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大唐-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这样,自己国家的公主就不能嫁给他,可不能委屈了公主们。

    于是,各个国家的公主们,都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李恪、李泰和李治三位皇子。

    这时,李世民说道:“这样吧,你们看上了他们中间的哪一个,就告诉外交部的唐斐,然后咱们再具体商议。

    在这些国王里,吐谷浑诺曷钵可汗和太子李有私交。酒宴散后,他就来到东宫看望李。

    寒暄过后,诺曷钵问道:“老弟,你怎么得了那种病了?需要的话,我们吐谷浑有偏方啊。”

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动

    听了吐谷浑诺曷钵可汗的话,李吃惊的说道:“我有什么病?”

    诺曷钵说道:“今天贵国皇子晋王,说你腰不行,不能够娶妻了。”随即他就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

    李想起来了,他在忽悠李治的时候,似乎是跟李治说过,自己腰不行的话。可是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啊。自己只是说,少娶几个,而不是说不能娶啊。

    这个可是有关男人尊严的大问题,必须得好好掰扯掰扯。

    于是,他就跟吐谷浑可汗,讲了他和他自己的妻子们的情感经历,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要珍惜他和妻子们之间的情义。

    诺曷钵听完了李的话,心中有些感动。也有些不以为然,在这个时代妇女们的地位很低,男人一般不太在乎妇女们的感受,更不要说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了。

    吐谷浑可汗说道:“你这样说是不错,可是这个名声传出去了不好。我建议你还是要想法证明不是你不行。你干脆就再娶上几个女人,让大家看看老弟你的雄风。”

    不久以后,关于太子殿下腰不行的传说,就传遍了整个长安。人们都为太子殿下惋惜,当然也有部分人是在看笑话。

    李泰回到家里,心里十分痛快。他对自己的亲信们说道:“原来那家伙是个废物,哈哈。”亲信们一起跟着大笑。

    长孙皇后和杨妃娘娘关系走的很近,她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杨妃娘娘。

    杨妃娘娘把李叫了过去,关切地询问了自己的儿子,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李只好又跟母亲解释了一番。

    对于儿子的做法,她身为一个女人,心里很感动。可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就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她让李自己处理好这件事情。

    魏征关心李,专门找他谈话,开导他,让他要想开点。说大丈夫志在高远,应该身残志坚,还要给他讲历史上孙斌等人的励志故事。

    阳城公主和契高娃都来到了东宫,问太子妃们是怎么回事。姐妹们都十分郁闷。

    太子妃们都觉得没有面子。试想一下,自己的老公如果是这个样子,他不就成了大笑话了吗?她们这些做妻子的,也会被人指指点点,看笑话的。

    太子妃们个个都十分自负,无论是出身,还是自身的美貌气质,在整个唐朝都是上上之选的。她们怎么能够让人看这样的笑话呢?

    于是她们集体来找李,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就把他当天忽悠李治的事情,跟女人们话说了。

    王妃们都感动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哗哗的流下来了。

    李走后,契乌云说道:“太子殿下对咱们大家真是情深意重。可是咱不能让他背着这样恶名。”

    李凝儿说道:“这些人简直是胡说八道,尤其是这个李治实在是太可恶了。”

    武握紧了白皙的小拳头,由于用力太猛,手背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她气愤地说道:“这些乱嚼舌头的人,真是该杀!”

    阿史那晴、采纱、海棠和水仙公主,都十分不爽。

    采纱从小服侍王爷,心里对王爷十分亲厚,她气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她考虑了半天,弱弱的说道:“各位姐妹,咱们不能让王爷背着个恶名,咱们要设法给他正名啊。”

    太子妃们都点头称是,可是如何给太子殿下正名呢?大家都一筹莫展。她们身为女子,总不能到处去嚷嚷,说自己的老公厉害吧?

