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宗对纲条的迟钝有些难以理解,自己说了这么多,不是早就表明了态度了吗?难道还要自己明白无误的说出来自己要背叛将军吗?不过吉宗却不会因此对纲条露出任何不满来,要知道,吉宗还有求于纲条的地方呢。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我们私下里取得了一致,可要和夏人及朝廷落实这一切,就不能绕过将军。”吉宗话里话外的意思十分隐晦。“只是事情是将军大人挑起的,就不知道将军能不能忍辱负重的自承失败呢?”

纲条显然是听懂了吉宗的潜台词,当即露出一丝了然的笑容来:“我想事已至此,将军应该会接受的,我倒是担心那些老中们会接受不了。”

“那就安排老中们领兵跟夏人取作战吧。”吉宗并不追问为什么将军家宣一定会答应,这种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想来吃了败仗,他们就算要反对的话,也没有力量了。”

“那就这么办吧,”纲条决定道。“还请纪州殿在明日评定上力主出兵”

吉宗走了,纲条在暗处做着,整个脸笼罩在阴暗里,谁都不能觉察他的表情。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被人拉开了,德川吉通走了进来:“水户大人,会津殿那边,我已经说服了,伊予松山家也明确支持我们的意见,水户大人,怎么啦?刚刚跟纪州谈崩了?”

纲条这才缓缓开口道:“恰恰相反,纪州殿也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

“那您刚刚的样子。”吉通有些后怕的说道。“还真吓了我一跳,万一提早让将军知道了,咱们就算是亲藩之首,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让尾张大人担心了。”纲条直起身子,随即又长叹一声。“没有想到啊,吉宗大人居然有如此的野望,我们都小看了他了。”

“野望?”吉通不解的问道。“什么野望?该不会是想当将军吧。”说着,吉通突然一震。“什么!纪州小子居然也想当将军,那家宣大人怎么办!”

“想当将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神君的子孙,为什么家宣大人能当,纪州殿就不能当呢?”纲条摇了摇头。“不过我看这小子还有些能耐,今后这个将军不好当啊,或许也正需要他这样有勇气的人出来挑这个重任。”

吉通愣住了,好半天才问道:“纪州跟水户大人你说了些什么”

558。再战日本(7)

第二天的江户评定,德川纲条和德川吉宗上演了一场对手戏。纲条要求立刻与华夏及天皇朝廷议和,吉宗则要求立刻出兵西国以防止更多的大名倒向朝廷。

这两个几乎针锋相对的提议,引起了与会者的大内斗,支持纲条和支持吉宗的两派互不想让,若不是还有喧哗两成败的武家准则约束,几乎就要在江户城内上演真人搏斗了。

两方意见不能统一,将军家宣也头疼异常,此时吉通串联部分御家门提出一个折中意见,即在派兵西征的同时与华夏和天皇朝廷展开议和,于是织田信春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式的和谈使者,而由强硬派指挥的一万五千大军也随即离开江户开赴美浓。

只是织田信春顺顺利利的再次抵达京都,而以姬路藩藩主酒井老中率领的大军却一路不畅。别误会,这不是御三家、御家门在背后捣鬼,日本的政治斗争还没有先进到故意给自家大军下绊子的地步,御三家和御家门其实也希望幕府军能获得一两场胜利以强化幕府在谈判中的地位。只是沿途的诸侯对幕府军要兵要粮的各种索求已经不能忍受,没有了地方领主的供奉,幕府军自然行动快不起来。

华夏武成十三年七月初七,酒井老中所部幕府军抵达岐阜,十天后,已经扩大到三万人的幕府军进入关原。酒井老中率着一众将领到天满山关原会战旧址凭吊,希图凭借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遗留的神威保证幕府的延续。

七月十八日,幕府军与西国毛利、细川、黑田、池田、浅野、锅岛等家的联兵二万五千人在关原再战,结果幕府军先胜后败在半路加入的夏军的侧击中溃不成军。包括酒井老中在内的数十名高级武者殒命当场,消息传到美浓,岐阜等幕府直属城市纷纷开城投降。只是因为华夏方面的约束,西军才没有继续向越前、尾张等地进击。饶是如此,伊势、美浓、信浓等地诸侯也纷纷易帜投向天皇朝廷。

