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大唐-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新罗人卸下了部分物资,将抢劫来的物资和妇女装上船,提前离开了。他们准备抓紧时间再跑一趟。

    百济人的想法和新罗人的是一样的,这样,新罗和百济的舰队已经有一半多离开了。

    就在后半夜,倭奴舰队前来偷袭,交战后,又有大批的战船前来围攻,总数接近两千艘。

    王宝生率领的舰队中,有唐军的战船550艘,其余的是刚刚收编不久的高句丽海军。

    开战不久,新罗和百济的海军就抵挡着不住了,接着原高句丽海军也溃散了,就只有唐朝的海军和倭奴海军在交战。

    王宝生派人来是通知侯英杰紧急撤离的。

    侯英杰这下可抓瞎了,原本计划两天以后撤离的,因此部队比较分散,一时收拢不起来。

    侯英杰下令,派出大批的通信兵,通知各部,放弃所有缴获的物资和妇女,立即向这里靠拢。已经在这里的部队,马上上船。

    到了上午10点,已经上船的部队有5000余人了,等候上船的有3000余人,还有7000人没有赶来。

    就在这时,海军联络官又过来了,他急切的说道:“候师长,王将军让我通知你,只能再坚持半个小时。到时间海军必须离开了。”

    侯英杰只好命令等候的部队抓紧时间上船。

    转眼之间,半个小时过去了。这时,海军旗舰发来了撤离的信号。

    侯英杰对参谋长说道:“你负责把已经上船的部队带回去。”

    参谋长问道:“师长,你要干什么?”

    侯英杰说道:“还有这么多部队没有上船,我必须留下。”

    参谋长还要劝说,侯英杰果断地说道:“这是命令,执行吧。”说着,就下了船。警卫营长田昊紧随其后。

    海军离开了,侯英杰和8000名唐军滞留在了九州岛上。

    不久,新罗和百济的将军也找了过来,他们的情况差不多,新罗留下了3000人,百济留下了4000人。

    侯英杰说道:“两位将军,咱们现在被困在岛上了,海军什么时候能够接应咱们,很难说。因此,咱们现在必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新罗和百济的将军,现在也很头疼,他们表示,听从侯英杰的指挥。

    侯英杰说道:“咱们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因此,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大量囤积物资。”说着,他朝着海边努努嘴。

    两位将军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打高句丽人那些物资的主意。

    高句丽人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留守的部队并不多,只有5000多人。侯英杰指挥着联军部队包围了高句丽人。但是没有马上动手。

    来之前,联军的几位将领商量过了,目前,高句丽人是他们自己的盟友,此时和高句丽人闹翻是不明智的。

    高句丽人的将军看到联军没有动手,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大家坐下来一起谈判。

    最后,大家同意一起看守这些物资,就在海滩附近挖壕筑堡,等待朝鲜半岛的救援。

    这次随船运来的物资,是供应10万高句丽人一个月的消耗量,虽然没有全部卸载下来,但是数量也相当惊人,这就给侯英杰等人吃了定心丸,认为他们怎么也能够坚持到救援的到来。

    再说泉盖苏文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横扫九州岛,迅速攻占了九州的大部分地区。

    泉盖苏文的头脑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必须迅速打垮倭奴国的政权,否则遇到有组织的抵抗,自己这点人马,是经不起消耗的。

    于是,他在九州岛留下了部分人员进行管理,集中主力直奔倭奴国首府奈良。

    此时,他听说了联军海军被迫撤退的消息,他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倭奴国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羸弱。

    原来,泉盖苏文掌握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倭奴国的确是只有常备军陆军5万人,海军1万人,装备也比较落后。

    自从高句丽战败,泉盖素文准备攻打倭奴国的消息,传到了倭奴国国王天智的耳中,他权衡了倭奴国的实力以后,认为依靠目前自己的实力,难以抗衡高句丽的大军。

    为了避免被高句丽人吞并,他派出使者向各个诸侯国通报了高句丽人即将入侵的消息,邀请他们前来共同商讨对策。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复杂的局面

    日本列岛数十个邦国中,最大的三家是本州岛的倭奴国,四国岛的田中家族和北海道的原田家族,他们之间都是姻亲关系。

    原田家族的族长原田次仁是倭奴国王天智的舅舅,田中族长的长子田中一郎是天智国王的连襟。他们各自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天智国王今年34岁,身高1。72米,在倭奴国人中算得上高个子了,他的脸上带着一个黄金面具,遮住了右侧的大半边脸。

    这个面具的来历,有一段传奇故事。

    天智国王25岁时,还是太子,他的母亲有一颗娘家祖传的玉珠,价值连城。他的母亲把这颗珠子给了天智,天智很喜欢他的妹妹,就把这颗珠子给了妹妹。却不慎被当时北海道有名的盗匪镰仓团伙抢走了。

    天智为了追回这颗珠子,亲自带人去追杀盗匪。盗匪居住在一处险峻的山顶上,天智一人独自上了山顶,斩杀了17名盗匪,肃清了猖獗多年的镰仓盗匪团伙,夺回了宝珠,名声大振。

