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卢俊礼不合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很简单,老头很封建,婚姻包办,看不惯卢俊信等人的生意创新)。另外一块则由周侗老爷子带领,挂靠在统帅部内,直接向卢俊义负责,拥有对**贪污情况先调查抓捕后提交卢俊义审讯的权力。当然他们的重点放在各级将领有没有克扣军饷和后勤部的军需官有没有克扣物资。

政治部下面设有政治指导处,由许贯忠执掌,负责对整个政委体系的指导管理,卢俊义还随时对这个体系进行考核和培训,用现代军队的方法;另外设有宣传处,由燕青兼任处长,下面设有对内、对民、对敌三个司,目前梁山处于闷声发大财的阶段,等水混了才愿意下去摸鱼,所以对民和对敌两个局现在还不能启动,对内宣传司现有铁笛仙马麟负责。马麟经卢俊义的传授,将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当做评书来说,间或吹吹笛子,再讲些历朝历代兴旺之事,娓娓道来赵宋朝廷得来江山的卑鄙无耻低级下流的伎俩,道出以往各个开国皇帝的不凡和卢俊义的诸多不凡之处,坚定各位追随卢俊义的争霸大业从而飞黄腾达之梦想。当然剧本都是卢俊义亲自撰写的,他知道这种花边评书对一般士兵民众的影响力远大于白纸黑字的公文。

后勤部由燕青负责,神算子蒋敬做他的副手,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包括采购、供应、运输等诸多环节,还要负责粮饷的发放和对军需官的管理,还有日后梁山屯田、养殖。

军情部由拼命三郎石秀掌管,分别有鼓上蚤时迁、活闪婆王定六、旱地忽律朱贵做为他的副手,下辖情报处和行动处,分别有时迁和石秀负责;负责情报搜集、安插奸细、排查敌方奸细、护送我方亲人、暗杀敌方将领和我方叛逃者等诸多工作。

装备部由卢俊义的亲堂弟卢俊智掌管,金钱豹子汤隆、玉幡竿孟康、紫髯伯皇甫端、通臂猿侯健做为副手,负责打造兵器盔甲火药船只、蓄养马匹、开采矿产等诸多事宜,全力提供战斗物资。建设部由青眼虎李云掌管,九尾龟陶宗旺做他的副手,负责修造工事、修建军营房屋、填湖造地、挖地洞石洞,造兵器作坊,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早日把梁山打造成一个宜居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其他之前投奔大名府的梁山旧人里,石将军石勇被卢俊义派到东平府开设赌场,兼搜集那里的情报,隶属于军情部。白花蛇杨春被派去李俊的海军中开始进行奴隶贸易,将劫掠的高丽东瀛人贩卖到中土。

第七十章 梁山军制

六部初步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对军队的详细编制。

这是他卢俊义的军队,他是要造反的,所以根本不在乎什么私改军制的罪名,原来他沿用了一部分宋军的军制,后来觉得用起来很不习惯,还是用后世解放军的军制熟悉些。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成为某个军队的绝对统治者,一言九鼎那种人物,让他用他不熟悉的军制去编制军队,让他去指挥那个用他不熟悉也不喜欢而且还被证明对军队战斗力有少许副作用的军制编制成的军队,那不是在折磨人嘛。如果卢俊义现在隶属于宋朝禁军,被童贯或者高俅指挥管辖着,借他胆子,他也不会乱改军制,这个可是要杀头的。

最关键的是,这只军队是卢俊义自己的,他还是用自己熟悉的军制来编制来指挥合情合理点。(不能片面地追求古代历史的真实感,回到古代的穿越人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每个都要照着古代的样子搞,到头来这个历史还是没有改变。不想多解释了,总之一句话,一个制度合理不合理,要辩证去看,不能一杆子打倒。)

