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南如今并不缺少将领,尤其是像袁象先这种能力一般的将领,淮南如今都多得安排不过来,自然不想再接纳这么一人。
见杨渥一声不问就直接要将他斩首,袁象先大惊失色,连忙求饶道:“殿下饶命,末将愿降啊!殿下饶命,末将愿为您效死啊……”
杨渥冷笑一声,不予理会,直接摆摆手让侍卫们去执行命令。
不久,一颗血淋淋的头颅被高高悬挂起来。
见杨渥二话不说就杀了袁象先,康怀贞心中凛然,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犹豫,不然此时肯定也是同样的下场了。
斩了袁象先后,其他俘虏的身份地位都不够,自然不需要杨渥亲自过问,直接让高勖进行处置。
接着,杨渥命人摆上酒宴,一来算是为之前的胜利小小庆贺一番,二来也算为康怀贞压惊。
酒席上,杨渥自然少不了要询问一番梁军的底细。若说起对梁军的了解来,还有谁能比得上康怀贞这个在在梁军中待了十多年的老将,而且康怀贞还不比其他人,他在梁军中都是高层将领,自然知道很多杨渥的长剑都密探根本无法打听到的消息。
尤其是,康怀贞曾经在宿州担任守将多年,宿州等地的各种情报他都非常熟悉,这一次击败朱全忠后,若是局面有利,杨渥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趁机北伐的机会,到时候康怀贞提供的情报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只是,康怀贞投降了,场中其他淮南将领还没什么想法,毕竟他们都是杨渥的心腹大将,不过是多了一个降将罢了,影响不到他们的地位;不过朱瑾却是满心不乐意了。
当年康怀贞正是朱瑾麾下将领,朱瑾与朱全忠交战,战事极为不利。
到郓州陷落时,梁军乘胜进攻朱瑾的老巢兖州,那时候朱瑾正与李承嗣、史俨出兵到丰、沛一带搜括马料军粮,留康怀贞守兖州。
不过朱瑾没想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大将康怀贞等人直接出兖州城投降了梁军。
结果朱瑾没有了归路,只好与李承嗣、史俨率领部下将士南下投靠了杨行密。
如今虽说多年已经过去,但朱瑾依旧还记着当年的仇。
杨渥见了朱瑾的表情,自然明白过来,这段时间朱瑾作为他的参谋,为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尤其是他能感觉到朱瑾的变化,知道此人已经放弃了自己的野心,开始为诚心为他效力。
所以杨渥对朱瑾的态度也变了不少,虽然还不打算给他兵权,但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他严加防范了。
杨渥为朱瑾和康怀贞二人劝和了几句后,在他的要求下,康怀贞向朱瑾诚恳道歉,两人一起喝了一杯,算是在面上将旧怨了结了,至于私下两人会如何,那就不是杨渥要管的。
酒宴开了一半,却有侍卫进来禀报说,有晋王李克用的使者前来。
“晋王的使者?”杨渥愣了一下。
李克用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派使者前来了,至少他主持淮南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晋王的使者前来。
“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位中年人在侍卫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躬身朝杨渥拜道:“在下郭崇韬,拜见世子殿下!”
“郭崇韬?你是郭崇韬?”杨渥有些惊讶,眼前这个中年人竟然就是后来的灭梁第一功臣,之后又亲自带兵灭掉前蜀的郭崇韬吗?
“在下正是郭崇韬,奉晋王之命,出使淮南!”郭崇韬有些奇怪,不知道杨渥为什么会对他的名字这么感兴趣,按理说,他如今只是个小小的典谒官,而杨渥却是执掌淮南的大贵人,不可能听过他的名字才对。
杨渥这才反应过来,淡淡笑道:“原来是晋王的使者,郭先生请起!不知晋王派你前来,有何任务?”
