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朝廷穷成了那样,军人立了功劳,都没钱奖励。现在,军人的军饷能够足额发放,薪水也提高了,抚恤金也提高了,这不是研究所的功劳吗?
我就纳闷了,我们辛辛苦苦地为大唐创造财富,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就会在那里挑毛病,他们和那些蛀虫有什么分别?”
说完,他突然提高了声音,喊道:“我说的不对吗?难道就没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吗?”
第九十一章 封赏
李此时,心中对太子李承乾有些不满,对那些太子党的人,也是心中不忿。
这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他说道:“皇上,臣以为,梁王殿下所言,十分有道理……”
长孙无忌列举了研究所的一件件功劳,最后表示支持梁王李的提议。
长孙无忌是太子李承乾的舅舅,他是李承乾的坚定支持者,他一出头,太子的人,觉得这应该就是太子的态度,他们也纷纷出来支持。
蜀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人继续反对,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李听着朝堂上的争论,忽然想看看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诤臣的魏征,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此时的魏征已经升官了,他现在是御史台首席长官监察御史了。
李说道:“魏大人,你不出来说句话吗?”
历史上的魏征一生中向李世民提出过200多条建议,基本上都被李世民采纳了。他在朝堂上的威信极高,他站出来后,朝堂上立马安静下来。
魏征说道:“皇上,臣认为,梁王殿下的提议不是不妥当,而是很不妥当!”
他的话音一落,蜀王李恪、魏王李泰和他们手下的人都十分振奋。
李和研究所的人脑袋都耷拉下来了。李脑袋开始发蒙。
李世民也有些头疼了,魏征反对,这件事就要大费周章了。
魏征站在那里,好像在想什么。
蜀王李恪说道:“魏大人,请您接着说呀。”
魏征说道:“臣要弹劾梁王李。”
李世民不满地说道:“魏征,你要弹劾他什么?”他心中怒气聚集,快要发飙了。
魏征说道:“自从武德元年,大唐至今立国已经16年了,几乎所有的年份,全国都处在粮食紧张的状况下,每年都有人饿死。遇到荒年,百姓们没有粮食,要么饿死,要么逃荒。
大家还记着去年吧,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相当一部分地区颗粒无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荒。仅仅关中地区,就饿死了26万百姓!全国有多少?更是无法统计!
就是朝廷重点保护的军队里,也饿死了2000多人!这是多么惨痛的情景,大家都忘了吗?”
魏征语气低沉地讲了这样一番话,朝堂上一片沉默。去年仅仅长安城就涌来了十几万灾民,灾民们衣裳褴褛,面容枯槁,遍地都是病饿而死的尸体。这一幕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大臣们的脑海中。
魏征接着说道:“梁王李带领着研究所,研究出了新品种小麦,高产土豆,还有高粱、玉米等等高产作物,可以说,今后大唐再也不会为粮食发愁了。
这是多么大的功劳?这可是千百年来,人类的第一大功绩!是前无古人的第一大功绩!”
魏征说得激动了,有些说不下去了。他平静了一下情绪,接着说道:“臣要弹劾梁王殿下,他提出的奖励要求太低了。他不应该埋没研究所那些功臣的功绩。
臣建议,在梁王殿下提出的嘉奖要求上,再提高一下封赏的等级!”
“好,魏大人说的好!臣附议!”“臣附议!”
大部分大臣们都是正直的、有良心的。大家都纷纷表示支持。
李世民也激动了,他说道:“魏征说的对。提高粮食产量,这的确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大功绩,比起当年打败竭利的20万铁骑,功劳还要大。
朕已经决定了,同意梁王李的提议。黄琪、李旦、杜荷、程处默、李凝儿听封!”
黄琪、李旦、杜荷、程处默和李凝儿走到前面,跪下听封。
李世民说道:“封黄琪为一等伯爵,李旦为二等伯爵,杜荷为一等子爵,程处默为一等子爵,李凝儿赏封地200亩。具体的事项,由中书省草拟方案上报。”
黄琪、李旦、杜荷、程处默和李凝儿一起跪谢:“臣等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唐太宗李世民问李:“你说说,想要什么封赏啊?”
