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泰去的原因。
李治看到他好心告诉李泰,结果李泰就挑起了事端,又要陷害李。他尽管和李泰关系很好,可是他也不能眼看着李遭殃。于是就给李世民写了信。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李世民越发判定了这件事的整个起因是李泰所为。他之所以不给周瑾接受审讯的机会,就是要保住李泰。
周瑾被杀了。
周瑾被杀,并不是李世民随便杀人的,而是周瑾触动了大唐的核心利益。李世民要维护的是朝廷的团结统一,周瑾的行为恰恰是要破坏这个大局。
大臣们都很畏惧,李世民的皇权越来越稳固,权威也有越来越盛了。
经过了这次风波,大唐的内部更加稳固了,这就为继续发展贞观盛世铺平了道路。
立政殿。
李世民拿出李治的信,递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看完了信,脸色苍白,一言不发。她实在是想不到,李泰竟然不顾及她的感受,公然利用她来打击李。
李世民也很郁闷,他想安慰一下长孙皇后,可是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对于李泰,两口子既伤心又寒心。
终于,长孙皇后下定决心说道:“还是让青雀到封地去吧。”她现在想明白了,照着李泰这么作下去,一旦李世民殡天,他恐怕是没有活路的。
李世民心中郁闷。如果李泰仅仅是针对李,他心里还能接受。但是,对于李泰这种为了泄私愤,不顾大局的做法,令他深深感到失望。
李世民心里很矛盾,他很体谅长孙皇后的心情。李承乾离开长城,长孙皇后已经深受打击。如果让李泰再离开,对长孙皇后的打击就太沉重了。
李世明考虑再三,说道:“观音婢,这件事过段时间再说吧。”
长孙皇后一时下也不了决心,就暂时不再提起此事,
李世民看到长孙皇后落寞的神情,说道:“辅机(长孙无忌)已经去西域两年了,就让他回来吧。”
长孙皇后也很想念哥哥长孙无忌,就说道:“二郎,您看着安排吧。”
坐落在轮台的安西都护府。苏定方负责军事,长孙无忌负责民政部门。
长孙无忌能力出众,经验丰富,不愧是唐朝第一能臣,凌烟阁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人物。作为安西宣抚使,在西域干得有声有色的。西域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这天,长孙无忌和苏定方,正在研究处理大月氏的事情。
大月氏原本臣服于康居帝国,康居帝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以后,它臣服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攻打以后,大月氏就臣服了唐朝。
自从波斯帝国割让了部分土地给给唐朝以后,大月氏这个国家,基本上成为了唐朝的国中之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吞并大月氏就列入了朝廷的议事日程。
李世民授权长孙无忌和苏定方,全权处理此事。为了顺利地吞并大月氏,李世民特地从阴山都护府,调动了两个骑兵师,从陇右道调动了,一个骑兵师,并且从吐谷浑也调动了两万名骑兵,做好了军事解决大月氏的准备。
这天,长孙无忌接到了长孙皇后的来信。长孙皇后告诉长孙无忌,皇上有调他回去的意思,具体如何,让长孙无忌自己拿主意。
长孙无忌考虑再三,认为现在回去不是好时机。一来,他和太子李之间有矛盾。二来,朝中的重要职位,现在都有已经有人占据了。
他考虑到自己回去的话,最大的可能是,叫侯君集回到军队,仍然由他来掌管吏部,他觉得这样也很尴尬。
他仔细给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太子李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自己再扶持李治与他抗衡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未来的天下,必定是太子李的天下。
以他对李的了解,知道李心胸宽广,能够容人。他与其窝在朝廷朝中,还不如在西域扎扎实实的做点事情。
长孙无忌已经位极人臣了,他并不是需要什么功绩了。只是在西域觉得自在。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是发小,关系亲密,他来信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
长孙无忌决定暂时不回长安。他认为,如果此时被李世民启用,那么太子李会将他视为一个威胁。不如他扎扎实的就在边陲做事,等着太子李来启用自己,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于是,长孙无忌给李世民写了回信,说自己想在这里解决大月氏的事情。自己已经在西域呆了两年了,对于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如果此时换人,派一个不太熟悉情况的人来,可能会事倍功半。
李世民同意了他的意见。
大月氏这个国家,国土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个比较富庶国家。这么一大块肥肉,现在已经掉进了锅里,李世民对此已经垂涎欲滴,吃到嘴里是必须的。
此时唐斐已经离开了安西都护府。长孙无忌决定亲自前往大月氏,说服他们并入大唐。
李等人的车队,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州县,这天来到了来到了南阳。
李刚出长安的时候,是公开了太子的旗号的,可是一路走来,各地官员沿途迎送,实在是麻烦。于是,李决定偃旗息鼓,乐得自在逍遥。
他们是下午3点赶到南阳的,虽然时候尚早,李因为连日赶路,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
第三百四十章 医仙孙思邈
李他们人多,城里没有一家客栈可以容下他们这么多人的。他们以前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城里最大的院子,临时借住。当然是给钱的。
现在,他们也来到了这座县城里最大的财主家里,像往常一样,他们是以杨康的身份借住的。杨康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武官了,这个身份就非同小可了。
财主们看到来了朝廷的大官,都很痛快地腾出地方,让他们借住,并且热情地宴请他们。
李在宴席上,看到了几个仆人包括主人的夫人和孩子,都脖子肿大,明显的是患上了大脖子病。李想起来在进入南阳的时候,路上也遇见几个这样的病人。
李问道:“刘老先生,您的夫人和孩子的脖子怎么了?”