    在那次战斗中,天智的右脸颊被刺中了一剑,留下了一道两寸长的伤疤。看上去有些狰狞,因此带上了面具。

    天智为人聪敏,勇武过人,善于沟通交际,在整个日本列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倭奴国和原田家族以及田中家族平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经常发生冲突,但是,面对着高句丽人的进攻,他们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协议,共同对付外敌。

    他们各自联络了周边地区的其它部族,竟然拼凑起来多达二十多万人的军队。统一听从天智国王的号令,共同抵御高句丽人的进攻。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对于航海非常依赖,造船业主要是学习中国的造船技术,具有和唐朝相当的技术水平,并且有着自己的特色。

    倭奴战舰的吨位比起唐朝海军的要小,风帆也有所改进,相对的比较灵活。与唐朝海军各有擅长。

    天智国王为了阻止高句丽人的后援,首先要打败联军的舰队,才能够从容地对付上岛的高句丽人,这才有了前面海战的一幕。

    结果,把联军的部队也滞留在了岛上。

    朝鲜驻军司令牛进达听说侯英杰第六师的部分部队滞留在九州岛上了,急忙组织救援。他亲自赶往釜山港,和新罗海军将领会谈,并派人通知了百济国王,重新组织海军联军,准备救援。

    这么大的事情,有自然要向朝廷报告的。

    大军准备行动,耗费时间。当牛进达组织好联军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正当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海上刮起了大风,连续5天都不能出海。

    终于,海上风浪小了,牛进达催促船队出发,不料,新罗女王改主意了。

    她认为,联军强行渡海,必然会和倭奴海军发生大战。无论胜败,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高句丽人,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险。她提议,派人去和倭奴人谈判,让他们允许联军退回朝鲜半岛。

    海军将领王宝生一看,新罗人和百济人不肯出力,他指挥这样的部队,不可能取胜,他也支持和倭奴人谈判。

    牛进达派出一个副参谋长和新罗的一个使臣,渡海前往本州岛。

    海军正式成立以后,王宝生还没有见过程处默等人,但是他一直和程处默等人保持着联系,这是他做下属的必须的功课。因此,程处默得到了报告,他马上报告了正在扬州的太子殿下。

    李听完了报告,十分郁闷。在他的计划里,只是让联军运送高句丽人渡过对马海峡,放下他们就算完事儿。谁能想到,这帮家伙竟然会去趁火打劫。这下可好,给陷在了里面。

    唐英杰是侯君集的义子,也是自己的大舅哥,这是必须去营救的。

    扬州王府。

    李给众人通报了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

    李治乐观的说道:“六哥,牛进达不是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吗。小小倭奴国,还敢不给面子?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放联军的人回去的。”

    程处默、薛仁贵、黄琪等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气氛很轻松。

    王玄策没有吭气儿,不过他心里认为,扬州王李治说得有道理。

    杜荷没有说话,有李在,他一般懒得动脑子。

    刘仁轨也没有说话,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他巴不得有点什么理由,赶紧去打一仗呢。

    李说道:“九弟说得有道理。不过,倭奴这个民族和其他的民族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到他们那就很难说了。

    这个民族的最大特性是欺软怕硬,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和这个国家打过仗。因此,他们的心里对唐朝并不畏惧,再加上上一次海战,他们占了上风,这件事儿就难说了。

    我的意见是,立即调集江南道(扬州隶属于江南道)的海军,组成援军,开往釜山港,即使谈判顺利,也要重兵护送联军回来。”

    李的判断一向准确,大家都没有意见。

    李决定,组成海军援军舰队,由程处默、刘仁轨担任正副司令。秦怀道负责给舰船安装火炮,随军出征,指导海军边行军边训练。以三天时间为准备期限,三日后救援舰队准时出发。

    杜荷和薛仁贵都要求随军出战。

    薛仁贵是想积累一些海战的经验,李正好想全面培养他,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杜荷的请求被他驳回了。

    众人走后,杜荷说道:“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怕我有危险,可是我真是想去体验一下海战是什么样子的。”

    李摇摇头说道:“不行,你最近虽然学了游泳,但是海战可不是陆战,不说别的,就是在海上航行,晕船你就适应不了。

    这些年来,你出生入死,经历了很多大战。你是我兄弟,我以后不会让你再这样冒险了。”

    杜荷很感动,他还想说什么。李说道:“大唐能够打仗的将军多的是,用不着我兄弟亲自出马,你今后要留在我的身边,关键时刻还要靠你保驾护航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转

    长安城。

    侯君集得知义子唐英杰被困在九州岛上,心中焦急,不过,这件事他使不上劲,想了半天,只好派人到扬州请李想办法。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接到了牛进达的报告,没有当回事儿,这种边境上的事情,他认为牛进达他们能够处理好的。而且,他看到牛进达在报告中说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他的想法也是认为倭奴国会给大唐面子的。

    他现在正在处理另外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举行了登基庆典活动以后,心里很高兴。他对于自己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很满意。不久前,他接到了李泰的一份奏章,看完后更加满意。

    李泰在奏章里提到,李世民的功绩已经远超古代任何一位帝王,建议李世民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

    封禅是一种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在此之前,已经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大典。

    这个提议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他十分想感受一下这个风光的仪式。

    他对房玄龄和岑文本说道:“你们看李泰的这个提议如何?”

