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元首-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总司令,我胡汉三是来找你领战斗任务的,呵呵,还是老长官指示我胡汉三吧。”

    “那行,胡汉三同志,你立即把你的装甲师运动到这里,明白了吗?”

    “明白了,然后呢?”

    张俊勇手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进攻苏联的港口城市敖德萨,使苏联里海舰队失去补给基地,从而毫无用武之地。然后我们快速挺近500公里到扎波罗热这个铁路枢纽,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苏联的铁路补给,再下一步就是我们这次的战略节点——罗斯托夫,拿下罗斯托夫,我们的整个补给系统,就将完全依赖苏联的铁路系统了,并且这个铁路系统还四通八达的,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占领罗斯托夫后有两个战略任务,一个是去南边700公里外的巴库地区,另外一个就是直插斯大林格勒,以北一百公里处,炸毁斯大林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然后快速度过伏尔加河,狂奔1300公里,到达苏联的亚欧分界线上的铁路枢纽城市——奥尔斯克,快速地攻占它,然后建立机场和完善的防御圈,这个机场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方面是我们的补给通道,一方面是用来轰炸苏联所有的铁路枢纽和车站的。这个任务无疑是最艰巨的,稍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战略解析(1)

    我的胡汉三同志,你选择去巴库地区抢油田呢?还是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呢?”

    文森特好不犹豫是用自己的手指着奥尔斯克说:

    “我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但请总司令再给我一个军的装甲部队吧,呵呵。”

    “胡汉三同志,你可别把我当土豪一样地打劫,装甲军是没有的,但是我可以给你两个师的党卫军步兵师你,德国最精锐的步兵师,战无不胜的步兵师,想要吗?”

    国防军新编步兵师,现在已经划入党卫军战斗序列,再把衣服一换,就成了张俊口中最精锐,战无不胜的党卫军步兵师了,这不是忽悠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嘛。

    “要,当然要,我完全可以让这三万多党卫军精锐步兵建立一个防御圈,然后用我的意大利装甲军组成快速打击部队,哪个苏联佬敢来动我的奥尔斯克……那是他自寻死路,我会免费送他去上帝那里报道。

    文森特狂言已出,不知道结局如何,也只有真真切切地打过才知道。

    ……

    张俊安排到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后,在离开华沙的时候,亲自给给希特勒写了一封报告,仔细分析了德国应该如何战胜国土宽广的苏联。张俊毕竟只能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对于占领地的具体政策,还是需要德国这个欧盟元首拿主意,张俊没有直接使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学术研究报告形势来写的。

    “……小国能战胜大国,面积、人口、资源、技术等因素。更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而不是立即就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战争实力(战争实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武装部队的多寡精锐与否、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后勤补给是否充足)——“潜力”不等于现实的“实力”。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未能及时转化为战争实力,即使她的潜力再庞大,也有失败的可能。

    国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数量及资源丰富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它决定了战略空间的大小和战场上双方的旋回余地,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行方式:阵地战还是运动战?速决战还是持久战?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战时急需的人力资源:适龄兵役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军队后备兵力的大小,男女壮年人口是战时扩大军需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和国家能否生产出足够的战争物资、武器装备有着莫大的关系。石油、铁、铝、煤、橡胶、粮食、布料、各种金属都是战时需求量极大的战略物资,缺少了它们,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一个国家如果处在战时被封锁的状态。战略物资无法通过贸易交换等方式获得的话,资源问题就决定了她自持力的大小、持续作战的能力。

    文化技术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在战时能够发明出多少武器装备、生产设备、军事理论、运筹科学等成果,他们是国家战争实力的放大器:先进的武器可以以一当百,优秀的战术可以以寡胜众,卓越的理论可以使战争机器的运转效率最大化。但是,战争潜力的转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时间、空间和物资保障。一旦被敌方使用以快打慢的方式得逞:国土被大片占领、人民被大批奴役、物资被大量掠夺、技术被疯狂窃取,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就会被强行压制,国家甚至就可能一败不能翻身,永远抬不起头。

    小国如何才能战胜大国?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主要为四个方面:

    1。使用编制精悍的精锐军队,大量消灭敌方庞大但臃肿的军队。即以精锐胜平庸。消灭敌方直接抵抗力量。

    2。占领敌方战略要点、政经中心、重要城市、资源矿区、生产基地、交通枢纽,阻止敌方进行战争动员、物资生产、军队集结、部队调动。

    3。对于已征服地区:征用敌方人员作为劳工甚至士兵;开发敌方的矿产资源、使用敌方的生产设备作为自己的战争补充;利用占领的战略要地或军事基地,作为己方的前进基地和补给后方。

    4。建立傀儡政府、恢复社会运转;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使敌方人民在符合己方意志的政权领导下,尽快回复到战前的正常生产生活状态,以此最大限度的削弱敌方人民的抵抗意志。如果一国做到以上4点的部分甚至全部,就能够有效的压制敌方,防止其战争潜力转化成现实的战争实力,小国战胜大国便不会是天方夜谭。而用于维持已征服地区所需要的力量,则是远远小于战争所需,更加不是问题。

    总而言之,“以战养战、以夷制夷”,是小国战胜大国的不二法门,核心就是一个字,“快”!”