这家的主人姓刘,他痛苦地说道:“不瞒贵客说,南阳这个地方现在闹怪病,人们都说是中了邪,很多人都得了这种病。”
李问道:“难道这里就没有人能治这种病吗?”
刘老先生说道:“别提了,本地的郎中我都请遍了。不仅如此,我还请来了号称天下第一的神医孙思邈。他也是束手无策。”说着,他眼神暗淡的摇了摇头。
李听他提到孙思邈,眼前一亮,问道:“孙老神仙现在何处?”
刘老先生说道:“此人现在就在我家客房里,说是正在研究治疗方法。”
李说道:“可否请来一见?”
刘老先生吩咐到:“来人,去请孙老先生。”仆人答应着下去了。不久孙思邈就来了。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李世民十分尊重孙思邈,曾经想授予他爵位,被他拒绝了,他自在惯了,在民间自由行医。
李看到,此人相貌清癯,给人以儒雅的书卷气,他的容貌看上去只有40岁左右年纪,实际上却已经整整100岁了!
李急忙站起身来,向孙思邈行礼,说道:“长安李,见过孙老神仙。”
孙思邈看到眼前是一个陌生的年轻贵公子,相貌英俊,看不出实际身份,但是看到他身边的随从的气势,知道此人一定是朝廷勋贵子弟。
孙思邈现在的身份是个百姓,他虽然不畏权贵,但是人家诚恳地向他行礼,他也不敢怠慢,拱手弯腰地说道:“不敢当,草民见过李公子。”
李请孙思邈坐下,说道:“老神仙,您今年高寿?”
孙思邈神色暗淡地说道:“别提什么神仙神医的了,眼前的病我就治不了,真是枉活了百岁了。”
李治好奇地问道:“你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怎么可能有一百岁了。”言语间透着不信。
在这个时代,六十岁就是长寿的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李说道:“孙神医不必自责,世界上的病成千上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研究透所有的病症,您依靠着自己的勤奋,刻苦钻研医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患者,尊称神医当之无愧!”
孙思邈听李说得诚恳,心情好了不少,他说道:“感谢李公子的谬赞。可是这次的病状发作的地区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南阳地区、就连开封、驻马店、许昌、漯河、郑州等地都发生了这样病状。患者成千上万,我却束手无策,令人心痛啊!”
李等人都十分感动:孙思邈果然是个忧国忧民的良善之人!
刘老先生说道:“我年轻时身体有病,不能生育,老来得子,却不幸染上了这样的怪病,就连孙神医都没有办法,看来是老天要让我绝后呀。”说着,掉下了眼泪。他这一哭不要紧,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哭了起来。
不久,李已经弄明白了这个地区发病的原因。
以前,这里的人们吃的盐都是海盐,含碘量较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淮河水灾,海盐运输受阻,朝廷运来了大批的西北地区的井盐。
由于两种盐的含碘量差距较大,这里的人们的身体一下子难以适应。因此就集中爆发了这种疾病,就是人们熟知的“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俗称甲状腺肿大,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疾病,主要由于缺碘,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退行性病变。严重地区儿童呈现地方性克汀病。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成分。甲状腺是一种内分泌腺,位于喉和气管两侧,由许许多多的囊状小泡组成,叫甲状腺滤泡,内含甲状腺球蛋白(一种含碘蛋白质,呈胶状),是人体内的“碘库”。其具有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一旦人体需要这种激素时,它很快将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水解成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补碘就是很重要的。
李说道:“刘老先生,不必悲伤,此病不是什么中邪,乃是普通的病症,李某能治。”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刘老先生及其家人立刻止住了哭声。
刘老先生嘴角颤抖地说道:“此话当真?李公子要是治好了小儿的病,您就是我全家的大恩人,刘某愿意捐出一半的家产,献给李公子!”
刘老先生说出要捐赠家产后,拉着家人就要给李下拜,李急忙拦住。说道:“不必如此,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
第三百四十一章 神仙也怕忽悠
孙思邈望着李,目光中满了疑惑。
李问道:“刘老先生,你们这里可以买到海带吧?”
