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但也不是当初那番紧迫的情况了。

    这些人中,其他人还好,都已经追随杨渥一段时间了,对他的性子比较熟悉,所以表现得还比较随意,但骆知祥等最近收纳之人,因为曾经做过田亲信,又是第一次这么正式的与杨渥其他亲信共聚一堂,未免有些紧张。

    “好了各位,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客气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刚刚我从父亲那里回来,有一些新的情况告诉大家……”杨渥将刚才对骆知祥等人加官的情况和让朱思带兵前往李神福军前效力的安排说了一下,几人连连表示感谢。

    杨渥又道:“崔肃,军纪的事情以前是你在负责,以后同样由你负责,这件事你要是做好了,今后我定不会亏待你!”

    “多谢世子!”崔肃人如其名,不管什么时候都显得有些严肃,执掌军纪起来同样如此,在军中向来不讲情面,将士们都有些害怕他。

    杨渥点点头,看向侯瓒:“侯将军,你的骑兵都重建的情况现在做得如何了?”

    侯瓒的职务是骑兵指挥使,不过淮南马匹太少,没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所以像侯瓒这样纯粹的骑兵将领想要升迁上去也很困难。

    在平定田的大战中,侯瓒麾下骑兵损失极大,一千骑兵出征最后只有六百多人活下来,其中还有许多人失去了马匹,所以在后来的攻城战之前就返回了广陵重组。

    “已经重建完成了,大王对骑兵的重建非常上心,特意从各军中调集马匹,使得末将麾下骑兵迅速得到恢复。”侯瓒沉声道。

    “这就好,骑兵的作用实在太大了,可惜我淮南缺马,想要扩大骑兵数量实在太难了!”

    杨渥感叹道,历史上,后周与南唐为争夺江北十三州而展开大战,其中有一次后周军队打得一支三万多人的南唐军队全军覆没,结果最后缴获的马匹却不到五百匹,可见淮南缺马到了什么程度。

    杨渥又看了看其他几人道:“今天让诸位过来,主要的还是讨论军队整编的事情。这一次淮南内乱,说到底,田他们能发动叛乱,主要还是他们把持了军队,所以可以依仗手中军队为所欲为。诸位都是我的心腹,所以我也不瞒诸位,这种军队为私人把持的情况决不能继续下去!”

    “另外,经过这大半年的多次战争,大家对军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想必也有些了解。”

    “所以今天让你们各自想想,军队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不妨都说一说。”杨渥沉声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讨论(续)

    眼前之人都是他的心腹,在此讨论如何防止军队被私人把持的问题他也并不忌讳。其中崔肃,皮光业等文士更不用说,早就想要限制武将权利了,杨渥的想法正合他们的心意;至于秦裴、侯瓒等人,目前都是野心不大的人,所以也并不反对军队整编。

    对于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众人很快提出了一些,主要集中在军中老弱较多,军纪较差扰乱百姓,逃兵问题,以及军官贪污克扣军饷问题,当然军队被将领个人把持的问题是最严重的。

    而在解决办法里面,老弱较多的问题还好说,大家提出的办法都是拣选精锐,裁汰老弱。

    军纪较差扰乱百姓的问题,这一点主要还是在将领个人,有的将领为人仁厚,手下军队自然在这一方面也做得好些;有些将领自己就很残暴,手下军队军纪自然也不怎么好。所以崔肃认为在扰乱百姓方面,重点应该放在将领身上,对那些为人残暴的将领进行惩罚,做到以儆效尤。

    至于贪污克扣军饷的问题,这一点崔肃认为可以让士兵自行举报监督,但秦裴等将领却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出现士兵故意陷害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将领权威受损。对于这个问题杨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后世,工资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打到个人的卡上,但在这个时代此法显然行不通。