他也是骤然听说郭崇韬,这才有点惊讶,不过如今的他毕竟不是当初的他了,所以只是惊讶了片刻便回过神来。
“晋王听说如今淮南军政都是殿下在主持,所以派在下前来向殿下恭贺;另外,我家大王有意出兵讨伐朱全忠,所以想与淮南一同出兵。”
事实上,杨渥主持淮南的消息郭崇韬还是到了宿州后才得知的,再加上淮南如今大败朱全忠,可以想象,杨渥的声望将会真正的震动天下,这就使得他这次出使的任务更重了,不仅要与淮南打好交情,还要想办法摸清楚杨渥的特点,以及他接位后对天下局势的影响。
郭崇韬一边起身,一边偷偷打量起杨渥来,同时暗自在心中将他与李存勖比较。
这一次出使淮南,李存勖就私下交代过他,让他把杨渥的情况都要记下来,回去后再好好细说。
“真是年轻!”郭崇韬暗自感叹着。
杨渥今年连二十岁都不到,而李存勖今年刚好二十岁,在这一点上,两人都差不多。
除了感叹杨渥年轻外,杨渥在他心中的印象就是极有威严,比之李克用都差不了多少。
这也难怪,杨渥毕竟执掌淮南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尤其是这次对梁军的胜利,更是让他威望大增,足以做到在淮南说一不二。
在这一点上,李存勖却还比不上杨渥,毕竟李存勖还没有正式执掌河东,加上他如今还没有亲自领兵打仗的经历,所以在威严上自然差了点。
至于其他方面,郭崇韬没有深入接触,不敢轻易下结论。
“原来如此!晋王的心意,孤领了。至于说一同攻打朱全忠的事情,如今我淮南不正是在与朱全忠交战吗?只是不知,身为盟友的晋王现在有没有出兵?”杨渥点头道。
“我家大王新近与刘仁恭交战不利,需要休整,所以暂时没有出兵。不过,等这次休整完毕后,想必大王就会出兵攻打朱全忠了!”
杨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与郭崇韬多纠缠,在他看来,所谓盟友,不过就是相互利用来牵制一下朱全忠罢了,至于说一同出兵消灭朱全忠,这一点杨渥暂时还没有兴趣,便是将来也要等到做好了充足准备后再动手。
毕竟消灭朱全忠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比如失去了朱全忠这个共同敌人后,淮南与河东肯定就会翻脸,而拥有更多骑兵的晋军,其实力将会比朱全忠还要可怕,所以在没有足够把握在北方对抗河东的骑兵之前,还是让朱全忠和李存勖多对峙十几年吧!
此时,更让杨渥感兴趣的,却是郭崇韬这个人。
从刚才的介绍来看,此时的郭崇韬在河东还不受重用,那么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将此人挖过来呢?
第三百零六章 杨渥的震惊
淮南如今拥有的人才并不少,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暂时都不缺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人才方面,像严可求,李神福等人,杨渥觉得他们的能力就丝毫不比郭崇韬差。
之所以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比不上郭崇韬,说到底还是淮南集团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建立了后唐的河东集团而已。
所以杨渥如今并不缺少人才,只是,像郭崇韬这种顶尖人才依旧是稀缺资源,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想到这,杨渥当即打定了主意要拉拢郭崇韬,至少也要尝试一下将此人留下来。
“郭先生远道而来,孤身为地主,怎么说也要好好招待一番!”
