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把仅有的棉被拿出来,撒上水,挂在城墙上面,抵御射来的弓箭。
万全右卫变成了一个大兵营,每个人都在竭尽自己的全力,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战斗,而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从来不需要怀疑汉人的韧性,熬着,等着,胜利的黎明终究会降临!
一分一秒过去,太阳到了地平线的边缘,一抹血红色,辉映着城上的眼色,每一个参加战斗的人都渡上了一层金色,变成了天兵天将,蒙古人甚至生出了错觉,他们手里的弯刀变得迟钝,弓箭变得无力。
他们永远征服不了这座城市!
没错,他们的感觉是对的!
随着暮色降临,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俺答已经被吓得麻木了。
戚继光率领着一万两千名士兵,从马兰峪关出长城,急行军,绕过俺答的后方,经大青山,直扑大板升城。
俺答采纳了一些汉奸的建议,在草原上筑城,吸纳八方商旅,充当他的后勤基地。俺答同意了计划,并且任命赵全作为监工,负责督造城池。
赵全也是白莲教的一名匪首,他和萧芹同为白莲教,却是两个独立发展的体系,在俺答手下,彼此较劲强烈,都争着替主子卖力气。
为了把城池修好,赵全采用了最残酷的手段,他把抓来的汉人分成不同的组,负责烧制砖瓦,建造城池。
他制定了严格的工程进度,只要差了一点,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距离城池一里远的地方,就有一片乱葬岗子。
每天都有死亡的,或者还有一口气的奴隶,被丢到了这里,任凭野狼撕咬,吞噬。哪怕是白天,还能看到吃了人肉的畜生,到处乱逛,嗷嗷怪叫,一点都不怕人。
吃不饱,穿不暖,无休止的劳动,越来越多的汉人奴隶承受不住,面对着奋起反抗的人们,赵全毫不留情,只有一个字:杀!
不光杀人,还取下反抗者的腿骨,制成骨哨,每天在奴隶的面前吹响,用头骨做成饭碗,剥下人皮做鼓面……
种种的残忍手段,就是震慑住所有的奴隶,让他们乖乖服从。
赵全肆无忌惮,从来不知道害怕为何物?
有最强大的阿勒坦汗撑腰,指望着明廷的那些废物,还能把自己怎么样?赵全比蒙古人还看不起汉人,都是一帮饭桶,窝囊废。除了能像野草一般,无休止繁衍,没有别的本事。
早晚有一天,阿勒坦汗的大军会杀进长城,重新恢复大元的江山。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到时候没准自己就能混一个丞相当一当!
“赵阁老,赵大学士!”
对着铜镜,连续叫了好几声,赵全像是疯了一般,仰着脖子怪笑……笑到了一半,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
赵全好像是被掐住了脖子,青筋曝露,气急败坏,冲到了外面,“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瞎放炮呢?”
他刚叫完,突然炮声隆隆,一阵接着一阵。大板升城的东北方向,不断有炮弹袭来,刚刚建造了一半的城墙,根本抵御不住火炮的轰击。
没有多大一会儿,城墙上大块大块的土落在地上,炸出一道道深邃的裂痕。
赵全瞪大了眼睛,吓得张开嘴巴,不停乞求着神佛保佑,却没有任何作用,就在他的目瞪口呆中,大板升城轰然倒塌。
一身红色鸳鸯战袄的明军举着火铳,拿着钢刀,冲进了城中。
当赵全看到这些人的时候,他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他宁愿意相信是有蒙古部落叛变了俺答,趁虚而入,也不愿意相信,明军杀来了。
他感觉世界都崩塌了,赵全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他突然抽出了一把刀,怪叫着向明军冲上来。
和他相反,那些蒙古人吓得纷纷逃走,一个个恐惧到了极点。
草原上的铁律,一旦部落被消灭,高过车轮的孩子都要被消灭,只有妇女,还有不懂事的小孩子能够活下来。
千百年来,就像是狮子群更换王者,小狮子会都被杀掉一样,草原也恪守着规矩。
俺答带领着精兵强将离开了,大板升只有老弱妇孺,等待他们的命运不言而喻。
十天的奔波,戚继光最多之睡了两个时辰,他的眼睛通红,就像是两团可怕的火焰,熊熊燃烧着!
