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喜的并不只是得到了太子殿下的嘉奖而已,更让他们欣喜的是日本朝廷的使者已经接受了大汉这边的做法,并且主动配合,答应为他们穿针引线,他所写的这一封长信,自然也可以作为敲门砖去和京都方面联系。
“大人这是要打算去京都会一会日本的朝廷吗?”看着他跃跃欲试的样子,刘靖问。
“对。既然已经有了这东西,那不如早点去吧,若是能快些跟京都搭上线来,说不定能够对我们大有裨益。”
“大人此言有理,不过大人打算怎么样去京都呢?若是以现在的身份去京都的话,难免会惹人疑窦啊……”刘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然不能够就这么大摇大摆去了,我打算乔装打扮一下,干脆打扮成岛津家的人。”周璞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岛津家虽然是外藩大名,受到幕府的嫌忌,不过他们总归是日本国内的人,而且和京都一直都有来往,我可以借着和他们的人一起上京都的机会去面见他们的朝廷。”
“那大人想好怎么去接触他们的朝廷了吗?”刘靖再问,“别忘了在京都,幕府是有专门的机构来约束朝廷的,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和他们搭上线的。”
“那自然只能再靠一下岛津一家了,他们既然几代人都已经盘踞九州成为大名,自然应该就会有些门路。”周璞笑了笑,“再说了,既然他们现在已经上了我们的贼船,那为我们出些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道理是这样没错,不过……老实说,下官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当。”刘靖似乎还是有什么话要说的样子,“单独依靠岛津家有些太过于危险了,毕竟岛津家也是树大招风。而且……如果一直都让岛津家立功的话,战后我们难道还能再靠岛津一家来维持对日本的管制?”
“刘大人?”周璞探寻地看了一下对方。虽然不明白他的具体意思,不过刘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无论是从现状还是从长远的考虑来看,若是能够不依赖岛津一家,那自然是最好的。“大人似乎是心里有些主意了吧?那干脆告诉我吧,还没有什么别的好方法,如果有的话,我肯定欣然采用。”
“也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刘靖笑了笑,“大人这次前去京都可以靠别的人去找到朝廷,有些人要比岛津家动静小得多,也不受注意得多。”
“愿闻其详。”周璞马上追问。
“日本的朝廷虽然一直都受着幕府机关的监视,但是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人看守着,甚至他们还有表面上的尊重,不至于乱来,至少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可以自由无碍的。”刘靖小声跟他解释自己的意思,“所以,大人可以尝试一下通过商人来找上门路。”
“通过商人?”周璞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是的,既然是日常居处都没有受到限制,他们当然可以自由和商人来往,从外面购买衣物和其他物品,”刘靖的脸上仍旧挂着笑容,“幕府这也是瞧不起朝廷,觉得他们反正只会吹箫鼓瑟,别的百无一用,所以干脆管都不管了。”
“其实幕府这样想也没错啊,朝廷的公卿大多确实百无一用,也不用太防着。”想起了那位使者桥本实村的表现之后,周璞突然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总之,大人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了,大人的心里恐怕早就已经有了定计了吧?这个大人属意的商人,到底是谁?”
