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兵就无功而返吗?
此外,就算王彦章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一心以稳妥为主,但坐镇后方的朱温会同意他们就这么退兵吗?他一心图谋成德、义武两方势力,他舍得就这样作罢吗?
所以说,沙盘推演毕竟只是沙盘推演,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多了。
在实际中,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而且做出决策等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迅速。
此外,周本等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每一个拿出来不管放到哪一方势力,都可以作为统兵大将来使用,若是放到那些小势力中,更是足以担当顶梁柱的重任。
而梁军如今的三个领兵将领中,王彦章虽然在历史上名气极大,不过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忠义,至于他的统帅能力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检验。
而韩的能力就平庸了太多,与眼前周本等将领显然无法相比,除了资历较老外,并没有别的过人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他有着深厚的资历,但朱温却没有以他为主将的缘故。
至于李思安就更加不用说了,不管他是真有能力而缺乏运气,还是能力相对不足,总之他过去在战场上打的那一系列败仗,朱温就不可能让他来担任主将。
所以梁军的三个将领,不仅在协调方面比不上周本三人,在能力上更是有所不如。
到了真的上战场的时候,王彦章三人到底会如何应对,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就算是杨渥知道历史上那一战的经过,但如今他也难以判断清楚王彦章的选择。
在周本三人之后,便轮到柴再用、吕师周、严可求三人来担当梁军主帅进行推演。
与周本三人以稳妥为主不同,柴再用、吕师周二人可要激进多了,而严可求虽然主张稳妥,不过他一人可无法劝说动其他两人,最终梁军的行动主要以积极进攻为主。
在李承嗣选择以骑兵进行骚扰时,柴再用两人当即决定全军出击,目标直指高邑晋军营地。
高邑那里晋军已经修建起了浮桥,所以梁军只要夺取浮桥,就能向晋军营地发起进攻。
再加上两军在河岸边交战,晋军的骑兵优势也难以发挥,所以这种选择也有一定可行性。
不过杨渥听了之后却是暗笑不已,因为历史上的王景仁、韩三人最终就是这么决定的,结果最终未能夺取晋军浮桥,反而是在交战到太阳落山时,因为士兵疲惫,结果被晋军所趁,最终遭受惨败。
当然,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即便杨渥也不能随意判定梁军能否成功夺取浮桥,毕竟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晋军不仅在骑兵上具有巨大优势,同时他们的营地距离战场更近,可以不断将疲惫的军队退下去休整。
而梁军一方因为是主动前进到高邑来与晋军交战,高邑距离柏乡梁军营地有三十里路程,再加上晋军骑兵的威胁,所以在交战期间梁军是难以回营地休整的。
更重要的是,梁军中途连吃饭都成问题,晋军骑兵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回营地吃饭的时机和机会,而他们自己却可以轮流回营地里就食。
这样一来,只要交战时间一长,没时间吃饭的梁军就只能饿着肚子与晋军交战,最终战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杨渥将这一点说出来时,柴再用和吕师周二人顿时傻眼了,显然没考虑到这种情况。
其他将领也一个个若有所思,显然也在想着这其中的经验教训。
在柴再用三人之后,接下来其他将领,包括陶雅、刘威这些已经转为文官的人,以及柴克宏、李禅等年轻将领也都来了兴趣,一个个都站出来担当梁军将领与李承嗣交手。
