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的话,朕亦不来为难你。”

    “哦,”王增来了兴趣,问道:“臣敢问是说的什么?”“是说用人之道。”

    皇帝这么一说,王增倒是吓了一跳,过了好半会功夫才重新接上话:“臣没想到,锦衣卫臣的文章做的这么大。”

    要是换了一般武臣上这种奏章,那就是笑话儿了,不过,王增知道张佳木向来不做无聊的事,他上奏章,必定就是有的放矢,绝不会是胡言乱语。

    其实张佳木早就不同于普通的武臣和锦衣卫指挥了,通文墨,写的一笔上等的馆阁体字,公文能自己写便是自己写,除了书经不通外,和文官大臣几无区别。

    这样的表现,自然也是皇帝更加欣赏他的重要原因了。

    “他说,用人要广揽为先,慎用于后,再加以勤教,最后以严绳收束,这样的话,人才之盛,便不难获取了。

    现在以科举取士,天下书人无不趋而为王所用,然而天下奇能异士何其多矣,又岂是通书经者?所以要量才而用,广揽招致,接着用其所长而屏其所短,然后因材施教,再以严刑束之,不使其犯错,这样的话,可收奇效啊。”

    “哦,哦,果然是好奏议。”

    虽然皇帝短短数语,不过整个奏折的精要之处已经点明了出来。

    一般来说,皇帝即位或是改元,都会叫人上奏议,议的自然是大题材,如何强兵,如何富国,以儒家的学术观点来说,富国强兵不外乎要是得人,有人才在手,则万事不愁。

    张佳木的奏议也是从这一点出,不过却不是腐儒常说的那一套,相反,说的井井有条,层次分明,仅是这一奏议,就得是胸中有大格局者方能为之,换了一般的朝臣,还真的写不出这等奏议来。

    看到他惊异的神色,皇帝也不以为怪,当下笑道:“是好奏议,是吧?当初朕接到之后,也是颇觉惊奇,心道:莫不是请人捉刀?”“不会。”

    皇帝自设自答,王增却抢先答道:“此等奏议,非一般儒臣能写的出来!”“是的。”

    听了王增的话,皇帝大为肯,点头道:“这等奏议,当然是胸中有丘壑者方能为之。

    所以,他有此奏议,我才会把你放给他,小王增,你是世受国恩的勋戚子弟,要好生学,言传身教,要把本事学在身上,到时候,什么进士及第,状元夸街,你想怎么样,还不都是由得你?”“是,是,臣知道了!”王增虽然惠而多智,但到底还是一个年轻人,被皇帝这么一鼓动,当下只觉得热血沸腾,立刻就连声答应下来。

    “好好,”皇帝连连点头,又着实拿王增夸了几句,然后露出倦色,皇帝身边的伴当太监及时觉,便示意王增退下。

    “臣告退了。”

    王增退出之后,这才霍然醒悟,不觉挠着头皮道:“张佳木这厮当真奸滑,不过,皇帝似乎也不是善主,哎呀,”王增和张佳木学了不少粗话,当下轻声骂道:“战他娘亲的,老子这下糟糕了。”

    不过,现下也顾不得细想,只得滑起脚来,飞奔到太子*里去。

    他却是不防皇帝会接见这么久,文华殿那边却也是没有想到,等王增进殿稽行礼之后,大子高座殿内宝座上,却是劈头问道:“怎么,父皇今天兴致这么好,来谢恩也同你说这么久的话?”“是,臣真是受宠若惊。”

    王增是真惊了,受宠的感觉倒是丝毫没有。

    不过,他知道当着太子也滑头不得,只得把刚刚在乾清宫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

    “哦,哦,孤知道了。”

    原来说的是政务,这个太子兴趣倒是不大,打了个呵欠,却又转头和王增说起赐给他的字画来。

    V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得劲

    “怕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

    王增心中暗叹,这种话大逆不道,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当今皇帝正统年间在土木堡一事是最大失德,其余的政务也无足可观。

    景泰年间倒是名臣汇集,其实在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上,景泰八年远过正统十四年,现在改元天顺,眼看着各种政治又有点往下走的意思,到这会儿,朝野上下才知道一个于谦的份量。

