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既有着太宗以来的传统在影响,但未尝没有当年的太宗妃嫔们在代地吃够了苦头穷怕了,生怕哪天重新回到那个可怕境地的缘故。
这就像那些二战后从纳粹集中营侥幸生还的犹太人。
永远缺乏安全感,永远都要把自己的冰箱和地窖塞满食物。
窦太后更是哪怕眼睛都瞎了,也坚持让自己的侍女和侍从们耕作土地,织布纺线。
而薄太后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境遇,但也不差。
基本上,除了朝服,其他常服都是自己带人养蚕抽丝纺织出来的。
这些年来代国的经济虽然是发展上去了,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穷的连堂堂王宫贵人都要饿肚子的穷乡僻壤。
但是,三十余年的发展,当地的经济条件,也只是勉强说够温饱了。
但,此次战争,却几乎将代上地区过去数十年休养生息的成果,全部投入了进去。
刘彻自然知道,自己要做出补偿。
“制诏吧……”刘彻对汲黯吩咐:“朕闻之: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代上军民,忠心王事,朕甚嘉之!其诏,复免代上全境徭役口赋五岁,有司不得征收!”
“今朕嘉忠臣义士之心,哀其父老孤寡或匮于衣食,甚怜慜焉。其遣茂陵令臣异持节巡行代上,存问忠臣义士之后,殉职节臣之父老曰:‘皇帝使臣敬问父老:无有衣食之忧?无有进学之虑?无有钱帛之苦?有所忧虑苦乏,使者以闻,县乡既断!’”
这就是一个差不多类似于后世的领导去老革命根据地视察类似的作秀了。
基本上,只会解决一些大量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找几个典型,刷刷存在感,笼络民心而已。
这个手段,刘氏自太宗以来,就已经玩过不止一次了,可谓是得心应手。
当然,刘彻的决定,比自己的父祖们稍微大方了一些,也稍微阔气了一点,显得更加慷慨。
但其实,却也是怀着私心和目的的。
代上地区,是刘彻选定的未来中国棉纺织原料基地之一,更是刘氏仅次于关中的最大基本盘。
对刘氏而言,关中是根本而代上陇右北地雁门,就是心腹了。
特别是,代上地区,还是太宗故地,潜龙之所。
当地的民心和军心,向来就是向着刘彻这一系的。
太宗血脉,一直就镇抚着当地。
当年,梁王刘武,还做过代王呢!
更别提,当地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兵源地和最好的训练场所!
对汉室政权来说,争取关中和北方的民心和军心,就是稳固政权,维持统治的最佳办法。
至于南方的地主阶级……
咳咳,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家伙的话,三十年也干不成事情!
所以,在刘彻眼里,他们的问题,无足轻重。
“诺!”汲黯点头领命,就要去草拟诏书,但刘彻却叫住了他,道:“郅都部阵亡将士棺椁一到京郊,立刻通知朕!朕将亲迎之!”
不止要亲迎,还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前所未有的国葬,让这些英雄得到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只是……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番归来的棺椁,全部都是队率以上的军官,甚至队率军官的棺椁都很少。
能被以棺椁形势运回长安的,注定都是高级军官。
至于普通的大头兵和下层军官,他们只能是被火化后,以骨灰形势回到长安。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更是限于时代局限性和经费的事情。
刘彻当然想要让这些英雄也全部都享受到汉室黑龙旗覆盖棺椁,被三军将士抬着回来的荣誉。
但这样做,代价太大。
他们虽然是英雄,但毕竟已经死去。
死人,不能跟活人抢资源。
毕竟,现在的汉室,现在的中国,远没有阔绰和发达到可以拿着大量的资源挥霍的地步。
而且,汉室是一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等级鲜明。
假如小兵都是棺椁回家,龙旗覆棺。
那队率、司马、校尉、都尉甚至是将军又该享受什么待遇?
拿几十吨金子给他们做棺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节 刷新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对皇帝来说,大量的伤亡和消耗,触目惊心,尤为心痛。
但贵族士大夫们的观感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这些天来,汉匈高阙会战,以及高阙会战的副会场安东之战的具体情况和情报,都已经差不多清清楚楚的被以邸报的形势,告知了千石以上及封君、关内侯、列侯等贵族。
对于这些人来说,看法就又不相同了。
“王师居然如此强大了?”许多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所看到的文字。
郅都率领一偏师,就击退了匈奴主力!!!????
还歼灭两个万骑,迫降了休屠部族????
这还是大家伙印象里那个匈奴吗?
就更别提,安东都护府,甚至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让匈奴右贤王跪下来了。
不止跪下来,还上表愿奉当今天子为天单于!