    七个女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水仙公主说出了一个大家都想说,但是谁也不敢先说的话。她说道:“要不然,就让殿下再娶一位妃子吧。”

    她的话一出口,立刻遭到了大家的白眼。水仙公主感觉到了大家杀人的眼神,她急忙摆手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那个意思。”她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采纳水仙公主的意见。她们要亲自为太子殿下去挑选一位公主,仅限于一位!

    王妃们吩咐杨康去把唐斐叫来。然后由唐斐陪同到外交部的馆驿。她们要亲自去把关,挑选一位,她们认为能接受的公主,作为新的太子妃。

    等她们把所有的公主都看了一遍,拿着唐斐提供的花名册,大家又都开始犯愁了。

    大家意见非常混乱,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太漂亮的大家都不选,总不能选一个太漂亮的压住她们这些人吧。太一般的她们也不愿意,不能让太子殿下,认为她们的眼光太差。

    比较来比较去,他们最后选定了吐蕃的明珠公主。

    等李回来以后,六姐妹就向李建议,让他再娶一位太子妃。一开始李觉得很奇怪,随即明白她们的心思。他既感动又好笑。

    李诚恳地说道:“我是不会再娶妻子了,我这一生有你们姐妹七人,就足够了,你们能够满足我的一切需求。”

    听了李的话,这些姐妹们又被感动的一塌胡涂。

    最后她们决定的,要为李迎娶一位太子妃,她们不能够让别人在背后指指点。

    李看到女人们的一片诚心,勉强的点头答应了。他问道:“那么这么多公主中,我要去娶哪一位呢?”

    李凝儿说道:“我们去了外交部馆驿,已经给你挑选了一位最出色的公主,他就是吐蕃的明珠公主。”

    李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这下,太子妃们有点心虚了。因为她们挑选的这位公主,不是这些公主们中间最出色,是她们认为比她们七姐妹都稍微逊色一点的。

    武咬着牙说道:“大哥哥就娶这位公主吧,明珠公主她真的很出色。”姐妹们都一同点头赞成武的意见。

    李说道:“我不是不相信你们的眼光。你们是大唐最优秀的女性之一,眼光自然是天下无双。

    不过,松赞干布野心勃勃,大唐迟早是要和吐蕃进行战争的。一旦双方打个你死我活,到时候你们让我和明珠公主如何相处?”

    姐妹们顿时傻眼了。她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层。

    阿史那晴问道:“这些国家中,哪个国家不会跟大唐打仗?”

第三百三十二章 生死攸关的战争

    李说道:“这可说不好。将来这些国家,大唐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征服的。”

    采纱说道:“王爷,那你容我们姐妹们再商量一下吧。”

    李笑道:“我说你们就别费这个劲儿了,干脆就一个不娶。我跟你们七个姐妹,情深意重的,为什么要再娶一个外人呢?”

    姐妹们听到这里,越发的爱自己的老公了。

    于是,在李走后,六姐妹接着开会研究。她们把那份名单又拿了出来,重新进行挑选。

    李世民把晋王李治叫到了他的书房里,询问了李治里面的情况。李治就把那天李对他说的话,向李世民汇报一遍。

    李世民想起当年李对他说过的话,让他不要为李做主娶妻的事儿。他明白了过来,李一定是为了照顾他的妃子们的感受,才不再娶妃子。李说那番话是故意忽悠李治的。

    李世民笑道:“这个臭小子。”他决定不干涉李的事情,不过也不能让李背这个黑锅。不然他这个当老爹的人实在是没有面子。

    他做出了和太子妃们一样的决定,让李至少娶一个,免得别人笑话。

    再说阳城公主和契高娃由于关心太子妃们,天天往东宫跑。

    当她们听太子妃们说了,李不再迎娶公主的理由,是为了照顾太子妃的感情。这两个小女人听了以后,十分感动。

    她们回去后不仅数落自己的老公,而且对她们的那些闺蜜们,大肆宣传李的伟大情怀。受到感动的闺蜜们,又去告诉她们的其他闺蜜。

    不久,李腰不行的笑话,很快成为了一种美谈,传遍了整个长安。长安城的女人们都感动的稀里哗啦,对太子殿下赞叹不已,对太子妃们是无比的羡慕。

    在这以后,长安城的女人们数落自己男人的一句话,就是“看看人家太子殿下,再看看你们。”

