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食邑户数最多的宁陵候,岁入也不过二十万钱,即使加上赏赐和封国产业的油水,最多三十万钱。

    这么点资本,别说是在列侯圈子里逞能炫富了,就是关中本土的豪强地主阶级也表示,我不服!

    这年月,随便在长安近郊的地方买个庄园就是上百万钱!

    就是新开发的阳陵地区,一亩耕地价格也多达三万钱!

    是以,这三位列侯,除了那套太常衙门给他们置办的列侯冠袍外,可谓身无长物,看着,而这三人的样貌,看着也跟乡下的土财主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们从未下过地劳动过,所以皮肤白皙,头发整洁。

    刘彻挥挥手,道:“三位爱卿免礼,来人,赐座!”

    待得这些人落座后,刘彻才微微沉吟道:“朕今日诏三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件事情,要托付给三位爱卿,不知三位可愿为汉家江山效力?”

    “臣等夙兴夜寐,以为陛下效死而生!”三位列侯虽然远离政治很久了,但是,这种表忠心,拍胸脯的技能还是有的。闻言,立刻就出列叩首,一副要给刘家做牛做马一万年的架势。

    刘彻呵呵一笑,道:“卿等忠心,朕知矣!”

    三人中,地位比较高的宁陵候吕臣微微抬头,小心的问道:“不知陛下,有何事差遣臣等?”

    刘彻站起身来,严肃的面朝刘邦的长陵方向拱手道:“朕昨日夜半做梦,梦见高皇帝对朕曰:小子彻!朕创业艰难,赖上帝加恩,致有天下,方今海内承平,靡靡之风四起,列侯勋臣,斗鸡走狗,以博戏为业,朕甚痛之,女且好自为之!朕于是惊醒,乃见床前天子剑出匣自鸣!”

    “朕乃知之,此高皇帝托梦示警也!”刘彻挥挥手,王道立刻会意的捧着‘证据’——与传国玉玺一样,被视为刘氏天子威权象征的高皇帝白蛇剑,走到三位列侯面前展示。

    吕臣等三人一看那柄传说中高皇帝斩白蛇起义的圣剑,立刻就匍匐在地,不停的叩首。

    这种假借祖宗名义,伪托鬼神之名的把戏,刘彻玩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拆穿他,也没有人敢拆穿他!

    刘彻看着宁陵候吕臣,道:“吕卿,尔祖夷候以舍人从高皇帝于成留,先破曹咎、成皋,又以都尉击陈烯,高皇帝以为良将也,因功封为宁陵候!”

    他又看向孙德,道:“孙卿。尔祖哀候赤公,以中涓从龙。起于沛,以将军击项藉。虽有荥阳至败,然百折不挠,终卷土重来,再以郎与项藉战,胜,为上党郡守,击陈烯,有功,封为堂阳候!”

    刘彻这话说完。孙德与吕臣已是感动的稀里哗啦,泣不成声。

    似他们这样的列侯,最荣耀的,不就是祖先的功绩?

    刘彻却接着道:“戚卿,乃祖坚候腮公,同样乃名将也,以单骑守蓟城,阻匈奴铁骑于外,安民生于内。致功为列侯!”

    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祖宗创业艰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致有今日汉家之盛。朕尝闻乡间长者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源者思其源!”

    这话立刻就挑动起了吕臣三人的心思。

    对于列侯们来说,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使得他们心中其实普遍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刘家天子简单粗暴的对待,以及他们自己本身与祖宗的差距。

    特别是吕臣等几乎被主流遗忘的列侯。心中的这种不安全感尤其强烈。

    他们担心,有朝一日。天子一句话,就把他们的爵位给收回。

    那样的话,一家老少,就全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看看留候、瓒候,这些失去了候国的昔日风光人物,就知道,一旦出现了那样的事情,他们的下场会怎样?

    留候、瓒候,有大功于社稷,只要长安的天子还姓刘,迟早都会给他们复家,重新封侯,譬如去年,先帝就重新封了瓒候的后人。

    但是,他们这些默默无闻,泯然众人的列侯怎么办呢?

    刘彻的话,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作为天子,刘彻的讲话,也毫无疑问,激发起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吕臣等人立即就叩首,道:“陛下圣明!”

    刘彻笑了笑,道:“朕听说,三位爱卿,都曾托名写过一些坊间的故事段子?”

    然后,他不等这三人回答,就继续道:“不用急着否认,朕即叫卿等来,自是查清楚了的!朕命卿等前来,也与此事有关!”

    “三位爱卿善写故事,桥段,朕想请三位爱卿,整理汉室立国以来的功臣名将事迹,将之录于竹帛,传于万世,使后人,永永不忘先祖创业艰难,饮水思源,知今日盛世之根!”

    给开国将帅功臣立传,写他们的光辉伟绩,光荣往事以及伟岸的人格。

    这种事情,在后世,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干。

    即使人类希望,民煮灯塔,也照样落樱神斧,开国圣贤,全部圣人,人格魅力MAX。

    刘彻岂能落于人后?