俺答的老巢,草原的心脏,被大明的将领戳破了。
一直以来,戚继光都承受着各种嘲弄和指责,说他只能打倭寇,遇到了更强悍的蒙古骑兵,就成了饭桶。
这一天!
他和他的戚家军,终于证明了自己,十天时间,奔袭八百里,累死战马三千,掉队一千二百人。
付出了惨重的牺牲,明军终于成为了大板升的主人!
戚继光没有任何的犹豫,下令手下人马,将城中的人和马全都赶出来,士兵们投掷火把,毫不客气,将城中的建筑通通点燃。
凝聚着无数汉人奴隶尸骨的城市快速被吞没,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半边天。
数以万计的奴隶跪在地上,单薄的麻片,遮盖不住身体,青紫的皮肤第一次感到了温暖!
“王师来了!”
不知道谁带头喊道,啥时间哭声一片,直上云霄!
第675章一雪前耻
戚继光攻占了大板升城之后,满以为多年的抢劫,俺答的家底儿一定非常丰厚,搜寻了一圈,只找到了五万多两黄金,还有三十几万两白银,粮食也不多,唯一数量众多的就是珠宝,各式各样的,有中原的,还有西域的,绚烂多彩,晃瞎人的眼睛。
貌似还没送给媳妇像样的首饰呢?
戚继光老脸发红,留几条漂亮的链子手镯,送给妻子吧,他暗暗想到。
俺答的家底儿不多,戚继光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原因,草原物资奇缺,俺答身为一代雄主,南征北战,粮饷武器都是很大的消耗,除了抢劫之外,就要走私。
多年抢劫的财富,肯定大半都落到了晋商的手里,他们把珠宝细软拿到了南方,换成了粮食铁器,再运回草原。
一来一回,五倍,十倍的暴利。
他们是在喝老百姓的血啊!
戚继光好恨,他真想把藏在大明的蛀虫都揪出来,挨个凌迟。
要不是他们贪图暴利,又怎么会封锁了一百多年,还拖不垮草原。有多少汉人百姓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九边每年百万军费,多大的压力!
戚继光满肚子愤懑,他真想搜索大板升,把所有的文字记录都找到,公布出来,然后按图索骥,不管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
还给大明一片朗朗晴空。
站在汗王宫殿的前面,这里面肯定有无数的信件,无数的罪证,只要掀开,就是一场超级地震……
戚继光犹豫了再三,猛地抓过火把,扔到了里面,其余的士兵跟着扔进去火把,不多时,火光蹿起,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戚继光高大的身躯一晃,险些摔倒,卫兵急忙扶住。
“总镇,没事吧?”
戚继光默默摇头,推开了士兵,踉踉跄跄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从怀里默默掏出了一封信。那是唐毅写给他的。
上面写的明白,东西可以缴获,人可以俘虏,唯独书信账本,一个字都不要带回来,更不要去看,见到了就全都烧毁。
戚继光不傻,他自然知道唐毅的良苦用心,当年一个月港的事件,搜出那么多账目,整个官场地震,要不是有嘉靖的庇护,唐毅都会粉身碎骨。
晋商干了一百多年的走私,牵连之广,是月港的百倍,千倍!
根本不会给任何人掀开的机会,不客气讲,戚继光要是敢把东西带回去,唐毅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把他处死。
不是唐毅不想主持正义,而是对手实在是太庞大了,不只是晋商,还有整个士绅官僚,甚至是宫里的珰头,皇亲国戚,藩王将门……上上下下,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根本不能掀开。
唐毅坚信正义终究会有来到的一天,哪怕现在做不到,等到他更加强大,一定要给冤死的亡魂一个交代!
只是眼前,他只能选择毁尸灭迹,一点不留。
幸运的是戚继光虽然正义感十足,却懂得顾全大局,能忠实执行命令。
大板升被烧毁了,戚继光立刻分配两千名士兵,押着俘虏,取道返回大明。说来可笑,这两千名士兵不是看管俘虏,而是保护他们,没错,就是保护!
在大板升城,有将近五万名汉人奴隶,他们背井离乡,被抢掠到草原,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工作,不知道多少人已经被饿死、累死、冻死……
王师来了,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
所有白莲教的头目,投降俺答的汉奸,除了赵全一类的领头者,其余的全都交给奴隶处置。
昔日作威作福的狗腿子,落到了奴隶的中间,他们惶恐地看着,四周佝偻的奴隶一个接着一个挺起了腰,麻木的瞳孔放出了光彩,就好像野地的恶狼,熊熊怒火,燃烧一切!