李说道:“父皇,儿臣不过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什么功劳,即使研究所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都是在太子殿下的领导下取得的,应该受到奖励的是太子殿下。”
李世民说道:“太子李承乾有功,朕自然会有赏赐,你具体负责研究所,也是有功劳的,你就说说,想要什么奖励?”
李说道:“如果父皇要给臣奖励,那就把长安城西北角上的那片河滩地(汉城湖边)赏给儿臣吧。”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你要那片荒滩做什么?”
李说道:“正是因为是荒滩,儿臣打算进行改造,使它成为有用之地。”
李世民说道:“高静明。”
户部尚书高静明出来说道:“臣在。”
“那片荒滩有没有其他人家呀?”李世民问道。他必须弄清楚,那里有没有贵族主人,别弄出纠纷来。
高静明说道:“没有。那里只有20几户渔民。”
李世民说道:“好吧,就把那块荒滩地赏赐给梁王李,那些渔民你要妥善安置。”
李上前谢恩。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蜀王李恪、魏王李泰倍受打击。李泰不甘心,他虽然不知道李要那片荒滩地干什么,可是他本能地就要反对。于是他又摸摸右耳朵,发出了反对信号。
李泰的死党礼部左侍郎(第一副尚书,正二品)王出来说道:“皇上,梁王殿下有功,是该赏赐,可是他在襄城(李兼任襄州刺史,他的封地也在那里)的封地已经有8000亩,现在的这块土地也有3000亩。这样,梁王殿下的封地已经达到11000亩,超过了太子殿下封地的规格(太子封地10000亩),这有违体制。”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心道:“你这不是给朕上眼药吗?”可是,人家说的还真有道理,梁王的封地,规格不能超过太子的数目啊。
李泰十分满意,心道“王不愧是我的老师,一出手就抓住了要点。”
李说道:“父皇,儿臣不能让父皇为难,儿臣愿意用襄城的3000亩封地,和这里的封地交换!”
他的话一出,大家都议论纷纷,都觉得梁王有病。他用3000亩好地,交换同等数量的荒滩地,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傻了吧?!”
第九十二章 太子挨批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太子李承乾领导研究所有功,加赏封地2000亩,就超过了梁王的封地,不就行了。”
李泰这个郁闷呀,他再也不敢反对了。李世民的脾气大,这要是再反对下去,不定他老人家又会赏赐给李承乾和李什么呢?!”于是,他就不敢再乍刺了。
不久以后,东宫。
太子妃苏氏即将临盆了。长孙皇后坐在床前,正在陪着太子妃说话。太子李承乾陪在一边。
这时,长孙无忌来到东宫,进来给长孙皇后行礼后,问道:“太子妃好吧?”
太子妃说道:“谢谢舅舅挂记。挺好的。”
长孙皇后问道:“哥哥,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长孙无忌说道:“臣找太子殿下有点事说。”
太子李承乾说道:“母后,那我和舅舅先出去了。”
“好,你们去吧。”长孙皇后点头说道。
到了隔壁房间,李承乾问道:“舅舅,什么事,请说吧。”
长孙无忌说道:“梁王殿下是不是请你为研究所有功人员,上表请封了?”
