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敌军的粮道以困敌!”
这一次与梁军交战,吴军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骑兵方面。
梁军的骑兵都用在北方与晋军交战,寇彦卿手中仅有少量的骑兵负责侦查打探敌情;而吴军却是有一支专门的骑兵,并且人数有三千人。
若是能够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那么击败敌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王茂章虽然没有用过骑兵,但对于骑兵的威力自然有所了解。
在郭崇韬提起骑兵绕道之后,他当即便点头赞同道:“郭参军所言甚是,敌军兵力多达四万余人,这么多的军队不可能靠随军携带的粮草来供应,必须依赖后方才行。只要能截断敌军的粮道,不出十日敌军必败!”
侯瓒更是兴奋的说道:“本将觉得,咱们可以直接派出一支军队绕道敌军后方,直接将乐乡打下来,这样一来敌军的粮草辎重必然会出现问题!”
“将乐乡打下来?”众将都有些吃惊,觉得侯瓒的这个提议有些疯狂。
不过随后,他们又觉得这个办法倒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王茂章想了一会儿后,皱眉说道:“若是能将乐乡打下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梁军主力目前就在乐乡,等到他们离开以后,寇彦卿不会不明白乐乡的重要性的,到时候只怕他会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守乐乡吧!”
他不知道寇彦卿到时候会怎么做,不过他觉得若是他自己的话,一定会在乐乡留下足够的兵力来保证粮道的安全,然后才会南下与敌军交战。
这时柴再用开口道:“王将军,末将觉得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试一试才行。寇彦卿也未必就会料到我军将派兵去进攻乐乡,说不定他只留下少量军队呢?”
郭崇韬也劝道:“试一试总是没问题的,反正咱们也要派骑兵去攻击敌军的粮道,就让他们先去尝试一下,看能否将乐乡打下来吧!”
王茂章这才点头同意了。
……
当吴军众将都在商议着军情时,乐乡城内,寇彦卿也在与众将商量着军情。
这一次南下救援江陵,一开始寇彦卿还觉得没什么问题,不过后来得知杨渥亲自领兵之后,这才感到压力重重。
吴王杨渥已经有多年没有亲自领兵了,而多年以前的淮南北伐之战中,他就亲自领兵攻占了宿州,那时候宿州守将正是寇彦卿。
一直到如今,寇彦卿都还记得在宿州城破之时,他心中的惶恐与震惊。
那时候朱温给他的命令也就是坚守到援军抵达,他本以为依靠宿州的坚固城墙,要完成任务并不难;谁知道后来淮南军却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将城池攻破了。
有了那一次的惨败后,寇彦卿至今回想起来都对吴军深感忌惮。
这一次,他并不知道率军前来拦截他们的这一支吴军是不是吴王亲自领兵,不过不管杨渥是不是亲自领兵,他也会保持谨慎小心。
“王戎,本将离开乐乡之后,你必须随时保持警惕,这里乃是大军的粮草汇集之地,不得有丝毫松懈。”此时,寇彦卿正在向一个黑脸中年将领郑重叮嘱着。
“请将军放心,等大军离开之后,末将就会下令关闭城门,除非是运送辎重的时刻,其余时间末将都不会打开城门的!”那叫做王戎的黑脸中年将领躬身答道。
王戎就是寇彦卿选择的留守乐乡之人,统领三千军队负责保证粮道安全。
三千人虽然不多,但守卫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是足够了,即便吴军派出上万大军前来攻城,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城池攻破,到时候寇彦卿自然就能派援军回援了。
“好!此事就交给你了,本将希望你能慎重行事,不可有丝毫轻忽!”寇彦卿点了点头。
他沉吟了片刻,随即又道:“对了,过些天或许还有一支援军南下,由刘将军领兵,若是他们到了乐乡,你可要好好招待!”