    这种洗脑的工作,不仅仅要重视起来,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戈培尔说过:只要谎话说了三千遍,自然就成了真理!

    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以后随着战争的开始和准备,相关的舆论工作和宣传工作也要到位。

    刘彻可不希望,出现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言论。

    这些天,他已经纠结自己的幕僚智囊团,在讨论,怎么样在秦代的军功勋爵名田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主要的方向是两点。

    一点是,必须保证,军人立功后其待遇不至于让人寒心。

    否则,前线战胜,后方伤残退役军人却落得一个孤苦终生,甚至阵亡军人遗孤无人抚养的局面,那老百姓谁还愿意当兵啊?

    前世小猪后来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征兵制,甚至放弃边郡的全民义务兵役制,改以募兵为主要手段,就是因为,征兵征不到合格的兵源了。

    而导致兵源匮乏的原因,就是军人的功劳与待遇不相符合。

    为国效死,为国阵亡的军人得不得合理的抚恤和照顾。

    还有一个就是,将秦代的军功勋爵名宅田制度,改成军功折钱。

    目前刘彻的思路是:左庶长以上,依旧授田封爵。

    左庶长以下,按不同等级,每年发给一定的钱粮补贴,同时相应的军功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

    另外,伤残阵亡退伍军人的相关福利与制度,也要出炉。

    总而言之,在以考举士子逐渐取代旧有的军功贵族官僚集团的同时,刘彻不希望,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因此被打击。

    相反,刘彻想要让军人的地位,至少保持秦代的水准,甚至,超过秦代的水准。(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节 津关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吕臣三人在听说天子只是让他们写故事后,自然就一口应承下来。

    刘彻于是任命这三位列侯为石渠阁待诏,赐予宫籍,准许他们进入石渠阁,查阅相关的文献典籍。

    当然,刘彻也不会傻乎乎的就真个放手让这些家伙去写。

    相应的大纲与思路,刘彻都帮他们拟好了。

    这部《大汉英雄传》走的是后世封神演义的路子,统而言之,就是秦朝暴虐,所以高皇帝受命于天,斩白蛇起义,四方豪杰,天地鬼神,皆同心同力,刘氏得天下,是正义,神圣,且注定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不是读者们所需要知道的东西了。

    为了防止这三个家伙写着写着就跑题,去写八卦。

    刘彻下令,从自己身边调去四个机灵的侍从协助处理著书过程的杂务。

    这四人,都是刘彻还是太子时,就已经在他身边的侍从。

    能力虽然不怎样,但胜在忠心,勤勉。

    另外,刘彻还下诏,这本书,每写完一个篇章,都必须递到他案前,由他过目、审阅。

    将此事布置好差不多就到了六月中旬。

    这一日,刚刚下过小雨,太阳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雨后的长安,依旧闷热无比。

    刘彻处理完政务。放下手中的笔。

    他按着习惯,来到石渠阁旁的阴凉树林中。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身为穿越者。他自是清楚,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想要活的久,就得常锻炼,还得按时作息。

    他与他的皇帝老爹不同。

    先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全拿来处理政务。

    而刘彻则是规划的很好。

    每天最多看两个时辰的奏折,然后开两个时辰的会议。

    而且中间必然会有一段适当的休息时间。

    不仅如此,每天早晚,他都会锻炼一下自己。

    早上晨跑、打打自创的太极。

    黄昏时分,则来这石渠阁附近的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每五天。刘彻必去一次上林苑游猎。

    一般,除非有突发的紧急大事,掌灯以后,刘彻就不会再看任何奏折。

    他就像一个后世的公务员一样,谨守着这些规矩。

    如此一来,他的身体,自然比自己的皇帝老爹,好得多。

    他至今,没怎么感冒伤寒过。

    年轻的身体。也因为常常锻炼,而变得强壮。

    只是……

    任何事情,只要跟皇帝沾边了,自然而然。就会变成政治。

    像刘彻现在这样,在树林中散步,身边也跟着两个尚书。向他汇报着天下各郡的报告。

    此时的尚书,远没有后世一品大员的地位。

    他们在汉室的官僚体系中。不过是个类似皇帝秘书的地方。

    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但刘彻上台后,就开始重视尚书台。

    他首先任命了自己的心腹颜异。兼任了尚书左仆射。

    然后,又提高了尚书的政治地位,将尚书的秩比从四百石,提高到了八百石,准许他们参知政事,意思就是可以在朝会发表意见。

    这一套措施下来,刘彻发现,自己的权柄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许多以前,皇帝不好说,说了掉身份的事情,现在可以指使这些小虾米肆无忌惮的说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尚书们,刘彻得以从丞相衙门,抢来一些对基层政策的话语权。

    同时,刘彻还在盘算着拆分内史衙门。

    现任内史田叔,年纪大了,精力也没有那么强,最重要的是他是刘彻的自己人。

    因此,刘彻通过田叔,已经悄悄的在内史衙门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在内史衙门下面,分设了‘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三个新设机构。

