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花生……”

    “爹,我正要和你商量。”连守信就放下酒盅,打断了连守义的话。“今年花生的行情,我打听了。还是往年的十二文钱一斤,爹你看要是不够,我再加。”

    “加啥加。”连老爷子道,“花生还没晾干,卖不了那么多钱。老四,分家的时候,没给你钱,咱家也要过日子,这些花生我也不说白给你的话,每斤十文钱就行。”

    “爹,就十二文吧。”连守信就笑着道。

    连老爷子端起酒杯,这个话题就没有再继续下去。四房一家本来就商量好了,不占连老爷子的便宜,就照十二文钱一斤给。而连守义虽有些不足,但是没晾干的花生,能卖到十二文钱一斤,也是赚的,而且有连老爷子当家,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一顿饭吃的很是顺利,那边桌上,连守仁和连守义都喝多了,被扶了下去。张氏、赵氏带着几个孩子就开始收拾桌子。

    “要是天天能过这样的日子,我就知足了。”连老爷子靠在炕头,有些含糊不清地道。

    “就是一点马尿、几块肉,看把你高兴的样。”周氏小声嘟囔道。

    回到西厢房,连守信坐在炕上,就叹了一口气。

    “爹说这样的日子,能天天那多好。”

    连老爷子绝不是个贪嘴的人,他想过的日子,关键并不是有酒有肉,而是儿孙们都在一起,齐心协力地干活,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饭,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这些天,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今天这件事,让大家都聚到了一起,让连老爷子感受到了许久以来都没有的全家团聚的和美。

    “这么分开过挺好。”张氏就道,“啥时候聚一下,还觉得挺亲香的。”

    就是贤惠如张氏,分家过了这么短短的日子,也不消再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连蔓儿揭开瓦缸的盖子,捞出一颗花生来,剥出花生粒来尝了尝,就点了点头,花生已经入味了。

    她起的早,还有人比她起的更早。连家的前院,东厢房到大门之间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两个临时的灶台,连守礼和连守信正抬着大铁锅往灶上安。

    这是昨天晚上连守礼和连守信商量好的。屋子里的锅还要烧火做饭,要煮出二百斤的花生来,太紧张了,另外搭灶,就方便多了。

    匆匆的吃过了早饭,由连守礼一家三口帮忙,大家就忙着开始煮花生。一只铁锅,一次能煮二十五斤的花生。煮熟了的花生在控干水分后,就送到房顶上去晾晒。忙活了一天,多半的花生都晒好了,只有最后煮出来的五十斤花生,还没完全晒干。只好拿进屋里来,打算第二天再接着晒。

    “明天要是个好天头大晴天,半天的功夫,晒干完全没问题。”

    连蔓儿这么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见外面阴沉沉的。

    “这可咋办,今天是阴天,看样子,还要下雨那。”张氏从外面走进来道。

    连蔓儿的心也跟着沉了下来。

    重生小地主107_第一百零七章老爷子的梦想更新完毕!

第一百零八章 烘干

    重生小地主108_第一百零八章烘干阴天没有阳光,就无法将剩下的那五十斤蒜香花生晒干,这样就无法完成和武掌柜的约定。连蔓儿走到院子了,就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她下意识地伸出手,结果就有小水滴滴落在她的手心上。

    下雨了。

    雨并不大,但是看天上乌云密布,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放晴的。

    连蔓儿走回屋子里,看着几个笸箩里放着的那些还没晒干的花生,这可怎么办那。

    “要不,放铁锅里再炒一遍吧。”连守信建议道。

    连蔓儿摇了摇头。煮过的花生再放铁锅里炒,不仅不能炒干水分,还会将花生的外皮全部破坏掉,到时候就没法卖了。

    “那可怎么办?”一家人接连提了几个建议,都因为不可行,被连蔓儿否决掉了。大家也都发起愁来,今天下晌如果不能按时交出二百斤的蒜香花生,按照约定,他们就要认罚。不知道那位武掌柜会罚他们什么,会罚他们很多银子吗?这段时间他们卖蒜香花生的钱,有一半用来改善生活条件了,攒下来的钱并不多,那么就只能拿出原来卖苦姑娘儿赚的钱,另外,还有沈六给他们的那些银子了。

