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新人新书拜谢推荐收藏。

第三十五章 艰辛建设

    分手后,张庭就没这么轻省了,酒宴完毕后就急回孟府求见家主孟广山,这不是一桩小生意,其中涉及银铜不是小事,只能由家主定夺。

    四十出头的孟广山此时正在书房冥思苦想,由于巡检司将明年的孟家盐引减少五分之一,孟广山大感头痛,上门求见不得,他明白是前几家勾连扩大各自盐引,减少自己与其他中小家的收益。

    这点减持孟家还是损失的起,不过,明年再次减少呢,虽说本家为防万一,早已在钱庄、货栈、船运等处铺开,但是盐政的暴利还是大头,另外这是风向,是商家是否与官家密切的标志,也间接影响家中其他行当。

    “唤他进来。”听到张庭求见,孟广山有点诧异,张庭虽说在三个大管事中最是年轻,只有三十余岁,不过为人一向勤勉谨慎,这般晚了前来,还是第一次,孟广山只能希望不是太差的消息。

    张庭入内后,不敢耽搁家主晚上太多时间,见礼过后将今日与黄汉所谈尽皆告之,请孟广山定夺。

    孟广山思之再三,有一定风险,毕竟是走私倭国物品,不过,这般大的体量这位三品指挥使必是与其他权臣、勋贵合股,风险不大,还没听说哪家勋贵、权臣因此获罪的,抓获的都是小商小民。

    如果由此搭上路子,对本家钱庄、货栈扩大却收益极大,何况还可结交这位指挥使和身后人物的人脉。

    “嗯,张庭,为稳妥起见,此次货物交接完毕后,你同此人去山东一趟,看看是否如他所言。如所言属实,与我两家都是好事,真如他所言,张庭,你居首功。”孟广山定下了章程。

    张庭心头一热,急忙应允。

    张庭第二天就开始罗列货物,调配自家船舶,三日后抵达镇江交易货款。

    环绕着大明的一众枭雄们都不闲着,赵烈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今年马上入冬,冬小麦以及耕种完毕,但是明年收获后的日程就摆在面前。

    赵烈指望着这片土地作为农业增收的试验田,肥料是重中之重,后世,由于有机蔬菜的热销,让赵烈的二叔眼热不已,正是赵烈从网上查询,并帮叔叔建立的高温有机催肥,经过两年才摸索熟练,在市郊大棚种菜,大幅改善了叔叔家中的收入。育肥倒也驾轻就熟。

    赵烈让刘平召集百名种地的中老年军户,在镇郊的一块军田里示范了如何高温育肥。号称齐民要术所载。实际上很简单。

    众乞丐军户惊疑的全部上阵,挖坑、切杆、铺层、加水,忙个不亦乐乎,至于是否相信就是天知道了,反正李先生看了一会后,不置可否的提前走了。

    祝英、郑益民、刘平乃是赵烈属下,苦着脸留下,刘平是赵烈交代专职负责此事,心中画魂,口中还得吆喝督促众人熟练掌握,交代人手热水,言明回去后教授邻里掌握,并不时抽检,有不照做的扣除三个月的饷银。

    赵烈看着众人口是心非的应和,也懒得多说,没有结果之前,多说无益,不过,上官发话,这般人等不敢不照做。

    赵烈感觉自己在众军户心目中就如后世的一些官员,明明不懂农业,但是拍脑袋就是一个主意,要求下面种植一种作物或水果,大上快上,向上请功报导美其名曰何等农业规模经济带,如何为农民创收,快速捞取政绩,至于收成和善后那是下一任官员的事了。

    十余天后,大批威海水师战船在福岛号于福带领下来到石岛,运来了石灰石等大批物资,数千的辽民,数十匠户,以郭涛、徐鸿为首的军余们,卸载后大部船只返回继续装载,余福留下协调陆海。

    石岛的喧嚣忙乱开始了,首先就是先建立码头,这是重中之重,赵烈亲自上阵,在开动仪式上训话,言道,每人月饷半两白银,供给三顿饱饭。辽民呼声雷动,民心拜服。

    接着赵烈领着杜立、汪全以及二十余军余,把人手分为几波,将辽民分为千总队、百总队、什队,便于派遣,开始建筑码头、地窝子,以及规划匠户所、官署、军营、住宅区,商铺区、医馆、砖窑、石灰窑口、炮台等功能区,还在船匠的建议下开掘烘干窑,忠烈祠也勘定在岛湾西部的一个土山上。