“下官哪里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属意?无非就是给大人一个建议而已,至于采用不采用,那完全是要看大人自己做主。”刘靖却摆了摆手,一副真的只是把自己当成下属的样子。
“刘大人这就见外了,现在我们是同舟共济,是共患难的生死之交,若是出了什么大事,搞不好大家一起就要被幕府给赶尽杀绝。就算侥幸大功告成,大家搏了个富贵,以后恐怕也还是会一起共事,哪里能分什么高下!今天我们得了太子殿下的嘉奖,又不是奖给我一个人的,若无大人居间策应的话,恐怕我就是事倍功半了……还请大人继续照应我吧。”
“大人莫要如此说!为国效劳乃是我等的本分,岂敢自行居功。”刘靖虽然表面上一脸惶恐,但是到了周璞信誓旦旦的保证之后,他心里也十分高兴,“其实因为我朝对日本的出口量极大,所以有很多商人看中了其中利益,一直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跟我们来往,以期从中分一杯羹,因此若是想要找人帮忙的话倒也不难。比如三井家就是其中之一。”
“三井家?”周璞皱了皱眉头,从脑中搜索了一下,并没有找到类似的印象,“他们不是海商吧?我没有听说过。”
“他们不是海商,但是他们想要参与进来,所以现在有求于我们。”刘靖一脸神秘地回答。
接着,他跟周璞解释起了具体情况——三井家是伊势国的一家商人,在战国时代开始在各个大名之间经商,小小地生发了点家资,然后开始涉足当铺和酒屋行业,依靠着这两个行业的经营,在几代人之间积累大量财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豪商。
在战国时代,这样的豪商家族有很多,他们几代人经商,在各个大名的统治范围内游动经商,当中出了不少知名人物。因为各地的大名都需要他们来贩卖物资、维持领地内的经济和军备,所以这些商人当中,有许多人甚至还得到了顶级大名的礼遇。
比如堺市的豪商今井家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家豪商当时拥有莫大的财富,并且在实权大名当中也拥有巨大的声望,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联姻,让自己的第六子忠辉迎娶他的长女,就是通过今井宗薰从中介绍的,可见他们这些商人的影响力。
然而,好景不长,在德川幕府席卷日本,攫取了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之后,情况开始有了变化。为了防范压制这些心有异心的各地大名,幕府有意在经济上压制大名们,因此各地大名的经济都日渐窘迫,和他们的商业往来自然利润也开始逐年下滑。在这种情势下,三井一家开始寻求其他方式来弥补损失。
不出意外,他们把目光放在了海外贸易上,尤其想要参与到如今已经越来越庞大的对华贸易里面。豪商行事,自然就会带上些许豪商的气势,他们一开始就通过交好的官员找上了刘靖,然后奉送上了一大笔钱,就这样打开了和大汉之间的关系。
不过虽然身为大汉在长崎最高层的官员,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刘靖一个人就能够说了算的,他只是口头上答应给予对方一些便利而已,而就算是这样,三井家已经在两国贸易当中发了一些财。
三井家是伊势出身,在近畿地区自然有不小的影响力,和京都不少公卿家庭都有来往,而且身为商人,本身就比岛津家要少喝多顾忌,如果能够借助他们联系上京都的话,那当然比周璞的打算要好很多。
“听上去这个三井家倒还算不错……”周璞听了他的解释之后,沉吟了片刻,“不过,商人重利轻义,而且他们也只是为了利益来找我们的,未必愿意承担危及到生命安全的风险。”
“大人说得极是,商人重利,尤其是开当铺的,那更加是十倍百倍的奸猾,日本人大多数都脑子憨直,但是他们少数人却奸猾得令人叹服,这位三井高俊就是其中之一。”刘靖完全不反对周璞的说法,反而十分认同,“然而重利倒有重利的好处,只要我们予以利诱,他们什么事情都肯做,毕竟现在他们有求于我们。我们不需要跟他们说大人要去京都的用以,只要说出这个意向就好了,想来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会答应我们。”
“这倒是有道理……”周璞点了点头,“那好,就这么办吧。大人现在就去找三井家的人说合吧,如果能够办成,那我就尽快动身。”
接着,他突然就苦笑了起来。
第1597章不会进军关东
“商馆里面有会剃头的人吗?早点给我剃头吧,就算找了三井家不找岛津家,还是要乔装改扮为好。”
“有倒是有。”刘靖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大人还真是豁得出去啊,我在这日本,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唯有一点,就是他们这个头型……剪一半留一半,不伦不类,着实有些可笑。”
“丑是丑了一些,不过现在大事在身,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周璞笑着摇了摇头,“再说了,有些人为了大业,连身家性命都能抛却,我无非是掉些头发而已,算的了什么!迟早也会长出来的,那时候谁的脑袋上面还能留头发,就得你我说了算了啊。”
“大人说的是,迟早会长出来的。”刘靖也笑得十分欢畅。“对了,这三井家说来还真是有趣,他们找上我们的时候,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平民商人,反而喜欢自称自己是藤原家的后裔,是正经的公卿贵族后裔,我会他们是否有谱系,结果他们说多年传承当中历经各次战乱,所以谱系渊源已经散失了,只是家族当中口口相传的,但是这个血统是绝对不错的,还一直都在跟我坚持……大人是没见过他们那个认真样啊,也真亏得他们吹得出口啊!”