    连蔓儿毕竟还是个孩子,当时只想到能赚到一笔钱,却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突发情况。张氏就想开口说连蔓儿几句,可是一看到连蔓儿皱着眉的样子,就将责备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个家,应该是她和连守信负责赚钱来维持的。连蔓儿是个孩子,赚钱这样的事,本来不应该是她该操心的。如果不是家里太穷。连蔓儿哪里用这样千方百计地想法子赚钱。连蔓儿已经做的很好了,她这个做娘的怎么还能在这个时候去责备她,给她雪上加霜。而且这个时候责备连蔓儿,对事情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还是等事情过后,找个机会。和连蔓儿好好谈谈,让她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做事千万要谨慎。

    张氏这样想着。就看了连守信一眼。连守信也在发愁,不过也没有责备连蔓儿的意思。

    “还有半天功夫,咱尽量想想法子。实在不行。咱把做好的花生送过去。我和你爹都去,那个武掌柜他要罚,就让他罚。咋地他也不能离了大谱。都有我和你爹那。”张氏就道。

    “对。”连守信点头附和道。

    连蔓儿抬起头,她的心里有些感动和欢喜。连守信和张氏虽然包子,但是在做人处事方面,同时还有许多的可取之处。有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怨天尤人,相互指责。而连守信和张氏则不是这样,他们的态度更积极。更正面。

    比如说现在这件事,他们很可能会亏钱。这对一个本来就穷的家庭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如果换做别的父母,很可能会责骂她,说这些都是她造成的。但是张氏和连守信没有。他们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反而安慰她,表明他们做父母的会出头来承担责任。

    正因为张氏和连守信这样的性格,所以连家四房的孩子们的性情都不错,待人处事大方有礼,相互之间也非常和睦友爱。

    “爹,娘,我想到了一个法子。”连蔓儿心中一动道。

    “啥法子。”一家人都看向连蔓儿。

    做蒜香花生最后这个干燥的环节,在大批量的生产中,都是采用烘干机之类的设备来完成的。这里没有条件制造烘干机,连蔓儿她们的生产规模,更是比小作坊还小作坊,所以就采用了日光晒干这个法子。

    现在没有日光可以利用,烘干机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有没有可能采用别的方式进行烘干那?答案是有的。

    三十里营子的人家家都睡的是土炕,就是用粘土晒制成一块块的土坯,然后用土坯垒起来的炕。这样的土炕当间,都留有一条烟道,一头穿过墙壁通着外屋的大灶,另一头则直通另一面墙里的烟道。墙里的烟道是竖直向上的,直通房顶的烟囱。冬天里,大家主要就是靠烧外面的大灶,通过这条烟道,将炕烧暖的方式来取暖。

    他们昨天在外面另外搭灶来煮花生,除了怕屋里的灶不够用,也是怕大灶烧火太多,这个天气,将炕烧的太热了,屋里没法住。

    连蔓儿走到炕头的炕沿钱,伸手将炕席掀开。炕席下面的土坯炕上,垫着一大张草纸,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十来只红彤彤的尖椒。这些尖椒摘下来的时候还是充满水分的,是连守信爱吃辣椒酱,嫌外面晒辣椒晒的太慢,就把辣椒放在这里,用热土炕来烘干。

    “爹,这辣椒你是昨天放的吧,现在就干了,能磨碎了炸辣椒酱了。”连蔓儿就拿起一只红辣椒来道。

    “是啊。”连守信答道,一时还没明白连蔓儿怎么突然说这个。

    “呀,花生也能这样烘干不?”小七突然跳过来道。他年纪小,脑子聪明,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被连蔓儿这样一启发,第一个就想到了用土炕烘干花生的法子。

    连蔓儿摸了摸小七的头,眼睛里都带上了笑意。

    小七这么一说,大家伙的脑子也都跟着转过弯来。

    “这还真是个办法。”连守信就笑道。

    “咱们只有半天功夫,要烘干五十斤花生,怕是得多烧点火。”连蔓儿就道。

    “柴禾咱有的是。”张氏就道。

    连老爷子是勤快而且节省的人,地里的一根草也是要收到家里来的。那些高粱杆、花生秧子、大豆秧子、糜子杆,还有高粱茬子、糜子茬子,晒干了,都可以作为柴禾。连守信也是个闲不住的人,秋收过后,每天都会去附近山上捡拾树枝,或是干脆砍些树枝回来晾晒,为的就是冬天家里有足够的柴禾,老婆和孩子能够不受冻。

