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结束战事。不过,不知道……不知道皇上是想要灭国,还是只想要攻伐其国呢?”
这里面的区别就很大了,如果只是想要攻伐其国、昭示大汉天威的话,那么只需要精选陆海大军,打垮敢于反抗的势力即可。
而以赵松的经验,如果想要灭国的话,就要起大军击灭日本的每一个有反抗能力的势力,然后还要让大军留驻在那里,经过多年的占领之后,才能慢慢地将占领地消化下来,这其中所需要耗费的兵力、财力和物力,简直难以计数。
所以,他心里猜测,皇上只是想要攻伐其国而已,出于某种他现在还不知道的理由。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次远征应该也轮不到他来统军。
“真不愧是历练了这么多年了,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了啊!我放心多了。”看到赵松说得这么有条理,皇上十分高兴,用手中的小木棒轻轻地敲了敲赵松的肩膀,以示勉励,“没错,大军渡海远征耗资太大,这次我只打算派一支小部队过去,大概三个团。我也不打算叫你灭掉他们的国家,只要你去帮我把他们当权的幕府给打服,让他们同意我们这边给他提出的条件就行了。”
果然只是一支小部队啊……
三个团?那不还是一个旅吗?我现在就是旅正啊……尽管心里早就知道皇上不会给自己配上一支大军,但是当听说配给自己的部队只有三个团的时候,赵松很快心里就有些失望。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在陆上拨一个旅来统管很简单,打算渡海远征就不简单了,更何况这次皇上还打算把自己列为远征的主将。
“上面的目标是我给你的,具体怎么办到我就不跟你设限了,你现在对日本还是一知半解,想来叫你说你也说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皇上平静地看着赵松,“你这阵子就留在这边,好好地和自己的参谋们筹划筹划吧,尽快给我几个计划,记住,时间很紧,现在我就已经下令各地筹备物资了,明年夏天就要发动攻伐。”
“明年夏天?”赵松又是一惊。
他没想到皇上的筹划居然会这么急。
“既然已经定了计,那自然要快点,难道还等着拖下去吗?”皇上平静地说,“好了,该告诉你的都已经跟你说了,你这阵子就多收集一些日本的资料,尽快给我做一份计划吧。话说在前头,要是你的计划敷衍了事的话,那我一定要让你挨几顿板子!”
“臣不敢!”因为皇上说得如此亲切,所以赵松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他也明白皇上的玩笑话里面隐藏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威胁,因此他知道自己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完成这项差事,“臣等一定会尽心竭力,决不让皇上失望!”
他这次被从沈阳调回来的时候,他的跟了他多年、配合极好的参军校尉也一起被调了回来,当时他还没有弄懂上面的用意,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这是皇上为了方便他更好筹划这次远征而特意布置的举动。
皇上如此深谋远虑,又将如此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了自己,作为臣子,自己怎么能够不尽心竭力地效命呢?赵松的心里突然涌上了一种急迫感,他知道如果夏天就要出征的话,留给他们制定计划的时间不会太多,他必须和这几个参军一起抓紧时间,制定一份有可行性的计划来,这样才能让皇上满意。
不过,虽说如此,他的心里还是有些问题需要弄明白。
“陛下,这次出征有三个团,编成一个旅,臣任旅正,那这三个团里面,最好有一个团是从臣自己本人带的旅里面挑一个,这样指挥起来可以如臂使指……”