杨渥当即命人给郭崇韬加了一个席位,位置就摆放在距离杨渥较近的地方,仅次于张训、周本等大将,与康怀贞的位置平齐。
虽说郭崇韬是代表李克用的使者,不过以往李克用派来淮南的使者却没有受到这么礼遇过;而淮南派往河东的使者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
事实上,因为道路被梁军隔绝的缘故,河东和淮南两方使者来往非常不便,而且经常会有使者被梁军给拦截了。
所以这种担任出使任务的人一般都不是什么要紧官员,不然万一被梁军拦截了那就损失大了。
这样一来,因为使者的身份地位不高,自然就难以受到出使对象的重视。
郭崇韬对这其中的细节自然很清楚,加上如今淮南军正处在战时,所以一开始他是做好了被冷落的准备的;不过如今受到杨渥这么礼遇,他虽然感到奇怪,但他只以为是杨渥新执掌淮南的缘故,所以他倒不觉得受宠若惊。
不过,接下来杨渥对他的态度就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仅对他极为和善,更重要的是,杨渥在与他谈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询问他本人的情况,反而对他身后的晋王李克用不怎么感兴趣,这就是在他提到李存勖的时候,杨渥才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到了这时候,郭崇韬自然明白过来,杨渥并非是看在他是李克用的使者的身份上才对他礼遇的,而是因为他本人的缘故。
宴席结束后,杨渥亲自命人给他准备好住宿之地,这才返回自己的营帐。
回来后,其他人都已经离去,只有周本、王茂章等少数几个亲信之人留了下来。
“殿下,这郭崇韬即便代表着晋王,但他的身份毕竟只是个小小的典谒官,殿下对他这般礼遇,却是为何?”周本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啊殿下,属下见您刚才在宴席上对那郭崇韬极为礼遇,甚至与对康怀贞一般无二,殿下是不是打算招揽此人?只是,此人真的值得殿下如此吗?”王茂章直接问道。
其余张训等将领也都连连点头,显然都同意这两人的意见。
当然,他们倒不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到了他们如今的地位,根本不需要担心一个外来者会不会影响到他们。
且不说如今淮南的真正高层都是他们这些淮南本地出身的功勋老将,更重要的是,如今淮南的用人制度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不可能出现某个人突然得到提拔,从而凌驾于其他功勋将领之上的情况。
文官方面,像皮光业跟在杨渥身边很久了,但在去年也被调到地方上去担任县令去了,而没有直接授予高官。
而武将方面,像朱思,他不仅是杨渥的亲信,而且还建立了不少功勋,能力上也不缺,但直到如今他还只是个都指挥使,没有提拔为副都督。
而陈和范思从两人同样是杨渥的亲信,但直到现在也只是指挥使。
这些都说明杨渥虽然会培养自己的亲信,但他不会随意将亲信置于他们这些老将之上;所以张训等将领并不担心若是杨渥招揽郭崇韬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
只是,那康怀贞毕竟是梁军名将,杨渥初次招待他时礼遇些也正常;但这郭崇韬何德何能与康怀贞一个待遇呢?
杨渥笑道:“不错,孤确实打算招揽此人。郭崇韬此人能力非凡,至于具体如何,或许以后你们就有机会看到的!”
他并没有多解释,现在也无从解释,他总不能说是因为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才这样礼遇的吧?
见杨渥没有多说,周本等人也就不再多问,转而询问起接下来的战事。
另一处营帐里,郭崇韬却有些难以入眠。
杨渥在告辞离去之前对他说的那句话,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以郭先生之才,在晋王麾下却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典谒官,实在是太屈才了!”
这句话的意思,以郭崇韬的智谋自然很清楚,而且他也非常动心。
他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在这个时代,许多人在他这个年纪早就功成名就了。
而他呢?虽然李克用将他引为亲信,但却并不重视他的能力,平时各种大事要事他都不能参与进去,在短期内想要出头却是没有可能。
若是杨渥愿意重用他的话,留在淮南倒也不错,至少淮南也是一方强大势力,甚至能够独立战败朱全忠,这等实力比起河东来也不遑多让了。
再加上,有杨渥这等明主统领,留在淮南也是大有可为。
当然,这么重要的决定自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做出来,那不是他这种智谋之人所为,他最终还是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反正他也不急着回到河东。
第二天一大早,淮南军继续拔营西进,到了中午的时候终于赶到了寿州,与李承嗣汇合。
