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无情。

    杨渥虽然心中不忍,但为了贯彻军法,也只好同意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出,就目前来看,的确是极大震慑了众人。

    “本将早就说过,军法制定了就一定要执行。现在不过是让你们站军姿,你们就有怨言,冲着本将大声咆哮;若是以后让你们去上阵杀敌,稍微不如你们的意思,你们岂不是要造反了?”杨渥大声喝到。

    场下众多士兵大气都不敢出。这里可是校场上,外面就是王茂章的大营,驻扎着上万人的兵马,加上杨渥又是吴王的长公子,这些士兵谁敢反抗?

    “本将和你们一样,都站在这里,本将都没有受不了,都没有叫苦叫累,你们这些士兵就受不了了吗?以后的训练,本将让你们向东走,你们就向东走;让你们向西,你们就要向西;没有本将的命令,谁也不准停下来。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场下士兵三三两两的答道,声音也很低,显然还没从刚才的震撼中反应出来。

    “大声点,本将听不见!”杨渥有些不满意。

    “听明白了!”这次的声音大了很多,但杨渥还是不满足。

    “你们都是一群娘们吗?这么小的声音,本将一个人的声音都比你们要大。”

    “听明白了!”这一次,众多士兵都竭力大吼,声音震天。

    杨渥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下令道:“解散休息。”

    ******

    对于今天的表现,杨渥感到很满意。虽然眼见着一个大汉就在自己眼前被砍头,而且还是自己下令的,他的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为了军法的贯彻,他也不得不如此。

    当然,杨渥也知道,光靠杀人立威,虽然能在短期内震慑人心,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施加恩义,恩威并重才是正途。

    所以他又亲自下令,士兵们的粮饷必须一个个的发放到位,禁止任何人克扣粮饷,又提高了士兵的军饷标准,给他们家人安家费等等。并规定,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士兵有丰厚的赏赐,以此来激励他们努力训练。

    平时士兵们的伙食也在杨渥的特意关照下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不能做到每顿饭都有肉食,但菜里面也能见到油了。这也就是目前士兵人数少,杨渥又有他父亲的支持,这才敢提高伙食标准和饷银标准,而不必担心钱粮的问题。

    至于将来士兵人数增多以后该怎么办,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杨渥一心铺在了练兵的事情上,中间只有四月底杨行密放顾全武回两浙,以交换大将秦裴时,他回了一趟节度使府。除此之外,其他的日子他基本都在军营里面度过。

    对于他来说,这一营500人的军队就是他的亲军,是他安全的保障,由不得他不重视。

    “跑步,走队列,站军姿,背军纪。整天里都是这几件事,能不能做点别的事情啊?”

    两个月下来,士兵们都纷纷抱怨不已。

    杨渥的练兵之法很简单,就是后世军训里面的内容,当然强度上要比后世大学军训要大得多。

    在他看来,士兵的素质主要表现在体能、意志、纪律、技巧这几点,其中意志和纪律最为重要。有了强韧的意志和严格的纪律,其他事情都好说。

    而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意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在训练中就不断的灌输和磨练,让士兵们将纪律和服从刻到骨子里去。

    仇恨、贪欲和嗜血等情绪,在一个人身上短时间内能爆发出很大的战斗力,但这些都不可能稳定持久,而且难以被将领掌握。一旦在战斗中受挫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就很难再振作起来。

    站军姿,走队列这些最简单的方法却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和服从性的。许多士兵并不怕死,但却怕苦怕累,杨渥就是要用高强度的训练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此才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纪律。

    至于杀敌的本领,这些却不用杨渥操心了。因为这些士兵以前就是军中精锐,都上过战场见过血。

    因此杨渥要做的,就是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将纪律服从性贯彻下去。

    为此,他在后来又陆陆续续加入了许多新的规定,什么吃饭的时候必须排队了,什么解散休息的时候不得大声喧哗了,什么晚上吹了号子后所有人都必须睡觉等等。

    多亏了节度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各种后勤保障做的到位,每天的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士兵又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这才在两个月的严格训练下坚持了下来,士兵的军纪和意志大为改观。

    感受着士兵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很多士兵晚上都会说梦话,杨渥知道必须要松一松了,不然如果可能会出现营啸的情况。

    这天,在宣布给众人放假三天后,他按照后世的规则教授士兵们蹴鞠,又让他们自己组织队伍相互比赛,以此缓解士兵们的压力。

    之后,杨渥骑上一匹快马在侍卫们的陪同下向牙城进发,至于朱思三人则被留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如今这只军队总算有了一点我心中期望的样子。”回想起这两个月的经历,杨渥暗自感叹。

    以前自己总想着练兵是件轻松的事,但等到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真的很辛苦。

    由于担心士兵们会有怨言,所以训练的时候他都按照士兵们的标准以身作则。士兵们跑步,他也跟着一起跑;士兵们站军姿他也跟着一起站……

    两个月下来,以前还显得有些细皮嫩肉的杨渥现在变得皮肤黝黑了,整个人看上去沉稳干练了许多。

    好在接下来就不要这么辛苦了。现在已经是六月初了,杨渥记得历史上这个时间在升州的武宁节度使冯弘铎将会起兵造反,而这次战争最终会以淮南一方的大获全胜告终。杨渥要做的就是参与到这次平叛中去,建立自己的功绩。