这么大的行动,他也不指望自己这个旅能全部吃独食,把整个任务都揽下来,军内派系那么多,别说他了,皇上肯定也会让别的派系也出人担任团长,这样才能平衡。
所以,他也只想着用自己的一个团就够了——这年头带兵打仗,没有一支自己从头到尾抓着的部队,打起仗来还真是不太顺心。
“可以,你就是这次的旅正兼团正,我可以从辽东你之前那个旅里面调一个团划拨给你。”皇上很体谅赵松的心情,于是马上就答应了下来,“另外两个团,我当然也不会给你一些虾兵蟹将,都会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兵。团正也定好了,就是马同济,黎黄河两个,这两个人虽然年轻,但是个个精明强干,都是有造之才,调给你绝不会碍了你的事。”
“臣明白。”赵松再度躬了躬身。
马同济,黎黄河这两个人他都知道,马同济是巨鹿侯马冲昊的大儿子,黎黄河则是颍川侯黎大津的儿子,他们两个现在都可以说是大汉军中的后起之秀。他们不仅家世优越、是大将勋贵之后,本人也是素有才能而且战功赫赫,在军中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头,皇上将这两个人调配到自己的麾下,只要他们能够服从自己的指挥,那这场远征的胜算肯定又会增加几分。
“谢皇上隆恩!”赵松再度谢恩,然后继续说了下去,“皇上,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你的问题倒是挺多的啊?”皇上仍旧微笑着,“说吧。”
“出兵在外,后方的供应乃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这种渡海远征,粮秣弹药的供应更是一时都短缺不得,所以……这次后方万万不容有失……”赵松说得有些吞吞吐吐,但是皇上是能够听明白他的意思的。
他说得没错,远征在外,后方的供应是最为重要问题,绝对不容许拖延和混乱,所以皇上之前也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并且有了相应的打算。
“你放心吧,这次的远征,后方的统筹我已经有了人选了。”皇上的声音还是那么平淡,“你觉得让太子来负责怎么样?”
虽然他的声音并不高,但是这个问题,再度让赵松一时间震惊得瞠目结舌。
这次的远征,后方由太子来统筹负责?
太子可是国之储君啊,皇上居然让他来亲自负责这次远征的后方供应?
“怎么,你不放心吗?”皇上打量着低着腰的赵松,表情里面看不出任何含义来,“我知道太子现在还小,不过你放心,我会有其他的安排的,不会让你为难。”
太子是在徐州龙兴之时和皇后生下的嫡长子,前朝天启元年出生,今年算虚岁不过十三岁,就算明年夏天开始征伐,他也不过是十四岁而已,让这么大的来负责后方,听起来是不大可能,不过皇上的谋划向来深远缜密,他肯定到时候也会为太子配备一个智囊团,协助他做好后方的工作,赵松并不担心没人办事。
是的,这个决定对赵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太子出了名的早慧,性格也是沉稳刚毅,大有皇上之风范,绝不会轻浮孟浪给赵松在后方添乱。最重要的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上,谁敢在他亲自负责的事情上敷衍塞责?
有人敢拖延他赵松的事,有人敢让他赵松不高兴,但是有谁敢让未来的皇帝不高兴?
无论如何,绝不会有人胆敢懈怠。所以这次他不用担心后方的问题了。
同时,赵松也明白,皇上既然这么安排,那就绝不容许自己失败。他感受到了皇上那种志在必得、绝不容有失的决心。
千钧重担压到了他的肩膀上,同时也代表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既然皇上把精兵强将给了自己,还让太子亲自在后方坐镇,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失败?
不期然间,赵松再度慢慢地跪了下来,然后头触到了地毯上。
“皇上请放心,明年之内,赵松誓要让日本上下俯首系颈,听凭皇上发落!”