    男人们都不服气,心道:“太子殿有七个貌美如花的女人,我要是有其中一个,也宁肯腰不行了。”

    皇后娘娘的立政殿。

    这天晚上,李世民在皇后娘娘这里过夜。

    在闲聊的时候,长孙皇后感慨地说道:“儿这孩子,真是太优秀了。他不仅仅在朝政上是您得力的助手,处理家庭问题上情深意重,也做得非常好。”

    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不禁有些汗颜。在女人方面,他做的就有些不太检点了。这次出征高句丽,他看上了高句丽国王的一位美貌妃子,就把她抢了回来纳入后宫,封了一个嫔。

    对于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不好回答。他支支吾吾的说道:“哦,儿孩子是不错。这次初东征高句丽,他出了不少点子。

    他最后想的那个主意,真是够绝的。他竟然能够想到让高句丽的宰相泉盖苏文,带兵出海,去祸害倭奴国。”

    几天以后,太子妃们听说了长安百姓,对太子的正面评价,她们立刻就改主意了。

    既然大家已经都不认为太子殿下无能了,那么也就不需要证明了。于是大家决定,不再为李选新的太子妃了。

    941年8月8号,李世民的登基庆典纪念,风风光光地举行了,李世民的三位皇子,也都娶到了几位美貌如花的公主,皆大欢喜。

    东征高句丽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李世民和朝廷中好战的大臣们,他们开始琢磨着向下一个国家开刀了。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李、李恪、李靖、房玄龄、魏征和侯君集等人,在一起商讨开疆拓土的事情。

    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到今年他已经43岁了,由于古代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30多岁的人就自称老夫了。李世民有种紧迫感,他要在有生之年,努力开疆拓土,为子孙打下一份宏大的基业。

    在大臣们中间,除了魏征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以外,其他的大臣们,都同意继续征战,开疆拓土。他们现在胃口很大,要挑大的国家进行征服。

    在这些人中对于国外情况的了解,非太子殿下莫属了。李就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情况。

    李说道:“在唐朝周围,最近的是吐蕃。吐蕃领土面积227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

    第二是波斯帝国,最盛时他们的领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两千万,不过正在走下坡路,现在大约剩下一半左右。

    第三个阿拉伯帝国(大食),领土面积1340万平方公里,人口3040万。

    还有一个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领土面积365万平方公里,人口3450万。

    后三个国家的历史悠久,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李世民等人原本以为打下高句丽以后,唐朝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他们没有想到,无论人口还是面积,唐朝现在还都不是最多的。大家不禁有些郁闷。

    他们议论了一会儿以后,李接着说道:“在这些国家里,咱们跟东罗马帝国距离太远,如果步行的话,从长安到罗马帝国,需要走上四年的时间。因此,和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吐蕃这个国家,是个非常麻烦的国家,是个鸡肋。他们的国土基本上是高原,相对比较贫瘠,打下来对于大唐帝国的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

    他们是奴隶制国家,野蛮落后,打下来以后,大唐帝国安置这些人口也是个负担。

    因此,儿臣建议,对于吐蕃暂时不要理睬,通过外交手段,搞好和吐蕃周边国家的关系,如果吐蕃听话,不骚扰大唐的边界。大唐就和吐蕃保持良好关系,进行文化商业交流。

    如果吐蕃不安分,大唐就联合周边的国家,对他们进行经济封锁,必要时给予军事打击。

    波斯帝国位于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他们现在的处境很困难,对于大唐构不成威胁,是唐朝可以利用的盟友。

    在这些国家中,对于唐朝的发展威胁最大国家,是阿拉伯帝国。

    唐朝和这个国家迟早必有一战,这是一场关系到大唐生死存亡的战争,需要全力以赴。”