七月二十四日,织田信春趁夏军信报船返回风雨飘摇中的江户,给幕府带来了华夏的最后通牒,这次华夏方面干脆连东西分治都不提了,直截了当要求幕府要么以“公武合体”的方式投降、要么就直接接受灭亡的命运。

夏军的最后通牒让幕府再度陷于瘫痪的境地,只是由于酒井等人的战殪,使得幕府中接受“公武合体”的一派占据了绝对上风。将军家宣有心拼死一战,但他所依仗的支城防御已经因为出兵西国而遭到了削弱,至于他倚为长城的常备和准常备也出现了问题,其中准常备因为半数人员来自已经归顺朝廷的各藩而被迫解散,常备的侍大将们也三心两意的不肯跟夏军优势兵力做以卵击石的挑战。

为了挽回涣散的人心,将军家宣接受了纲条的建议,将幕府在信浓、甲斐、上野、越中的天领计五十六万五千石划给了德川吉宗,又加增水户藩知行十三万石,尾张藩知行四万五千石,使得御三家的总领地达到了一百七十余万石。接着将军家宣又设立越智松平家,安排自己幼弟松平清武出任上野馆林藩藩主领六万五千石知行,加增会津藩知行三万石、福井藩(越前松平氏)知行加增至四十七万石,并恢复高田藩(越后松平氏),移四国的伊予松山藩、今治藩、高松藩、西条藩、美浓须田藩等亲藩大名至陆奥棚仓、出羽久留米等地。

尽管家宣也宣布给予领地同样在西国的谱代大名以一定的领地补偿,但他加强亲藩的举动还算引起了东国大名们的不满,事实上,东国的大名绝大部分都是外样,不少还是德川家成为天下人时的敌对者,此刻看到幕府穷途末路,自然也迫不及待的跳出来。

家宣此时追悔莫及,但总不能出尔反尔将亲藩也得罪光了,正在辗转反侧,犹豫到底是不是该接受夏军的最后通牒,以保全幕府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大受刺激。

八月初八,仙台藩对外宣布将出兵江户保卫将军,第二天,仙台军便气势汹汹的杀向江户,沿途解除尚忠于幕府的各藩武装,其用心已经不言而喻了。

面对仙台藩的逼宫,家宣只好调动常备去阻挡。常备或许不敢跟夏军作战,但迎击仙台藩,他们还是有几分胆气的。然而让常备们震惊的是,仙台军的装备并不比自己差,于是经过几次短暂的交手,幕府军被迫与仙台军形成了对峙。

“眼下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了,我们必须行动了。”在纲条的府邸里,十几名亲藩聚集在一起。“事不宜迟,各家带好本藩藩士,我们去江户城”

“大人,大人,不好了,”一名书院番的番头神色慌张的跑到间部诠房面前,向这位家宣时代的权臣禀告道。“水户大人、尾张大人、甲府大人他们、他们要进中奥。”

间部诠房一皱眉:“这有什么慌张的,御三家要见将军,我们还能阻止吗?”

“不,不是,”番头更加紧张了。“除了御三家以外,还有十几位亲藩。”也许觉得自己这么说不是很明白,番头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几乎一字一句的说道。“他们都带着护卫,足足有好几百人呢,一个个拿着刀枪和铁炮。”

间部诠房的脑袋嗡的一下,随即用颤抖的声音命令道:“拦住他们,赶快拦住他们,我去找将军大人通报,我去找将军大人通报!”

“安房守,你要拦住谁?”间部诠房还没有来得及起身向中奥跑去,他办公地方的御用人的部屋就被人粗暴的一把拉开了门,随即就见到十几名持刀的暴徒随着久留米藩藩主松平德容闯了进来。“别白费气力了,已经来不及了。”

“你们想干什么,”间部诠房外厉内荏的责问道。“这里是江户城,是将军的居处。”

“将军的居处?错是没错了。只是再让家宣大人这么搞下去,幕府都要完蛋了。”松平德容好整以暇的回应道。“到时候,还有什么将军不将军的。”

“你们这是叛乱,是下克上。”间部诠房声嘶力竭的吼道。“该死,你们不可以”

“不可以什么,都是神君的子孙,难不成就看在你们把幕府的基业毁于一旦嘛!”松平德容厉声反诘道。“若不是你们这些佞臣在暗中的挑唆,将军又怎么可能冒险跟华夏开战呢?现在也不会把家业都输光了。”

间部诠房气急败坏,忘乎所以的伸手向一边架上的太刀伸去,但他的手才抓住太刀的刀柄,两道凄丽的刀光闪过,他便无力的颓倒在榻榻米上,临死之时犹自指责道:“你们这是叛乱,祸乱德川江山的是你们”

松平德容看也不看间部的尸体,指着瑟瑟发抖的番头命令道:“杀了他!”