“很好。”皇上只是平静地笑了笑,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第1453章君臣议
赵松离开了皇上所居的住处之后,并没有离开军营,而是在军营里面另外找了一个住处住下,他的那几个亲信的参军也被召过来了,虽然他们并没有觐见陛下的资格,但是他们也被特意安排到住在他的住处旁边,方便他们构思相应的的计划。
而赵松走了之后,皇上却没有闲下来,他的日程每天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的,安排赵松的觐见,只是今天日程中的一小件事而已,接下来的事情还要更加重要。
皇帝一直站在台阶上的地图前面,若有所思,有时候还用手在地图上面比来比去,大堂角落里面的侍从们仍旧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以免打搅到皇上的思绪。
直到许久之后,才有一位中年的侍从武官踏着极轻的脚步,慢慢地走到了平台的边缘。
接着,他悄无声息地跪了下去。
“启禀皇上,雍国公、蔡国公、平原侯都已经到齐了,现在都在会议厅里面等着陛下。”
“都已经来了?”皇上终于从地图上收回了自己的视线。“那好,通知他们准备,我马上过去。”
“是!”这位高级的侍从武官马上站了起来,利落地转身就离开了大堂,走向了偏厅的会议厅。
雍国公就是当今大汉朝廷的丞相王兆靖,是统领内阁的最高等级的大臣,也是整个华夏文官的顶点;蔡国公就是石满强,他和纪国公陈昇、曹国公吉香一样,也是大汉军队的元帅,现在节制着山东、河南以及湖广和四川的大汉军队,最近因为一直在统领大军平定四川,所以一直驻节成都,这次是特意被皇上调回来的;而平原侯则是陈宏,现在在内阁当中担任阁臣,负责财税一块,号称财相。
自从定鼎天下之后,新皇朝在皇上的一手设计下,沿用了旧朝一些制度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文官制度自然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前朝政治的一个问题就是掌控政府实权的内阁和负责实际事务的六部脱节,使得首辅可以轻易独揽大权,大多数阁臣找不到负责的具体事务只能沦为摆设、起不到辅佐作用,而六部则因为负责事务的大臣地位降低而行事常常掣肘,结果上下沟通不畅运转不灵。
于是,新朝一建立,在沿用了内阁的同时,皇上也做出了将内阁和六部融为一体的决定。这样,首辅大臣(官称丞相、也有人称其为首相)可以统揽全局,而其他阁臣也可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施展拳脚,上下一体如臂使指。
不过,由于国朝事务繁多,所以六部也按照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拆分和职权划分,内阁的阁臣现在有十几位之多。
比如户部,它的职能就被拆分开了,户籍和人口管理被划分到了民政部里面,其分管的阁臣号称“民相。”;而天下的财计税收则被划分到了财政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财相。”(平原侯陈宏现在就任财相),而商业贸易这一块则被划分到了商业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商相”,现在由上党侯周学智担任。
至于皇上的妻弟,被封为卫国公的徐厚生,在定鼎之前就负责工业事宜,新朝建立之后,他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负责工业部的“工相”,负责全国的工矿和建设事宜。
在这样一套新的政府体制之下,阁臣的地位开始和职权挂钩,再也不至于出现前明那样的首辅一手遮天而六部人浮于事的现象。
丞相总揽天下全局、财相握有天下财计大权,这两个可以说是朝廷当中最为重要显贵的职位,如今这两位年届中年的重臣都已经被召来了,平静地坐在偏厅的长条形圆桌椅的一边,偶尔交头接耳。而元帅、蔡国公石满强则坐在圆桌的另一边,他看着对面目不斜视,并没有参与到这两位内阁重臣的交谈当中。
在前明时代,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不管地位多高的武官,在内阁首辅之前都没有正坐的资格,甚至连坐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这种场景当然不会出现。不过,自从新朝建立起来之后,皇上痛感前明由于贱视武人导致武人地位低下,以至于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的教训,于是着意提高武人的地位,将军队的统御之权完全抓在手中,让军队自成体系,不允许文官通过掌握升迁的方式来压低武人的地位。并且,他多次赐予军队中的高官荣衔,以便给他们更有底气维护自己的地位。
他并不害怕给武人以高地位之后武人会作乱,因为他知道,只要民心军心在朝廷一边,谁作乱都不可能得逞,极少有人会铤而走险——而如果民心军心尽失的话,就算武人不作乱,王朝又怎么能保得住呢?
