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大一会儿,清泽、清峰就把陈二柱两口儿叫过来了。路上清峰应该和二老大体说了下,因而二老一进院门就问到:“安平啊!你要去镇上买院子买铺子,这可是大事啊,你可看好了!”
“爹、娘,你们先喝口水,坐下歇会,再慢慢讲给您二老听!”林氏起身招呼着。
“安平媳妇,你别忙活,你也坐吧,好好说道说道。”李氏出声说到。
“爹、娘,俺今天是去看了几处院子,后面看重了镇南的一处,那地方确实好,怕被人抢走,就先定下了,订金已经交了!”
“交了订金啦,交了多少?那院子咋样?铺子呢?共要花多少钱?”陈二柱也心急的接连问着。也难怪他心急,这安平从小就老实,从没买过大价钱的院子,这听说他一天时间竟然就把订金交了,也不知道有没被骗了?
安平就将今天进镇看房子的过程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说到这院子要五百五十两,二老吃了一大惊,叫了起来“啥?要五百五十两,这么贵,以前也听隔壁村又人进镇买院子了,人家才两百两啊,你这院子咋这么贵啊,别给人骗了?”
“爹、娘,这房子虽要五百五十两,价钱是高了,但那地段好啊,离码头近,离主街近,单那两个铺子就值不少钱了。还有后面那院子,建的实在好啊,您二老要是不信,明天和俺进镇瞧瞧去。”安平赶忙安抚着。
“爹、娘,这价格俺们打听过了,人家已经是降了五十两了,别人买要六百两呢,有两户人家出了五百五,人屋主还不卖。要不是屋主看这咱秋儿师傅的面子,也不可能给降了五十两”林氏在旁补充到。一家人解释了半天,二老才相信这院子买的是值得的,没被骗!
“真这样啊?真这样那应该没被骗了!”陈二柱感慨到。
旁边李氏听林氏说到云秋的师傅,就抱怨着说到“这秋儿认了师傅这么久了,我们也一直没见过,改天可得好好将人请来,咱两家好好的认认,没得以后见面了还不认识!”
林氏赶忙应了。云秋听了忙悄悄的到李氏耳边说到:“奶奶,俺认师傅的事情,你可不要告诉大娘啊!大娘知道了又会说我了!说不定还要我介绍云香姐姐给师傅,那可不行的,师傅最讨厌人家乱给介绍徒弟了!会骂人的”李氏听了,好笑的捏捏云秋的鼻子,“知道了,奶奶不告诉你大娘,你个丫头,心眼还真不小”“奶奶,我这叫聪明好不好”祖孙二人在旁自以为说着悄悄话,旁边人听了好笑不已。
“平儿,你们明天还要进镇办手续吧!爹明天和你们去看看那房子!”陈二柱虽被说服了,但没看到房子还是有点担心。
“知道了爹,那明天一大早俺要进镇就去叫您”
二老又坐了一会,就起身回老院子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二柱就跟着安平他们进镇了。因着二老想正式的再请安大夫一顿,正式的认认门。这匆忙来的也没准备好,就没去回春堂拜访了。陈二柱陪着安平夫妇卖完苦菜,就随着众人去看院子。
今天要交银子办手续,云秋一早去回春堂和师傅说了声就出来了。卢睿还是跟着她一起去了,这办手续啥的他比安平他们清楚。
众人到了,屋主已经在等了。陈二柱看了院子,果然如安平他们说的,终于放宽了心。安平、云秋、卢睿陪着屋主去衙门办了手续。林氏和陈二柱在院子里等。交了银子,云秋在房契、地契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双方盖章,衙门也盖了红红得官印,这手续就完成了。屋主见不是安平签字而是云秋签字的时候还惊奇不已,不过人家也没多问。
这里说下,一般来说房契、地契等重要契书,当事人双方自己签字确认盖章了,没经过衙门盖章也是可以的,也有效,只是这种契书叫白契,出现纠纷衙门可以让双方自己解决。而这种盖了官府印鉴的契书叫红契,出了争端官府必须出面。因而虽不上衙门可以省几两银子,但有条件的人家,这种重要契书都是要官府盖章的。这还是卢睿说明建议的,安平没经办过这种东西,他根本不知道。
办完手续,一行人回到院子。陈二柱将契书拿去看了看,看到那大红的官府印鉴,咧着嘴笑了。云秋在旁想着:还好爷爷不认识字,要不看到契书上签的是我的名字,一定又会叫起来了。哈哈……云秋一人捂着嘴偷笑着。一转头看见卢睿正睁着双眼好笑的看着她,云秋赶忙放下捂着嘴的手,朝他吐吐小舌头。