    分别对口管理长安城及城郊地区、长安以东的地区以及长安以西的地区。

    田叔卸任告老后,这三个机构应该就成熟了,可以独立成衙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有效对关中各县进行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不然,单靠一个内史衙门,要管理整个关中七十二县,差不多四五百万人口,总会有力有未逮的地方。

    而且,内史衙门经过五十四年的发展,早已经积重难返,不把它拆散了,将来可能要出篓子。

    “陛下,江都王急报!”刘彻正在听着那两个尚书给他说着天下郡县的监察御史们汇报的各种事情,王道急匆匆的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封密封的奏疏。

    刘彻接过来,将蜜蜡解开,拿出里面的帛书,一看,不由得呀了一声。

    到底是兄弟齐心啊!

    刘阏当这个江都王才一两个月,居然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根据刘阏的奏报,他到任江都国后,立即就执行他这个皇帝大兄的旨意,首先,就是重新整理江都国国内的造船业,现在,已经有三个大型造船厂开始复工,预计年内,就可以造出大型的内河的楼船,两年之内,就可以尝试建造用于近海巡逻和捕捞的船只。

    只是,刘阏说,当今之世,海船技术最强的,是齐国和胶西国,尤其是胶西国,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近海捕捞船队,因此,刘阏希望刘彻这个皇帝大兄能下诏从齐国和胶西国,抽调工匠,支援他的造船大业。

    报完喜,刘阏就开始诉苦了。

    什么江都闷热,臣弟思念陛下云云。

    又什么远离中国,思乡之情巴拉巴拉的。

    最主要的就是,刘阏告了一状。

    被他告状的人是曲周候俪寄和弓高候韩颓当。

    这两位在去年平叛战争中立下了大功的将军,居然霸着津关,设置关卡,收取关税,严重阻碍了他这个江都王恢复国内生产,还惹得整个‘东南怨怼四起’。

    刘彻看完奏疏,挠了挠头。

    他想起来了,前些时候,俪寄上书建议,重新设置津关,以备将来。

    这个事情,刘彻问过丞相周亚夫。

    周亚夫的回答是:津关事关东南安稳,太宗孝文皇帝时为羁绊吴逆,许以恩义,故罢,今复,理所应当。

    刘彻当时没当回事,也就许了。

    现在看来,这里面水深的很啦!

    连周亚夫,都跟俪寄、韩颓当合起伙来了……

    嘿嘿……

    刘彻冷笑了一声,不动声色的将刘阏的奏疏收起来,对王道吩咐道:“去,把石渠阁中的东南地图给朕拿来,要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前的!”

    津关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所罢。

    刘彻想要了解这个事情,自然就要找当时的档案了。

    他想了想又道:“再去把太史令唤来!”

    除了司马谈谁还能对这些事情更清楚呢?(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武汉~~~~~~

第三百九十八节 清醒清醒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aoshuo”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刘彻将地图摊开,旁边待诏的太史令司马谈恭身道:“陛下,津关,非指单独某地,以汉律规定,函谷、萧关、武关、临晋关等皆为津关,所谓津,要隘也!东南津关,乃春秋所置,位于淮水之中,扼东南要冲,钳制淮泗,俗称曰关州!”

    司马谈将手指指向地图上一个在淮水中的红点,向刘彻介绍这个古老的战略要地:“左传之中,就曾记载,庄公十九年,巴人犯楚,楚子大败于津,指的就是此处!”

    他微微沉吟后道:“汉兴以来,高皇帝一统天下,于关州复制关隘,设置楼船舰队,盘查过往商船,非有传不得出入,吕后二年,布《津律》,加强对诸关的控制,于关州设置都尉,岁入传赋千万钱,至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关州传赋岁入三千万……孝文皇帝十二年,罢诸关,勿用传,至今如此,关州乃废!”

    司马谈的介绍,总体来说,是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事实。

    刘彻听完,点点头。

    作为皇帝,他自然清楚,汉室的传符制度,有多么严格。

    依照汉律规定,传分两种。

    一种是公务用传,这种传由县令或者县丞签发。

    以竹筒密封,其上录有持传者的姓氏名讳籍贯,出发地与目的地。以及要去做什么。

    另外一种则是民间的私人身份证明,由县一级的地方官员签发。这种传,比之公务用传更加严格。

    不止将持证人的身份信息、籍贯名字。全部写在上面,还记载了此人的身高体貌特征,以及过往犯罪记录。

    这简直就是一个西元前版本的护照了!

    持传之人,无论公务还是私人,每过一关,守关查验的士卒,都需要在其传符上加盖本关关符,另外,还要出具一式两份的验看文书。

    一份交给持传者。另外一份交给上级。

    这份文书,将成为持传者在通过下一个关隘时的证明文件。

    后世西游记里唐三藏到处盖关防文书的故事桥段,最早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说,后世的穿越者们,假如不是灵魂穿,到了古代,千万别乱跑,不然,一个非法过关者。极有可能被官府当成通缉犯或者逃奴给抓进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