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几个兵丁将呼延灼和关胜的将士带上了梁山的船只,大船足以容纳七八百人,小船也能容纳上百人,只有二十多只大船和三十多只小船。接头的黄信很无奈地说:“这些船只本来就是用来运送那一万贼兵的,我想调用多些,却怕那船舶司孟康疑惑。”
关胜看了看大小船的船舱,笑道:“无妨,能挤得下。”于是关胜让他的士兵用叠罗汉地方式挤进船舱,这才将四万官兵尽数装完。二刻钟后,船只到达金沙滩,滩上已经全都换成了彭的人马,彭站在第一关的城楼上点起了灯笼,招呼关胜进关。
关胜见黄信和呼延灼都在自己身边。不疑有它。便领兵进了第一关。进了关后。却发现第二关还没有开门。关胜便问黄信:“这是何故。怎么第二关还没有开?”黄信和呼延灼忙道:“待我等前去问询一下。”
而这个时候关胜地四万兵士已经全部进入了第一关。呼延灼和黄信快步走到第二关前面。上面突然抛下一团团绳子。将呼延灼和黄信等人都从与此同时。第一关地铁铸山门嘎嘎关闭。第二关地城楼上亮起了火把。火把将一个人地脸膛显现出来。而是玉麒麟卢俊义。
关胜忙派人寻觅上关地登攀处。却发现第一关和第二关地城墙高约四丈。城墙上涂着一层奇怪地石料。光秃秃地。一点可供登攀地地方都没有。
卢俊义看着关胜茫然失措地样子觉得很好笑。这个瓮中捉鳖之计真好。前番捉住了朱贵等一批梁山叛徒。这番又捉了曾将梁山陷入莫大危机地大刀关胜。关胜再怎么找也想不到第一关和第二关登攀地位置其实是在第三关。
卢俊义亲自喊话招降关胜。结果失败了。关胜现在百感交集。不知是愤怒还是惶恐。还是自愧。还是难过。反正他现在接受不了投降。
这次梁山只派了一个团看管这些俘虏。任由关胜军软弱无力地轻弓短箭射在城墙上。任由关胜军凄惶地乱骂一气。只要关胜不主动纳降。两关地铁门不开。你们饿着肚子吧。
在梁山大寨瓮中捉鳖困住关胜的同时,梁山水泊西岸的许贯忠已经率领林冲等五个师地人马攻陷了官军的所有营寨,官军留守中军大寨的一万人马都是伤兵,顷刻之间都缴械投降。
第一天,关胜杀了几个耐不住饥饿而要求他投降地将关胜又杀了十几个耐不住饥渴而强烈要求他投降的将士;第三天,面对四万将士都耐不住饥渴而异常强烈要求他请降,关胜洒泪跪别了他所谓延续千年地忠烈家族生涯,向卢俊义请降。
卢俊义先是重重地批驳了关胜脑袋里的愚忠思想:“从东汉以来,改朝换代了几番,你祖宗武圣人效忠地刘汉王室而今安在?当唐宗宋祖等英明君王在世时,你家族效忠朝廷,乃是为国为民,大忠大义。当炀帝僖宗在位,你家族如果还效忠朝廷,不择明主而侍,那乃是为一姓之社稷,误国误民,愚忠虚义。你看今日赵宋朝廷上的赵佶,我送他一个谥号,僖宗,你看可好。他不理国事,喜好妓女、花石、道士,任用奸臣祸国殃民,为这样地皇帝卖命,多么不值,你且问询一下张叔夜张大人和呼延将军,看看朝廷究竟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一席话将关胜的心结彻底打开,当他了解了张叔夜和呼延灼的遭遇,对那个奸相蔡京有了新的认识。什么降了贼寇以后再弃暗投明将功赎罪,都是假的。文官独大的赵宋朝廷怎能容忍有这样曾投贼过的将领,说不得会打入十八层地狱。
刨除死亡的二万人,关胜带来的十万人马,有八万都归顺了梁山,之所以这么齐顺,大名府附近人氏,卢家在大名府经营五代,乃是最有名的慈善之家,他们对卢俊义的认可度非常高,几乎没有什么人说:“我死活也不愿为你卢俊义卖命。”
也因为这次官军主要是大名府一带的人氏,所以卢俊义调整了以往对待俘虏的规格。那些重度伤残的官军俘虏,也给与抚恤金,给他安排相应的简易工作,将他的家人接来照顾于他,给他家人在山东安排田地,当然所有的抚恤金和田地都按照梁山义军将士的一半来算。日后都这样做,当然能享受这样待遇的敌军俘虏本身都要求是汉人,其他民族就抱歉了。
关胜深感卢俊义的宽厚仁义,也渐渐地认清了赵宋朝廷腐朽的真面目,便忠心归顺梁山。关胜又帮助卢俊义劝降了郝思文、宣赞、魏定国、单廷(这厮原本的名打不出来)。
关胜的七万多降兵中因伤残得到抚恤金转做农民和工匠的有一万多人,有一万多人补充进了卢俊义原来的人马中(梁山义军因死亡和重度伤残损员达一万五千多名)。
卢俊义决定再成立梁山义军陆军第四军,由关胜做军长,下面暂辖四个师,关胜、宣赞、魏定国、单廷任师长,郝思文任第四军的副军
第二章 巧取流求