“喜欢攀附血统,稍微阔气一些的人就喜欢给自己找个贵祖宗,这种人在中国都不少,更何况日本?”周璞笑着摇了摇头,“难道丰臣秀吉不是又姓平又姓藤原?如今德川家难道又真是源家的后代?我看日本人看中门第渊源的性子,一千年都是改不了了。”
丰臣秀吉原本是个平民之后,没有贵族血统,结果崛起发家之后,他拼命想要给自己攀附血统,先后给自己找了木下、羽柴两个氏名(这两个姓都是平家的后裔渊流,所以在大明和日本交战的时候,大明把秀吉称作平秀吉),最后甚至找了公卿近卫前久作为义父,把姓变成了藤原,虽然最后被天皇赐姓丰臣,但是实在免不了有“三姓家奴。”的讥讽。
“大人说的是啊……日本人这性子怕是改不了了。”听到了周璞的话之后,刘靖深以为然,然后满怀感触地叹了口气,“不过,其实我辗转各地多年,看到其他地方的人和日本人也差不多,都心甘情愿地俯首在有血统渊流的贵族脚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恐怕也只有我们中华之人才能说出口了。呵……前明太祖明确对天下昭示自己是淮右布衣,我朝天子也从不讳言自己是徐州良家子,这份气魄怕是盖过德川家康不知道多少了。”
“说的就是。”周璞连连点头。
新朝是取代大明夺取天下的,身为官员,过于称赞前明太祖是政治上犯忌的,所以周璞虽然十分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是很快就把话题转开了。
刘靖并没有说大话,在和周璞定计之后,他马上叫人找上了三井一家在长崎的负责人,然后将自己的要求说给了他们听。当然,他不可能将真实的打算告诉他们,只是说商馆里面有一位刚从大汉来的官员想要游览一下京都看看古迹,想要让他们帮个忙。
三井家的人因为怕承担责任最初不大情愿,用尽各种理由推脱,甚至还说出了“京都其实早就被烧成了白地,大部分古迹都被毁了,现在的京都只是最近几十年才重新建起来的,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古迹。”之类的话,但是刘靖以这位官员其实在国内靠山很硬,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自己得罪不起为理由,仍旧坚持这个要求,甚至还暗暗以未来三井家在两国贸易当中的地位相威胁,无奈之下,在犹豫了很久之后,三井家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
当然,刘靖也保证了这位官员绝对不会惹事,甚至周璞还和他们的人见了面,亮出了自己不久之前仿照现在在武士和平民当中十分流行的月代发型,并且表现得十分谦恭,明说自己真的只是仰慕日本国的文化,所以想要去国度见见世面而已。
经过了这样几次交涉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三井家的配合,然后趁着他们的商铺要派人前往伊势本乡的机会,跟着他们一起踏上了北上的旅途。
九州岛和本州岛挨得十分近,只是隔着一道窄窄的关门海峡而已,从长崎出发之后,他们很快就穿过了九州岛北部,然后经由小仓乘坐渡船来到了下关,登上了本州岛的土地。
与被视为边陲的九州岛不同,本州岛是日本列岛当中最大的,也处在最为中心的位置,当真的踏上了本州岛的土地之后,周璞自然也是感触略微不同。
周璞是以商旅护卫的身份参与到商队当中的,这些年来日本各地大体安定,原本各藩的武士子弟人口开始大量繁衍,偏偏幕府又不需要征召这么多武士、而且各藩的财政状况也日趋紧迫,所以各地非幕府直领的武士阶层的贫困化已经开始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浪人开始在各地流窜,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就连幕府都在为之头疼,自然商队也必须做出相应的防范。
因为心里清楚自己现在要走的路线,很有可能是他未来要带着大军一路北上的进军路线,所以一路上他很注意观察沿途的地形和风土人情,甚至有些重要的信息还要自己记在笔记里面。
他这样的举动自然有些奇怪,不过现在在德川幕府治下,幕府已经大致安定和平了三十几年,早已经变成了太平盛世,而且商业十分繁盛,所以也没人注意这个商队,更没人注意他的奇怪举止。