“还有援军?”王戎惊喜道。
“不错,不过也不一定,本将只是听到了一些消息罢了。”寇彦卿没有多解释,显然他自己也不是太了解。
其实之所以还有援兵前来,却是敬翔在得知杨渥亲征江陵之后,向朱温提出的建议。
毕竟之前朱温等人以为这一次吴军会像之前一样,只派一个大将领兵,却没想到这一次杨渥会选择亲自领兵。
杨渥亲自领兵,与一位大将领兵,声势自然不同。
别的不说,光是当年两次北伐之战,就让朱温和敬翔等人不敢轻忽。
所以在得知杨渥亲自领兵后,朱温又从各地集中了一万兵力,交给大将刘,让他南下增援寇彦卿。
不过这支由刘率领的援军如今还只邓州,能否及时南下参加接下来的大战,便是寇彦卿也不能保证。
部将脸上的喜色并没有让寇彦卿感到轻松。
他接着又对其他部将交代了一些事情,这才下令解散,让众将回去休息。
而他自己则是静静的想着自己的心思。
“听说陛下如今病情严重,连坐轿子都不行,只能暂时留在贝州。若是陛下这一次真的挺不过去的话,也不知道他会传位给谁?”
“陛下如今众多子嗣中,博王能力最是出众,又是陛下如今的诸多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个,最受到陛下的宠爱,被委任以镇守东都开封的重任;可惜博王却只是陛下的义子。”
“郢王虽然是陛下的亲子,但性情残暴,为人贪婪诡谲,并非守家之人,而且他的出身太低了,母亲不过是一个营妓罢了!这样的身份如何能继承皇位?”
“均王殿下也是陛下的亲子,性情相对温和,可惜能力也相对平庸,若是由他来继位的话,将来只怕也难以统领梁国与晋、吴这两个大国相对。”
……
寇彦卿想了许久,却是觉得朱温的众多儿子里面,还真没有一个最合适的继承人。
不过随即他又苦笑起来,如今他领兵在外,即将与吴军交战,哪里还有心情想这么多。
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寇彦卿率领大军继续南下,以部将刘兴元为先锋,郭兴为后军,自己亲自统领主力大军为中军。
结果,刚刚行军到半路上,便传来消息说吴军已经抢占了荆门县,守城的梁军不战而降。
得到这个消息后,寇彦卿气得差点骂娘。
他原本就担心荆门被吴军占领,所以还特意下令派兵增援,让当地守军坚守住,等待他的到来。
结果没想到的是,守军竟然在吴军抵达之后就投降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两年梁与晋的交战接连失利,尤其是这一次朱温亲征河北,结果竟然无比荒谬的遭受惨败。
这不仅对梁国高层官员的打击极大,对于下层官员的震动同样不小。
许多官员已经没有了作为“正统王朝”的傲气,反而对梁国的前途极度失望起来。
而王茂章在领兵抵达荆门后,仅仅是派了一个使者进去劝降,告诉那守城的将领,若是投降的话可以让他在吴军禁军之中担任一个指挥使。
那守将在梁军中不过统领两千余人,职位还比不上吴国的指挥使,如今得了王茂章的保证,再加上吴军大军压境,给他造成极大的压迫,所以那守将便乖乖的投降了。
兵不血刃的拿下荆门之后,吴军再次出兵准备去拿下距离荆门不远的长林县。
可惜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长林守军不仅拒绝了吴军的劝降,还率军坚持抵抗。
吴军派去的兵力虽然有一万大军,但因为行军匆忙,并没有来得及携带重型攻城器械。
仅仅依靠那些临时打造的长梯攻城,短时间也难以取得突破。
寇彦卿得知消息后,这才松了口气,当即率领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准备尽快赶去为长林解围。
而王茂章在得知未能攻破长林的消息后,同样领兵前去,打算赶在梁军抵达之前攻破长林县城。
……
荆门以东三十多里,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正在快步奔驰着,引得地面都出现一丝丝颤动。
这支骑兵自然就是由侯瓒统领的吴国骑兵,准备绕路前往乐乡。