卢俊义针对这个时期基层军官很难培养的特点,没采用后世的三三制,而用了四五制。

一个班五个人,一个正班长,一个副班长兼政委。个排四个班,二十人。正副排长各一名、一名政委。

一个连五个排,一百人,正副连长各一名、一名政委。

一个营四个连,四百人,一个营长两名副营长、正副政委各一名。

一个团五个营,二千人,一个团长两名副团长、正副政委各一名。

一个师五个团,一万人,一个师长三名副师长、一名正政委二名副政委。

一个军五个师,五万人。一个军长三名副军长、一名正政委二名副政委。

各级队伍地顺序按照编码从第一到第二。以此类推。

因为各地地俊义武馆纷纷关闭。原场地由卢俊信接手。改作其他生意。担任助教地近卫士兵纷纷撤回。同时征召该地地流民加入。乔装改扮。奔赴梁山。一个月内。从河北、山东等地回来地原近卫士兵有一千七百五十名。他们招揽过来地流民有三千多人。因为真正地动乱大灾年还没有爆发。再加上原来地孤卫一千人和寒卫一千人。卢家地佃户家丁一千多人。原梁山地七百多人。俘虏归顺地禁军士兵一千五百多人。总共一万多人。那些身体羸弱有残疾地转做工匠、养殖。这样一来。有近一万名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地可编为正式军人。

卢俊义宣布成立一个满编师。编号为第一军地第一师。绰号,倒头归顺。卢俊义看了看所有地下属将领里深谙骑兵之术的没有几人,索超败在自己手下,但相对于其他禁军将领无疑也算优秀地。以后会陆续上来许多骑兵将领,到时候梁山的规模也极大地扩张了,自然会有他们地位置。

骑兵团的职责有整体冲锋、他下面的骑兵营有配合其他步兵团行动的职责,到时候都会有统帅部统一调配。但如果遇到紧急战况,步兵团和骑兵团可以先配合战斗,再禀告统帅部。这个举动主要是吸取宋军死板教条的失败教训,给与前线指挥官一点灵活的决策权。

骑兵团的整体配置有弯弓、长枪、弯刀,豹子头林冲那一营身披重甲,是重骑兵,其他四营身着皮甲,为轻骑兵。通常采用重骑兵正面逼近,轻骑兵两翼包抄的战术。

第一师的第三团为步兵团,团长为赛秦琼王进,卢俊义原本想让他担任骑兵团团长,后来觉得林冲更擅长骑兵作战,而王进步战和骑战都可以,便任命王进做步兵团长。王进的副团长为黑旋风李逵、云里金刚宋万。李逵负责一个突击长枪营,之所以把他安排在王进麾下,是因为王进武功超高过他,能压制住他,让他不得不服,否则找他晦气的人太多了。

第一师的第四团同样为步兵团,团长为当初黄山四杰的老大磨云金翅欧鹏,他的副手为跳涧虎陈达、摸着天杜迁。任命欧鹏做为步兵团团长,而没用一开始就从龙的史进,原因就是史进太过年轻,个性冲动,需要锤炼,而欧鹏老成持重。

云里金刚宋万和摸着天杜迁这两个人,跟后来出现的险道神郁保四一样,顾名思义,都是大个子,本事平庸,难得是有眼色,卢俊义为了团结原来梁山的八百人才这么安置,否则以这两位的资质,做个副连长都勉强,他们只是做副团长,一个摆设,并不负责指挥。

其实卢俊义现在手下的将领中,只有王进、林冲和岳飞是合格的,其他人都需要特训,合格上了才能带兵上战场,否则就由俊义武馆出来的人来顶替。未来几个月内他们除了军事训练外,就要参加由卢俊义刻意开办的梁山军校的军官速成班。

每个步兵团都配备了二个弩兵营,二个长枪营,一个骑兵营。实战中,步兵的刀杀伤力远不及长枪,俗话说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不过宋代的弩箭威力强劲,强劲到不是盔甲和盾牌可以抵挡的,既然射击抵挡无用,干脆就丢掉微薄的防御力换取最大的杀伤力。

骑兵营的作用除了做追击冲锋骚扰的战术外,还有一个斥候侦察的作用。

每个团配备的政委、营连排班级别政委的人选基本都是从卢俊义的三卫里面挑选。

第一师同时还辖有一个水兵团,由海上历练回来的张顺担任团长,李立、童猛担任副团长,日后的阮氏兄弟会先派到海上进修半年,再让他们回来,这样海上湖上交替作战,一则防止他们结党营私,二则防止河海战术的不兼容。孟康率领了一半工匠来到梁山,开始打造适合梁山的战船,另外一半船匠留在密州,由卢俊游统领,继续为李俊的海军打造战船。