    而让士兵监督的办法杨渥想象得到会在军中受到多大的阻力,在他们看来,军队是事情从来都是军官将领们自己的事情,与士兵无关。便是眼前几个亲信将领都在反对,其他将领的态度可想而知。杨渥可不想做个独夫,所以这一条只能作罢,最后让崔肃加强监督了事。

    而在逃兵问题上,其实这个问题自古就有,目前的淮南军中还不是很严重。淮南一带自古便是出精兵的地方,士兵们战斗力较强,战斗意志也较强,所以在与北方朱全忠的大战中经常做到不落下风。不过不严重并不代表就没有,朱思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士兵脸上刺字,不过却被杨渥拒绝了。

    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止逃兵的办法最早就是朱全忠想出来的,后来一直流传到宋朝,而最为出名的也许就是北宋名将狄青了。淮南的军队目前还没有刺字的习惯,杨渥也极力反对这一手段。毕竟在此之前只有囚犯才会刺字,把士兵当做囚犯对待对士兵士气的打击太大。

    此外,几人还提到了其他一些问题,不过严重性相对较小,众人讨论一番提出一些意见也就是了。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问题,军队私有化的问题。

    与军队私有化相对的自然便是军队国有化,战国时期乃至秦代或许是军队国有化做得最彻底的时期,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便是其中的重要体现,而汉朝时期的情况就要差点,到了东汉末,各种私兵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比如部曲,在这一时期就非常普遍。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节度使泛滥以后,军队私有化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今淮南的情况也一样,将领们下意识的把手中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产,不愿转让出去。

    历史上,杨渥在成为节度留后之前乃是宣州观察使,手中有三千亲兵;后来杨行密病重,急召杨渥前往广陵接班,而宣州则交给王茂章镇守。杨渥成为新的淮南节度使后,派使者前往宣州讨要当初因为走得急没有带走的三千亲兵,结果这三千人当时已经被王茂章给吞并了,自然不愿再交出去,愤怒的杨渥于是派兵讨伐,王茂章自知不敌,只好逃到钱那里去了,后来又进一步被极为欣赏他的朱全忠召到北方去效力。

    而杨行密本人对于军队私有的问题也不够重视,他只要保证军队在现在能听从他的命令就够了,比如王坛、汪建二人,率领驻守芜湖的叛军投降后,杨行密并没有处罚这二人,反而让他们继续带领他们手下的那一万五千士兵。这一点让杨渥非常不满,不过杨行密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也没办法去改变,只能日后趁着整编的时机加以整合。

    好在这次杨渥回广陵后着重与他谈到了军队私有的问题,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杨渥提出了换防的办法,而秦裴等人也提出了这个办法会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会因此受到影响。

    不过杨渥觉得,所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说到底无非就是将领和手下士兵之间相互不够了解。这个弊端可以通过建立军校,培养将领,以及加强士兵训练等办法来缓减,相比于军队私有,随时可能造成动乱的问题,军队战斗力受到一点影响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换防制度即便到了后世也一样在使用,人民军队中经常出现高级将领对调的情况。

    而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最重要的乃是马匹缺乏、重文轻武搞得太过导致的武将地位太低、冗兵太多、军队长时间没有打仗导致的军纪败坏、将领能力低下等等,相比之下换防造成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原因。

    最终,在杨渥的坚持下,同时也在其他人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换防的制度被确定下来,只不过换防的周期从杨渥设想的三年一次变为五年一次。五年时间,只要不是太无能的将领,足够他们与麾下将士们熟悉了;而相比于如今从来没有换防一说,一支军队在一个将领手中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决定了换防制度后,剩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多了,杨渥决定仿照后世制度,向杨行密提出建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令;同时成立专门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的部门,考虑到如今唐朝还在,淮南不能明目张胆的建立兵部,所以杨渥打算将这个部门命名为统兵司,等将来再改为兵部。

    这样一来,可以做到统兵权和调兵劝的分离,避免任意一方独掌军权,拥兵自重。

第一百九十七章 讨论(再续)