    在山脚还建了养猪场和鸡鸭场,由辽民妇女看护。毕竟数万人的肉食不是小事,没有肉食补充,难民的体力难以保持,赵烈要的是活蹦乱跳的辽民,不是病秧子,虽说各场当下不能马上出产甚至还得投入,不过,数月后就会大量产出,那时可是比购入节省多了。

    赵烈有时也是好笑,后世是精兵简政,将国企小社会的毛病去除,而他却是要在石岛建立一个小而全的小圈子。

    经过几天的忙乱,总算稍有头绪,码头开建,地窝子挖掘大半,窑口挖掘大半,各个区位已定,整个石岛湾就是一个大工地,四处烟尘,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一改此地的静寂。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赵烈寄出了水泥这般大杀器,石灰石登州就有出产,价位便宜,在赵海明的号令下,威海水师单拿出几艘苍山船运来,那真是是指挥令下谁敢不服。

    黏土石岛西北就有出产,混合进窑煅烧,出窑后打碎磨碎即可,在这年代就不要指着球磨了,都是用牛拉人拽的石碾压碎,最后人工在捣碎一些,效率极差,粉末细度差上几个级别。

    但是这毕竟是原始水泥,干燥成行快,硬度高,大大加快了建筑的速度。不过,颗粒粗大开裂的程度有点大,用赵烈的话讲,对付吧,它毕竟不用人力畜力夯土不是,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这么多的道路屋舍如果都是夯土建造,两年都完工不得。

    赵烈还在海湾东南角建立了一个制盐厂,大明在此时还是煮盐为主,基本没有晒盐,所以人工,柴薪耗费极多,制盐成本颇高。

    而在后世辽宁沿海赵烈见过民间自制的晒盐场地,就是用水泥在海边沿着平缓海岸砌成几个盐池,成阶梯状,当涨潮时海水沿着入口流入盐池,满溢时封闭入口,让海水留在硬化的盐池中,利用烈日暴晒,海边大风蒸发吹干水分,留下盐晶,最上面的较浅池子最先结晶,然后用下面已经较高盐度的海水不断往最上面的池子浇去,盐晶不断增厚,如此往复。

    介于大明坑爹的盐价,介于自家囊中羞涩,赵烈决定复制盐池,多出的海盐还可以向附近贩卖,还可以用盐腌制鱼干。

    张环、蓝三、于强等渔民家庭也是全力开动,军爷发下赏格,采买大量鲜鱼,数量之大令人咋舌,小渔村能开动的渔船全体出动,小船就在湾外近海捕捞,稍大的两艘破败渔船向东到石岛渔场捕鱼。

    赵烈规定早饭是稀粥咸菜,中午干饭海菜汤,晚上加餐海鲜,辽民什么时候吃过如此好的伙食,吃饭时各个如饿狼般勇猛,吃得饱穿得暖,反映在活计上那是大干快上,速度惊人。

    赵烈就和众人摸爬滚打在海湾边,住地窝子,吃海鲜,闲暇时自嘲这一世可过足了海鲜的瘾头,可以一直吃到吐,闻到海鲜的味都是退避三舍。

    十天后,当赵烈带着四十名军余抵达赤山镇官署时,李先生看着满脸灰尘,衣服褶皱酸臭的赵烈是目瞪口呆,李大小姐更是大张樱口,半晌才用手帕掩上,皱眉不已,心道,到底是个粗鄙军汉。王悦、娟儿更是心疼的泪水涟涟。

    赵烈沐浴更衣,饱餐一顿,终于可以不再顿顿吃鱼了,酣睡一夜,一解疲乏。

    ps拜求推荐收藏,多谢各位大大,新人新书实在不易。

第三十六章 折腾不止

    赵烈一回官署就宣布他不在赤山期间,诸事由李先生掌总,当下,即刻开始丈量田亩,徐鸿带领着几十个军余协助。

    同时,由郑益民组织军户疏通排水渠道,毕竟在海边的田亩就怕风雨侵蚀,台风带来大雨,排水不畅,庄稼泡在水里,到时哭都没地方哭去。

    以上两项务必在两个月内完成。其他司等到人员到位后再伺机建立。

    祝英、郑益民、刘平已经是麻木了,这位爷太能折腾了,折腾的全千户所乌烟瘴气,刚刚结束育肥,又开始丈量田亩,真是没有闲着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小爷瞎指挥,到时没有大的产出且哭去吧,到时只有回家找爹求告去。