    听到将来要跟阿拉伯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家作战,李世民等人豪气顿生,充满了期待。

第三百三十三章 搅屎棍

    李世民目光炯炯,凝视远方,似乎已经置身在百万大军对垒的气势磅礴的战场。

    李靖神往的说道:“老臣有生之年,还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真是不虚此生了。”

    侯君集握紧拳头,挥舞了一下说道:“皇上,请允许臣还是回到军队里,臣感到脱离了军队这么久,这次在高句丽时,都有些不适应了。”

    房玄龄、岑文本和魏征,也是毫无惧色。

    此情此景,令李十分感慨:这就是铁血大唐!唐朝之所以能够屹立东方、称雄世界,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大的国家,就在于大唐军民,有着无所畏惧敢于亮剑的精神!

    李说道:“儿臣建议,暂停对外征战。我们现在要做三件事儿:

    第一件事是要加大对波斯帝国的援助,利用它来钳制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第二件事是发展我们的海军和炮兵部队。

    第三件事是要开发岭南,继续增强国力,同时屯兵岭南地区,进行热带气候条件下的针对性训练。

    朝廷暂时停止征战一年,到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年初,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对真腊、天竺等东南亚富庶地区国家的征战。

    3到4年以后,对阿拉伯帝国开战。”

    李世民等人经过讨论,通过了李的建议。

    9月初,经过李世民的批准,李准备前往岭南地区。在此之前他要先去扬州,准备在扬州停留两个月,帮助李治解决海军研究所的问题。

    又要出门了。太子妃们都想跟着李一起去。她们经过商议,认为七个人中间,只有武和水仙公主,没有怀着身孕。那么就只有在她们两人中间选一个了。

    要论起和李的关系亲密程度,武又比水仙公主条件优越。加上武前一阶段时间出征高句丽,十分辛苦,就是轮也该轮到人家武了。

    于是,最后武得到了这个机会。

    王妃们都非常非常羡慕。要知道,这一次出门,至少是半年以上,那么就只有武,有机会和李单独在一起。

    没办法,谁让人家命好呢。

    李这次出门,是和李治结伴出行。随行的有杜荷、杨康、秦怀道、薛仁贵、王玄策和于宁志等人。

    阳城公主听说武跟着李出门,她就去找李世民软磨硬泡,最后李世民同意她跟着杜荷一起去。

    武十分高兴,上次去高句丽,阳城公主就是和武一起去的。

    出门那天,太子妃们都到城门口送行。李凝儿看到武和阳城公主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有些吃醋。可是她摸着自己隆起的小腹,又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太子妃们千叮咛万叮嘱着,让武在路上一定要照顾好殿下。

    然后,李又举行了大唐独一无二的辞行仪式太子妃们排队,李挨个亲了一遍。如此香艳之举,顿时虐杀了大批的单身狗们。

    前来送行的李恪和李泰,决定回家后也要这样试试。

    在路上,李、杜荷和李治,三个人都挤在李的马车上,打牌或者聊天儿,有时还抽烟。武和阳城,闻不惯他们的烟味儿,就到别的马车上去玩儿了。

    闲聊时李治说到:“六哥,临行前四哥过去找我,他好像是对你有意见。

    他跟我说,你让我到扬州,当这个海军研究所所长,并且把封地弄到了扬州,是故意让我离开长安的。

    还说父皇原本要恢复他亲王的身份,是你在中间阻拦着的,这才给他封了个郡王。”

    李还没说话,杜荷就先不干了。他说道:“李泰一看就是个搅屎棍。当年他派人行刺哥。皇上原本想将他贬为庶人的,全靠哥在中间说话,不计较他,才给他封了个郡公。这人简直就是不知好歹!”

    李笑道:“九弟,他说这话你信吗?”

    李治对于当年的事情不太清楚,不过他觉得李不是那样的人。

    他说道:“六哥,你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当时,我就对四哥说,你肯定是误会六哥了。可是我说什么,他也不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