番头转身欲逃,结果才撞开纸糊的墙壁,几把刀就劈在了他的背上,番头一阵挣扎,但是终归无用,只好顾着牛眼,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边杀了间部诠房,那边十几名亲藩带着武装护卫才冲进了将军办公的御座之间。

看到一拥而入的众人,正蹇着眉头考虑该不该接受华夏通牒的将军家宣有些吃惊的向打头的纲条问道:“水户大人,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纲条带着众人冲着家宣一拜:“将军,如今幕府危在旦夕,请将军立刻决断。”

家宣突然明白了什么:“你们这是想逼我接受夏人的通牒,接受所谓的公武合体?”

纲条尚未回答,德川吉通抢先开口道:“将军明鉴,这也是为了我德川一族的存续。”

家宣怒极而笑:“好,好极了,这就是德川一脉,真不愧本家刚刚给你们加增知行,你们,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本家对你们的厚爱吗?”

众人默然无语,只有吉宗回应道:“若不是将军您的肆意妄为,幕府如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所以说,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请将军大人觉悟吧。”

家宣大惊失色,手指众人道:“你们,你们要本家死?”

吉宗答道:“只有将军大人的性命才能消去华夏皇帝的怒气,才能保全德川一脉。”

当然这并不是真话,事实上,正是由于担心将军会秋后算账,所以参与逼宫的御三家和御家门才有致一心的要让家宣暴卒身亡。

家宣深深的看了在场人一眼,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他大笑起来:“繁华三载一朝梦,有心重振,无力回天。好啊,好啊,总算解脱了,希望你们能挽狂澜于即倒,保全幕府,保全德川一脉,我去也心甘情愿了。”

言罢,家宣又问道:“锅松丸还年幼,能不能留他性命?”

纲条抢在他人之前回答道:“请家宣大人放心,我们会让锅松丸长大成人的。”

“那我就放心了。”家宣顺手拿起案几边上的黄金笔架,一把吞了下去。“我是将军,见血的话,恐怕不是很吉利”

一行人走出了御座之间,听着家宣临死前的惨叫声,纲条意兴阑珊的宣布:“将军病重,准备传位与锅松丸,现由本家担任后见”

布达了一些预先商定的人事之后,纲条又补充道:“让织田信春再去一趟京都吧,告诉夏人,幕府已经同意接受公武合体了”

559。再战日本(终)

家宣用最惨烈的吞金自杀的方式宣泄自己对华夏的愤恨、对纲条一党的蔑视以及对自己断送德川家业的忏悔,就在他嚎叫挣扎着走向死亡的三天中,锅松丸被纲条等人拥立为第七代将军,并改名家继以宣示继承德川家正统。

当然,年幼的家继是无法亲自秉政的,幕府的大权便落在以副将军身份出任家继后见、傅役的德川纲条头上,这固然是因为纲条的地位是德川家康时代就确认的,同样也是因为纲条和吉通对锋芒毕露的吉宗的忌惮。

好在德川家的内部权力斗争并不影响幕府与华夏、天皇朝廷的议和。

于是,在当年的十月初九,幕府与天皇朝廷在华夏的压力下达成妥协,德川幕府宣布实施“大政奉还”,并据此上缴京都朝廷八十万石的领地。如此一来,扣除加增给亲藩的领地、补偿给西国谱代的领地以及幕府在西国损失的直领之后,将军还保留有一百四十万石的直领,依旧是rì本最大的封建领主。更对幕府有利的是,通过奉还领地,幕府还摆脱了以一己之力承担对夏赔偿的沉重包袱。

领地的问题解决后,双方又不出纲条、吉宗料的讨论了幕府旗本的问题。由于幕府旗本的领地相加超过二百六十万石,因此京都朝廷和西国大名自然不愿意看到这股力量依旧掌握在幕府中。幕府自然也不肯轻易放弃忠心耿耿的旧属,双方经过一番争夺,最终实力大损的幕府不得不再次作出让步。