    赵烈把祝英等三位的田亩按文档记载丈量,这也是尽量不与这几位地头蛇发生冲突,你们上档的田亩我们无意动,但是,没有入档的田亩明春冬麦收获后请归还吧。

    三人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他们都是有点根底的坐地户,在上面的都司衙门有点跟脚,不过和正掌实权的赵海明比不了,冲撞不起,避让为先吧,让这位衙内可劲的折腾去吧。

    为了千户所的田亩丈量顺利的展开,赵烈在千户所门外通告处贴出大幅通告,向军户宣扬每户不足三十亩地的,此次丈量后,补足三十亩,旱田择地打灌井,新开田前三年不收税,第四年开始十税一。

    此言一出,全所轰动,要知道地还好说,地其实是不缺的,但多是坡地、洼地,好田亩都被大小军将占用了,坡地、洼地收成太薄,去了交税没有进项,甚至还得倒贴税赋、加派,于是就都荒废了。

    打井倒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干旱,不过银钱呢,军户填饱肚子都是奢望,哪里还有钱粮打井。毕竟一口深井就得十两银子左右造价,军户无能为力,千户所也是勉力维持,更不可能有余力支撑军户,于是就凭空让很多田亩撂荒。

    这回听说千户大人给打井,那坡地也有的种了,何况还有减免税。立时下面各个屯堡的军户向这里涌来,官署前的通告处挤满人,听人讲解通告,许多人当场口称赵大人是大善人、活菩萨,气氛热烈,赤山到处是欢声笑语。

    正因为如此,清丈田亩很是顺利的进行下去。当然以徐鸿为首的数十军余也是忙的团团乱转,到处是热情的请他们先去丈量田亩的人们,由于太多的军户排队等待,逼着丈量速度加快进行,李先生坐镇于官署与几个小吏誊抄帐页,核实数目,也是疲惫不堪,就连李霖也被迫出来帮助父亲誊抄、核算,心里不知骂了多少声赵烈这个甩手掌柜的混蛋。

    此时,赵烈可不知有人这般咒骂于他,如果知道,一定会大呼冤枉,他也是没有闲着,岂止是没有闲着,他如今是事必躬亲,许多的庶务没有他的拍板根本进行不下去。

    赵烈此时正在石岛湾带头赶工码头,在几千人的努力下,简易码头以及栈桥就快竣工了。赵烈估算,码头停泊数艘千吨的海船不成问题。

    当黄汉乘着海龙号,以及孟家雇佣的三艘海船返回到石岛湾时,码头刚刚投入使用,黄汉陪同张庭登上码头。

    两个人都是好奇的东张西望,黄汉上次走的时候这里可是极为荒凉的海湾,这次他与张庭看到的是几千人在汗流浃背的忙活的景象,铺在石岛海滩上,着实让人震撼。

    两个人刚走出栈桥,右前方几十人正在挖坑立起三丈高的粗木杆子,黄汉看了一眼,急忙前驱两步,跪拜于地,“大人,黄汉自扬州归来,特来交令。”

    “起来吧,此行顺利否。”当中一个最高大健壮的黑汉问道,只见此人衣衫肮脏不整,头发散乱,脸上还有灰土,一副难民的破烂打扮,哪里有所谓的军将的影子。

    “很是顺畅,这位是扬州客商张庭。”黄汉介绍道。

    “大人在上,小人乃是扬州孟家管事张庭,特来拜见。”张庭跪倒拜见。虽说孟家财大气粗,不过大明是官员仕绅的大明,巨商在官员面前也得低头,地位是最低的,何况他只是一个管事。

    “免礼,起来吧。海陆颠簸不定,张先生一路辛苦了。”赵烈拱手回礼。

    双方寒暄完毕,赵烈把张庭请入大帐,现下赵烈还住在大帐里,没办法,官署地基刚刚打好,窑口开始烧砖,建成就是以后月余的事啦。

    敬茶完毕,张庭看着在寒气中四处摇摆的茶碗的热气一闪神。

    “大人,此次属下带回三万石粮,千匹棉布,两万斤棉花,还有一千铁锅,以及针线等杂货。合计属下带去的货品折价六千两银,其他剩余银两悉数带回,这是账目。”黄汉递上账目,赵烈拿起放到一旁,

    “此事不忙,现下账目由李先生负责。”

    张庭没想到黄汉报账也不瞒他,那只能说这位大人和属下的不在意,是的,这位赵大人对于几万两银子真是很不在意。

    “大人,我家家主让我传话给大人,我家愿同大人互通有无,听闻大人这里不缺银铜,本家却是急缺此物,不知。。。。。”张庭看着似笑非笑的赵烈打个突,没有说下去,按说自己是商场老手,但是给这位年轻的大人黝黑的眼睛一看,仿佛心里的所有都被看个清楚。