    老实说,于谦后来能够在宪宗成化年间就平反,实在也是天顺八年的政治实在是很晦气,皇帝勤政是真实的,但能力有限,见识亦有限,而且任用厂臣欺凌朝官,做了不少恶事,最后要不是废殉葬一事大得人心,恐怕身后评价就很难说了。

    就是现在,历史有小小偏差,皇帝的威信涨了不少,不过也是有限的紧。

    一个人的能力是不管怎么样改变,总会是落在有心人眼里的。

    永乐年间不少名臣犹在,当年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大伙儿心里清楚的紧。

    当今皇帝,不要说和永乐皇帝比,比起仁宣二帝来也是远远不如,就是他的弟弟景泰皇帝,如果不是夺嫡涉及封建宗法的根本大事,又吃亏在没有子嗣,不然的话,两边争位下去,景泰则是必胜无疑的。

    当今皇帝已经是很悲催了,不过现今看太子也还罢了,好象还不如皇帝。

    虽说太子还小,但皇家的人物是不能和常人比的,太子虽然字画还看得,但有时候句都不成功,学问一道,是说不上了。

    至于政治见解或是胸怀如何,更加看的出来。

    太子喜欢声色享乐,杂戏音乐,还有写字画画,这些都是太子所喜好的。

    自然,还有弓马骑射,亦是太子所爱,不然的话,张佳木也就不能在太子面前见宠了。

    除了这些小门小道之外,太子对国家政务和前朝得失什么的就是兴趣缺缺了,李贤和彭时等人虽然不敢明说,但吞吞吐吐间也是虚实尽露。

    至于挑入詹事府的那些翰林,嘴上把门的少些,说起太子时,都是只说太子对讲课兴趣缺乏,所以进度缓慢。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朝野中盛传着太子在学习上的笑话,以太子是皇帝长子的身份,而且被废再立的遭遇,天顺年间皇帝居然还考虑过要换太子,又岂能是空穴来风?“卿这几天,有什么乐子没有?”说完字画,太子倒也是和他父亲学,摆开了和王增闲聊的架势。

    王增心中苦笑,不晓得自己怎么突然变红了,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也没什么事,婚期在即,臣也不敢乱走。”

    “这倒是。”

    太子面露失望之色,却也是点了点头,笑道:“说的有理。”

    一句罢了,太子已经觉得和王增话语不相投,当下便向侍立在身边的太监示意,打算叫王增退下。

    不过,王增倒没怎么觉,正愁和太子没甚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因向太子笑道:“对了,最近几天,打算去西山一回。”

    清代喜欢修园子,明朝则喜欢别墅,但明清贵族都喜欢去西山,春夏秋冬,这座大山都能给贵人们不同的享乐,现在已经冬去春来,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而且眼看盛夏将至,现在正是猎物最肯吃的时候,纵不及秋也是相差无已,所以太子一听说去西山,顿时就眼前一亮,笑道:“怎么着,要成亲的人也去打猎?”“倒不是,”王增难得的红了红脸,然后笑道:“是锦衣卫的张佳木要去给臣打张好白狐子皮,这个是他早就答应臣,要送给臣当新婚贺礼的。”

    “哈哈,原来如此。”

    张佳木的射术已经是海内闻名,太子也是很喜欢射猎,所以一语即出,则自然入港,当下再没有撵王增走的意思,反而问起各种细节来。

    这一说不得了,王增眼看着大殿角落的水刻滴漏不停的过去,已经足说了三刻功夫,太子犹自口说手划,说的不停,到最后,见王增已经不大说话,这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口。

    西山确实是好地方,太子也说的内行,秋叶之美,春夏之交的凉爽,便是冬天,也有各种乐子,只是他一个堂堂太子,一国储君,说起这些来这么内行,总是叫人觉得心里不大舒服。

    谁知道太子虽然住了口,脸上却是一副说不清的怪样,半响之后,才又道:“今儿还好是李学士和彭学士都不在,不然,光是这么说的话,就非得说我不可了。”

    他说的兴起,已经忘了称孤道寡,只是与王增你我相称了。

    其实皇室中人也是人,喜怒哀乐与常人无异,而且日常称呼,也有自称吾的,或是自称我的,倒不是象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成天朕不离口。