    张俊这份报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委婉地告诉了希特勒,应该如何做,怎么对待占领地的人民,如果希特勒还是奉行你历史上那一套,对占领地的人民实行高压歧视政策。这等于把本来对斯大林极度不满的苏联人民又活生生地逼回到斯大林的阵营去,这是希特勒自己找死,张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张俊占领的地盘,不管是国防军,还是希特勒,张俊决定实行波兰一样的民族宽松政策,占领地的苏联人民将获得二十亩土地,把处于集体农庄的人民解救出来,发挥苏联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吃大锅饭,没有人会去积极生产,这个是经过实践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也可以尽最大地争取到苏联人民的支持,如此情况下张俊治下很难出现苏联游击队。

    在歼灭军队、占领土地、开发资源三项都相符合,而在治理人民这项,德国在战争初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强迫加入苏维埃联盟的、波兰人因为德波战争时苏联的背后一刀也对其恨之入骨、乌克兰人也十分反感苏联政权,把德军看成是解放者,用盐和面包来欢迎他们。

    另外一个杀招就是,苏联人可以自己选举自己的领导人,当然这个选举表面上绝对是公正的。而张俊只要控制占领地的经济就可以了。

    至于希特勒到底会怎么对待张俊的这份报告,现在张俊也不知道,张俊叫了一个秘书直接乘飞机去了柏林,让自己的秘书把这份报告交给毛人凤,然后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启后,领着两位苏联元帅去见希特勒,希特勒会如此对待这两位前苏联元帅,张俊真的不知道,历史上希特勒就把前来主动要求合作的苏联将军俘虏给送回了战俘营。

    ……

    张俊还把现在和历史的“巴巴罗萨计划”仔细比较了下,分析了下,也有一些总结认知:

    德国具备的优势也对德国战胜苏联添加了若干筹码:

    1。战略突然性:

    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9月波兰战役前夕,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后,苏德瓜分了波兰。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夜,苏德之间的经贸技术交流始终较为密切,德国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装备给苏联,以示友好。为了隐蔽战略意图,德军在向苏德边境秘密集结期间,准备举行了欧盟军事演习,造成苏联的错觉。德国在大张旗鼓、大肆宣传,他们对英法的仇恨,制造德军即将攻击英法的假象:给部队配发英国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准备登陆器材,举行登陆演习。还宣称要实行攻击直布罗陀、占领法国南部、进军北非、以挪威为跳板进攻英国等作战计划,力图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国还以“训练”、“换防”、“借道”等名目,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境内调集德军。苏联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虽然认识到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日渐增大,并采取了打造东方战线、加强军队及边境筑垒等措施,但仍然存有麻痹大意的心态和侥幸心理、以及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为德国不会如此之快的进攻苏联,客观上造成军队对于苏德战争在心理和物质上的战争准备不足。以至于在现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还是未训令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2。军力优势:

    到现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中了武装力量总人数为800多万,装备有坦克及装甲车辆7600余辆、各种火炮5万余门、飞机8000余架、舰艇210多艘。编成350多个师,其中49个为装甲或摩托化师。

    加之德国在白色方案、威塞演习、黄色方案、惩罚行动等历次战争中获得的宝贵战争经验,闪击战的运用已接近炉火纯青;部队人员素质极高、士气旺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当时苏联总兵力也有500余万人,包括300多个师、7000多辆坦克、十万门火炮、近两万架飞机。但是,苏军部队编制人员不足、素质低下、装备缺少、武器落后,实际上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总兵力为170多个师约27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1600架飞机,和德军进攻兵力比约为1:3,处于绝对劣势。而且,苏军战争思想较为落后,还未彻底跳出一战的阵地堑壕战的思维……(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巴巴罗萨开启

    PS:还有月票的兄弟,赶快投给你喜欢的书,不一定是元首,但落叶请求下月,兄弟们一定把保底月票砸来,为生存而战,上榜就可以。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的失败更多的是受制于军队和装备上的极度劣势,相当多的时候是拆东墙补西墙,迫于无奈,故不再一一讨论。不可否认,二战中德国许多错误的作战决策,是导致德军受到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如果德军的作战指挥体系能够健全运作、不受干扰的话,德军的成就理应更佳。

    别的国防军张俊不敢保证,但张俊绝对敢保证自己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不会受希特勒的越级指挥,张俊也不会持宠而骄,反正张俊的党卫军就这个传统,就连张俊也是这样,下达了战略任务,制定攻占目标,怎么打第一线指挥官拿主意吧。

    4。武器装备:

    德军武器虽然性能优良,但是质量毕竟比不上数量,最后可能要淹没在T34坦克的群狼战术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此时已经有战略空军,有执行远航程大载弹量的战略轰炸机,可以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可以摧毁苏军后方原料产地、生产基地、物资中心,从而釜底抽薪。