此时,领头的两个人,各自都穿着一身精良的黑色铠甲。
“以咱们现在的行军速度,大概在明天就能赶到乐乡。不过在抵达乐乡之前三十里,咱们就要全部下马步行了。这一点,本将教过你,你可还记得?”其中那个年纪看上去面色有些疲倦的中年人,转头向旁边那年轻将领说着。
“末将记得,这是为了保持马力,在与敌军交战之前,不能让马疲惫,否则冲锋起来没有力气,就会冲不动敌军的!”年轻将领恭恭敬敬的答道。
这中年将领,自然就是侯瓒,而一旁的年轻将领,则是吴军之中如今最被看好的一个骑兵将领,柴再用的长子柴克宏。
随着史俨和侯瓒这两个优秀的骑兵将领逐渐老去,吴国自然也要培养新的骑兵将领,不然将来有骑兵却没有合适的将领,那就真是浪费了。
“不错,马匹的体力在骑兵冲锋之中最为重要,像那晋王李存勖,听说他就下过命令,所有的骑兵必须在接敌之前尽量步行,以保持马力;等到靠近敌军五里之后才能上马。”侯瓒点点头,接着说道。
“不过,咱们这一次的任务和冲锋陷阵又有不同;平时冲锋陷阵,那是在敌军已经知道咱们已经到达的情况下的做法,但这一次咱们要做的却是突袭敌军城池。”
“要做到突袭,首要的就是一个‘快’字!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再搞什么步行接敌了,因为咱们在靠近敌军之后,耽搁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被敌军发现,突袭敌军成功的可能就越小。”
……
侯瓒不厌其烦的向柴克宏传授着自己多年领兵的经验。
经过这几年的接触,他也发现柴克宏在统领骑兵上的确有天赋,将来或许自己和史俨等人再也无法踏上战马后,吴国的骑兵就要交给柴克宏来统领了。
“老了,真的是老了!”看着身旁策马疾驰了这么久,脸上却丝毫不见疲倦的年轻人,侯瓒也不得不在心中感叹。
当年的他,也能像柴克宏这样,策马奔驰好几个时辰却依旧神采奕奕;但如今的他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了。
尤其是他身上的旧伤,更是时不时的复发,让他备受煎熬。
正当他暗自感叹时,在最前方负责开道的一支骑兵小队,有了新的发现。
“将军,前方发现一支敌军,人数不多,大概只有三百来人,对方已经发现了咱们的人。”前来汇报的士兵汇报着。
“三百来人的队伍?难道是巡查的?”侯瓒皱眉思考着,但他并没有下达命令,而是向柴克宏看去。
柴克宏当即会意过来,下达命令道:“章元凯,你率领一都骑兵去前面看看,先别忙着发起进攻,但一定要保证没有一个敌军逃离!其余大队,放缓速度前进!”
“是,末将领命!”那个叫章元凯的将领领命前去。
骑兵的编制一般都只有步兵的一半,也就是说,步兵中的一都有一千人,而骑兵的一都却是只有五百人。
不过敌军的数量也就只有三百人而已,派五百骑兵前去就足够将敌军包围起来了。
侯瓒听了他的应对,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这些不怎么重要的突发情况,正好可以用来考验柴克宏的应对能力,所以侯瓒之前都没有发令,而是让柴克宏代为指挥。
不久,二人便率领主力赶到前面,只见果然有一支人数不到三百的敌军,正组成一个环形的阵型,以长枪手在外,以弓箭手在内,试图抵抗敌军。
这些人一开始见包围他们的敌军仅仅五百骑兵,虽然感到心惊,但也还能稳重的保持阵型;但等到吴军大队赶到之后,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他们就没有那个胆量继续坚持了。
“派人去劝降,告诉他们,若是半炷香时间内不投降,攻破之后,就将他们全部斩杀!”柴克宏向侯瓒看了一眼,见他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当即下令道。
在劝降之人喊话之后没过多久,敌军先是一阵骚动,但随即就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战战兢兢的走了出来。
他们降了!
