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秋色-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平在杨地主家直干了40天才结束,中间管理别院工程的杨管事看安平干活实在,也因为酷暑天气不好招人,做主给安平每天加了2文工钱。因此安平这趟安足赚了480文。

    辞工这天正好逢集,林氏早托人告诉安平要去看看他,因而安平结算后就不急着离开,在原地等着林氏。没多久林氏及大山夫妇找来了。

    林氏看安平黑瘦了一大圈眼眶都红了,只是碍着大山夫妇在场不好说啥。

    一行人会和后去赶集,到集市不久两对夫妇就分开行动,大山夫妇媳妇去卖鸡蛋,顺便买点日用品,林氏要去锦绣坊交上上月领的针线活。

    林氏夫妇到了锦绣坊,找到负责的郑管事,交上上次领的8方帕子。这锦绣坊规模满大的,两间打通的门面,门店内一面展示墙,挂满各式各派的精美绣品,店里错落着排放着绣品柜。里面还有一间专门接待贵妇的包房及一溜4间绣房。锦绣坊自身有十几个绣娘,个个都是镇上顶尖的绣娘。林氏绣活虽也不错,只是林氏没学过出名的绣法,也没名师指点。这锦绣坊的绣娘可是挑选好精于绣活的7、8岁小姑娘,专门请名师精心从小培养起来的,当然了这里的绣娘个个都签了卖身契的。负责活计的郑管事是个30多岁的****,独自带了个的孩子过活,因是主家远亲且针线活计又不错,求了主家被安排了管理这锦绣坊对外收活的活计。林氏和她合作了好多年,彼此也算熟悉。这郑管事对林氏也还不错,毕竟林氏针线活还是不错的,这几年也帮她做了不少活。那8方帕子,是莲叶鲤鱼、荷塘夜色花样的,林氏可是很精心的绣好,郑管事一一验收后满意的点点头:

    “秀莲,这活计不错,都通过了,按老规矩,每方给你7文钱”林氏笑笑表示同意,这价格也是早就说好的。郑管事收好帕子又对林氏说:“对了,这次我这有件儒裙,店里忙不过来,打算对外放活,你有没兴趣,有就接过去,花样及线还是坊里提供,一件给你70文,20天后交活”

    林氏想想平时应该是没问题,但下月就农忙了,自己白天要下地帮忙,20天应该没办法完成,因而就推辞了,接了4方帕子,拿了帕子及针线,约好下月交活的时间就告辞离开了。

    安平夫妻从锦绣坊离开后想着去买点肉回去,家里半年多没见过荤腥了,大人还好,几个孩子都是长身子的时候,一直不吃荤的可不行。再者出来40天了,也想买点东西回去表示表示下。夫妻俩到卖猪肉的摊子买肉,共买了一斤肥肉15文,半副猪腿骨5文钱回去熬汤。这时代骨头的价值大家还不大懂,因而骨头比肉便宜很多,一斤2文钱就买得到了。

    路上林氏又为云秋买2条大红头绳1文钱,想想没给云香买到时杨氏见了又不知道要说啥,又花1文钱买了两条。看到买馄饨的摊子,看着安平黑瘦的样子又强拉着安平去吃了碗馄饨。一大海碗馄饨3文钱,满满的料,安平不舍得一个人独吃,分了小半碗给林氏,两个推让着吃完了。

    吃完看下时辰,不早了,和大山夫妇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二人就往镇门口赶去。大山夫妇已经在门口等了,4人会和后结伴往村里走。

    到家已是傍晚,林氏将肥肉及骨头拿给李氏“娘,我和安平买了斤肥肉及几斤骨头,您看下要怎么处理”李氏笑笑着接过,说了句“有心了……”李氏心想着,家里快没油了,肥肉正拿来熬油,油渣放着等农忙的时候炖酸菜,至于骨头……还没想好就看到几个小的眼巴巴的盯着手上的东西。李氏叹口气说“晚上咱家加餐,安英,去地里拔几个萝卜,晚上熬萝卜骨头汤,再去洗几个红薯,晚上蒸红薯糙米饭”李氏话一出口,几个孩子乐翻了,家里热热闹闹的,云香更是夸张的一直跟在李氏后面进进出出。云秋也高兴,来这边半年了,从没见过荤腥,每天喝红薯稀饭,都不顶饿,想起以前日日白米饭都不想吃的日子,现在有碗红薯糙米饭就像过节了。