不过总的来说,拥有骑兵优势的晋军虽然在兵力上处于下风,不过他们却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所以一番推演下来,虽然也有一些将领能够做到与晋军交战保持不败,但能够击败晋军的却是没有。
“推演毕竟只是推演,真正的战局会如何发展我等拭目以待。不过各位将军也要好好想想,今后若是真的与晋军在平野上交战的话,我军又当如何应对!”杨渥最后总结道。
众将听了一个个都开始沉思起来。
……
潭州西北,桥口镇。
正当杨渥等人在武英殿中纸上谈兵,推演着该如何渡河消灭敌军之时,刘崇景也在团头湖边犹豫着自己要不要出兵。
在刘信兵围潭州之后,为了截断楚军援兵,刘信命马邺、刘崇景二人率军北上,在口这个地方堵截敌军。
口附近本来就靠近湘江,加上当地距离洞庭湖也不远,河流纵横,以马邺这五千大军,在一心防守的情况下要堵住敌军援兵还是能够办到的。
所以在抵达口之后,马邺下令修筑两处营寨,他和刘崇景各自防守一处,以相互支援。
此外,岳州那边的守军也出动了三千人,协助他们防守,并且出动水军来堵塞航道,防止敌军以水军突破吴军防线。
有了水军的帮助,可以说只要马邺和刘崇景二人小心防守,敌军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他们这个方向的敌军乃是楚军大将姚彦章统领的一万楚军,由益阳出兵,一路东进,结果在口遇到吴军拦截。
姚彦章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要想从正面突破吴军封锁显然很难,唯一的机会就是出奇制胜,在吴军想不到的地方发起攻击。
所以姚彦章一面以主力在口与吴军对峙,一面分兵从南方绕远路前往吴军后方发起进攻。
他的这一手行动的确出乎吴军的意料,毕竟姚彦章绕道的距离实在太远,再加上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隐蔽行军,吴军根本没有发现他们的行动。
结果,当楚军对处于吴军南端马邺的营寨发起进攻时,那里的驻军根本没有准备,在敌军的攻击下只能一边苦苦支撑,一边派人来向刘崇景求援。
“将军,马将军那边支撑不了多久,还请将军赶紧出兵,助我军稳住阵脚!”此时,马邺的信使就在刘崇景的营帐里面苦苦哀求着。
“嗯,你之来意本将已经知道了,不过本将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仓促之间也不可能立即出兵。这样,你先去休息一下,本将立刻下令做好出兵准备,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准备好的!”刘崇景沉声答道。
见信使脸上还有些担忧,刘崇景接着又道:“你放心就是,本将与马将军有同僚之谊,袍泽之义,定不会抛下马将军不管的。以我军的行动速度,很快就能去接应马将军!”
“小的多谢将军相助之情!”信使这才脸色一松,大声应道。
“嗯!”刘崇景点点头,极为和善的朝信使示意,让他先去休息一下。
打发了信使下去后,刘崇景下令道:“传令各部,立即做好出兵准备,限令一刻钟内准备妥当,有违令者,斩!”
“末将遵命!”刘崇景麾下几个都头、营指挥等凛然应道,各自回营去做准备。
不过众将之中,有一个都头却是悄悄留了下来,等其他人离开后,此人却回到了刘崇景的营帐。
“将军难道真的打算立即出兵救援马将军吗?”这人面见刘崇景后,头一句话便让刘崇景神色一愣。
“你这是什么意思?刚才本将的话难道你没听见吗?本将与马将军有同僚之谊,袍泽之义,不能不救!你这样问,难道是在质疑本将吗?”刘崇景不悦道。
第四百五十五章堕落
“末将不敢!”那都头嘴上说着不敢,但他的身子却没有半点退下去的打算。
“嗯?你还有什么事吗?若是没有,那就赶紧回去准备,若是耽搁了时间,本将定斩不饶!”刘崇景冷声喝道。
他毕竟是将门出身,身份尊贵,又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大声呵斥起来还是很有威严的,便是与那些常年领兵的老将相比都没有什么差别。
那都头显然被他这声冷喝给吓了一跳,不过他还是没有退下去的意思,反而深吸一口气道:“将军,以属下的意思,将军此时不出兵比出兵要更好!”