    王增对太子的这种情绪倒是无可排解,他虽然是勋臣子弟,好歹还有举人的身份,总不能劝人君去游玩,不然的话,传了出去,非被称为奸臣不可。

    “张佳木这厮也当真可恶,”太子自己先转了话题,圆脸上满是悻悻之色,他道:“怎么出去玩也不和我说。”

    “这个臣要解释一下,”王增赔笑道:“此事是臣逼他的,佳木也只是说要去回,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向臣表诚意的话,这等事派些人过去也就是了。”

    “唉,你不懂的。”

    太子倒是一副内行的样子,俨然是个上等的好猎手,当下摆了摆手,向着王增道:“这等事,就是要自己去做了才有趣的。”

    说到这,太子只觉得心里痒痒的难受,正不知道如何间,却又听王增道:“是了,佳木倒是说了,除了去打猎外,顺道儿也能看看殿下在西山那里的皇庄行宫,肃清一下关防什么的。”

    “对对!”太子一下子想了起来,最近是好象有人禀报,说是在西山山脚下修了一座行宫,在那里附近也有几万亩的庄田。

    原本大明皇室是没有皇庄的,亲藩之国时,皇帝会叫有司选择一部份庄田赐给亲藩,立国近百年,亲藩已经极多,这种赐田的制度已经是极大的恶政,因为亲藩绝不会守法,会待佃户庄客极为残酷苛刻,侵夺之下,恐怕怨声载道。

    但这是祖制,无可动摇。

    后来明亡国时,果然各地的亲藩都被杀害,福王甚至被熬成肉羹分给众人分食,原因则是亲藩苦害百姓久矣,而百姓则恨亲藩们入骨,彼此相仇,已经到了无可排解的地步。

    至于现在,虽然情形没有败坏到后世那样,不过除了亲藩赐田,皇帝自己也开始搜刮庄田,除了皇帝自己,太子也赐给庄田,西山附近亦赐了庄田,还修了别院,留给太子出去游玩修休时所用。

    “这样好了,”太子一想起这个,心情大好,当下便拍掌决定,只道:“这几天,天气甚好,我们去西山玩一回。”

    “殿下,”一个老成的太监上前劝道:“是不是要先请旨?”“请旨么当然是要请的,”太子笑道:“父皇也不会不允,这有什么?”“近来正在收麦……”“这怕什么?”太子面露薄怒,道:“咱们不要走碍事的地方,一路官道过去,不得扰民,吩咐下去照这么办,也就是了。”

    皇帝或是太子出行,该有的仪卫是少不得的,太子的近侍宫女加上禁军,跟随护卫的人少说也得过千人,大车骡马什么的得有好几百,一路过去,自然是很苦害农民,不过太子既然这么坚持,而且还有这样的话出来,太监自然也不比朝臣,于是这一件事,就在这么一点点时间就定了局了。

    “王卿,”太子想到要出行,心情大好,竟是过去抚了抚王增的肩膀,笑道:“锦衣卫臣是父皇,亦是孤的心腹大臣,他很有能力,你好好和他学学,不吃亏的。”

    “是,臣遵太子殿下令旨,一定不负殿下所望。”

    “好好,你退下吧。”

    王增这才遵令退出,临行之际,还看到太子已经叫了一个年纪不小,体态也很丰腴的宫女进来说话,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极为开心。

    他瞥了这么一眼,已经知道必定是赫赫有名的万宫女,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似乎最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一样。

    宫中规矩极严,只是这么一看,已经有宦官过来阻止,王增只是一笑,顺手儿一路塞着银子过去,于是通行无阻,东华门入宫,西华门出来,这一次进宫谢恩,原说是打个花狐哨就出来,没想到,倒是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得脱身。

    “哥儿,去哪里?”王增一出来,自然就有家下人上来迎着,他出门自然是有固定的执事管家,带着五六个小厮并壮年男丁跟随,各人都是骑得有马,说声去哪儿,唿哨一声便走,极为便当。

    “心里怪不得劲的。”

    王增从太子*里一出来,心里就隐约觉得不舒服,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却也是说不出来,想了一想,始终是不得要领,只得道:“没什么,回府。”