这要放在六年前,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在九年前,匈奴单于还曾经统帅大军入寇汉地,烽火遍及整个北国,到春天才撤兵。
至于在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六年的那场大战,汉军更是吃不小的亏,北地都尉孙卬战死,匈奴火烧回中宫,斥候骑兵甚至抵达了甘泉宫的外围。
而今上即位,仅仅不过六年,汉军就先胜匈奴马邑,再破匈奴于高阙。
马邑之时,还可以说有来有回,但这高阙之战,却完全碾压。
车骑将军义纵所部甚至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像样的战斗。
王师所过,不是箪食浆壶,就是望风而逃。
是匈奴人变得太弱了?
还是汉家变得太强了?
无论是哪一个原因,此番高阙之战的结果,都昭示出一个真理:大汉击败匈奴,进而独霸天下,自西域入主身毒,不再是一个幻想,一个空想。
而是实实在在,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战略。
更重要的还是——这完全是有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大业!
换句话说,有生之年内,大家完全可以看到中国制霸寰宇,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之所载,**之中,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记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凡阳光所至,龙旗所指,皆为汉臣妾!
这就很关键了!
自古以来,中国贵族和官员们最喜欢和最怕的就是理想太宏伟,以至于有生之年根本无法看到。
譬如说三代之治啊天下大同啊这样的理想和愿景。
正因为看不到,所以很多人都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顺便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但假如,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摆在眼前,而这个理想还能给大家伙带来好处。
那么……
可以参考历代以来的革鼎之事。
哪怕是失败者的典型,李自成和洪秀全,在失败之前,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恐怖存在。
至于那些顺天应命,夺取天下的雄主,更是只要取得了统一天下,建立新王朝的基础,立刻就是化身为无双王者,一路上所有敌人望风而逃,偶有反抗的,也会被碾成碎片。
而团队内部,更是团结如一,君臣无间,通力合作,几乎无人有私心。
于是,一路势如破竹,夺取天下,建立王朝。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大家一定能办到,而且,成功之后,人人都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更可泽被子孙。
自然,人人都会出力,也不会有什么人出来捣乱、扯后腿。
即使有,也会被大家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通过高阙会战,汉室大臣和贵族们,终于确信了一件事情——汉家制霸天下不是梦,入主身毒不是梦。
既然这些不是梦。
那也就意味着,天子曾经多次许诺的分封功臣的事情,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很可能会被兑现的支票。
这就很强大了!
谁不想称孤道寡呢?
谁又不想开宗做祖?
又有哪个家族,不愿意自己的子孙永享富贵,而先祖,永享血食祭祀?
这种上可以给祖先好处,中可以自己享受,下可以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事情,在中国,从来都是会凝聚所有人心,团结所有力量,让一切团结的事情。
中国的问题和优势,永远都是聪明人太多。
当他们团结,这就是优势,譬如秦王扫**,以及楚汉争霸中汉军的表现。
而当他们相互撕逼,这就会变成悲剧。
此刻,在可以预见的扩张潮到来之时,贵族们首先就反应了过来。
“尔等逆子!”某个侯府之中,向来对自己的纨绔子弟们比较宽容的一个列侯,将自己的儿子们召集到一起:“统统去给吾去练习武艺!凡不能为武者,休怪我将尔等逐出门户!”
这样的,还是属于没有门路,已经********的列侯家族。
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子弟去拼,拿命去换军功了。
而那些跟皇室关系密切,或者在军队里本身就有着基础的列侯家族,则立刻就开始发动所有人脉,拼命的做工作。
甚至还有人跟个小丑一样,成天往宫里跑,在宫廷贵人面前晃荡,拼了的命吸引注意,想要博出位。
不止贵族们被深深震撼。
士大夫阶级也遭遇了一场八级地震。
从前,汉家士大夫阶级,主要是黄老派、法家和儒家三足鼎立。
其中,黄老派秉政但人少,而儒家人虽然多,嗓门大,奈何没有权力,至于法家……从来都是皇帝本人意志的投影。
在对外政策方面,曾经,除了儒家的公羊派外,汉室士林之中,几乎是一片主和之声,圣母遍地走,白左不如狗。
这些年虽然经过刘彻的鞭笞和调、教。
主战派崛起,尤其是年轻一代,几乎都成为了鹰派。
但士大夫阶级的本身意志,却还是保守的很。
毕竟,对官僚来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一直就是真理。
翻开汉兴以来,历代文豪和名士对秦亡的教训的总结就知道了——大家都在埋怨秦始皇做的太多了,而秦二世居然不改邪归正,还想多做事情,活该它灭亡!
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真的深入思考,秦亡的根本原因。
哪怕是贾谊在这个事情上,也是浅尝辄止。
不是这些人看不到问题的存在,也不是他们不知道原因的所在。
而是因为……
将东西都讲出来了,以后还怎么当官?怎么做事情?
皇帝要是太精明了,我们怎么好搞小动作?挖墙脚?
没人希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出现一个太宗皇帝已经够恶心的,再来一打,肯定就要官不聊生,国将不国。
所以,还是忽悠吧!