手续办好了,这房子就是云秋一家的了,这屋主东西已经搬得差不多了,屋内剩下的家俱不好搬,人家也不要了,就送云秋一家了。林氏看了看,还剩下不少桌子椅子啥的。还有一张床,一张塌,一个衣柜,质量都还不错,也诶磕破啥的,比家里置办的还好。院子里的石桌石凳啥的,也留下来。仔细清点了下,这屋主零零星星的留了满多的日用品下来,都是可用的,心里心想着这倒省了一小笔银子。
前面的铺子租约再五天就到期了,因前期人家要找屋主续租屋主没答应,人家已经找好新铺子,这两天也要搬了。因屋主在这边还有点事情没处理好,约好了五天后等铺子清出了,再正式的搬出。
第三十七章 买车
第三十七章 买车
各位亲们,由于这两天比较忙,昨个竟忘了上传了,不好意思。希望亲们继续支持,不甚感激
房子买好了,那这房子就得打算起来,云秋建议买房可不是打算放着养蚊子的。
其实云秋最初看重那地段就是想着用那两间铺子开间快餐店的。那地段离码头近,码头上工人多,客商多,出行的人也多,这匆匆忙忙出行的人讲究效率,快餐店现来现吃的,价格也不贵,最能适应这种需求了。而且那店离主街也近,不说码头的客流,主街的人流量也大。旁边还有一个居住区,饭菜要是做得好,应该也能吸引一些家里懒得做饭的人。云秋前期看店的时候看了下,这附近没什么像样的餐馆,倒是有一家小酒楼。不过这只是云秋初步的想法,开店可不是摆摊,没那么容易。她前期又没开过,更是不了解这时空开店的行情和投入,一些忌讳也是一窍不通。要把这想法付诸实现,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不过不管云秋打算要做啥?家里有样东西是现在急需的,那就是得赶紧买辆车。这段时间,安平和林氏每天进镇摆摊,都是步行的,而且他们每天还要挑着一堆东西赶好几里的山路,每天天未亮就得出门,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而云秋接下去要做的事情,没有辆车,搬运东西啥的,也不方便!
云秋因这样想着晚上吃饭的时候就提了出来。这提议倒是很快的得到安平的响应,他早想买辆车了,不只是出行方便,平时地里的活有头大性口,也会轻省很多。现在家里虽在镇里买了房子,但还剩下两百多两,买头性口买辆牛车自是绰绰有余。
说到买性口啥的,陈二柱比较在行,安平吃过晚饭就过去老宅找陈二柱,云秋见了也跟着过去了。陈二柱年轻时帮人赶过几年的车的,对这些自是比较在行,他一听安平家要买车,两人就在那讨论要买牛车还是骡车好。陈二柱是想买头牛的,牛有劲,下地干活省力,庄稼人就稀罕有头牛。安平也想买头牛,再买辆牛车。云秋在旁边想着牛下地干活比较有力气没错,但速度就慢了,而骡相比就快很多,她打算开店,镇里骡车会方便些。因而就在旁边建议说要买骡车。
陈二柱最近越发的喜爱这个聪明机灵的小孙女,他也知道安平家的银子,主意都是这小孙女折腾的,见云秋说要买骡车,也不觉得小女孩出主意有啥不妥,还煞有介事的问她为什么。云秋就说爹娘每天要进镇摆摊,骡车比较快,而且现在自家在镇里买了房子了,在镇里要用车的话骡车会更方便,牛车虽干农活好用,但其他方面就没骡车方便了。
陈二柱和安平想了想,好像很有道理!“那就买骡车吧,听咱小管家婆的!”陈二柱笑着打趣到。云秋见建议被采用了,就在那笑眯眯的任他们打趣。
第二天天不亮,陈二柱就跟着安平四人进镇,林氏和清泽去卖苦菜汤,云秋去安大夫那,安平和陈二柱就往牲口市场挑牲口去。云秋在安大夫那练了一个时辰的琴,又练了会儿字,因惦记着家里挑性口买车的事情就早早出来了。云秋在市场上找了大哥和林氏,等了好大一会儿,才看到陈二柱和安平两赶着一头大骡子走了过来。陈二柱和安平在牲口市场上挑了半天,花了五两银子挑了只刚三岁的青壮骡子。陈二柱很喜欢这只骡子,说是这骡子牙口好,四肢强健,皮毛有光泽啥的!云秋研究了下,觉得强健倒是真满强健的,皮毛也不错,就是牙口啥的瞧不出来,陈二柱见小孙女也还煞有介事的研究上了,哈哈大笑,满有兴致的教云秋怎么挑骡子。
骡子买来了,也快中午了,一家人在镇上的馆子里点了几碗阳春面,吃完就订车子去。目前市场上的各式各样的车子很多,有大有小,有好有差,价格也是有高有低,差距很大。不过乡下人买的车都是在运货车基础上改良加了简易车篷,可以运货,也可以载人,当然了人坐里面也不怎么舒服就是了!