    5。种族主义:

    历史上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还被看作是解放者。可是希特勒的种族政策却决定了他无法把被占领地的人民争取过来,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都被看成是必须消灭的劣等民族。纳粹德国实行的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苏军战俘;一律处决苏军政治委员的命令;一个德国人死要让百个苏联人偿命的反游击措施,这些恐怖措施把苏联人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面。激起了苏联人民的反抗意志。给自己制造了无数的敌人。

    张俊那份学术报告。就是委婉地告诉希特勒,千万不要使用历史上那一套民族歧视政策,这无疑是自寻死路的做法,张俊在心里祈祷希特勒那固执的性格会听进自己的意见。

    6.战略资源:

    德国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战略资源匮乏,一战失利后又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战时所需物资大多要靠进口,如罗马尼亚的石油、挪威的铁矿。现在德国可以利用的几乎是整个欧洲的资源,但还是不敷使用,比如德国自己还要生产人造橡胶和人造汽油。虽然成本巨大,但不得以而为之。故在苏德战争中,对战略资源的掠夺将是德军的一个重要目标,某种程度上也会干扰了战略决策。如果战争旷日持久进行下去后,资源更会显不足。德军在战场上的失败又会导致资源产地的进一步丢失,从而加速了战败的颓势??

    张俊可以根据自己分析出来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在自己占领的地方执行,以便是德国党卫军的优势更加突出。

    ……

    1940年4月20日凌晨5;30,德苏边境万籁俱寂,天空中的繁星已经隐藏到天穹之中。地平线以下的光线射入到天空,在映衬到地面。地面有上一丝丝的光亮。

    此时苏军的兵营里面鼾声一片,因为苏联的位置偏北,所以大家都起的比较晚,而在德国一方,无数的大炮已经褪去了炮衣,高高地昂着巨大的炮口,无数的德国士兵趴在潮湿的地面,静静地带着着。而德国的后方机场,早就忙碌开了,十几个大型机场和上百个野战机场,全部是灯火通明,所有的飞机是齐装满载,整齐的停的跑道上,而飞机驾驶员已经登机,只是没有关闭机舱而已,他们同样在等着命令。

    这次德国对苏联的空袭,是最先打响的,因为苏联没有雷达系统,英国和美国到是有,可是这些帝国主义是不可能把雷达这种先进武器卖给苏联的。为了给苏联空军最致命的打击,希特勒下令所有飞机的百分九十,一次性起飞,另外百分之十用于守卫机场。

    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一共5600架飞机,南方集团军群是2700多架,德国总共动用了八千多架飞机,空袭苏联的机场和铁路枢纽,务必在第一时间消灭苏联的空军,德国一次性出动所有飞机7000多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最大规模空袭。

    凯塞林的空军指挥部,就设在波兰的市政府内,这里通讯设施完备,各种条件也比较好,现在这里早就被改装成了一个标准的空军指挥部,电讯室,后勤处,调度处,沙盘推演组,参谋处等全部在忙碌着。

    此时才4月下旬,室外的温度也才十度左右,看着墙上时间的凯塞林依然有点紧张,这次战略计划的重要性,凯塞林不是不明白,正是因为凯塞林明白“巴巴罗萨”计划的重要性,所以紧张,而凯塞林空军的突袭成功与否,又决定着“巴巴罗萨”计划的成败,如果凯塞林的空军没有取得重大战果,哪么拥有空军支持的苏联军队绝对不哪么好打。

    “报告,第一机场准备完毕。”

    “报告,第二机场准备完毕。”

    ……

    “铛铛……铛铛……”

    华沙空军总指挥部的时钟指针指到了6,开始敲响了清脆的钟声。凯塞林把自己的双手一握,然后咬牙拿起面前的话筒,凯塞林感觉到那话筒好像有千斤重。

    “全体起飞,按照既定任务执行,祝我的将士们凯旋。”

    “砰砰砰……呼呼呼……”

    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机场上无数的整装待发的飞机立即转动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震耳欲聋,飞机喷出的烟雾在机场上空形成一层层的漆黑的油烟,在微风的吹拂下,向机场外飘散而去。

    无数的飞机开始加速,越来越快,然后腾空而起直刺蓝天,这次德国准备和建设的机场极多,一处野战机场最多安排两个大队的飞机,也就八十架,大型机场一般安排是轰炸机这样的大型的飞机,但数量也不会超过3个大队,这可是8000多架飞机的整体调度,如果协调不好,极有可能出现极度混乱的情况。

    那样就会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损失很多飞机,对于严谨的德国人来说那是严重的渎职行为,上次国防军空降克里特岛就出现过那种情况,经过国防军的大力整改和总结,现在又有凯塞林这个空军司令坐镇,今天的起飞没有任何的意外,全部顺利起飞。

    “嗡嗡……嗡嗡……”

    德国的飞机在空军编组以后就向着各自的目标扑去,那个大队攻击什么地方,目标非常的明确,航图也早就下发到第一线的空军指挥官手上了。

    哈特曼现在可是航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