李承乾说道:“是啊,这几天忙着太子妃的事情,暂时没有顾上呢。”
长孙无忌叹口气说道:“殿下,你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好,今天……”他就把朝堂上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承乾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件事,我是给忘了。不过,六弟(李)他们也太着急了,等我忙过了眼前的事情,自然会为他们上奏章的。”
长孙无忌说道:“殿下,这件事不是小事情。研究所归你管,他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你应该及时为他们请功。在梁王殿下已经请示了你以后,你不应该不重视,结果导致了他们遭遇尴尬的局面。”
李承乾受到指责,心里不快,他说道:“研究所的功劳明摆着的,他们的功劳跑不了的。这不,还是得到了赏赐了嘛。”
长孙无忌说道:“这不一样。你这么做,不仅梁王殿下他们会感到失望,就是让其他支持你的人,也会感到失望的。”
李承乾说道:“好啦,舅舅,我以后注意就是了。”
“你。”长孙无忌看到他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也不痛快。
“乾儿,你舅舅说得对。”就在这时,传来了长孙皇后的声音。李承乾一看,长孙皇后和太子太傅张玄素进来了。
原来,长孙皇后很了解哥哥和儿子的个性,她知道长孙无忌多半是有事情要说李承乾,以前都是这样的。李承乾现在进入了青春期,性格开始叛逆,她担心他们两个谈不拢,于是就跟着过来了。
在外面,她看见了太子太傅张玄素,就叫上他一起过来了。
李承乾看到这两位进来,知道今天的批斗会即将开始了,就硬着头皮准备应付。
果然,长孙皇后教训了李承乾一顿,张玄素也指出了他的一大堆错误之处。
长孙无忌听得都有些头皮发麻,就开始为李承乾打圆场。
三位大佬的训斥,让李承乾十分难受,他心里明白了自己做得不好,可是,这样的教训,令他十分不爽。
最后,他说道:“儿臣知道错了,我这就去向六弟他们道歉。”
张玄素说道:“不可,你这样去说,他们就会以为你是真的不重视他们。”
李承乾问道:“道歉不行,那我该怎么办?”
张玄素说道:“皇上宣布了封赏,可是具体的封号,封地的位置,赏赐财物的数目等等,都是由中书省拟定的。你不妨赶紧去中书省,为他们争取一些好处。”
长孙皇后说道:“张师傅说得对。梁王等人以前是胡闹,可是,他们现在的能量不小,你一定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尤其是梁王,他可是蜀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不要让他失望,转而支持蜀王。”
李承乾说道:“母后,儿臣明白了。”
当天中午,梁王府。
三害、黄琪、程处默、李凝儿,还有专程赶来祝贺的长孙冲、安宁公主和田甄,聚在一起,在梁王府里大摆筵席。
梁王府的主要官员也参加了宴会。
黄琪和杨康现在的身份都是研究所的人了,黄琪这次获封一等伯爵,杨康因为兼任研究所卫队副官,也晋升为正7品武官。梁王府里的其他官员都有些眼红了。
借着酒宴,大家轮流给梁王敬酒。
梁王府长史刘凡说道:“殿下,臣等也愿意追随您去搞工农业,我们也都是您王府里的属官,好事您也要想着我们这些人啊。”
李说道:“别急,王爷我已经是亲王了,今后的日子就是混吃等死了。能够为你们争取个前程,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最大的乐趣了。
放心好了,只要你们不嫌弃从事工农业,今后有的是机会,给你们安排好的位置。
还有,以前的说法是士农工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父皇英明神武,大唐以后会进入长治久安,农工业、甚至商业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从事农工商前途广阔。
我下一步就会介入商业领域,百姓要过好日子,离开商业是不行的。”
梁王府里,现在的福利很高,官员们、甚至仆役们日子都很舒坦,梁王殿下为朝廷立下了很多大功,梁王府里的人,现在出去,一个个昂首挺胸的,感觉良好。
宴会散后,大家各自离去。
三害单独聚在一起。
李旦说道:“太子殿下是怎么回事儿?你不是提前跟他说了吗?今天的事情很悬呢。”
杜荷也说道:“就是,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就没有重视呢?”
李说道:“咱们不议论这个,没听说吗,太子妃要生了,什么情况咱们也不清楚,肯定是有事情给耽误了。”
杜荷还想说什么,被李用手势制止,他说道:“今天,魏(征)大人的表现,真是给力。这老头果然是个正人君子,做事只问对错,不徇私情。”
杜荷说道:“以前,他总是弹劾咱们,我挺恨他的。不过,今天他可是帮了咱们的大忙了。”
李说道:“我觉得,咱们应该感谢他才是,我想给他送点礼,你们看怎么样?”