云秋心想着家里往后一段时间要买不少东西,这车子要定制的大点,方便运东西。而爹娘每天往返村里和镇上之间,这车要做人,定是不能只买那种专门运货的货车了。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的,最后花了八两银子买了一辆青篷车。
这种青篷车,能防水,车子也轻巧。车子里面的椅子坐起来舒服,里面还设了两个暗格,平时放个小桌子或是其他东西很方便。车里后面单独用活门隔了一个专门放东西的小空间,东西不多的时候就放后间,活门栓好就可以靠背了。把东西隔开,这样人坐着比较舒服。平时要是东西多了也可将这活门卸下来,连通起来放东西,很是方便。车里用的木头虽不名贵,但耐磨耐用,一般人家用这种车子很是不错。
车里买好了,陈二柱急忙将车子套上,赶着骡车在周围走了几圈。这骡子性子温顺,而且在被卖之前被训练过,陈二柱牵着它走了几圈就顺溜了。
车子买好,林氏就在镇上买了一堆的肉和菜,买了两只烧鸭,打了几斤酒,零零星星的买了一堆东西回去。打算回去请老宅子的人及相熟的人过来聚下。林氏还想着娘家的人,就上次卖苦菜汤的时候寄了口信和点东西过去,这次家里这么大的喜事也要找人捎信过去下。毕竟家里添了性口还买了车,还在镇上买了院子铺子,这一桩桩的,可都是大喜事。
安平没赶过车,陈二柱就一路上教他如何赶车,林氏、清泽、云秋兄妹坐车上。一路上大家的心情是又新奇又兴奋的。村里通向镇里的山路不宽,路上有的地段还有些坑洼的,坐在车里有些颠,好在这车子确实不错,比以前坐村里的牛车好多了。回家的路虽长但不怎么陡,要不云秋都担心这骡子能不能拉动他们了!
云秋在车里颠啊颠的,心里雀跃的想着,咱也是属于有车一族了!又跨进了一台阶!不过高兴了会,又想着今天家里这车一赶进村,村里一定会轰动的,到时候大娘一定知道了,也不知道她知道了会咋折腾?这大娘太能折腾了,和这种不讲理的人打交道可真是累!郁闷了会,又想着陈家都已经分家了,大娘除了能说说还能咋滴?难不成怕她闹家里有啥东西都要藏着掖着不成!咱光明正大的,干嘛搞得心虚似的!想想又有斗志了。这一会的时间云秋就在车里纠结着想七想八的,林氏见云秋一会展眉一会皱眉的,好笑的敲了敲她“秋丫头,你这想啥呢?一会笑一会叹气的!”云秋回过神来,笑笑,钻林氏怀里趴着。
平时将近一个时辰的路,今天有骡车,大半个时辰就到了。车子驾进村中,如云秋所料,村里登时热闹起来。进村的路不时有人上来搭话询问,车子后面更是跟了一堆的孩子。闹哄哄的,云秋一行人又折腾了一通,骡车才开到了家门口。
云秋一行人才到家,车子还没卸下,大娘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就响起了……
第三十八章 观念
第三十八章 观念
“二弟、弟妹啊!听说你们买骡子买车子了?你们最近发财了?”杨氏出声后才发现陈二柱也在,忙讪笑的打声招呼“爹,您也在啊!”