    晚上,一大锅萝卜筒骨汤香得云秋想掉眼泪,她死命的喝了2碗,还吃了碗红薯饭。也搞不懂这小肚子是怎么装下的。

第四章 清峰欲进学

    第四章 清峰欲进学

    近几日,清溪村发生了件大事,村里来了个老秀才。这老秀才考了一辈子举人没考上,族里人丁不旺,也没啥人直系亲人了,媳妇早年就去了,唯一一个女儿多年前嫁给了里正的大儿子,现在年龄大了,也想女儿,就趁着手上还有点钱,来投靠女儿。

    对此事里正陈宗贵是很赞成,清溪村人没几个识字的,这不识字在村里还没啥,但想出外闯出啥名堂来就比较限制了,他早年就想请个秀才来开课,可村里穷,都没人肯来。再者这徐秀才是他大儿媳的老父亲,对大儿子的两个孩子一定是尽力教导的,不指望两个小子将来一定要有啥出息,单单识字了就受人尊敬。况且那老秀才家业虽不丰,但也置办得起地,将来这些都是会留给大儿子家的,这怎么想怎么合算。

    没过多久,在里正的支持下,老秀才就在村东头起了三间青砖青瓦屋,这青砖青瓦屋着实让村民羡慕讨论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清溪村可是只有村东头的里正家和村南的黄春富是青砖青瓦房了。而春富和里正这两家可都是村里多年来的富户,这才盖得起大瓦房的。

    老秀才在清溪村买了块地,起了三间瓦屋后,又通过里正买了5亩上等水田及2亩中等旱田,老秀才年龄大了,也种不动地了,就将田都钿出去,自己每年收租也够生活的。老秀才闲着无事,就想着开堂授课,一方面不辜负自己所学,一方面也好赚点日常花的钱。因而和里正及女儿女婿商量后就张罗着要开学堂。老秀才和里正商量了下,拟定要入学堂的孩子每个孩子半年收350文束腹,学生笔墨书本自带。拟定每天授课两个时辰,每10天休息一天。消息已经发布出去了,想着先看下村里报名情况,也接收临村的孩子报名。

    村里这两天就这事炸开了锅,到处都在讨论着这事,条件还过得去,家里又有适龄孩子的就考虑着要不要让孩子去学堂,条件不好的就只能感慨着,毕竟半年350文,加上笔墨纸砚费用、书本费用,一般的家庭承担是有些吃力的,况且农村的半大孩子都算个劳力,还要去掉个劳力。

    这消息一传出,云秋二哥清峰心就动了,他自小聪慧,喜爱到村头去听老人们将外面的故事,向往外面的世界。况且家里父亲憨厚,母亲老实,哥哥又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己虽小小年纪,但早早就知道自己将来必须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这清峰虽才10岁,可从小就希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想再让父母兄妹过着吃不饱饭的日子,不想让二房忍受大房的冷言冷语。

    可他也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上学的学费、书本费、笔墨纸砚的费用对家里来说是一大笔费用。因而虽心动,但他也没向家里提出,只是这两天异常沉默。

    村里要开学堂的消息一传出,云秋也异常心动,云秋虽然识字,可不能表现出来啊,要不还不被当妖怪,这对云秋可谓是个煎熬,睁眼瞎的日子不好过,装睁眼瞎的日子更不好过。放下自己的考虑不说,云秋早就发现这两天二哥异常沉默,结合这两天村里要开学堂的消息云秋知道二哥心动,可又不忍增加家里的负担。

    来这半年了,开始的无措茫然慢慢被家人的全心疼爱减轻了。这半年来,父母及两个哥哥都将自己放在心尖上疼爱着,这种爱让前世是独生子女的云秋走出了迷茫,也开始全心的融入这里。现在看到二哥的沉默,二哥的渴望,云秋心也揪揪的难受。

    下午云秋坐着学绣花,精神不集中被扎了好几下,林氏心疼的将秀针拿走了。拿起云秋的手不住的呼气:“秋儿,和娘说说,这两天你咋啦?”“娘……”云秋委屈的躺在林氏的怀里。

    “秋儿,咋啦,是不是头又痛啦,快和娘说说”

    “娘,我头不痛啦,早好了啦……”

    “那你这是咋啦,这两天这么沉默,又发呆的”

    “娘,我们让二哥去上学堂好不好啊,二哥很想去的,可又不敢说”“娘,秋儿知道咱家没钱,可秋儿以后都不要新衣服了,也不要新头绳了,我每天都乖乖帮娘干活,我们让二哥去学堂好不好嘛,娘,二哥这两天都没笑过了,秋儿不要二哥不开心,娘……”

    林氏看着女儿这么懂事,眼眶都红了,搂着云秋轻拍着:

    “傻丫头,原来是因为你二哥啊!娘早就发现了,你大哥昨天也来说了。爹爹和娘亲昨天就打算好了,明天就送你二哥去学堂的,本打算今晚和你爷爷奶奶说的,谁知道你个小丫头竟存在心里……”说完后刮着云秋鼻子宠溺的说:“我们小秋儿也开始有心事喽!以后有事情要和娘说啊,别存在心里,刚手被扎痛了吧!”