    V

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行

    “传太子殿下谕令,”王增走后不久,一个小黄门骑马到得锦衣卫衙门,门上唤来张佳木,那个小黄门也不敢拿大,虽是传太子的旨意,也是一脸的笑,只向着张佳木道:“太子殿下说,请大人稍等一些时间再去西山,殿下和皇上请旨过后,锦衣卫官和太子仪卫一并出城,一起往西山去。”

    “哦,哦,好,臣遵太子令旨。”

    张佳木稽为礼,站起身来后顺手从袖中掏出一块碎银子,往小黄门手中一塞,笑道:“小公公喝茶。”

    “谢大人赏!”小黄门眉开眼笑的谢过,然后也不耽搁,即刻就回东宫复命去了。

    看来,太子就在东宫等着,心里着急的很呢。

    张佳木待他走后,又召来一个早晨在宫门伺候的锦衣校尉,问着他道:“怎么样,王增是不是出来没多一会儿?”“是的,大人。”

    校尉毕恭毕敬的道:“早晨小人就在宫门口候着,王大人是辰时末刻才到宫门口请见,快到午时才有人带班引见进去,出宫的时候可就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了。

    小人亲眼瞧着他骑马往正南坊的方向去了,这才回来报的信。”

    “哦,我知道了。”

    张佳木忍住笑,又问道:“怎么样,他脸色有什么不对劲没有?”“倒是没有。”

    校尉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回道:“对了,看王相公的样子,似乎是有点想事情的样子,皱眉凝神的,后来又叹了叹气,直接回正南坊去了。”

    “好好,哈哈,这样就对了。”

    张佳木笑的肚子也痛了,揉了半天,才道:“开心,王增这厮以后知道了,非得吐血不可。”

    王增自忖聪明,对张佳木总有点别苗头的感觉,这一回被张佳木耍弄于股掌之上,要是知道了,恐怕真的要吐血了。

    赏了校尉,张佳木回到房中,刘勇等人早就在房中等着了。

    见他满面春风的进来,刘勇便先道:“想必是事成了?”“是的。”

    张佳木点了点头,道:“正好,保密局和内卫都已经拟了计划上来。”

    他沉吟了一下,右手在空气中猛然一劈,令道:“照计划办事吧!”“是!”这一下刘勇并薛祥等人都是一并站起,各人都是肃然道:“请大人放心。”

    “事关我全家身家性命,”张佳木森然道:“也是诸君的全家性命,要慎之再慎,滴水不漏,这件事,就是拜托诸君了,诸君不要误我,亦不要自误!”他的话极为严重,众人也知道所言是实,当下均是凛然答应。

    薛祥先道:“刘头儿,我们两边再把计划核实一下,怎么样?”刘勇答道:“自然是好。”

    两个指挥佥事匆忙退下,在他们身边都是两三个最为亲信心腹,出身也最少是坊丁队资格的部下,整个计划庞大复杂,算是锦衣卫成立各部门之后最高保密等级并且动员部门最多的一个计划,但真正知道全部内容的,却是不过十人。

    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实在是关切众人最核心的利益,这么谨慎,当然也是极为必要的了。

    ……数日之后,太子果然说动了皇帝,虽然现在是农忙时,皇帝还是允准太子率从人出宫,并且特别关照,幼军提调人马,还有东宫原本的禁军,再加上皇帝特别叫刘用诚派出一队四卫旗军,加起来也有过千的护卫,加上随侍的太监宫人,还有锦衣卫和三大营的叉子围手,总计一千五百余人,浩浩荡荡从皇城里开出来。

    一路上倒也不曾完全的净街,百姓虽然要回避,但也准许观看太子御容。

    太子虽然才十二,不过在宫中教育得法,营养也很充足,甚至,是有点营养过剩的感觉,虽然身量不是很高,比起普通人还是要高一些,但体形却已经比普通人胖了不少,脸也是圆滚滚的,看着很是面善。

    这样的相貌似乎不能给人以忠爱君父的感觉,不过,好在太子眼睛很大,眉毛也很浓,加上皇家的仪卫森严,太子顾盼之间也是十分的豪气,百姓多半不敢抬头与他对视。

    护卫是由很多武官组成,,总负其职的是忻城伯赵荣,勋戚之中,张佳木和他只见过几次,两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