同时,正因为大汉刻意保持文武平衡的缘故,所以两位内阁重臣也就没有在议事厅当中主动与石元帅交谈。
并不是因为他们关系不好,而是他们有意在避嫌。
当侍从武官通知皇上即将到来之后,两位重臣也不再交谈了,三个帝国最顶尖的文武官员,都正襟危坐,等待着皇上的到来。
整个会议厅一片寂静,只有黄铜珐琅彩西洋钟刻度的微微颤动声,才提醒人们时间并没有停止流逝。
“皇上驾到!”伴随着一声雄厚浑实的呼喝声,三位重臣同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了两边的空地上。
当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皇帝走入议事厅的时候,三位拥有莫大权势、可以让万人为止噤声的重臣,齐刷刷地双膝向下跪了下去,然后口中同时喊了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只是随意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自顾自地走到了主位上。
椭圆形的议事桌本来座位都是一样的黄梨木制的座椅,但是在重臣们的坚持下,主位特意高了一级台阶,而且座位也包金嵌玉,以体现皇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了这个座位之外,议事厅的其他陈设都比较简朴,甚至可以说简陋,没见过的人根本难以相信,就是这座简陋的议事厅当中,无数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无数人生死的重大决定被制定了出来,然后被整个帝国的官僚和军事机器所执行。
因为经常得以觐见到皇上,所以这些重臣并不像赵松那样忐忑不安,但是仍旧屏息凝视,深怕惹得皇上不高兴。
他们都可以说是皇上起家一开始就跟随着他的老兄弟,但是到了现在他们都清楚,他们已经是君臣,其中的界限已经明确,他们必须维护这种界限,再也不能将往日的相处方式延续到现在的环境之下。
正因为他们有这种觉悟,所以在皇上登基之后,无论皇上怎么拒绝,他们还是用各种方式来尊崇皇上,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他们知道这对皇上对他们自己都说最好的选择。
“让你们久等了。”皇上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房间里面是侍从走出去。
这些侍从武官没有任何迟疑,统统寂静无声地走了出去,然后把门都关上了,只留下了一个年轻的书记在会议厅的角落里负责记录几个人的谈话,以便日后查询记录——这种书记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靠的年轻人,在未来也会被提拔到内阁官厅当中任职,前途都十分光明,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有任何泄密的想法。
等到这些人都走了之后,皇上原本严肃的表情顿时就缓和下来了不少,“好了,现在人都走了,你们别摆出这幅紧绷着脸的样子了,都是自家兄弟,有话可以随便说。”
看出皇上的心情很好,所以三位重臣暗暗对视了一眼,都松了口气。
不过,纵使如此,他们还是不敢在皇上面前真的拿自己当兄弟恣意放肆的。
“谢皇上恩典。”三个人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当朝丞相、雍国公王兆靖,所以根据重臣们之间不成文的规矩,他来负责回话了,“我等身为臣子,理应尽心辅佐陛下,不敢妄自僭越。”
“什么僭越不僭越的?这天下是我带你们一起打下来的,我还得带你们随着我一起治!”皇上不满地皱了皱眉,“我现在深居九重,你们要是顾虑这顾虑那,都不好好说话了,我怎么知道事情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一番话,说得亲切当中又透着一股信任,几位重臣又是激动又是欣喜,脸上也都露出了笑容。他们对皇上的尊敬,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是皇帝、因而地位至高无上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发自内心尊崇。正是在皇上的带领之下,他们结成了一个团体,然后从徐州一步步走了出来,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席卷了整个天下,在他们的心中“皇上明见万里、绝对不错,我等只需要照章执行。”的思想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潜意识,几乎从不反对皇上的任何意见,哪怕这个意见他们并不是特别理解。
第1454章铸币
接着,皇上又将视线放到了元帅蔡国公石满强身上,然后看着他结实但又黝黑、显露出一些风霜的脸,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
“满强,这么久不见,你比过去又黑了不少啊……你在四川真是辛苦了。”
“为皇上效劳,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石满强挺直了腰,硬声回答,“只恨没有为皇上克尽全功,荡平所有前明余孽,臣惭愧!”
“惭愧什么?你已经打得够好了,前阵子我听到奏报,你都已经把前明的余孽全赶出四川了,就连当地土司的乱事也平定了不少。短短几年就做出了这样的功劳,我高兴还来不及,还要你惭愧什么?”皇上又是一笑,“前明余孽现在就那么点了,他们不过是躲在山野之间苟延残喘而已,随时都能打垮,我都不急,你也不用急!”
“现在那些前明余孽在朝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