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带头冲了上来,紧跟着无数的人群淹没了所有的汉奸,咒骂,哭喊,求救,杀戮……
等到人群恢复下来之后,地上只剩下了一堆堆的暗红。
胸中的怨气出来了,下一步就是该回家了。
大板升不缺牲口,更不缺皮子,每个奴隶都把自己裹得大狗熊似的,骑上马,带好粮食,走最近的路,进入陕西境内,在那里,三遍总督王崇古的人马会迎接他们。
除了奴隶之外,从俺答的哈屯以下,还俘虏了一千多名蒙古的贵胄大臣,也随着奴隶一起南下,他们能清楚感受到奴隶仇恨的火焰,如果没有戚家军的保护,这些奴隶会毫不犹豫撕碎他们。
其实如果戚继光愿意,还可以带回更多的汉民,更多的俘虏。在大板升城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板升。
逃亡过来的汉人很多都租种土地,成为俺答的佃户,还有人从事手工业……坦白讲,其中不乏官逼民反,实在活不下去的可怜人。他们在俺答手下,佃租要比大明便宜。这些人和奴隶不同,他们对俺答的印象远好于大明,其中也不乏铁杆汉奸。把他们带回去,安置困难不说,还会后患无穷。
所幸就把他们扔到草原,只不过戚继光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成为俺答的帮凶,就是大明的罪人!
他让骑兵四散分开,到处放火,烧掉粮食,杀光牲畜,让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本钱,等到俺答回来,面对一群赤手空拳的可怜家伙,就会背上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有些无耻,可战斗就是如此残忍!俺答又何尝仁慈过!
戚继光在大板升折腾了将近两天的时间,而后,他才带着不到一万名士兵,掉头向东,迎着俺答的队伍就杀了上来。
俺答还不知道唐毅的目标是大板升,他只是得到报告,说是在大青山附近,有人发现了一队明军经过。
询问时间,竟然是在五天之前!
俺答何等敏锐,立刻意识到上当了!
很明显不过了,唐毅的种种动作,派遣使者,亲自来谈判,释放辛爱,送来礼物,邀请使团……从头到尾,不过是唱的一场戏,只是为了掩饰他真正的目的而已。
唐毅,你够卑鄙!
纵横三十年,竟然被一个小崽子给耍得团团转,俺答一怒之下,命令全军攻城,他要拿唐毅的人头泄愤!
汹涌的人马,不顾一切冲击万全右卫,只有屠杀,才能熄灭心头的怒火。
谁杀了唐毅,大汗就把女儿嫁给他,还赏赐一个万户!
蒙古人像是疯了一样,拼尽一切力气,城外的尸体堆积如山,城里的军民百姓,同样损失惨重。
无论如何,唐毅就是不动用马芳和杨安的部下,他咬着牙死撑,看咱们谁先受不了。
战斗到了第二天,俺答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明军的活动路线也拼凑出来!
竟然是大板升城!
天寒地冻,奔袭千里!
大明还有如此强兵,俺答只觉得一阵阵头晕目眩,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十万铁骑,立刻调转方向,朝着老巢奔去。
俺答还耍了一个小花招,临走之前,安排一个万人队继续猛攻万全右卫,制造假象。
马芳就像是一座准确的时钟,他从睡梦中跳起来,几乎闭着眼睛,把盔甲穿好,拿起武器的那一刻,眼中寒光四射,杀气逼人!
杀戮的时间到了!