这个结果很正常,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逃又逃不掉,打又打不过,若是不降的话,对方又明说了,战后会将他们全部杀光。
这样一来,他们除了投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毕竟大家都不想死。
一番打听后,侯瓒二人这才得知,原来这支敌军乃是在附近巡查的。
随着天下大乱,各地盗匪横行,尤其是在战乱的地区更是如此。
而最近乐乡县这边就出了一支近百人的盗匪,四处劫掠,前段时间更是将一支梁军的运粮小队给打劫了。
而他们这支小队的任务就是前去围剿那些盗匪,没想到最终却碰上了大队吴军骑兵。
侯瓒二人并没有去管那些盗匪的事情,反而问起了乐乡城中的情形。
那些投降的梁军,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不敢有丝毫隐瞒;没过多久,侯瓒便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寇彦卿留下了三千人守乐乡,而且还下令时刻关闭城门,果然很谨慎啊!”他轻声自语道。
“将军,敌军既然留下这么多的兵力守城,而且平时还不打开城门,要突袭他们,只怕很难啊!”柴克宏脸上也露出难色。
骑兵本来就不善于攻城,若是敌军防备不严,没有时刻关闭城门,那么他们还可以想办法,说不定能够将城门夺取过来。
但敌军明显防备森严,那么夺取乐乡的机会就不大了。
骑兵在怎么厉害,也不可能飞进城去。
侯瓒赞同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能否攻取乐乡,这本来就只是一个尝试罢了,即便不能也没多少关系。咱们只要不断袭扰他们的运粮队就行了!”
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完全料到会发生什么;所以对于没有攻占乐乡的机会,二人也不感到失望。
“将军,这些俘虏怎么处理?要不要把他们……”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消息后,柴克宏低声向侯瓒问道。
侯瓒犹豫了片刻,随即答道:“不必了,不过是一些手无寸铁的俘虏,没必要赶尽杀绝。将他们的兵器铠甲,还有身上的衣服全部扔山谷里去,再把他们中的军官全部带走就是。想来这样也不会有什么了。”
“是,末将遵命。”柴克宏躬身答道,同时心中也松了口气。
吴军军纪严格,虽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有杀俘虏的时候,但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不会那样做。
此时,若是乐乡防备松弛,他们还打算突袭的话,那么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们也只能做出类似杀俘的事来;但既然乐乡防备森严,基本没有突袭的机会,那么他们也就不必去杀俘虏了,毕竟二人都不是嗜杀之人。
一番商议后,全军继续前进;当天晚上,他们在一处偏僻之地休整了一夜后,第二天一大早,终于赶到了乐乡。
第五百三十章袭击
乐乡城北,此时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正负责运送着大批粮草准备进城。
原本按照寇彦卿的打算,他应当将荆门当做自己的钱粮囤积之地,结果荆门的迅速失陷,确使得他只能在用乐乡来代替。
而此时的这支三千人队伍,其中除了一千名负责押送的将士外,更多的却是负责运送的民夫。
此时,作为民夫小队队长的江老七正满脸喜色的对自己这一小队的人说着:“前面就是乐乡了,咱们总算快到了!”
“来就用了三天时间,回去还不知道要多久,也不知道咱们家的地都种下了没有?”另一人却是没有什么喜色,反而愁容满面的说着。
“村长说过,会派其他人帮咱们种,村长说过的话应该没问题吧?”有人面带迟疑的答道。
……
他们这些民夫,都是从襄州征召过来的。
按照命令,每个村子里都需要按人口出人。
在这个春耕时节,大家都不想来这里,然而官府的命令岂是他们能够违背的,在上头的强制命令之下,众人虽然不愿意接受差事,但也没人敢直接否决。
就在场面僵持的时候,江老七率先站了出来,接受了征召;接着又陆续有十几人主动站出来,这才将人数凑齐了。
江老七更是作为首先站出来的人,结果被任命为他们这个小队的队长。
与其他人一心关注着自己家里的地,只想着尽快完成这次任务,好尽早返回不同,江老七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
如今天下大乱,他深知如今正是龙蛇起陆之际,只要敢于闯荡,未必就不能闯出一番成就来。
他这次出来的目的,一来是为了接下官府的征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