“放肆!本将要如何举止,也是你能够质疑的?”刘崇景怒喝道。
“将军难道不想迅速去掉名头前面的那个副字吗?”那都头却是豁出去了,同样大声反问道。
刘崇景一愣,凝神向那都头望去,只见这人脸上明显充满着恐惧,显然也担心触怒了刘崇景,被他直接以军令斩杀。
如今可是战事紧急的时候,若是刘崇景真的以违背军令的罪名将其拿下,接下来不管是将他就地正法以正军纪,还是将他交给军法处的人处置,他都难以逃脱人头落地的下场。
不过这都头显然也是在赌,他在用自己的性命来赌他对刘崇景的观察。
在此人看来,眼前这个刘崇景当年就为了能够立下功劳而不顾军纪,擅自出兵与楚军交战,结果导致大败,这就足以说明刘崇景心中对功名利禄的看重。
而他自己如今都四十多岁了,虽然在军中多年,但因为能力平庸的缘故,一直到现在都只是个都头,而无法越过这一关,成为指挥使,成为真正的将军。
到了如今的年纪,此人深知自己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这一辈子或许都只能以都头的身份终老了。
若是运气好,将来或许在致仕之前能够得到提拔,成为一个名誉上的指挥使。
不过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没有吸引力,他要的是功名利禄,是拜将封侯,而不是退役之前的那个没多少作用的加封。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他觉得自己不能得到升迁的缘故,能力不足虽然是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一点却是因为他在军中没有根基,没有背景。
像那右腾骧军中的陈、范思从二人,同样是能力相对平庸,但他们两人却有吴王杨渥这么一个大靠山,所以二人如今已经官居都指挥使了。
眼前这个刘崇景与他一样也一心希望爬上去,不过与他不同的是,刘崇景却是宋国公刘威的长子,刘家在军中根基深厚,决不是自己这个普通百姓出身的都头能够比拟的。
若是自己能够投靠刘崇景,能够成为他的心腹之将,那么将来刘崇景提升了,他还会不帮自己吗?
“陈汾,本将记得,你在都头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快八年时间了吧?”刘崇景语气依旧很冷。
“是,今年是属下担任都头的第八年!”见刘崇景没有直接下令将自己拿下,陈汾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如今还只是一个都头,若是以前还能自称“末将”,不过如今随着吴国建立,杨渥明确发了诏令,都头及以下军官只能自称“属下”等,不得以“末将”、“本将”等自称。
所以现在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自称为“属下”。
“你能够做到都头一职,想来你对军中的规矩应该很了解,不需要本将来说。如今军情紧急,本将没时间和你多说,你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自己的理由。”
“若是你的理由能够说服本将,那么本将不但不会惩罚你,还会给你一些奖励;不过若是你的理由不怎么充分的话,那就别怪本将以军法处置你了!”
刘崇景漠然说着,同时眼睛死死盯着陈汾,想看他到底打算以什么理由来说服自己。
“是!”如今虽然是十一月的冬季,但陈汾额头上却是冷汗直冒,又不敢伸手去擦。
“还请将军让这几位兄弟先退下……”他没有直接开口,却是看向营帐内留下来的几个侍卫,向刘崇景请求道。
刘崇景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不过他知道,既然陈汾是建议自己不要出兵救援马邺的,那么其中很可能就会涉及到一些不足以为外人所知的理由。
所以刘崇景沉吟片刻便下令让众多侍卫先退出去,只留下两个在身边。
“这两人都是本将心腹,你有什么理由就直言就是,不要浪费时间,本将耐心有限。”
“是!”陈汾知道,留下来的两个侍卫一定是刘崇景最为信任的人,所以不管有什么惊人的消息都可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必隐晦。
“属下听说,将军从厢军回到禁军中后,本来职务应该是指挥使,不过因为如今各军各卫的指挥使都已经有人了,所以将军暂时只能担任副指挥使,等到将来有空缺再去出任。”
“不过属下觉得将军本来就耽搁了两年时间,而且如今身上还有一个处分在,将来即便有指挥使的职务空缺出来,只怕也未必能轮到将军升任啊!”陈汾一边小心翼翼的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刘崇景的神色。
他见刘崇景在自己提到“厢军”二字时明显嘴角一抽,却没有发怒的迹象,顿时便知道自己又赌对了一步。
“你接着说下去,这与本将是不是出兵救援马将军有什么关系?”刘崇景不动声色的问道。
“将军,若是正常升迁,将军想要成为指挥使,只怕需要不少时间才行;不过眼下却有一个机会让我军空出一个指挥使的名额来!”陈汾上前一步低声说道。
刘崇景听了心中却是炸开了锅。
“空出一个指挥使的名额来!”