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

    六月的天气非常善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碧空如洗;这一会儿却已经乌云密布,狂风怒吼。

    杨渥一行人才走到半路,天空便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公子,这样下去不行啊,得赶紧找个地方避一避雨。”一旁的侍卫范遇上前来道。

    雨下的太急,路面泥泞,继续策马急行的话,可能会伤到马腿。

    “这附近哪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公子,据属下所知,前面就有一个亭子,不到三百步,我们可以去那里避雨。”

    “好,那你在前面带路。”

    没过多久,一行人果然见到前面有一个亭子,亭子里面已经有一人在那里避雨。

    “这位兄台,我等路过此地,想在此避一避雨,不知可否?”杨渥见那人年约三十岁,眉目疏朗,有清雅之气,虽然身穿布衣,却也别有一番气度,不由客气的询问道。

    “公子客气了,在下也是在此避雨的路人,说什么可不可的,诸位快进来吧。”那人见杨渥说得客气,也笑着点点头答道。

    他虽然一个人独自面对着杨渥还有他手下的众多侍卫,却是神色自若,不卑不亢的让出地方,将杨渥等人迎进来避雨。

    亭子并不大,一下子进来杨渥等十几个人立刻就显得有些拥挤。杨渥脸上有些惭愧,那人却是脸上笑容不减,仿佛丝毫没有感到不快。

    “我观这附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子带着这么多随从,可是出来游乐的?”

    “正是如此,在下今日出来的匆忙,没有带雨具,哪知道回去路上遇到了这场大雨,幸好有这么个地方可以避雨,倒是给兄台添麻烦了。”杨渥拱拱手,一脸歉意。

    “哪里的话,在下也不过是避雨的路人而已,不过是比诸位早到了一会,怎敢以主人自居?”那人的话还是那么不疾不徐,非常柔和,让人听起来如沐春风。

    两人相互客气了一番,开始相互交谈起来。

    “兄台是这附近的居民吗?怎么一个人在此处避雨?”

    “非也,我也住在广陵城内。”

    “哦,不知兄台来城外做什么?”杨渥有些好奇的问道。

    “今日我听闻城外荷塘里的荷花已经盛开了,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我心中向往,一时兴起,就独自出来寻找。不料回来时遇到大雨,所以在此躲避。”那人也没有隐藏,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下。

    “兄台随性而为,真是雅士!”杨渥赞道。

    这里离广陵城已经有段路程了,这个人为了看荷花,一时兴起,居然就跑这么远的路,显然是真心喜爱荷花的人。

    “昔日王子猷雪夜访友,到了朋友家却不见而返,自谓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兄台今日乘兴出城寻找荷花,颇有王子猷的风度。只是不知兄台最后是见到了荷花还是没有见到就尽兴而返了?”

    那人摇头笑道,“魏晋名士的风度令人向往,在下不过一介俗人,怎敢与之相比?不过那荷塘却是找到了,果然是一番美景。那荷塘中荷花朵朵,游鱼嬉戏其间,别有趣味。汉乐府中有诗,正合此景”,说到荷花,他一脸的兴奋,扬声便朗诵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真是不虚此行啊!”这人很有些书生意气,一边摇头一边感叹。

    见他一副陶醉的模样,杨渥忍不住笑着说道:“小弟也是最爱荷花,曾听人撰文一篇,名为《爱莲说》,文字极美,又寓意深远。小弟非常喜爱,若是兄台愿意,可与小弟共赏此文。”

    “哦,竟然还有如此奇文,还请小兄弟背诵出来,也让在下见识一二。”那人来了兴趣,连忙把着杨渥的手道。

    “好,那兄台且试听。”杨渥笑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妙哉!”一篇《爱莲说》刚背诵完,那人便被文中的意境所打动,忍不住大声喝彩。

    “单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就道出了莲花高贵的品质,让人叹为观止。敢问小兄弟,这篇奇文是何人所作?还望告知,我愿前往拜访请教。”

    “这个……”杨渥一时犹豫。他不好意思说这是自己所作的,上次抄袭后世人的诗词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如今没有必要他也不愿再出风头。这篇《爱莲说》乃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作,此刻距离此人出生都还有上百年时间,杨渥自然没法告诉他。

    无奈之下,杨渥只好道,“此文乃是一位隐士所做,小弟无意中听到的,后来再去找那隐士却是怎么也寻不到了。”

    “果然是隐士所作啊!”那人闻言,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眼中却是透出深深的遗憾。

    他叹息道,“只怕也只有那些品质高洁、澹泊明志的隐士才能作出如此奇文了。可惜无缘一见了。”

    两人借着荷花相互交流,大有知己之感,当即又通了姓名。

    “小弟杨渥,广陵本地人士,在节度使府做事。不知兄台尊姓大名?”杨渥介绍自己道,他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仅仅是粗略的交代了一下姓名。

    “什么尊姓大名,在下陈彦谦,常州人士。如今不过是润州一个八品小官而已,来广陵有点差事。”陈彦谦也没多想,他并没想到对方就是当今吴王的长子。

    “陈彦谦?”