    枢密院在唐朝就有了,但它的职责并不是负责军事,而是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的,由宦官担任,且不常设,所以淮南建立枢密院并不犯忌讳。

    在场众人听了杨渥的提议后纷纷点头,将统兵权和调兵劝分离并不是杨渥的首创,这一点其实自古就有,唐初府兵制时代,各地的折冲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负责府兵的日常管理;府兵的调遣、指挥权则属于朝廷。按照规定,凡发兵五十人以上,除紧急情况外,都要有尚书省、门下省颁发的皇帝“书”和铜鱼符,州刺史与折冲都尉勘契后才能发兵。

    只不过到了后来节度使泛滥的时代,各地统兵将领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自行发兵的事情多了去了,根本管不过来。

    杨渥要做的不过是将被破坏殆尽的制度重新建立起来而已。

    “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军队编制的问题,目前我淮南军队存在编制混乱的情况,我打算进行调整,初步的方案是建立军…师…卫…都…营…队的编制,具体的情况是,每百人为一队,设队正;五队为一营,共五百人,设营正;两营为一都,共千人,设都头;五都为一卫,共五千人,设指挥使;两卫为一师,共一万人,设都指挥使;两师为一军,共两万人,设都督;军是最大的编制单位。”

    杨渥看向众人道:“对于这个安排各位有什么意见没?”

    几个文士对军事并不怎么懂,所以听了后没都在沉默,而几个将军因为涉及到各自的切身利益,所以也在仔细考虑其中的厉害,一时间谁也没有答话,客厅里显得有些沉静。

    杨渥的编制方案最主要的好处就在于官阶分明,一个将领是什么职务能带多少兵都一目了然,不像之前,同样是指挥使,有的能指挥数千兵力,有的却只能统领一千兵力;而都指挥使这个职务的分化就更加严重了。

    所以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就是明确了指挥使和都指挥使具体能指挥的兵力数量,同时,在都指挥使之上又设立了都督的职务,这个职务显然只有淮南资历最老,功劳最大的那几个人才有资格去担任,一般的都指挥使不可能担任。

    比如秦裴,他虽然是都指挥使,但他的资历和功劳就有些不够,想要担任这个职务就有些困难。而朱思、范思从、陈三人都是指挥使,按照杨渥的方案,应该会担任卫指挥使的职务,指挥五千人军队。

    当然,如果这次随李神福出征,若是朱思能够立下功劳,或许杨渥可以将他提拔为都指挥使,将来指挥一师兵力。

    “如果按照世子殿下的方案,只怕如今的指挥使和都指挥使中,有一部分人将无兵可带啊。对于他们,不知您打算如何安排?”过了许久,秦裴首先提出疑惑。

    目前的指挥使带的兵基本没有超过五千的,有的还只有一千余兵力,将来却会统一为五千人,再加上杨渥还打算裁汰老弱,那么可以肯定现在的这些指挥使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会“失业”。都指挥使这个职务也同样如此。

    “我不是说了要成立枢密院和统兵司吗?多余的将领或者调入这两个新设立的部门去,另外,那些裁汰的老弱将作为州兵负责地方治安等任务,这也需要将领去指挥,所以多余的将领也可以放到地方去担任地方守备。总之,多的就是的地方可以安置,这一点不必担心。”杨渥笑道。

    秦裴等人都点点头,对于这一点其实他们都不担心,毕竟他们都是杨渥的心腹,杨渥再怎么整编,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多余”的将领。

    至于说那些“多余”的将领会不会激烈反对,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一线带兵将领变成地方守备或者是枢密院和统兵司里面供职,这其中肯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不过在场之人都不怎么在意,毕竟有人权益受损的话,自然就有人会受益。

    而按照杨渥的方案,最后受益的肯定是留下来的人,比如指挥使,他们中大多数人之前指挥的兵力都不到五千人,整编后却增加到五千,自然会高兴;都指挥使也是一样的道理,指挥的兵力增加到了一万人;更何况还有都督这个新增的职务,那些当上都督的肯定都是淮南资历最老,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一批人,有他们的支持,其他将领即便反对也没多少用处。