卢俊义虽然身在山东,几乎每月都有战事,但他还紧张地关注着李俊海军的进展,尤其当李俊兵进澎湖后,他更要求李俊五天一次飞鸽传书。卢俊义熟知汉人开辟台湾的历史,从三国开始到明末,长达一千多年,一直没有成功过,直到郑成功横空出世。在卢俊义手里,可是提前了五百多年,不知道李俊这次能不能顺利地拿下台湾。
尽管在现代的地图上看似乎台湾离大陆很近,但是由于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船只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而台湾海峡又以风高浪大著称,因此,古代中国与台湾、菲律宾的联系,要远远少于对印支半岛、印尼群岛的联系。考诸史料,中国与印支半岛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与南洋群岛、印度东海岸的联系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建立,而关于台湾、菲律宾地区的介绍却一直语焉不详。事实上,甚至西汉时期中国人在福建都尚未取得统治,汉武帝征服闽越以后,把闽越居民迁徙到江淮,以至闽地空虚,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移民才真正开始开发福建,更不用提台湾了。但古代台湾也并不是与中国完全没有联系。台湾、琉球、日本列岛属于同一岛链,由于古代航海技术的落后,从福建、浙江横渡东海到达台湾的技术难度太大,古人不得不沿行,经朝鲜、日本到达琉球,然后再到达台湾。因此台湾古代也被看做琉球的一部分(台湾古才称小琉球)。
在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州”,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众疾疫死者十有**”,不得不带领数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陆。这是中**队第一次到达台湾。同时,由于这次行动,使丹阳太守沈莹有可能通过到过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带回的夷洲人。详细地了解夷洲的情况,写出《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令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一同入海,经过艰难的航行,终于到达流求。因“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第二年,隋炀帝又令朱宽再去慰抚,但“流求不从”,仅取其布甲而返。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派遣武贲郎将陈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康等地)兵万余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州)起航,到高华屿,又东行二日到程锺屿,再航行一日,便至流求。当地土著居民“初见船舰,以为商旅”,相继前来贸易。这说明当时已常有大陆商人在那里通商,所以当地居才习以为常。陈棱要求当地酋长欢斯渴刺兜投降。遭到拒绝,于是隋军“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
尽管技术进步了,从福建直航台湾成为可能,但台湾岛上土著居民凶悍,难以征服。三国时的东吴和隋朝都曾经试图征服台湾,但都遭到土著民的顽强抵抗,始终在台湾立
一直到明朝天启年间,台湾岛上依然是土著人地部落为主(澎湖早在唐朝就有汉族移民了。与台湾情况不同)。明朝末年汉人姚旅《露书》记载:“其人散居无君长,惟甲长(酋长)之类为头目。中国十人以下至其地,则彼杀之。五十人以上,则彼闭户而避。”就是说,直到明朝末年,汉人还是无法在控制台湾,来得人少了,就被土著杀死,来得人多了,土著人打不过。但也不提供合作,闭户而避,汉人无法得到补给。最后不得不撤出。明朝末年,李旦、颜思齐、郑芝龙等中国海盗都曾经在台湾屯垦过。但最终都还是撤出了台湾。