陈二柱一直不喜欢这大媳妇,他嫌这大媳妇心眼不正,爱贪小便宜,以前没分家时家里就她一个人整天咋咋呼呼的,搞的家里不宁。见杨氏和他打招呼,他也就嗯了声就完了,转头招呼安平卸下骡车,牵着骡子去后院安置。杨氏也知道公爹不待见她,也不理这茬,转眼又对林氏咋呼上了。
“弟妹啊!你们这骡子长得满壮实的啊!这要花不少钱吧!还有这车子!这车子我大哥家有辆,那可不便宜啊?你们这才分家多久,平时就摆点摊的,哪里来这么多钱啊?别是以前偷偷藏起来的吧!那你可就不厚道了啊!”杨氏开口,从来都是不留情的,是咋狠咋说,这一番话就把林氏气得说不出话来。
今天大好日子,林氏也不想和杨氏吵,只回到“大嫂,俺没有藏银子,这钱是我们赚的”
“赚的,你什么时候赚了怎么多银子了?啥事情这么赚钱?要这样你咋不和我们说说啊,咱虽分家了,但二弟可是俺当家的亲弟弟啊!你们这一分家就只顾自己啦!有啥好营生也不说说,亏得当家的整天惦记着你们一家!”杨氏张嘴就噼噼啪啪的一大串话。
杨氏咄咄逼人,林氏没办法应付杨氏,杵在院门口就有点无措。云秋和清泽进屋放东西,听见杨氏的声音,怕林氏吃亏就赶忙出来看了下。见林氏被杨氏说得好像亏心的样子就有点恨铁不成钢,只得自己开口了。
“大娘,您来了怎么不进来坐,站在院子里干嘛呢?娘,刚大哥说有件东西找不到,叫您去帮他找找呢!”
林氏听了松了一口气,就招呼杨氏自己进屋坐了,自己转身朝房间走去。
杨氏见林氏自己走了,也不着急,就着云秋的话,慢悠悠的进了院子。林氏就算现在走了,早晚她也逃不了,有她杨氏在,非得让林氏掰扯清楚不可,就算安平家这银子是近期赚来的,那这条财道也要对她家也开通了。
在清溪村,或者是在这时代,大家家族观念都比较重。一家有人出人头地,或者是有人发财了,一般都会拉扯着自己旁边的亲朋好友一把。一方面是人越往上升这事情就跟着多了,事情多了总要有人相帮,而旁边熟悉的亲戚朋友当然是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拉扯亲朋好友也能获得美名,获得尊重,可以名利双收。
当然了,小家族、小家庭的,规矩并不像那么严。平时的小家族,你有能力拉兄弟一把最好,但你要是不拉,也是你的自由。只不过你要啥事都不做,就想着自己蒙头发大财的话,那你显然也会离了人心。
所以说,在这时代,选择一个好的家庭、好的家族是很关键的事情!就算你不图这家族能给你带来的好处,至少明理的亲人不会拖你后腿。因此这时候的人特别注重一家的名声,你家的名声要是差了,你找个好媳妇或者好好嫁个闺女都难!
当然了,话说回来,这亲里间帮扶也并不是说你家得了啥好处就得拿出来摊了!这没这个道理!帮扶只是说你家在有能力的时候伸手拉扯兄弟一把!而且这拉扯也不是绝对必须的!毕竟你要是运气不好,摊上了不明理的亲人,或者是你摊上的亲人是团烂泥,根本扶不上墙,那难道你就只能认了?只能这么着了?显然不是的!
只不过不管怎么说,在这时代,这“亲”字很好做文章。
………………………………
云秋明白,如今杨氏看样子是咬牙要从安平家撕下一块肉来了!这人难缠,可不能被她将自家的名声搞臭了!
怎么对付杨氏的发难,云秋赶紧找清泽、清峰商量,爹娘是指望不上了!
兄妹三人躲在房间里商量了一会,林氏就叫他们去叫人了。兄妹三因还没商量妥当就一起往老宅走去,在半路上找了个地又商量了半天,商量出个章法出来了,才分头去叫人。
云秋去老宅叫人,清泽清峰去叫相熟的人家及里正、夫子家。
云秋到了老宅,李氏、齐氏、安祖、安宗、安英等人都正打算往她家赶去。
这云秋家要买骡子车子李氏自是知道的。而安平虽在家里答应暂时先不和大房三房等人说道,但他昨晚到底趁云秋找安英聊天的时候,的和安祖、安宗通了下气。因此安祖、安宗虽不清楚安平家到底因什么赚了?又赚了多少?但他家最近买了院子,今天还要买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