    “一个军两万人,对付一般程度的战事是足够了,但若是遇到需要动员更多兵力的大战呢?”朱思问道。

    如今南方的战事都还好说,一般两万人一下,或者两万人的兵力就足够完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不过这只是在战争还不激烈的时候,之前两次广德大战中,淮南军的兵力就只有两万人左右。

    但可以肯定将来的战争中必然会出现需要投入五六万人甚至上十万人的情况。

    “那就临时设立大都督的职务,由节度使府临时任命,负责统领几个军的大军作战,战事结束后便立即撤销。”杨渥沉声道。

    一个都督最多指挥两万人,而超过两万人的大军则由临时设立的大都督来指挥,这样一来,在平时,一个将领所能掌握的军队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自然能减少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那么节度使的问题呢?将来还会不会用人被册封为节度使?”

    “不可能!”杨渥断然道:“节度使这个职务将来肯定不会再册封了,即便册封那也是虚职,不会有实权的。”

    如今的淮南,节度使的问题其实还不是很严重,像田的宁国节度使和朱延寿的奉**节度使,自从二人被杀后,这两个职务都没有册封,以后应该也不会册封。

    至于说目前权利与节度使有一拼的各州刺史,他们虽然实际上拥有同时执掌军、政、财的权利,但却没有那个名分,到时候对付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几人又问了一些问题,杨渥一一回答,这才点头同意。

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会

    在前面的问题讨论完后,杨渥看向负责记录的皮光业道:“刚才讨论的这些都记下来了吧?回头记得给我一份报告。”

    “是,属下记下了。”皮光业躬身答道,他目前的职务相当于杨渥的秘书,专门负责这些事情。

    杨渥点点头,本来他还打算再说说军衔制和建立军校的问题,不过这时候何依依进来给众人上茶,又送上一些点心,众人纷纷起身说着“多谢夫人”的话,把何依依羞得脸色通红,倒完茶水后匆匆逃了出去,临走前还狠狠瞪了杨渥一眼。

    她和杨渥的关系在场之人基本都听过了,即便是骆知祥等新投效的人从朱思等人的话中也听明白了。不过她的身份地位太低,即便杨渥很喜欢她,但也没有成为正室夫人的可能。

    因为何依依的打断,杨渥这才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这一番讨论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很久,距离和周邺、李承鼎约定的晚上聚会的时间也没多久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咱们所讨论的事情大家记得要保密,万万不能泄露出去!”杨渥严肃的看了看在场几人,沉声叮嘱道。

    军队整编的事情何等重大,若是被泄露出去,杨渥想象不到后面会出现什么麻烦,在场几人也明白保密的重要性,连连点头表示明白。“骆先生,沈先生还有杨先生,你们几人既然被封官了,那就尽快去报到,把该担负的职务给担负起来。朱将军,这一次去李将军军前效力,你要尽量建立功勋,回头我也好为你升迁。”杨渥直言道。

    “是,属下明白。”

    “多的就不说了,今晚我还有一个宴会,就先告辞了。你们再讨论一下,回头也好好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问题,下次讨论的时候再提出来。”

    杨渥起身离开,先去他母亲史氏那里问好,当初朱延寿被杀后,朱夫人自然被杨行密给休掉了,如今史氏母以子贵,成了后宅的主人。

    一番问好后,杨渥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在程勋等侍卫的护佑下动身赶往周家。

    实际上,这个时候距离宴会开始还有段时间,杨渥之所以这么早过来自然是为了见见意中人。

    这段时间他因为战事或者公务,一直都忙得不可开交,回到广陵后虽然和周梦洁也见过两次面,但每次都只是匆匆聊了几句便离开了。今天趁着来周府的机会杨渥自然要好好见见她,与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