真正把台湾带入文明社会的是荷兰人。公元1622年,荷兰人乘澎湖岛上中国驻军换防之机占领澎湖。1624年,明朝海军包围澎湖。荷兰人与明朝政府议和,双方达成协议:荷兰撤出澎湖,迁往台湾区。当时名义上明朝对台湾琉球乃至日本都有宗主权,因此这个协议是合法的,尽管台湾土著并不知情。于是荷兰人进入台湾并开始开发征服活动。当时的台湾政治格局复杂,沿海有中国海盗以及西班牙的据点,内地则属于土著部落。荷兰人很快打败在台湾的中国海盗和西班牙人。对于台湾土著,荷兰人派出传教士,传教士在台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土著人皈依了基督教,并且成为荷兰人忠实的臣民,荷兰人为台湾土著创建的用拉丁字母拼写地文字,甚至一直沿用到满清乾隆皇帝统治时期。
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在大陆的节节兵败,南明将领郑成功见中原大势已去,就开始打台湾的主意了。1661年,郑成功借口其父郑芝龙当海盗时曾在台湾屯田,因此声称台湾是郑家故土,于是战争爆发,郑成功的军队很快扫荡台湾全岛,包围赤嵌楼。荷兰人不得不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占领台湾以后,在台湾设置府县,自此台湾成为中国的领土。荷兰人的军队虽然被打败,但台湾土著并没有向郑成功屈服,明郑军队遭到台湾土著的顽强抵抗,损失巨大,郑派往北方屯垦的三千军队被土著民全歼,派往二林村社的明军也被土著歼灭。当土著民的抵抗最终都失败了。大量的中国移民进入台湾,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的人口构成。
卢俊义拘于山东战事,无法抽身前去流求一趟,但他十分清楚,每个未开发的大陆都有极端野蛮的土著,像北美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毛利人,流求岛上的土著野蛮一点毫不例外。
不管他们再野蛮,也有让他们归于教化地办法,难道我卢俊义还赶不上那些荷兰人。卢俊义紧急调派公孙胜和他的几十个弟子前去流求给那些土著传教。
基督教的传教士的传教热情不亚于他们所抨击的魔鬼,他们妄图以一个宗教取代世界所有的宗教,卢俊义相信那些荷兰人向那些土著推广基督教时,也牺牲了不少传教士才获得那些土著的信赖。这一点上,其他宗教比不上,但是玄教完全不同。玄教有一个大神棍一清道长公孙胜,对于那些识字明事理的就给他们宣扬教义,玄教的教义融合了各大宗教所长,在吸引文人方面甚有办法,对于那些愚昧的百姓甚至这些土著,公孙胜就施展出道术。
公孙胜在流求岛传教地典型一幕:公孙胜如羽化仙人,仿佛从太阳上下来,从阳光处显露,头上一圈光环,缓缓地在空中踱步,然后慢慢地降落下来,落在土著中间。然后蜗居的竹楼群里最大的一栋轰然爆炸,火光冲天。继而公孙胜地道袍轻轻一挥,又起了一阵大风,将土著部落的竹楼全都付之一炬。然后公孙胜从背后抽出一副画卷,摊开扔给那土著部落地酋长,指着港口外停靠的义军海船,说出一句土话:“投靠那伙人,奉他们为主人,他们会帮你们建造出画里面地房子,皈依玄教,神会保佑你们!”如果那些部落冥顽不灵,还试图袭击公孙胜,公孙胜就从身上取出几个黑黝黝的东西,扔了出去,将来犯地土著当场炸死,并呵斥道:“神会惩罚你们这些坏人!”或者公孙胜袍袖一挥,一股大风将来犯的土著吹起来挂在树枝上。如果有些部落有疫病,公孙胜就拿出药物治好了土著的病,如此恩威并施后,公孙胜又缓步升上天空,然后慢慢地消失不见。
如果那土人还犹豫着不去投奔义军,公孙胜会再度像天神一般在天上出现,手中拿出奇怪的物事将那些土人都照在那里面,那些土人看到自己的样子清晰可见,都吓了一跳,公孙胜便又用土话威胁道:“我已经摄了你们的灵魂,再不降顺与他们,违背天意,必遭天谴。”那些土人惶恐不安地伏地求饶,公孙胜用手指着义军的船只:“跪伏过去求降,就饶过你们,否则就再用这镜子照你们!”那些土人无好跪伏着向义军求饶,随后义军就派出通译跟他们做贸易,用陶瓷、丝绸等精美制品来换取他们的土地。由于大部分的部落都是渔猎为生,不懂耕种,那些河流附近的冲积平原对他们没用,就欣然接受了交换。
