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大唐-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辛斯芾怼�

    可是,一旦汉民族衰弱,他们立刻就卷土重来了。到了贞观初年,仍然对我汉民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些都是大家亲历过的。

    如果朝廷的措施不当,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下去,会成为我汉民族永远的痛。

    我们的祖先在战胜了草原民族以后,对他们的管理十分松弛,只要他们臣服进贡,不袭扰反叛,就不干涉他们的发展。他们仍然自成体系,保持着民族的独立性。

    这就是问题所在。

    要长久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实行民族同化。通过民族杂居、通商、通婚,推行汉文化教育等等手段,深刻地影响他们,使得他们融入汉民族之中,那么,到了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以后,他们也就失去了本民族的特性,成为了我汉民族的一部分。

    请问,大家今后都是一个民族了,那么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冲突还会存在吗?”

    魏征首先说道:“殿下说得好,这的确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长孙无忌也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民族同化,这是个好办法。”

    大家也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李恪不服气了,他发现了李的一个漏洞,他说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保留自治区呢?不会是因为你的王妃是草原人吧?”

    此话一出,李靖等人就觉得李恪过分了,这明显带有人身攻击的意味了。

    李说道:“任何事情,不能够一蹴而就。草原民族的基数太大了,有几百万人。朝廷没有办法立刻就将他们分散安置,只能够循序渐进地逐步安置。

    即使如此,自治区和以前草原人独自居住情况也大为不同了。

    例如云州。在云州地区有不到20万草原人,原先居住在云州的汉人也有数万人。铁勒部离开了原先的生活环境,大部分已经定居了,他们就和以前的生活方式远离了。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云州的工商业,教育和卫生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人和铁勒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他们已经不是原来的铁勒人,正在逐步融入我大唐汉人的生活。”

    参与会议的鸿胪寺正卿唐斐说道:“臣刚刚陪同吐谷浑可汗去过云州,那里的景象令诺曷钵可汗大为震惊和赞叹。这也是他同大唐签订合作开发吐谷浑矿产资源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说道:“这个问题就不要再说了,云州的发展有目共睹。梁王,你接着往下说。”

    李说道:“既然这个办法可行,那么大唐今后的开疆拓土就应该结合大唐的国力和人口状况来定。

    西域虽然国家众多,人口也不少,但是他们和草原民族有一个共性。就是自从汉朝以来,接受汉民族的影响较大。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多少能够说汉话。

    因此,大唐对西域进行改造和同化就比较容易。

    对于吐蕃和吐谷浑来说,他们的人口基数太大,而且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这样的国家,目前就不是大唐攻占的首选目标了。

    不要说大唐能不能在短期内打下来,即使打下来,大唐的国力也会受到重大的损耗。试问,几百万语言文字,生活习俗都不相同的民族,大唐如何进行同化改造?

    况且,吐蕃和吐谷浑的领地上资源较少,生活环境恶劣,即使打下来,对于大唐也没有多少增益。

    因此,对于吐蕃和吐谷浑就保持现状。和他们通商、通婚,进行经济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为将来打基础。

    综上所述,大唐应该一面大力发展内部事务,一面考虑对外扩张。扩张的主要方向是南方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的地区。选择的目标是小国,孤立的更好,便于各个击破,也便于同化统治。积小为大,极少成多,随着大唐的国力一点点增强,到时候,周围的国家都会望风而降的。

    选择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建立海军,控制海洋,只有控制了海洋,才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李的发展方略,为大唐的统治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扩张思路,使得大唐今后的征战行为更加有目的性,也更加高效了。

    经过讨论,大家都同意了这个发展战略。

    李世民当场表态,今后的鸿胪寺,脱离礼部,独立成为二级部,归梁王节制。

    李成乾、李恪和李泰十分郁闷。三害又占了上风。

    此次出征,杜荷、尉迟宝琪、杨康和薛仁贵都立了功。各有封赏。薛仁贵被封为二等男爵,晋升为从六品作战参谋。

    梁王府。

    这次回来,除了契乌云以外,其余的夫人和武都跟着李回到了长安。

    这天,李、李旦和杜荷,加上采纱正在玩牌,杨康进来说道:“王爷,九殿下来了。”他口中的九殿下,就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李治。李治今年已经14岁了。

    李旦皱着眉头说道:“他来干什么?”