    找到了办法,一家里立刻就行动起来。连守信和五郎去抱柴禾烧火,张氏和连枝儿就将炕头的炕席都掀开来,连蔓儿和小七找来草纸、薄草席铺在土坯炕上,然后才将湿花生均匀地摊开。

    外面灶里烧上了火,很快,炕就热了起来,湿花生上就有水汽开始慢慢蒸发。

    “咱这灶和炕,都是你三伯给盘的,烧点火就能热上来,冬天可好了。你三伯比你爹都内秀着咧。”张氏就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照这个样子,只要火够,这五十斤的花生很快就可以烘干。

    “娘,爹说干烧水太浪费柴禾,咱煮点啥不。”五郎就从外屋探进头来问。

    “先烧一锅水,够咱一天喝的。”张氏就道。

    “放点白糖,咱喝白糖水。”连蔓儿就道。他们现在的饮食以粗粮和菜蔬为主,而且都是纯天然有机食物,而且每天屋里屋外的忙活活计,根本就不用操心什么血脂血糖问题,可以放心吃糖、吃肉,连蔓儿因此很开心。

    “蔓儿,昨天不是还买了骨头吗,一会也炖了吧。”连枝儿提醒道。

    “我去拔萝卜。”小七就道。

    “小心点。”张氏看着小七跃跃欲试的样子,她这小儿子最近脸蛋似乎圆呼了不少,“外面下雨那,你披上点东西,小心地下滑。”

    “我也去。”连蔓儿见花生晒干是没问题的,心中顿时放宽了,就起了玩心。

    “去吧,都小心点。”张氏就笑道。

    连蔓儿就跑到外屋,打开屋门朝外面看了看,雨下的不算大,但是这样出去,头发、衣服还是会被淋湿,现在天气又凉了,到时候感冒可就不好办了。

    还真得披点什么。可是他们家没有雨伞,也没有雨衣,只有夏天遮阳的草帽。这可怎么办那。

    “蔓儿,小七,来披这个。”五郎就站起身,从水缸后面的杂物架子上拿下来一条干净的麻袋,将麻袋底的那一端两个角抓起来,对在一起,又将麻袋抖顺。这样麻袋就成了一个锥形的帽子,下面还披着一长条。五郎就将这锥形的帽子戴在连蔓儿的头上,一条大约一米多长的麻袋,将连蔓儿的头完全遮住,身子也遮住了一大半。

    连蔓儿摸着自己身上这件简易的麻袋“雨衣”,她是不是该称赞劳动人民智慧多那。

    很快小七也披上了一条麻袋雨衣。锥形的帽子尖尖的,披垂下来的麻袋片随意中带着点波西米亚的风情,如果脸上蒙上一块布,这个形象,似乎有点熟悉,到底是什么那,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小七已经跳着笑着跑了出去,还故意伸出手去接雨水。连蔓儿在脑子清醒过来之前,也跳进了雨里,和小七一样傻笑着。

    “别玩了,你们俩。”连枝儿追出来,站在门口,看着连蔓儿和小七笑着斥道,“快去快回,别着凉。”知子莫若母,张氏就知道小七和连蔓儿肯定想在雨里玩,就让连枝儿跟出来嘱咐她们。

    “哦。”连蔓儿呆呆地应了一声,这才发现自己的幼稚行为,肯定是小七总粘着她的缘故,她被小七给同化了。

    连蔓儿和小七这才跑去后院,在菜畦梗上拔了三颗白萝卜,又跑回来,将萝卜洗干净了,切成大块,放在骨头汤里一起熬。

    等一锅骨头汤熬的浓浓的,屋里炕上的花生也差不多干了。一家人忙摆上桌子,吃了午饭,然后将花生收进袋子里,装上平板车,上面盖上草帘子遮雨,由连守信推着车,连蔓儿、五郎、小七一起就往镇上去了。

    ******

    想起小时候,下雨天故意在外面疯跑。小孩子都爱玩水吧,不知道为什么。

    重生小地主108_第一百零八章烘干更新完毕!

