾,大多都得到了嘉奖,也在当地百姓当中得到了仁善的名声。
除此以外,这经商仍在持续。
如今从各地转运往京城的粮食,就都是由墨家的商队负责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家嫡支这些到各地经商的人的才华。
尽管墨姝当初只是单纯地从经商挣钱,积累本钱的目的出发,但是聪明而且出身世家的管事,却已经考虑到了更长远的方面。
墨姝及家人虽然远在长安,却总能得到各地的最新消息。
包括大运河的情况。
甚至有些消息,还比晋国公府专门的探子知道得更多更早更详细。这让伍子珩也开始关心起墨家嫡支的这些人。
伍子珩也受士农工商贵贱等级的影响,虽然知道在各地的商人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想到这作用这么大。伍家也开始效仿,让人到各地去经商。
但是墨家毕竟早了一步,已经站稳脚跟,而且尽管墨姝并非经商的人才,但她毕竟有着积淀了一千多年的经商理念,却真不是伍家的人可比的,况且因为两家的关系,伍家还不好用自家的势力去打压伍家,因此,伍家的人在各地经商,还得跟墨家嫡支的人商量着办。
此时墨姝还浑然不知,墨家嫡支这些经商的人已经成为了不容小觑的势力。(未完待续。)
125、成长
墨姝这大半年除了练武,包括箭术骑射之外,除了还偶尔练字锻炼一下心境,就几乎是将所有游玩的时间都投入了为墨家谋划、教导墨婉、墨云几个一些后世的知识,以及用其后世所学,结合写小说时查的资料,给伍子珩改进兵器和攻城器械。
没错,伍子珩在山庄旁边煮盐也就罢了,如今竟然大着胆子,在冷香阁制造各种兵器和攻城器械。
这时候的墨姝不由得深深懊悔,当初写小说时觉得还是用冷兵器比较有意思,就没有去研究什么明清时的火器。
如今想想,墨姝就觉得自己的想法真是太幼稚了。写小说时总觉得金手指开得太大了不好,但是等到真正穿越了才发现,回到古代,若是懂得火器什么的,只要有条件,谁还管它是不是符合历史的规律,当然是拿出来用了再说!
这穿越本来就是最不符合历史规律的了!
墨姝在暗自懊恼的同时,因为自己绞尽脑汁也弄不懂什么火器,只好将这个念头丢到一旁去了。
因为造兵器和攻城器械的缘故,墨姝又是几乎从不出门。
杨琉璃都差点怀疑,墨姝是不是被伍子珩给软禁了。
当然,墨姝自己是没有这个感觉的。现在在墨姝的心里,以如今墨家嫡支和伍家的关系,伍家厉害了自然对自家有许多好处,因此在伍子珩提出让她对这些攻城器械以及弓弩提些意见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墨姝很快就见到了她之前心心念念的神机弩,以及当初和伍子珩商议着如何改进这神机弩的鲁老先生,名为巧手鲁智的老者见面。
在事隔一年多之后,墨姝想起才进山庄时的事情,忍不住感慨良多。
而鲁智也不负巧手之名,墨姝根据后世查到的一些资料、以及机械的原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能很快领悟并且制作出来。
鲁智原本在听到伍子珩叫了自家表妹过来,参与到这改进制造兵器以及攻城器械的事情当中,让她提意见和建议,还觉得有些不妥,以为伍子珩是单纯为了取悦于墨姝,而任由墨姝胡闹。
但是在墨姝真正提了意见之后,鲁智立即大为惊讶,并且对墨姝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墨姝对于时下这些兵器什么的手工制造并不熟悉,但是她的想法和建议却都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很多都是鲁智从未听过,但听了之后却觉得非常有道理乃至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到后来,甚至还说因为墨姝指点了他,要尊墨姝为师。
最后还是墨姝说自己也从鲁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两人是互相学习,鲁智这才作罢。
但鲁智每每与伍子珩说起,总不忘记极力夸赞墨姝的本事。
伍子珩让墨姝参与到兵器和攻城器械的制造,是因为想到了马鞍之事,但是他并没有想过她在这方面也有如此造诣,得到了新改进的神机弩,还有更好的兵器和攻城器械,听着鲁老的夸奖,以及言语间对墨姝发自内心的尊崇,伍子珩也生出了几分欣慰和自豪。
只不过,看到明显很高兴的伍子珩,墨姝总是非常警惕的模样。
记得伍子珩刚得知墨姝改进了神机弩时,过去夸赞了墨姝一句道:“姝儿,你真厉害!”
墨姝立即往后退了几步,捂着额头直瞪瞪地看着伍子珩道:“你可别又弹我的额头!”
伍子珩一阵无言。
最后,伍子珩没有弹墨姝的额头,只是将墨姝抱起来又抛了一次。
这举动的后果是墨姝好几天都不待见伍子珩。
好在墨姝对伍子珩并不记仇,很快就忘了这件事情,待新的攻城器械造出来,她就喜孜孜主动找伍子珩说去了。
伍子珩觉得,有这么一个表妹,真是太好了。
窗外的小鸟早已经三五成群地在花枝间玩耍嬉闹,悦耳的鸟鸣透过窗纱传入墨姝耳中,她就知道今日又是一个春日的好天气。
梳洗之后,墨姝过去支起了窗子。
太阳应该还没升起,柔和的晨光洒在庭院里,微风吹来淡淡的花香。
墨姝觉得身子的不适似乎减轻了些,想了想还是过去晨练。
伍子珩早就已经到练武场了,正在练刀。这刀并不是厚重的大刀,而类似于墨姝在后世时见过的唐刀。伍子珩的招式如他教墨姝剑法的一样,讲究实用,快而准,还专往敌人的要害砍劈。
看见墨姝过来,伍子珩微微露出笑意,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