    李说道:“请他进来吧。”

    杨康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采纱说道:“王爷,要不我先回房去了?”

    李说道:“也好,你先去吧。”

    不久,李治来了。见到李,他拱手说道:“三哥好。”

    李笑道:“九弟,稀客啊,你可是第一次来我府上的,来,坐吧。”

    李治坐下后,李笑道:“来,九弟,三缺一,你正好搭把手。”他们边玩边聊。

    李问道:“你今天来,有什么事情吗?”

    “听说您这几天在府上休息,母后吩咐我过来拜访您。母后说了,六哥学识渊博,见识不凡,她吩咐我多跟您接近,好好向您学习。还请六哥不吝赐教。”李治恭敬地说道。

    李听到这里,就觉出了里面隐藏的味道长孙一脉已经有了太子被废的预案了,就和历史上一样,他们要扶持李治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试探

    李的猜测没有错。

    最近,太子李成乾的表现越来越令人失望了。他无论做什么事请,都不能令大家、尤其是李世民满意。

    一个人一旦对另一个人形成了看法,是很难改变的。李世民对李成乾态度就是如此。李成乾已经被他贴上了无能、不识大体、生活不检点等标签,如今他看到李成乾心里就不痛快。

    整个大唐,最能够看穿李世民的心思的,莫过于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了。他们兄妹意识到了危机,认为事态发展下去,太子被废是迟早的事情。

    他们准备好了预案,决定一旦李成乾被废,他们就全力推举李治上位。

    对于李治威胁最大的就是梁王李了。

    李的威望一天天高涨,从朝堂到民间都对他好评如潮。即使他无意储君之位,李世民恐怕也会优先考虑到他,百官们也会拥戴于他。

    长孙无忌兄妹现在就开始可虑要对付梁王李了。

    李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到李的身边来的。一方面,他们承认梁王才能出众,李治跟着李能够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李治接近李,也能够随时掌握他的动态。

    同时,他们还想观察通过李对李治的态度,判断李是否有争夺储君之位的想法。

    对于母后和舅舅的的想法,李治一无所知。李治一向就崇拜李,听说能够向六哥学习,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李现在已经猜到了长孙皇后等人的意图,知道自己是无法拒绝李治的。他说道:“好说,谈不上什么学习,自家兄弟,互相帮助吧。”

    果然,李治说道:“父皇已经同意了,让我到你们研究所上班,给您当助手,职务是研究所第二副所长。”

    李旦和杜荷听完后,脸色都很难看,他们尽量掩饰自己,不让自己表露出来。

    李笑道:“好啊。有九弟帮忙,今后我的日子可要轻松喽。”

    李治说道:“帮不上什么忙的,我什么都不会,就是要跟着六哥学习,还是要请六哥关照的。”

    李笑道:“没问题,你打算什么时候来上班啊?”

    “我已经不在贵族学校上学了,随时可以来的。”李治说道。

    “行,过几天我就上班了,到时候我通知你。”李笑道。

    中午,李治留下吃午饭。

    李家吃饭,向来是和王妃们一起的。平时就在一张桌子上,现在人多了,她们就在另外一张桌子上就餐。

    席间,由于李治是第一次来府上吃饭,王妃们过来给李治敬酒。

    李原本不想让武过来的,可是他没有什么理由不让武过来吃饭,而且李治今后到研究所工作,和武见面是难免的。

    此时,王妃们一起过来了,阿史那晴代表大家说道:“九弟,我们敬你一杯。欢迎你今后常来。”

    李治站起来说道:“谢谢嫂子们了。”

    李暗中观察李治和武的反应。

    李治被眼前这一群美女弄得眼花缭乱的,没有对武有什么特别的关注。武也只是看了李治一眼,也没有什么放电的感觉,目光却悄悄地投射到了李的脸上。

    李明白了,武对于李治完全不感兴趣。历史上她是因为李治是皇帝,不得不依赖他,才勾引他的。李这就放心了。

    吃完饭,李治告辞走了。

    杜荷说道:“他来当研究所副所长,能够研究什么?”