    “你家的铜价如何,”赵烈问道。

    “我家愿比现价高两成收购。王大人成全。”张庭回道。

    “你家有钱庄吧,”赵烈又问了一句。

    “呃,”张庭身形一晃,“大人识得我家。”

    “从未听说,不过,以这个价拿回黄铜只有钱庄才有妙用吧。”赵烈慢悠悠的说道。

    张庭猛一抬头看向赵烈,一时无语。要知道铜回去后钱庄翻砂成铜钱,那是几倍的利润,不过,这钱见不得光。所以赵烈一说,张庭心中一跳。

    “我这黄铜常年都有,铜我可市价与你,不过,铜钱之利你家让与我两分。”赵烈点点张庭:“我知你不能做主,回去与你家家主知晓再议。”

    “大人,小人一定把大人的要求带回家主,并处成双方的合作。小人以为家主多半赞同。”张庭不亏商场老手,话说的滴水不漏,合作成功,我是努力处成的,日后以功臣见面,如不成功,那是家主不同意,而我是赞同的。

    “好吧,黄汉,准备酒宴为张先生接风。”赵烈吩咐道。

    张庭再三推脱,赵烈只是不许,于是张庭留下赴宴。

    此后,在一个时辰的时光里,张庭见识了什么是日理万机,这个时段里,只见各色人等走马灯般的求教赵烈。

    有的是窑口出砖的分配,有的是地基的石料已是不足,有的是木料供应已是断了,还有是今日可否为一队辽民发饷,林林总总让张庭眼晕,这是千户大人,怎么这般像孟家家主,方方面面的人物都要大人掌总。

    可偏偏年轻的千户驾轻就熟的分配,让众人尽皆满意而去。至此,张庭拜服。

    ps感谢余贾、回归平衡、头疼的幻想、恒九儿、大荒土著、中华白寻侠、马良与美人鱼、安慕云、苦瓜熟了、抬头天无涯、萌姐的打赏支持,谢谢。

第三十七章 初现模样

    时间在忙碌中逝去,一个多月转瞬即逝,当第一场大雪来临时,石岛海湾全部变了模样。

    海湾正北出现了几条笔直的大街,官署、街市、医馆、军营,甚至还有公共浴池,不过这些都是主要建筑,在几条大街上孤单着矗立着,西面则是大片大片的窝棚,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威海的难民已经全部转移到石岛。

    赵猛、万基都来到石岛,破虏军也进入军营,匠户营也投入使用,赵烈把威海水师的匠户头袁义、郭福等匠户抢到石岛,只有船厂沿海规划出大致的框架,黄汉、汪全早已是奔赴闽南重金雇佣造船作匠,冶铁作匠,大量购进闽铁以及玉米种子。

    砖窑、石灰窑口黑烟吞吐,忙碌不已,里面还在不停的烧制砖瓦和石灰石,这些物件在不停建造的石岛都是急需的。

    相邻的匠作坊,也是整日响声不断,动静不小,兵甲和火铳、火药都开始试制了。

    成衣厂也已经全速运转,为难民制作成衣、鞋袜,为将士们制作战袍也排上了日程。

    在赤山镇的官署里,赵烈抿着热茶在听取田亩的丈量结果,

    “大人,此次田亩合计二万六千余亩,其中上田六千余亩,洼地五千余亩,坡地一万四千亩,其中坡地,洼地大部撂荒。”徐鸿响亮的声音回响在大厅,“另外,各个军户田亩已是重新登记在册,不足三十亩者已是尽数补足,按大人要求,还从辽民中挑选了几百户两千余人发放了田亩。”

    “大人,各地催肥尽数完成,现下只是每隔数日察看热度,添加热水,个别军户懒惰怠工,属下连着百户一起打了板子。罚扣了饷银。”刘平把催肥的事项禀报一番。

    “好,非常好,”赵烈也是非常满意,官署中几十人都是廋了一大圈,赵烈也是不吝赏赐。“奖赏每人十两白银,尽忠国事者就应不吝奖赏。”

    徐鸿激动的跪下拜谢。十两银子那是近一年的饷银啊。

    祝英、郑益民、刘平也是感慨万分,几个月前,几人以为赵烈大张旗鼓的丈量田亩,以为是为自己贪墨田亩做足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