    房玄龄不愿意扫他的兴,说道:“好事啊。历史上已经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诸位帝王,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比不上您的功绩,应该举行这样的一个仪式,昭告天下。”

    岑文本向来不反对他的意见,点头说道:“臣认为房大人说的有理。”

    李世民说道:“既然你们认为有必要,那么就开始筹办吧。”

    李世民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李泰和钦天监的袁天罡负责。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玄龄,魏征那里你通知他一下。”他猜到魏征可能会反对,因此让房玄龄通知魏征,顺便劝解他一下。

    李泰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急忙前去感谢给他出这个主意的袁天罡。

    不久,在扬州的李接到了李旦的消息,心中开始郁闷。

    贞观年间的这些名人,李大部分都网罗到了自己的麾下,或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袁天罡这位大仙,他却没有什么交集。

    李来自后世,是个无神论者,对于袁天罡这种神棍,不感兴趣,这就无形中得罪了他。没想到,袁天罡和李泰搅和在了一起。

    他知道,李泰这次又要抬头了,今后又要在朝廷里争斗了。

    于此同时,在九州岛上的侯英杰他们,也进入了困难的状态。

    登陆后的前几天,泉盖苏文的高句丽军队进展顺利,一直打到了本州岛的冈山地区,才遇到了倭奴人顽强的抵抗。整整5天时间,高句丽军队仅仅前进了不到10公里。泉盖苏文发现倭奴**队越打越多了。

    仗打到现在,高句丽军队已经损失了将近2万人了,可是倭奴国人却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了。

    泉盖苏文审问了几名抓到的俘虏,才知道,倭奴国已经和很多邦国联合了起来,组织了超过20万人的军队。

    泉盖苏文判断了形势,他认为现在已经不可能迅速打垮倭奴国了,不如退守九州岛,设法在那里站住脚,以图后进。

    于是,在夜间,他率领高句丽军队突然脱离了和倭奴人的接触,全速退往九州岛。

    天智国王发现了高句丽人的动作之后,指挥部队尾随追击,又消耗了大约5000名高句丽人。

    高句丽人退入了九州岛以后,倭奴人也暂时停止了追击。

    倭奴人也是联军,他们看到高句丽人退到了九州岛,原田家族的军队和和田中家族的军队都停止了追击。九州岛原本是几个小邦国的地盘,和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因此他们也就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天智国王认为,不能够给高句丽人留下喘息的机会,必须一鼓作气将他们赶出九州岛,不留后患。

    他知道,原田家族和田中家族的人,无利不起早,必须给他们好处,才能够让他们齐心出力。他和倭奴国的大臣们商量,决定给他们好处。

    三家商量后,决定打下九州岛后,九州归倭奴国所有。倭奴国割让本州北部的部分城池给原田家族和田中家族。

    三家达成协议后,继续向九州岛进攻。

    再说侯英杰等人的联军部队,一直到上岛后的前10天,都没有遇到倭奴人的进攻。海面上有很多倭奴人的军舰,但是却没有前来骚扰他们。

    侯英杰等人很纳闷,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每天就是吃饱了歇着。官兵们没事就在海滩上晒太阳。

    到了第12天,倭奴的战舰开始接近海滩,接着从大船上放下来很多小艇,朝着岸边划来。战斗终于打响了。

    刚开始的时候,侯英杰下令部队朝着小艇放箭,看到倭奴人在船上举着盾牌,效果不大,他下令停止放箭,部队后撤,放倭奴人上岸。

    不久,倭奴人登上了海滩,他们没有继续前进,就在海滩上列阵,等候更多的部队上岸。

    侯英杰派人通知了联军部队让他们看唐军的动作,一起出击。

    随着大批的小艇靠岸,倭奴人也越来越多了。侯英杰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直到倭奴人上岸的人数,达到3000人时,他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联军连续射出了三箭后,冲向了海滩上的倭奴人。

    倭奴人没有料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敌人,当上万只箭射过来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已经开始散乱了。

    接着,更加令他们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对面的敌人竟然有一万多人。

    联军在这里的总数是唐军8千人,新罗人3千人,百济人4千人,还有高句丽的5千人,整好有2万人,冲过来的部队不下1。5万人。

    倭奴人虽然吃惊,然而他们却没有溃散,而是迎着联军冲杀了过来。

第三百五十章 阴谋

    两军对垒的全是步兵,他们朝着对方步步逼近。古代作战全凭体力,影视剧中那高速奔跑的镜头只是为了好看。

    步兵在实际作战中,双方接战前,大多数时候都是稳步前进,否则的话,跑到敌人面前,已经累的喘不上气来,那不是找死吗?

    唐军的最前面的仍然是陌刀阵,他们前进的速度就更加缓慢了。他们压住阵脚,一步步逼近敌人,在他们的后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