这句话就像一个响鼓在耳朵旁敲响了一般,让他不由得脸色大变。
是的,正常情况下,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多出一个指挥使的名额来,要么是吴军扩军,要么是有比指挥使更高职位的将领退休了,再要不,就是有人死了!
直接去杀死一个指挥使甚至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就算刘崇景胆子再大,他也不敢那么做。
不过若是有指挥使被敌军杀死,那就怪不得他了。
更妙的是,这个指挥使正好就是他这一卫的指挥使,若是马邺被楚军杀死,那么他这个副指挥使不就刚好能够升任吗?
不管是谁,也不至于非要从别的地方调一个指挥使来顶替他吧?
想到这里,刘崇景的心剧烈跳动起来。
眼下的他显然又到了需要迅速作出决定的时候,不管是出兵去救,还是接受陈汾的意见拖延时间,故意放任马邺被楚军杀死,他都要迅速决断,没有时间给他拖延。
下首出,陈汾见刘崇景的脸色阴晴不定,顿时更加紧张起来。
他知道现在已经到了决定自己生死的时候了,自己这一番赌博,到底是博出一个光明的前景,还是博出一个人头落地,性命不保,就看接下来刘崇景怎么决断了。
“正常情况下,要空出一个指挥使的职务来,没有一年半载时间是很难的;即便有空缺,但只要这个空缺出来的指挥使不是我们这一卫的,那么将我调过去出任指挥使的可能性也不大。”
“上次让父亲出面在大王面前求情,将我从厢军中调到禁军中来,就让父亲极为后悔了;若是将来别的卫有指挥使空缺,父亲一定不会再帮我说情了。”
“没有父亲的帮助,我想要补别的卫的缺口可能性太小了……”刘崇景摇摇头,暗自叹息不已。
他虽然有一个淮南元老级别的父亲,如今虽然没有多少实际权利,但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可惜这个父亲却心态淡然,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更不愿为了自己的事情去四处奔波。
他觉得,若是父亲愿意为自己说话,那么他当初又哪里至于被调到厢军中去待了两年时间,最后还是他用了那些手段才得以回到禁军。
“罢了,父亲又不愿意为我说话,我自己若是正常升迁的话,想要出人头地实在太难!”
“反正当初已经和那王忠合作过了,如今再加一个罪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崇景一咬牙便在心中下定决心。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第一次违法之举后,接下来往往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这一次本将也不是不去救援,只不过中间想办法拖延一下时间,这个时间也不需要太久,最多一刻钟就是,若是太长很容易引起怀疑。”
“至于最终马邺是死是活,那就看他的命吧!”
“若是他命好活了下来,那么本将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继续等待机会了!”
“若是他命不好,就此丧命,那就是上天要给本将升迁的机会!”
“想必拖延一刻钟的时间也不至于引起其他人怀疑吧!”
下定决心后,百般念头在刘崇景心中划过,最后他开口说道:“你很不错,只担任一个都头实在太过可惜了!”
陈汾听了大喜过望,刘崇景虽然没有明言,不过他的意思与明言也差不了多少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机会
下定了决心后,刘崇景当即付出行动。
对于一个一心想要拖延时间的将领来说,如果需要的话,就算要拖延一两个时辰他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更何况刘崇景需要拖延的时间仅仅是一刻钟而已。
他先是以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