“海带,要海带何用?”刘老先生问道。海带他听说过,但是却没有吃过,海带不容易入味,他们并不喜欢吃海带。
他问管家说道:“南阳城里能够买到海带吗?”
管家说道:“城东有一个水产行,那里有卖的。”
李说道:“刘老先生,你们吃饭的时候,加上一个用海带做的菜,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病就会慢慢痊愈的。
等他们的病好了以后,隔三差五的吃上一点海带,就可以预防这种病。”
孙思邈听完李的话,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
刘老先生疑惑地问道:“就吃这些海带,就能治好我夫人和儿子的病?”
李就将其中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孙思邈恍然大悟,身为佩服地说道:“这么深奥的医理,李公子是如何得知的?孙某佩服。”
武望着自家男人,眼睛里全是崇拜的小星星,感到无比骄傲,恨不能上去亲吻一下他智慧的脑门。
孙思邈也很激动,他说道:“李公子,你祖上是哪位?”
古代行医之人数量很少,基本上是世袭的,所谓传子不传女,收外姓徒弟的都不多,因此他想问问,眼前的这个李公子的出身,看看是出自哪个医药世家的。
杨康听孙思邈的话,有点不高兴了。听他这话的意思,自家王爷的祖上,是个走方行医的郎中。
他说道:”孙先生慎言,我家王爷祖上和行医者,没有任何关系。”
杨康的一句“我家王爷”,孙思邈无所谓,可把刘老先生一家吓坏了。眼前之人竟然是宗室子弟,莫非是个郡王爷?
刘老先生急忙站起来,行礼说道:“草民见过王爷。”
孙思邈也站起来行礼,他问道:“请问您是?”
李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他说道:“孙老先生请坐,我叫李,这位是我九弟李治。”
孙思邈不太关心朝政,对于皇子们的身份不太了解。他的徒弟刘神威却对朝廷的事情比较清楚,他插嘴说道:“师父,原来是太子殿下和扬州王殿下。”
孙思邈又要站起来行礼,被李拦住了。李说道:“老神仙不必多礼。”
刘老先生一家却吓坏了,眼前的恩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太子殿下。他急忙再次向李和李治行礼。
孙思邈问道:“皇后娘娘的哮喘病,现在如何了?”他以前给长孙皇后开过药方。
李治说道:“孙老先生,母后的病已经基本上痊愈了。”
孙思邈疑惑的说道:“皇后娘娘的病,是先天所生,极难治愈。是哪位先生开出的药方,可否让草民观看一下?”他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李治说道:“是我六哥,给母后看的病。”
孙思邈望着李的目光,更加疑惑了。他心中在想,我继承了祖上数百年积累的学问,并且已经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对于医学进行探索研究,竟然比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除了钦佩之外,有种备受打击的感觉。
他忍不住说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草民想和您探讨一下医理的问题?”
李自从看到他们师徒,心里就开始打开了他们的主意,他笑道:“没有问题,如果是老先生您方便的话,我就在南阳多停留几天,好好的向您请教一下。”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李和孙思邈讨论了医学问题。尽管李对于医学的问题一知半解,但是他依托着百度,和孙思邈进行了探讨。
孙思邈痴迷于医学研究,他不仅仅自己要洗走方行医治病救人,还有心要把自己的医学研究成果,著书立传,传于后人。
李从百度上,打开孙思邈的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李的讲述,解决了孙思邈心中的很多疑惑,两人越谈越投机。
最后,李又把后世中医的研究成果,给孙思邈展现了一下,就好像在他眼前打开了一一扇明亮的窗户,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引得孙思邈十分向往。
就在这时,李也认为火候到了,他提出要继续南下,没有时间和他继续探讨了。
孙思邈心痒难耐,望着李的目光都有点含情脉脉了,实在舍不得他离开。
李说道:“说的,孙老先生,我这次到扬州,将会在那里停留2到3个月的时间,您如果方便的话,就跟我一起去扬州,我将会整理出一些中医的秘方给您,您看如何?”
孙思邈大喜,他说道:“草民有时间很方便,如此就叨扰太子殿下了。”
唐朝的医学水平很落后,整个社会的医学资源很少。李想建立唐朝最高医学院,提高医疗教育水平。孙思邈和他的徒弟,就是很好的创办人选。
李派人叫来了南阳县令,给他留下了治疗大脖子病的方子,让他转交给州刺史。然后继续上路了。
刘老先生要变卖自己的家产,按照事先的约定,将其中一半交给太子殿下。
李看到他心诚,不仅没有要他的财产,还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找工业部长李旦,给他一些紧俏产品,让他经营。
在路上,李经常和孙思邈探讨医学问题,时不时地弄出一张中医方子,勾得他老人家心痒难耐,欲罢不能。
李和孙思邈探讨问题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李的马车上进行的。期间,武在一旁为他们端茶倒水,照顾得十分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