    “我手一点都不痛了,太好了,二哥可以去学堂喽……”母女两在屋内说着,都没发现屋外一青色的身影捂着嘴偷偷的流泪,这影子来了又悄悄的离去了。这天清峰穿的就是青色的粗布衣服。

    吃晚饭的时候,安平刚对陈二柱及李氏说要送清峰去学堂,杨氏当场就叫起来:

    “什么?二弟,我没听错吧!我们家这种条件你要送清峰去学堂?你是不是脑子烧坏了啊你?你知道去学堂要多少钱吗,半年350文学费不说,光是头期的笔墨纸砚及书本费用打底就要500文,一年怎么省都要1500文。1500文啊,你一年才能挣多少啊?你二房本来就人数最多,我大房帮你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都没说啥,你现在告诉我你要送清峰去学堂,清源我都不敢提送他去学堂,你能耐啦你,靠着我们帮你养儿子,还敢提送清峰去学堂……”

    杨氏这话实在刻薄,把个安平说得脸红得快滴血,可当着大哥及爹娘的面也不好直接吵起来。林氏虽气得发抖可见二老在堂也忍着不回嘴。安祖见杨氏说的不像话,忙要杨氏住嘴。杨氏翻了翻白眼,不理他。在一旁的清峰手上青筋直冒,几次欲站起来,云秋急忙紧紧抓住清峰的手“二哥,别冲动”,清峰好不容易暂时平静下来,在旁边死死盯着杨氏。

    杨氏看安平不回答,又叫开了:“二弟,不是我说你啊,咱家这种条件,吃饱饭都是问题,你还想着送清峰去学堂。咋啦,想出人头地,想做官老爷啊,那也要看有没那命,看你二房一个个穷酸样的,还想做官老爷呢,真是笑话。”

    陈二柱见杨氏越说越不像话,把碗重重往桌子上一放。“吵什么吵,吃顿饭都不安生”回过头对安祖说:“管好你媳妇,一个大男人,连媳妇都管不住,怎么当家的”安祖恨恨的瞪了杨氏一眼,杨氏见老爷子火了,只得暂时闭了嘴。一时大家食不知味的用完饭。

第五章 分家

    第五章 分家

    吃完饭,林氏和齐氏收拾好桌子碗筷,齐氏在厨房的时候偷偷的安慰了下林氏,林氏勉强笑了笑。

    桌子收拾好后,一家人聚在堂厅。气氛很是沉闷,老爷子抽着旱烟不开口,李氏也黑着脸不发话。一时整个堂屋静悄悄的。老爷子抽完烟,磕磕烟杆,咳嗽了两声:

    “安平,你大嫂说话虽难听,但咱家条件要供个孩子上学堂确实比较困难”杨氏听了得意的刚想说啥,被安租一瞪憋了回去。

    老爷子继续说:“爹知道你从小到大都懂事,做事从来都任劳任怨,从小到大,也从没提出啥特别的要求。这次要送清峰上学堂,原本也是好事,孩子想学本事,做长辈的是该支持”停了会儿继续说:“咱家情况你也知道,咱是祖祖辈辈地里刨食的,一年吃喝都愁,供个孩子上学不是小事,你是咋想的,趁大家都在,说道说道吧!”

    安平眼眶红红得说道:“爹,娘,俺也知道,咱家情况不好,供个孩子上学堂是很不容易。但清峰这孩子不像我,脑子从小活泛。这孩子从小就懂事,从没对俺和他娘要吃要喝提要求。这次他也是自己偷偷喜欢,也没说要上学堂的话,是俺和他娘看他实在想学,才开的这口。”

    安平低着头,停顿了下继续说:

    “俺和他娘也不是想他以后要做官啥的,只是想着,多学点,识些字总是好的。孩子还小,以后日子咋过我不管,但不让他学,以后大了遗憾就来不及了。日子苦俺家熬熬总会过去的。”