第一百零九章 卖不卖

    重生小地主109_第一百零九章卖不卖连蔓儿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悦来酒楼门前。因为是下雨天,酒楼里的客人要比平常少很多。连蔓儿就先走进去,和酒楼的伙计说,要找武掌柜。

    “小姑娘,来的还挺早。”首先出来的是那天服侍在武大爷身边的中年男子。

    “武掌柜,我们送花生来了。那位武大爷可在吗?”连蔓儿就道。

    “哎呦。”那中年男子听见连蔓儿叫他武掌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恢复了常态。他正是这悦来酒楼的掌柜,姓武。那天他并没有向连蔓儿表露身份。可是连蔓儿能够认出他,也不算是特别奇怪的事情。毕竟他这酒楼在镇上很有些名气,连蔓儿是小孩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认识他,但是回家去后,和家里的大人说起,连蔓儿的长辈里很有可能有人认出了是他。

    “东家正等着你们那。”武掌柜这才告诉连蔓儿,那天那位武大爷是这家酒楼的东家,住在县里,名讳是武仲廉。武掌柜就将连蔓儿引进一个雅间内,武仲廉果然坐在里面。

    “咱们是按照约定送货来了,先看看花生,过了秤,看够不够数吧。”相互见过礼之后,连蔓儿立刻说起正题。

    酒楼的伙计帮着连守信将几袋子花生背进来,武仲廉将每个袋子都打开看了,还尝了尝,这才点头,让伙计将花生过秤。四麻袋的花生,称出来是二百斤挂零。这是连蔓儿怕最后花生不够,特意多做了几斤,来的时候自家里已经称过了。

    “嗯,很好。”武掌柜点头道。“今天下了雨,难得你们真能按时做出了二百斤的花生来。”

    武掌柜说着,往外面看了一眼,外面的雨不大,却一直没有停。

    “咱们按照约定。将花生送到了,武大爷已经给了我们一吊钱,那余下的钱……”连蔓儿笑了笑。并没有接武掌柜的话。

    武掌柜哈哈笑了两声,就让武掌柜去拿钱。二百斤花生,每斤二十文钱。一共应该是四吊钱。已经给了连蔓儿一吊钱,武掌柜又拿出来三吊钱,交给连蔓儿。

    “外面还下着雨,也不急着回去,几位坐下喝杯茶,吃点点心吧。”武掌柜就招呼连守信、连蔓儿几个道。

    连蔓儿就答应了,她看的出来武仲廉还有话要说。

    武仲廉很是健谈,先是和连守信闲话。问些他们今年的庄稼如何,每天都做些什么营生之类的话。连守信都很谨慎地回答了。

    “这蒜香花生,怎么以前没有出来卖过?”武大老板最后问道。

    “不过是几个孩子鼓捣出来。赚几个零花钱。”连守信就道。

    “武大爷尝了我们的蒜香花生,觉得怎么样?”连蔓儿吃了一小块点心然开口道。

    “自然是不错,否则我怎么会一买就是二百斤?”武仲廉道。

    “武大爷买这些花生,肯定不只是自家吃的了?”连蔓儿又问。

    “咱们东家除了这个酒楼,在县城里和其他镇上,还有些茶楼、杂货铺,炒货、干货铺子。”武掌柜就替武大老板答道。

    在茶楼和酒楼里,可以用蒜香花生做一道下酒的碟子,杂货铺,炒货和干货铺子里,有炒花生卖,自然也可以卖蒜香花生。

    “武大爷生意兴隆,这二百斤花生可够卖几天的。你也瞧见了,咱们两天就能做出二百斤蒜香花生来。武大爷还需要多少,可以放心交给我们做。”连蔓儿就道。

    武仲廉要买蒜香花生,本来是无需要的这么急。可他偏偏定下了时间的限制,其中自然是有缘故的。无非是要看看,她们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出足够多的蒜香花生,而且保持味道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偏差。武大老板特意每一袋子花生都亲自尝了尝,应该就是为了确定这件事。

    现在连蔓儿按时交货,蒜香花生的生产能力和质量都有保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确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了。

    虽然蒜香花生制作起来麻烦一些,但是每斤都能赚八文钱。在乡村人眼里,柴禾不用花钱,那些调料中,用的分量最多是大蒜,是自家出产的,而其他的调料用的分量并不多,可以说成本是很低的,不过就是多用些人力。连蔓儿一家已经商量过,觉得这个钱可以长期赚下去。

    武大老板与武掌柜飞快地交换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