    杨渥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仔细想了想,忽然记起,在历史上徐温把持国政时,为他出谋划策的人里面正有个叫陈彦谦的,难道就是眼前之人?

    随即他又想起历史上的陈彦谦正是润州司马,眼前之人现在也在润州为官,这下他便更加确定了。

    “这可是徐温麾下有名的谋士啊,虽然没有严可求的名气大,但此人多谋略,更难得的是擅长处置那些繁杂的琐事。徐温在军国大事上往往只确定大致纲略,具体的细节却全部委托给陈彦谦。可以说,这个人培养好的话,将来足以为我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为前线源源不断地供应粮草,这就是我的萧何啊!”

    纵观历史,每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身边都会有一个善于谋划的人在尽心辅佐他。

    周武王身边有姜尚,刘邦身边有张良,刘备身边有诸葛亮,唐太宗身边有房玄龄、杜如悔等等。即便是那些山上打家劫舍的山大王,他们也会找个狗头军师出谋划策。

    历史上的杨渥身边就没有什么谋士为他谋划,即便是严可求这个杨行密留下来的幕僚,只怕也对他的故主徐温要更加亲厚些,再加上原本的杨渥本来就不重视谋臣,所以身边根本没人帮他谋划。

    但如今的杨渥自然不同,他知道自己如今武将还好,但那些为他出谋划策的谋士却是他所缺乏的。今日能偶遇陈彦谦,他自然不能错过。

    于是杨渥对他更加热情的结交起来。他来自后世,在网络上见过各种信息,见识比陈彦谦还要广博,此刻挑拣一些有趣的话题出来,东拉西扯,让陈彦谦感到很新奇;而陈彦谦虽然见识没杨渥多,但他心思细腻,有时偶尔一两句话,也让杨渥大有收获。

    如果说一开始杨渥还是有意在结交陈彦谦,但后来两人越聊越投机,杨渥已经将陈彦谦引为知己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后来雨停了,杨渥也不上马,而是将马交给侍卫牵着,自己与陈彦谦并肩步行,不停交谈。

    最后回到广陵城,杨渥又问明白陈彦谦现在的居住地,约定好日后再聚,这才相互道别。

    至始至终,杨渥都没有出言招揽。毕竟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对方反正还会在广陵待几天,没必要这么心急。

    目送着陈彦谦远去的背影,杨渥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公子,陈先生已经走远了,咱们也赶紧回去吧。先前淋了雨,公子小心着凉。”一旁范遇提醒道。

    “嗯,走吧。”杨渥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对了,回头你去打听一下他的情况,回来报我。”

    “是,小的这就去办。”

    ……

    回到节度使府,杨渥和家人们打了招呼,吃完午饭,又洗了个澡,换下了身上被淋湿的衣服后,这才有些心不在焉的在院子里来回走动。

    “公子这是怎么了?好像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难道是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麻烦?”屋檐下面,杨柳望着院子里的杨渥,小声向小翠问道。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有什么心事吧?不过,看公子的脸色,就算是有什么事情那也应该是喜事。”

    “喜事?莫非是……”杨柳突然感觉自己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

    “公子如今也快十六岁了,也是到年少慕艾的时候了,现在心中有心事,却又是喜事,这,莫不是公子在外头遇见了自己喜爱的姑娘?”

    杨柳越想越觉得大有可能,一时间心中忍不住的一阵阵发慌。

    在她的心中,公子是和她一起长大的人,虽有主仆之别,但感情之深厚,早就不在意身份上的差别的。尤其是最近的的两个多月,杨渥好像变了一个人一般,比以前更加随和了,又学会了吟诗作词,气质上也远不是以前能比的。如此翩翩贵公子,让她心中仰慕不已。

    想着自家公子可能遇上了自己喜欢的姑娘,杨柳不由得又是为他感到开心,又是感到自怜,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如何。

    “他终究是高高在上的吴王长公子,将来肯定要做淮南节度使的;而我却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奴婢,哪里配的上身份高贵的公子呢?”

    杨柳越想越难过,不由得低下头,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杨柳妹子,你也不要难过,公子身份高贵,将来肯定会娶一个同样高贵的女子才能相配。妹子还是好好做到自己的本分吧。”一旁小翠见了她的模样,哪里还猜不出来她的想法,赶紧小声劝道。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杨柳红着眼睛道。

    “想要让公子明媒正娶的将你娶进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身份差的太远了。除非你愿意给公子做侍妾,否则杨柳你还是趁早死心的好。”小翠小声的劝解着,然而她说着说着,自己也有些迷茫起来了。

    “我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小翠不比杨柳,她的年岁要大了一岁多,性格也更加稳重,论起人情世故来比还有些天真的杨柳知道得多。

    她知道,在这个时代,侍妾的身份比奴婢高不了多少,除非像史夫人这样为杨行密生下了长子和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