公孙胜的道术并不支持飞翔,他是被一个大风筝带上了天空,风筝的骨架被他大大的道袍挡着,风筝的线是结实透明的天蚕丝;他的道冠上缠着一个透明玻璃环,被太阳一照就会发出一圈耀眼的光环;双手一挥扔出去的是手榴弹(这时已经是公元一一一六年了,这种土制炸弹也就发明出来了);黑黝黝的东西自然也是手榴弹,那个奇怪的物事是水银镜子,至于突然刮起大风,确实是公孙胜的道术所致。
公孙胜只负责大部落,大部分的小部落就交给公孙胜的弟子出马,如果他们弟子摆不平了,公孙胜再出马。李俊分兵五路,按照主公卢俊义绘制的地图,配合玄教的传教士,四处攻略。首先将北起彰化南至高雄的台南平原拿下,台南平原面积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为海岸平原,是台湾最大的平原。又拿下屏示平原,它面积为一千多平方公里,为冲积平原,是台湾第二大平原。陆续又拿下宜兰三角洲平原、台东纵谷平原、新竹平原和恒春平原,当然台北续被拿下。
第三章 经营流求
公孙胜带着他的弟子们将那些土着们忽悠住了,将那些土着们本身就弃之如敝屣的平原和盆地给占了,还给了这些土着部落的酋长们一些精美的丝绸、陶瓷等制品。那些土着还以为神要他们投靠的人很傻呢,所以对李俊的海军也生不起什么敌意。
有些生番土着尚处于食人部落阶段,桀骜不驯,劫杀落单的义军士兵,李俊知道这个情况后,抑制不住满腹的忿恨,发动一个师的兵力,动用弩炮、神臂弓,将这个五千人的部落,流求岛上最大的生番部落全数剿灭,不管男女老幼尽数坑杀。在用弩炮抛出炸药包炸毁那生番部落聚居地和坑杀那些食人部落部众时,李俊特意邀请其他土着部落的人前来参观,通过澎湖人通译转告那些土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从澎湖移居到嘉义的四五百汉人中,有一百多人都学会了土话,甚至有些人跟土人通婚,去了土着的女子。李俊便任命这一百多汉族男子做通译,做为义军和土着的沟通桥梁。
土着们打猎或者捕鱼得来的猎物就可以通过那些澎湖通译做中间人和义军做生意,从义军手中得到那些精美的制品,当然还有一些茶叶和白酒,这些部落的酋长们都喜欢上了汉人的这些东西,他们本来想抢了汉人的东西。但经过李俊剿灭那食人部落后,他们知道自己怎么也打不过汉人。汉人地弩炮能一下子就将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房子给炸毁。而且汉人不仅跟他们做生意,还给他们盖房子,还教会他们怎么耕田,还教他们的孩子认字,比起那些整日跟自己部落争斗的其他土着部落,汉人好太多了。公孙胜见流求的局势慢慢稳定下来。就留下他的弟子们继续传教,他自己返回山东。展现神迹和恫吓后,再行传教时,没有那个部落不愿跟从地,很顺利地,玄教将土着部落征服了。当然流求这里的玄教不同于中土的玄教,教义很简单,拜盘古、伏羲、女娲三神,效忠汉人,即可上天堂。否则下地狱。
流求岛上大大小小的土着部落有二百多个,大的部落有数千人,小的部落几百人,合起来有近十万人。这十万人都归顺义军后,便成了义军建设流求的主力之一而不再是阻力。
卢俊义很不想在汉人攻取流求的时候发生西班牙人攻取美洲大陆时的悲剧,到如今较为和平地接受流求,他很欣慰。他想起一件事情,不禁哑然失笑,要知道。这些土着,这就是后世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张惠妹也是原住民,把这些土着看成是卢俊义很喜欢地一个歌手张惠妹的祖先,想象着这些土着们正在唱着“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卢俊义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心情轻松了许多。
流求。讲起这个名字,卢俊义就生气,也不知道谁起的鬼名字。真绕口,又容易误认为是琉球。卢俊义下令给李俊和协助李俊经营流求的卢俊信,诏谕流求岛和澎湖周边的所有人。流求在李俊海军到达嘉义时的那一天,正式更名为“台湾”。
李俊海军在北宋政和六年。即公元一一一六年,这一年的七月初八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