    李旦说道:“哥,看来,皇后娘娘已经开始注意你了。李治就是个探子,今后你做事要更加小心了。”

    李笑道:“九弟本质上不错,好好调教一下,将来是一个干才,真是能够接研究所的所长的。”

    杜荷说道:“我有一个建议,先让他到工业学校去学习一阵子,什么时候能够理解科技知识了再说吧。”

    李旦说道:“那可不行,这得他自己提出来才行啊。”

    李笑道:“二弟说得对,就这么办。”

    半个月后,立政殿。

    “智儿,你今天过来有什么事吗?”长孙皇后问道。

    李治说道:“母亲,舅舅,儿臣打算到工业学校去学习一阵儿。”

    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对望了一眼,表情严肃地问道:“为什么啊,是不是你六哥刁难你了?”

    李治摇摇头说道:“不是,六哥对我很好。研究所里的事情,他无论大小,都会告诉我。我不懂的地方,他也会耐心教我。可是,那些东西我实在是听不明白,太难懂了。

    贵族学校里面教的东西,基本上用不上。六嫂(海棠)专门给我解释那些难懂的科学知识,可是,我实在是一知半解的。我觉得当不了这个研究所的副所长。”

    长孙无忌问道:“你觉得他们真的不是在故意刁难你?”

    “绝对没有,六哥态度很好,他很耐心,还经常鼓励我。说慢慢就会好了。我特别观察过了,他和前来求教的那些厂长和工程师们谈论的问题,都是些专业术语,比起他让我接触的东西复杂多了。”李治说道。

    长孙无忌问道:“你跟他提过要去工业学校上学的事情了吗?”

    “提了。”李治说道。

    “他怎么说的?”长孙无忌问道。

    “六哥说,工业学校的课程是面对所有学生的,要是跟着学下来,得两年时间,效率太低了。不如在研究所边干边学,他让六嫂随时帮着我处理事情。”李治说道。

    长孙皇后说道:“哥哥,看来李这孩子是真心帮着治儿的。”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梁王做事的确是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李治说道:“母后、舅舅,儿臣觉得在研究所太吃力了。还是让儿臣去工业学校上学吧。”

    长孙皇后还是有些不放心,她说道:“等一下再说。”她吩咐派人去叫安宁过来。

    此时的安宁公主已经恢复了工业学校校长的职务,不久前,她生了第二胎,在家休养了一阵,准备去上班了。接到长孙皇后的传唤,她来到了立政殿。

    “母后,父亲。”安宁行礼说道。

第二百六十三章 作死升级

    长孙皇后问道:“安宁,你九弟到研究所工作了。你觉得他有必要到工业学校上学吗?”

    安宁说道:“母后,太有必要了,科学这东西,就像是盖楼,工业学校教给的都是基础知识,不打好基础,理解后面的东西就很吃力。

    研究所的知识,比起工业学校所学的,要深奥得多,就是儿臣掌握起来,也有些吃力。九弟的基础太差,最好还是先到工业学校去学习。”

    “母后,您就让儿臣去学习吧。”李治说道。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我和你舅舅再商量一下。”长孙皇后说道。

    安宁和李治告辞后。长孙皇后说道:“哥哥,你觉得该怎么办?”