寿州距离霍邱县有近八十里的路程,距离梁军准备渡河的地点的距离同样差不多有八十里路程,而此时他们距离梁军的距离却是四十多里,所以想要追上梁军肯定要等到明天才有可能了。
不过,按照如今的速度来算,梁军应该在这天晚上到达渡口,而淮南军若是不顾疲惫连夜赶路的话,在明天一大早也能抵达。
这个时间点似乎对淮南军非常不利,因为梁军虽然有十多万军队,但他们有不少船只,听说还发现了三条可以直接涉水渡河的地点。
有这三处地点,朱全忠一个晚上差不多就足够将大军渡过河去。
此外,淮南军已经连续赶路好几天了,士兵们恩都很疲惫,加上梁军还有龙骧军断后,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淮南军也不可能连夜赶路。
这样一来,想要把握时间给梁军来个半渡而击就很难了,除非淮南军愿意冒被梁军骑兵突袭的险。
不过现在淮南军已经获得了一场足够震动天下的大胜,杨渥并不想冒险将胜利变成一场大败。
所以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淮南军停了下来开始扎营,而此时朱全忠的大军则刚刚赶到渡口处。
当初梁军渡河南下的时候,因为有向导带路,梁军成功找到了三处可以直接涉水过河的地方,并且留下了石像作为标记。
此时,再次回到渡口后,见当初留下的石像还在,而且水面也只淹没石像的胸口,朱全忠这才松了口气。
这三个石像都是按照普通人的身高来打造的,如今既然水面只到它们的胸口,那就说明普通士兵直接涉水过河是没问题的。
在这个淮南军随时都可能赶到的时刻,多了三处能够涉水渡河的道路,这就能让大军渡河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减少了被淮南军半渡而击的危险。
所以,没有半点犹豫,朱全忠便下令大军开始连夜渡河。
……
第二天,杨渥继续率领大军前往渡口,然而等到中午他赶到后,却惊讶的发现,昨晚梁军渡河的地方竟然遍地都是梁军遗留的尸体;更加让他震惊的是,河水中漂浮的梁军尸体更多,密密麻麻的,粗略估计就不下一万具尸体!
这还只是水面上的浮尸,若是算上被水流冲走的尸体,梁军的损失只会更加惊人。
“这……”杨渥难以置信的道:“昨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朱全忠的大军中有人发动叛乱,导致梁军自相混战了一个晚上吗?”
第三百零七章 欢呼
昨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不仅是杨渥的疑问,也是其他所有淮南将领的疑问。
按理说,朱全忠亲自领兵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人敢于在梁军营地里面作乱,更别说还造成梁军这么大的损失。
至于说是被外部敌人攻击所导致的,这一点的就更让人奇怪了。
杨渥率领的大军昨夜一直留在营地里面没动,即便是淮南骑兵也被留下来负责警戒,所以不可能是杨渥的麾下动的手。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附近的军队里面,除了淮南军之外,又有什么人敢于突袭十多万梁军,而且还成功了?
“殿下,会不会是我军水师干的?”朱瑾有些迟疑的询问道。
如果说梁军是遭到淮南水军的突袭这才导致大败,那倒是有可能。
不过一来梁军不可能不防备淮南水军的突袭;二来,若真是淮南水师取得了如此大胜,他们应该早就派人来报喜了才是,不可能直到现在杨渥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所以杨渥摇摇头道:“可能性不大,如果是水师做的,那么他们人呢?这都到已经到中午了,怎么不见他们一个人来?”
这一仗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梁军被人打得大败,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到底是谁突袭了敌军,杨渥等人却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有人指着下游河面上道:“殿下,远处有大批船只向这里赶来,应该是咱们的水师!”
杨渥连忙望去,当先之人正是司马福,“莫非真的是水师做的?”杨渥更加疑惑起来。
然而,等到司马福过来后一问,这才知道,司马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是在淮河下游发现了大量被水流冲下来的梁军尸体,这才逆流而上来查看一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真是梁军自己内讧了?”杨渥不由失笑起来。
这时候,在附近负责警戒的骑兵来报,他们遇到了一群人,领头的自称是霍邱守将朱景,并且那人声称,昨夜的事情就是他们做的!
“朱景?”杨渥这下是真的震惊了。
如果这个这个朱景没有撒谎的话,那么他这次立下的功劳就实在太大了。
只是,霍邱不过是一个小小县城而已,虽然是边境县城,但守军最多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