而商队内的人也知道他就是来本州岛游历的,就好像当年的那些南蛮传教士一样,所以也见怪不怪,只当他在记自己的游历笔记。
下关一地,在古代的行政区划当中属于山阳道内的长门国,而到了现在,已经毛利家的领地长州藩的一部分。
毛利家在战国时代曾经十分辉煌,在曾经的各代家主尤其是毛利元就以及毛利辉元等卓有能力而且雄心勃勃的枭雄的统领下,通过历代以来的积累和不择手段的扩张,拥有长门、周防、安芸等等山阳道诸国乃至九州岛一部分的领地,在战国时代成为领地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名之一。
在织田信长崛起的时候,一心想要问鼎日本的毛利家自然与他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双方几次大兴刀兵,毛利家联合越后的大名上杉谦信一次抵抗织田家的扩张,当时身为织田家大将的丰臣秀吉——那时候还叫羽柴秀吉——就是当时织田方对阵毛利家的前线领兵大将。
因为织田集团的实力膨胀太快,在多年的交战之后,毛利家渐渐地处于了不利的地位,手下纷纷叛离,就连一直以来的附庸大名比如宇喜多直家等人也出现了动摇,反而投靠了织田家。面对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家族不得不因此暂时放弃了称霸日本的打算,转而想要和织田政权谋求和解。
正在这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将织田信长和他的长子逼死,而急于回到织田家根本重地、谋求继承织田信长政治和军事遗产的丰臣秀吉就快速地与毛利家达成了和解,然后急速实现了“中国大返还”,率大军急行军赶到了京都并且讨伐明智光秀,从而为自己夺到了继承织田信长一切资本的机会,接着在贱岳合战当中击败了自己的最大对手柴田胜家,正式成为了织田信长之后的又一位天下人。
丰臣秀吉急速崛起并且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之后,当时的家主毛利辉元审时度势,决定暂且臣服于丰臣政权,而这时候丰臣秀吉也急于安抚各地的实权大名,双方一拍即合。
在那时候,丰臣秀吉通过检地和安堵,给毛利家确定的领地为一百二十万石(因为丰臣政权初立,而且有意想要绥靖各地大名,所以检地做得十分粗疏,毛利家的领地实际上超过了二百万石),因为拥有如此巨大的领地,毛利辉元也就和被安排到了关东、领地接近二百五十万石的德川家康一起成为丰臣家五大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十几年,丰臣秀吉就在两次侵朝失败的阴影当中病逝,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无法理政的幼子丰臣秀赖。而执政权力就下落到了以五大老和五奉行手中,为了争权夺利、继承丰臣秀吉的政治遗产,这些实权大佬们开始了十分激烈的明争暗斗。
其中,因为实力最强,德川家康自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一大批丰臣政权下的大名开始集结起来反对德川家康,而心怀野心的毛利家也选择了站到他们一边共同反对德川家,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另一位大老、年纪最大的前田利家因病去世之后,两方居间再也没有了可以协调的人,家康自己也觉得结束蛰伏、夺取日本时机已经来临了,于是也不再顾忌,开始步步紧逼,而石田三成一派也不肯退让,最后两方只能选择以战争来决定高下。
关原之战当中德川家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西军一败涂地,而德川家自然也开始了对这些反对自己的大名们的清算,大老们当中石田三成作为首恶被处死,宇喜多秀家被迫逃亡、领地被没收殆尽,而上杉景胜和毛利辉元两家则不得不对德川家俯首称臣,同时遭遇到了减封的处分,上杉家的领地从一百二十万石减少到了三十万石左右,而毛利家的领地则减少到了三十六万石,领地可谓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