    “俺和他娘想好了,俺家孩子确实最多,现在又要供峰娃上学,不能再连累爹娘及大哥、三弟了,俺还是分出去过吧!”说完还是沉默低着头。杨氏听到要分家,眼睛马上就亮了,她其实早就想分开过了,只是碍着两老还,小妹也还没出嫁,在不敢提。安祖是大哥,也一直不同意。这次安平提出来了,要是能成,那多年的心愿就达成了。

    安祖听安平这么说,急的直接站起来了,忙说“二弟,说这话干啥,咱是一家人,什么你呀我呀的,我不同意分家。峰娃要实在想去学堂就去吧,家里克服克服还是供得起的。”三叔安宗和齐氏也表示可以一起供。杨氏见安祖这样说急得不行“当家的,咱清源都上不起学咧,要供也是咱清源先上啊!”安祖闻言狠狠的剜了杨氏一眼“你这婆娘,这么多嘴,清源是那块料吗,你问下他肯不肯每天去坐在学堂里”清源忙摇头道“娘,我我我不想去,让清峰去吧”杨氏气得跳脚,没法只得往老爷子看去。

    老爷子抽了两口旱烟,发话了:“安平说到分家,俺和你们娘其实早就也考虑过了,分就分了吧,儿女大了,分家也很正常。原本想着等你们小妹明年出嫁了就分了,现在这状况,就提前分了吧,只是安英这嫁妆要先留出来。老大、老2、老三,你们觉得咧?”

    安祖见这情况,也知道分家势在必行了,分就分了吧,也省的自家婆娘一直吵“既然这样,我没意见,都听爹娘的”“我们三房也没意见”

    “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安宝你明天早上去叫上里正和你三叔公过来帮忙主持下,明天咱就把家分了吧!今天就先散了,各回各屋去”

    这晚各房都难眠……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安宝就把里正和三叔公请来了。二柱忙将二人让座,安英给三叔公和里正端了两杯水来,里面还放了李氏宝贝的白糖。全家老小齐聚一堂。

    杨氏眼睛滴溜溜转,一会瞅瞅这个,一会瞧瞧那个,眼里压抑不住的兴奋。李氏一转眼看到了,剜了她一眼,她才老实了点。

    老爷子看人都到了,就开口了:

    “大家都到了,那就开始啦。三叔,宗贵哥,今天我二柱家分家,请两位来做个见证”

    三叔公正惬意的喝着白糖水,见状放下水杯说道:“你们分你们的,我和宗贵就在旁边看看。你们忙你们的。”

    “老婆子,那你来吧”

    李氏咳嗽两声说道:“昨天晚上我和你爹商量了下,咱家这点家产就分成四份吧,大房、二房、三房各一份,我和老头子现在动得了,我不和你们过了,我们单独分份自己过,待我们两个老的动不了了,哪房养我们我们那份算哪房的。安英嫁妆是早已准备好的:我房里那床新被子,上半年叫你三叔公打的衣柜及木床给她,另外还给备了2两银子打算给她添置嫁妆,你们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娘你就说吧,我们听着就是了”

    “那好,那先分田地。咱家共家里有水田八亩,其中两亩上等田,两亩中等田,四亩下等田。旱田十亩,其中四亩中等田,六亩下等田。安祖是老大:村东的一亩上等田和一亩下等田,村南的一亩中等田和一亩半的下等田给你。村东头,咱家的另外一亩上等田和一亩下等田,就给安平,村南的一亩中等和一亩半的下等田也给安平。水田没有上等田了,那两亩中等田就给安宗,同样另给村南的一亩中等和一亩半的下等田。剩下的田就我们老两口来耕种。”

    “不行,爹娘年纪大了,我那亩上等水田给爹娘,我要下等的就好了”安平听李氏说完就急忙说到。“二弟说的是,我那亩上等水田也和爹娘换下等的”“大哥二哥说的有理,爹娘年纪大了,要种好田轻松点,我们还年轻,我的也换”陈家虽说家长里短的,吵闹不断,但三个儿子还是满孝顺的。

    兄弟三人表态后,林氏、齐氏听了都支持,只杨氏听了急得瞪眼。

    “知道你们懂事,但爹娘就两个老的,也吃不了多少,再者你们以后日子过好了难道就不管我们两个老的了。田就先这么分吧”

    “分完田咱家就这几间房了,现在全家15口人住在一起,实在是太挤,孩子眼看着也大了,这老院子也住不下了,我和你爹的意思是一房出去找地另住,家里给补贴3两银子”李氏说到这里停顿了下,又接着说道:“当然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