但现在,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年轻的考举士子们,脑子更清楚,思维更活跃,做事更大胆,还更科学。
于是,升官如尿崩。
第一批考举士子的前十之中,混的最差的郑当时,都做上了关中某县县令。
而颜异更是成为标杆。
其余如主父偃、周远等人,也都混的不差。
而汉家国势蒸蒸日上,王师屡战屡胜,天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就给了其他官僚,极大的压力。
甚至,有许多人曾经在私底下腹诽说:当今用人,不以德孝,而单论以才干,长此以往,吾恐国将不国,纲常颠倒!
一听就知道,满满的都是羡慕嫉妒恨。
但高阙之战结束后,伴随着大量情报和消息,灌入他们的脑袋里。
这让整个汉室的官僚体系都为之一振。
现在,中国君临天下,似乎已经是上天注定的事情了。
在这个情况之下,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
只要抓住机会,抓住时机,那么,谁说文官就不能成为诸侯?谁说士大夫便不能封建国家?
古有太公望,近有瓒候萧何,中有商君。
都是鲜明的例子。
周武王说:予有乱臣十人。
而这十人,人人都在后来成为了宗周诸侯。
而那身毒和西域的地方,何止能安置八百诸侯?
一千八百,恐怕都够!
这样一来,士大夫们顿时就立刻焕然一新。
九卿们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自己的许多属官,都一改过去懒洋洋,慢条斯理的毛病,开始兢兢业业的做事了。
更夸张的是,居然还出现了有人在休沐日都将公文带回家办公的奇葩事情!
这太可怕了!
而九卿们比他们的属官还可怕!
九卿们似乎是一夜之间就领悟了怎么做一个九卿的真谛。
他们一下子就变得奉公守法,铁面无私。
少府卿桃候刘舍甚至一日之间,从少府揪出了十几个贪污、渎职、私相授受的蠹虫,亲自将他们送进了廷尉大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秀,这是炒作,这是搏出位。
这也是官僚的天性了——假如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摆在他们眼前,那么,谁特么还去受贿?谁特么去徇私枉法?
即使要贪污,要徇私,那也得悄悄的来,隐蔽的来。
在表面上,无论如何,都要装出一副两袖清风,一心忠于王事,不偏不倚的模样。
当长安的官员和贵族,统统刷新了自己的面貌后。
整个世界,似乎都为之一变。
百姓们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发现,貌似当官的,都变了。
市井之中,原本横冲直撞,骄横不法的纨绔子弟们,好像一夜之间就变了一个人,休说再跟过去一样,将庶民视为无物,甚至干出各种为人不齿的事情了。
就是有人不小心冲撞了这些家伙,迎来的也不是痛骂和拳打脚踢,而是如沐春风一般的笑容。
当然,也有死性不改,依然我行我素的家伙。
不过,这些家伙的下场非常惨就是了……
从廷尉到执金吾再到五官中郎将,但凡能插手民政的衙门的巨头,都瞪大了眼睛,注意着那些在市面上蹦跶的列侯贵族子弟。
而这些家伙,自然就成为了各级官员眼里的香饽饽和经验宝宝了。
汉室官员一旦决定要刷声望,刷经验,别说区区列侯子弟,外戚子弟了。
就是皇子,乃至于太子,拿着当踏脚石,各种反复打脸的,又不是没有!
想当年,先帝和梁王还有代孝王刘参,几乎就是被张释之当成了声望宝宝,靠着反复打太子、梁王和代王的脸,张释之名声鹊起,成为天下知名的刚正之官。
与之相比,区区列侯子弟,外戚家族成员……呵呵……算个p!
别说现在,就是在过去,被廷尉、执金吾和中郎将送上断头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至于如今?
只能用一句话形容:莫犯法,犯法必被抓!
就算廷尉肯放过你,执金吾和中郎将也不会放过你!
一时之间,长安纨绔子们如堕地狱,别说是好好的出门嚣张和跋扈了,就是大家伙关起门在家里或者庄园玩点绅士游戏都要提心吊胆,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如狼似虎的官吏破门而入,抓个现行。
无数纨绔子实在受不了长安的气氛,纷纷逃回封国。
本来,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胡天黑地了。
但哪成想,为了刷声望,为了博出位,丧心病狂的官僚们,居然一路跟到了封国。
而且,在封国之中,曾经慈祥的长辈和宠溺的父亲,都仿佛变了一个人。
一下子就严厉无比,不仅仅不准他们再随意的胡闹了。
还派来了忠心耿耿的家臣,严加磨砺和训练。
纨绔子们顿时就是哭爹喊娘,撒泼打滚,但却没有任何作用。
而那些看不到风声,依旧宠溺自己的子女和子侄的家伙,很快就知道为什么其他人会那样了。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以后了。
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汉室列侯名录之中,再次减员八人。
这八位列侯,全部都被指责‘纵容子弟横行不法’‘横征暴敛,无视国法’乃至于‘非议君父、心怀叵测’。
另有十余人被警告,处以削除封国食邑、罚金等处罚。
…………………………
推荐好基友木子蓝色的巨作《唐朝好地主》,好地主,你值得拥有!
推荐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