马芳毫不客气,带领着骑兵冲出了城门,一阵冲击,心虚的蒙古人就被打败了,马芳就像是一条凶狠的毒蛇,死死咬着俺答的尾巴。
马太师的威名,几乎无人不知,见到他的旗号,蒙古人就双腿发软,尤其是老巢被抄,后路断绝,沉重的压力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他们的肩头,军无斗志。马芳所到之处,蒙古士兵望风而逃。
俺答一口气逃到了集宁,马芳的人马也杀到了,俺答咬着牙,再让马芳追下去,他的人马就完了。
仗着人多势众,俺答决定反击,他亲自指挥着三个万人队,同马芳拼杀,双方血战三个时辰,马芳战马死了三匹,身上受了十几处伤,鲜血染红了战袍,依旧生龙活虎,大呼酣战。弄得蒙古人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候,从西边卷起的风雪中,冲出了一支人马。
火铳火炮,暴雨般,落在了蒙古人的头上,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啥时间,尸体遍地,狼狈不堪。
戚家军一出手,两个万人队被冲散,这时候从南边,杨安的人马也赶了上来,三路大军,围攻俺答。
虽然明军的人数不及俺答,但是戚家军的战力不用说,就算没有唐毅支持,马芳也能杀得蒙古人落花流水,至于杨安,是唐毅一手带出来的,他的军中,火器比例高达七成,还在戚继光之上。
被三头猛虎围攻,再加上忧心老巢,俺答支撑了不到半天时间,就选择退去。
马芳,戚继光,杨安,又追出去半天时间,直到接到了唐毅的命令,才徐徐撤回。
持续了大半月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是役,捣毁大板升城一座,解救汉人奴隶五万,俘虏蒙古贵胄一千五百余人,前后击杀蒙古士兵三万八千出头,台吉四位,缴获战马八万多匹……
酣畅淋漓的大胜,蒙古人丁损失惨重,又面临着缺粮少房的危机,只怕会有更多的人饿死,人丁的重大损失,对俺答几乎是致命的,他在蒙古各部中的绝对优势,被大大削弱,威望也一落千丈。
至于真正的影响,还是发生在大明,捷报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嘉靖足足狂笑了一刻钟,险些晕过去!
第676章失去家的狼王
前所未有的大胜,不光是嘉靖高兴得发疯,朝中的官员更是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歼灭骑兵快四万,还捣毁了大板升,俘虏了俺答的哈屯。
只怕永乐之后,大明就没有如此威风过。
胜利打到了大家伙都不敢相信,徐阶奏请嘉靖,派遣英国公张溶、左都御史张永明,一文一武,亲赴前线,去犒劳三军,当然这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则是去探查胜利有没有水分。徐阶的心情还算不错,哪怕去掉一半,也是两万斩获,如此大胜,足够让他和严嵩划开界限了。
嘉靖前些日子不断叨念着严嵩,还要重新起复,随着这一场的胜利,全都烟消云散了。徐阶琢磨着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清理朝堂的势力,把严党的残渣余孽一举拔除,都换上自己的人。
徐阶筹谋着下一步的行动,他的不二传人却陷入了痛苦的折磨。
严嵩倒台之后,徐阶直接将翰林院掌院的位置交给了张居正。
前面提到过,翰林院是最清贵的衙门,进入翰林院的无不是朝廷的精英,科举的宠儿,哪怕无法入阁拜相,十几年后,跨入部堂一级,也是轻松无比。
身为翰林掌院,就等于拥有了一大批前途远大的学生和同志,有他们的扶持,保证能让你走得更远。
张居正默默盘算着,在严徐党争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参加战斗,但是作为徐阶的代表,发号施令,狐假虎威的事情干了不少,科道言官几乎都把张居正视作徐阶的代言人。
科道在手,加上翰林院,而且他又进入了裕王府,拼命巴结王府中人,努力赢得裕王的赏识……
张居正就像是一粒饱满的种子,遇到了沃土,快速发芽壮大,实力每一天都在提升,郁积在胸中的怨气终于释放出来,再有两三年的时间,一跃进入部堂一级,也就追上了那个人!
在张居正的心里,唯一能和他争衡的就是唐毅,无论官位,还是势力,都远在自己之上,所幸唐毅年少猖狂,面对着大势已成的徐阶,竟然不知道低头,还妄图争锋,落败也就不稀奇了。被徐阁老给赶到宣大,虽然没有被淘汰,可是宣大是什么地方,外有俺答,内有将门,如狼似虎,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做出成绩。
到了那时候,张居正有把握弯道超车,重新夺回领先的位置。
坦白讲,张居正很欣赏唐毅,认为年轻一辈的大臣,唯有他是个干才,如果唐毅能低头,给自己当副手,张居正做梦都能笑醒!
梦想很美好,可是太快被打破了,当捷报传进京城之后,张居正彻底陷入了震惊当中,他了解唐毅不是说谎的人,战果只会把奏报上面的多,不会少!
先是辛爱,接着是俺答,唐毅连着两场大胜,歼敌将近五万。
俺答不过二十万的控弦之士,一下子折掉了四分之一,可以说是伤筋动骨,憋屈了几十年的大明君臣,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从一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