十月十rì,幕府同意将旗本的管理权上交天皇朝廷,天皇朝廷则宣布将拥有万石以上知行的前幕府旗本一次xìng升格为诸侯,双方各有所得,表面上自然皆大欢喜。天皇朝廷随即正式任命黑田家为北九州管领、岛津家为南九州管领、移广岛藩至今治并授浅野家为四国管领、加增长州藩广岛三十万石并授毛利家为山阳道管领。

同时,天皇朝廷还依约任命尾张藩为东海道管领、水户藩为关东八州管领、甲府藩为中山道管领、会津藩为越后出羽管领,并根据华夏的要求加增知行仙台藩十五万石并授予陆奥管领的职务。只是在山yīn、北陆两地管领的任命上,京都朝廷耍了腕。

十月十一rì,rì本朝廷以鸟取藩在讨伐幕府过程中首鼠两端为由,将其知行从三十二万五千石减封至十九万五千石,并由同族冈山藩接收伯耆一国。不过为了安抚池田家,朝廷宣布山yīn管领一支由池田家两支轮流担人;同rì,天皇朝廷又以同样理由削减加贺福井藩知行至六十五万石,使得加贺百万石的故事到此为止,只是同样出于安抚的目的,京都方面安排前田家与越前松平家轮流出任北陆道管领。

事不关己且能挑拨两藩与朝廷的关系,幕府自是乐得在一旁看好戏,至于利益受损的两藩虽然上下激愤,然而却面对有华夏撑腰的朝廷敢怒不敢言。由此,天皇朝廷用夺自鸟取、福井两个强藩的几十万石知行初步确立了自己的权威。

解决了领地和旗本问题之后,幕府和朝廷接下来进行的谈判就变得顺畅起来。

幕府随后承认天皇朝廷是rì本对外的最高象征,天皇拥有接受国书、制定年号、授予朝臣官位、批准各藩联姻及养子继承等方面的权力。不过,天皇不过问具体的朝政处置,相关权力由关白兼左大臣与征夷大将军兼右大臣共同掌握和施行,其中也包括将军奉还的领地及朝廷在西国获得的藩领上的国司、郡司、总地头、地头的任命权。

看起来幕府和朝廷已经取得了一致,“公武合体”即将实现,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事情进行到这一步还有变数——由于之前华夏对各地反幕诸侯的许诺,因此公家和幕府不得不接受华夏强加给双方的诸侯会议,并共同承诺今后朝廷的大政国策“悉决于公论”,由此rì本的最高权力实际转移到了藩主参议们的中。

然而藩有大有小,每藩的立场和想法也各自不同,为了均衡强藩与小藩之间的利益,避免某些大藩cāo纵会议,也是避免小藩联合起来跟强藩作对,所以幕府、朝廷与列藩约定,五万石以下诸侯拥有一票,五万石以上十万石以下算作三票,十万石以上三十万石以下拥有五票,三十万石以上每藩十票。

厘清了票权之后,诸侯会议便粉墨登场了——华夏武成十三年十月二十九rì,rì本各藩诸侯齐聚京都,第一次诸侯会议正式召开,东山天皇莅临会议,将军、关白以下公武双方同时向天皇宣誓效忠,至此“公武合体”实现,名不符实的“王政复古”宣告达成。

第一次诸侯会议的议程很多,管领与普通诸侯的官位确认、国司郡司的职权范围的认定等等,林林总总有十几个议题,不过最重要的议案有两个,第一是关于各藩武备的处理,第二个就是与华夏停战条约签署及赔款的筹措。

各藩武备处置当然是很重要的议案。别看现在rì本虽然重新太平了,但是管领所在的强藩对本道范围内的小藩的压迫感却因为幕府的虚化更加明显了,因此各藩都不愿意放弃保卫自己的武力,只是维持军备是要花大价钱的,在各藩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取得平衡呢?大藩、小藩、将军、朝廷都有自己的考量。

经过几天的争论,大洲藩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赞赏。根据大洲藩的方案,天皇朝廷将不设常备军,以各道管领统辖本藩及道内各藩诸侯的兵马维持治安,当管领无法镇压本道一揆和叛乱时,由将军统率直属武力及相邻各道武力协助平定,至于出现外敌入侵时,则由各道管领统率本道兵马加入将军的麾下作战。

这个方案中,天皇朝廷不设常备军,自然也就没有了军费的额外支出,有利于减轻朝廷的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