李俊东海上的海军编号为第二师第一团,如果李俊能够将二千海盗发展到一万人,便委任他为第二师师长,隶属于第一军,军长自然还是卢俊义。这个自然是后话了。

(宋朝自己定下的规矩是五百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的正规编制,可是看遍大宋八十万禁军也没有一支军队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编制的,真的不知道干什么还要定下这个规矩。而且全国的军队编制的如此混乱,比如那个什么归恩军仅有二指挥,就算这二个指挥都是满员的,一军也只有一千人,真的不知道当官的是这么想的,为了一千人就单独编制为一军,换了我就是不嫌乱还要嫌麻烦那。宋代的编制实在太乱太烂,如果要还原那个时代的话,我自己怕是先要吐血了。)

第七十一章 军衔制度

军队的详细编制完毕后,卢俊义面临了一个难题,要不要采用军衔制。

卢俊义知道这个时代已经有军衔或者类似军衔的说法,像什么校尉、将军之类的头衔,但是很不系统。他的犹豫在于他要采用的军衔制是不是会被人嘲讽脱离了时代让同时代人不懂,后来一想,这是我的军队,这以后是我的帝国,只有他们适应,没有我适应他们的道理。

象有些混蛋的想法,那干脆我们放弃汉语全讲英语去适应全球化适应英美人啊,因为人家傲慢的英美人不想适应我们啊。卢俊义在前世极其鄙视这种自卑自轻的看法,就是因为这种低劣人群的低劣想法,我们才有了耗费人力物力却完全垃圾没用后来慢慢要废除的四六级考试,简直是折腾人,人家考个古汉语的硕士博士也要考英语,这种荒谬的事实就是因为这些自卑脑残主义者搞出来的破事。

这一想就想偏了,看来前世的人生对卢俊义今生有太大的影响。苍茫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二十世纪,有个明确的答案。在卢俊义现在所处的十二世纪,同样有个明确的答案,穿越者所处的时空,当然是这个未卜先知从天而降的圣者主宰沉浮了。

卢俊义不止一次想过,世俗的力量,儒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后来看了满清统治中国的全过程,得出一个结论,你越在乎它,它越强大,你越不在乎它,它越渺小。秦始皇统一六国、曹操统一北方、蒙元满清侵吞中国,何曾见过儒生的力量?卢俊义想到这个并不是想马上打碎孔孟之道,他想这个是来安慰自己。只有破旧出新。才能拯救中华,才能让泱泱大国不再重走三百年治一百年乱的老路。

做为一个穿越者,连破旧出新的魄力都没有,怎成大事?

何况这个军衔制,历朝历代本来就有。

想通了以后,卢俊义召开了正营级别以上将领政委和其他文士工匠们的联席会议,先问了一下:“经过你们这些天的训练,我定下的军队编制,大家认为怎么样?”

王进笑道:“主公天纵英才。这个编制方法比禁军的编制还要适合我们,禁军编制是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这种编制有很大地问题,一个队地规模太大,最基层的一队之长往往是普通士兵选拔来的,他根本没有能力一下子指挥五十个人。两队编成一都,那都头就很容易被队正给架空,然后十军为一厢,那厢主掌控的也太多了,这样的编制很不合理,当时我就想建议朝廷改正。可惜我们这些教头人微言轻,说也没用,而且我和林团长当年也没研究出来合理的军队编制制度。没想到,今天被主公全给解决了。”

一旁的林冲也笑着接话道:“是啊,当年我跟王大哥一起琢磨,老是觉得禁军的编制有问题,可老是看不出问题在那里。现在做了比较,总算知道当初的缺陷和现在地进步了。像班这个级别的设置就非常合乎情理,凭着一个平常人的才能。最多只能指挥五六个人。所以主公把一个班长的指挥限制在四五人范围是完全合理的,超过六个。一个小班长是指挥不起来的。然后还有一个闪光的设定,四五四五的制度很适合实际情况。一个中高级指挥官,通常也只能指挥六个以下的下级编制,多了指挥不灵,少了没有意义,四五制是最合理地。”

其他将领纷纷壑首点头,同意林冲的看法。

卢俊义将自己担心地一点问了出来:“对于班、排、连、营、团、师、军、政委等名词。你们觉得怎么样?”