    长孙无忌说道:“看来,梁王的确对晋王(李治)没有防范,对他也是真心关照的,不行就让晋王去工业学校上学吧,反正他还年轻,时间多得是。”

    长孙皇后忧虑地说道:“就不知道成乾能不能拖那么久了。这孩子,真是越来越让我操心了。”

    提起李成乾,长孙无忌也是一脸的忧虑。

    东宫。

    “杀呀,快给我冲上去。”李成乾骑在一个士兵的背上,挥舞着宝剑,指挥着一队胡人打扮的士兵,去攻打另外一队胡人打扮的士兵。

    对面的那一队胡人士兵假装抵抗了一阵,被打得大败。李成乾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最近一段时间,李成乾突然对胡人的东西开始感兴趣了。他在东宫里搭起了帐篷,支上了大锅,吃穿住行都仿照着胡人的样子,王妃们都换上了胡人的衣裳。

    他平时做胡戏,欣赏胡人歌舞,对于冒犯他的奴婢或者士兵,也按照胡人对待奴隶的样子处置,常常打得他们遍体鳞伤的。

    这还不算,他指挥着东宫的卫队,扮作胡人打仗,也经常使得士兵们受伤。

    一天下午。

    李成乾在卧室里摆上香案,祭拜称心。

    “呜呜,称心啊,你死的好惨啊,死的好冤啊。整个大唐就数你对我好了。狠心的父皇啊,你怎么就这么狠心呢?我,我恨你啊。”李成乾哭喊着。

    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进来了。在他祭拜称心的时候,是绝对禁止任何人进来的。他大怒道:“什么人,该死的东西,谁让你进来的,给我滚出去。”

    “你这个畜生,你、你像什么样子,你……”进来的是李世民。

    李成乾擦擦眼泪,看清楚了,进来的是李世民,看来,自己刚才的话,他一定已经听到了。李成乾吓得魂飞魄散,瘫坐在地上。

    李世民看到称心的排位,飞起一脚将牌位踢飞。他手指着李成乾,一个劲儿地哆嗦。李世民想训斥他,可是他忽然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停顿了一下,掉头走了。

    “父皇,父皇。”李成乾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吓得拼命喊叫。李世民脚步不停,快步离开了。

    走出了东宫,李世民对马宣良吩咐道:“马上派人把东宫封了,不准太子出入。”

    马宣良立刻就去布置了。

    立政殿。

    “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太子爷被禁足了。”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进来报信。

    长孙皇后很镇定,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监说道:“太子爷在东宫祭拜称心,被皇上撞见了,皇上大怒,下令封闭了东宫。”

    长孙皇后说道:“你马上去请长孙大人。”

    太监跑着去了。

    不久,长孙无忌进来了。

    长孙皇后简单地介绍了情况,长孙无忌脸色难看,说道:“太子殿下太让人失望了。”

    长孙皇后说道:“哥哥,事情紧急,你快拿个主意。”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冷静。现在皇上在气头上,最好不要打扰他。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长孙皇后焦躁地说道:“皇上会不会马上就废了太子?”

    长孙无忌说道:“皇上只是说让太子禁足,并没有说其他的,这说明,皇上还是留着余地呢。再说了,以妹妹你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他不会不和你商量就断然对太子进行处置的。”

    长孙皇后想到李世民对自己的情意,心里一下子镇定了下来。她说道:“哥哥说得对。等明天他气消了,我再去找他谈谈。”

    太子被禁足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长安城,朝野震动。

    夜色温柔。今夜,注定有很多人无眠。

    李成乾、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睡不踏实是必然的。李恪和李泰各自纠集自己的小团伙,商议对策。

    梁王府。

    李抱着海棠正在施展咸猪手。海棠被弄得很痒,就嬉笑起来。她说道:“殿下,别摸了,我很痒的。我父亲让我问你,你对东宫的事情怎么看,要他做点什么?”

    李知道历史的走向,太子李成乾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被废的。历史上,这时,长孙皇后已经去世了。李世民念及长孙皇后的情意,对李成乾网开一面,给他留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