第九十三章 炮弹上的糖衣
李的话音刚落,李旦就说道:“不怎么样,魏(征)大人绝不会收你的礼的。他的府上是同级别官员中,最穷的一个,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收别人的礼物。”
杜荷说道:“二胖(李旦外号)说得对。算了吧,魏大人绝不会收你的礼物的,没准把你给轰出来。”
“至于吗?魏大人为人正派不假,可他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就不信,咱们表示一下好意,还能被他拒绝了。”李不信地说道。
李旦说道:“拉倒吧。我敢跟你打赌,他绝不会收你的礼物的。”
“赌什么?”李来劲儿了。
李旦说道:“你要是能让魏大人收下你的礼物,再玩斗地主,你要是输了。我替你钻10次桌子。”
“行!就这么说定了。李说道。
杜荷说道:“等等,也算我一个。”接着,他说道:“二胖,咱们现在就去搬桌子,让哥提前钻了算了。反正他是输定了。”
“好。”李旦作势就要去搬桌子。
“等等,还是赌完了再说吧,不定是谁输呢?!”李说道。
李旦问道:“你打算送给魏大人,什么礼物?”
“肯定是值钱的礼物。”李说道。
晚饭后,三害来到了魏征的府上。
魏征做人堂堂正正的,他心中坦荡,做事从来不顾忌什么。因此他不在乎梁王等人看望他,别人会有什么看法。
他见到李等人,就说到:“梁王殿下,你可是第一次来我的寒舍,不知道有何见教?要是来说感谢的话,那就不必了,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李说道:“魏大人的为人,我们都清楚。我们此来,是有事情请教您。不过呢,感谢的话也要说一下。
今天,您仗义执言,匡正了朝堂上的歪风邪气。我们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说完,向魏征抱拳,施了一礼。
魏征说道:“好,臣心领了。您有什么事情,请说吧?”
李说道:“新品种的粮食,各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不可一概而论。因此,不能看到那种粮食产量高,就推广哪种粮食,而应该按照它们的生长特性,在不同地区进行推广。
而且,粮食种植的经验,是要逐步进行熟悉和掌握的,这也是个细致的工作。
我父皇的脾气您是了解的,他立志开创前所未有盛世,难免急于求成。因此,您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给他提个醒,不要头脑发热,一哄而上。”
魏征跟随李世民已经7年了,对于他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这位大唐皇帝,英明神武,优点一箩筐,可是也有个好大喜功的毛病。
魏征认为,李世民看到新品种粮食的产量,脑子一热是肯定的,是要敲打一下。他说道:“梁王殿下,您说得有道理,这件事是要引起重视。您有没有相关的材料,臣要研究研究。”
他们谈论了一会儿粮食问题,李说道:“红薯这种作物,您还没有见过,我在温室里提前种植的红薯,现在已经成熟了,今天特地给您带来看看。”
杜荷就拿出了一个袋子,从里面取出了两块生红薯。
魏征接过来看看,问道:“这东西,长得比土豆个头还大,产量是不是也比土豆高呀?”
李说道:“那倒不是。不过,也是一种高产粮食。经济价值比起土豆来,也逊色一些,不过,少量种植,也是一种粮食的补充。”
说到这里,他示意杜荷,从袋子里又拿出了用纸包裹的烤红薯,还热乎着呢。他说道:“魏大人,您尝尝这个,红薯烤熟了,就是这样的。”
魏征接过来,掰开了红薯,尝了尝,说道:“嗯,味道不错嘛,好东西。”
忽然,他眼睛盯着桌子上那张包裹红薯的纸,接着,放了手里的红薯,拿过那张皱巴巴的纸,展开来看。
看着看着,他激动起来,手指开始在纸上比划起来。
这一幕,早在李的意料之中了。他心中暗暗得意。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