燕青笑道:“主公。想当初你受九天玄女娘娘托梦后不久。就有将军队纳入这样编制地想法。而且在密州创建水军时。你一开始就想用这个军制。当时不知道你为什么动摇了。又改成旧地难听地名称。直到上了梁山。你才毅然决然使用这个编制方法和名称。看来这是你思考良久地。既然主公认为这些合理。我们也能接受。那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不信地话。你问问李逵。这个家伙现在对军制很熟悉了。能背得出来。”

李逵坐在燕青身边老老实实地点头。然后咧开大嘴。呵呵笑道:“那俺铁牛就献丑了。不瞒各位。俺铁牛最近听许贯忠先生给俺讲历史。俺知道了好几个跟俺一样地将军。像那个张飞和程咬金。尤其是那个程咬金。据说跟俺一个模样。也使着大斧。但是人家有出息。后来当了国公。听说是好大地官。俺铁牛也要成为像老程那样地人物。燕小乙说让俺先背会了军制。俺才有可能成为老程那样地人。俺就背啊背啊。终于让俺背会了。”

李逵不理会燕青地白眼。扯着嗓子将军队地编制都背了下来。顺便还背了军纪。卢俊义又问了道嗔等一批懵懂人。看他们也都熟知了军制。并不认为这个新军制有什么不妥。卢俊义就放下了心。看来古人比今人还会接受新鲜事物。

圣手书生萧让举起手。涩声道:“这跟朝廷军制不合。还则罢了。但是从来没有那个朝代是这个军制啊。没有成功地先例啊。”

卢俊义大笑道:“历朝历代有那个是成功延续到现在地呢?就是这个宋。我们这些明眼人都能看出它持续不久了。我们创造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地丰功伟绩。古人没有这样做。我们也不能这样做吗?古法不可效。盲目仿效古法地后果只会像那些古往今来地朝代消失在历史地长河里。再重申一遍。这个编制方法是九天玄女所授。我也潜心研究过。绝对适合我们义军。也适合我们未来地发展。讲了这个以后。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从事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大事。我不想再听到这句古人没有这样那样地话。萧让。回去以后多看看吕氏春秋关于商鞅变法地一些章节。变则通通则久。”

萧让闻言大惊,忙点头道:“属下回去就去查阅吕氏春秋,领会变法精神。”萧让现在掌握着梁山地图书馆,诸子百家先秦经典,法家兵家的最多,儒家的最少,如果有,也是未被后代学者加注的《孟子》《荀子》《论语》,目前已经风行的理学著作被卢俊义列为**。一本都不能在梁山出现。

这时李逵举起毛柔柔的黑手,憨笑道:“主公,铁牛有个问题,为啥官军那边都有什么校尉,将军什么玩意的,为啥我们军中没有呢?这个如果有的话,大家都想去抢一个,蛮威风的,呵呵。”

卢俊义哈哈笑道:“这个叫做军衔。是跟军队职位、军功、军中资历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地荣誉爵位,但主要是要靠军功才能升的,如果没有军功的话,除非其他人死掉了或者再过五年,才能升上一小级,所以这个荣誉爵位又叫做军功爵位。大家听听我对爵位的设定。你们再分析一下它的利弊。”然后卢俊义讲了一下他对梁山义军军衔制的构想。

梁山军的军官军衔分成四等十四级,元帅二级:大元帅、元帅;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一般的士官按军衔等级分为:上士、中士、下士,每一级士官分上下两级,共六个晋级。

士兵分成三等,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新兵一律为三等兵。

卢俊义为了让各级军官以后越来越渴求荣誉和战功,不至于太早碰到天花板,最后出现上百个上将,也太分不出阶层。太难看了。所以特增设了元帅级别和大将级别。

战争时期将领一般没有特别大的功劳地话,天花板是上将级别。大将、元帅级别是要留到国泰民安之际再颁发;如果某些将领实在太出色,像郭子仪一般的人物。也可在战争时期给予大将和元帅的军衔。后来他还是觉得以后的战役频繁,有些将领天纵奇才,会太容易升到元帅级别,然后他们就很容易去觊觎大元帅那个根本不可能属于他们的位置。于是他又从元帅这个级别往下分,在每一个级别上细分成三小级,如大校,有一级大校、二级大校、三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