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在投靠大汉使臣的时候,他已经得到了大汉使臣战后封赏五十万石领地的许诺,而现在又加封了二十万石,等于说现在他在战后将会有七十万石的领地——而且从大汉使臣之前的做派来看,只要他今后继续表现良好,那么肯定还会再次给他加封。
也许,我在战后能够成为百万石的大名也说不定——他忽然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之前他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手下,虽然很得赏识,但是顶多也只是给了十多万石的领地而已,原本经过了那么多浮浮沉沉他已经看透了世事,也对柳河藩的领地十分满意,打算在这里终老,结果没想到,他在暮年行将就木的时候,却因为大汉派过来的使臣,居然得到了大用,甚至有可能成为整个日本最大的大名之一。
人生之无常,立花宗茂已经痛切地领悟到了。
而大汉使臣的慷慨封赏,也让立花宗茂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对方对自己的看重。
在封赏了立花宗茂之后,周璞也在天守阁当中,开始大规模地封赏作战有用的将士。为了安抚二条康道等人的心情,他刻意地封赏了许多日本朝廷军队的将士。不过,考虑到日本朝廷对领地的苛求,他对这些将士封赏只以金银为准,并不封赏领地。
而东乡重方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天守阁当中,接受周璞的封赏。在见到东乡重方这个老相识的时候,周璞眼睛一亮,然后抛下了其他人,径直地走到了东乡重方的面前。
“东乡,好久不见!”他笑着朝对方打了个招呼。
而在他如此的热情面前,东乡重方却微微有些茫然。
之前蒙受藩主岛津忠恒的命令,他来到了这位大汉使臣的身边担任护卫,不过那时候对方可谓是身处险境朝不保夕,两个人之间也算是成为了朋友。
可是如今一切都已经是今非昔比,他现在已经是万军的主宰,说一不二的大汉使臣,就连朝廷的公卿和各地的藩主,都必须对他毕恭毕敬俯首帖耳,他东乡重方不过是一介藩士而已,哪里又有立场和他如此亲切?
“拜见大人!”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毕恭毕敬地躬下了身来。
他这么郑重其事,倒是让周璞愣了一下,然后禁不住又失笑了。
“别这么郑重!我们之前是朋友,你也帮过我那么多忙,现在你搞得这么生分,岂不是让我为难?”
“大人……”东乡重方有些迟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好了,别这么拘谨,和当初一样对我就行了。”周璞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之前在攻城时的事迹我已经听说了,十分令我佩服,果然英雄了得,贵藩藩主没有看错人。”
周璞的话勾起了东乡重方的回忆,那城中惨烈的一幕幕再度浮现到了他的眼前。
当时的辛劳和牺牲,又怎么是一句“英雄了得。”就可以说尽的?
“现在你已经是我军的功臣了,你的战功一定要得到奖赏,”他还在回忆的时候,周璞已经继续开口了,“我打算让你做大名,你愿意不愿意做?”
因为之前东乡重方尽心尽力地跟着他,如今周璞也打算重重回报一下,借着他在城内的战功,封给他一两万石领地,让他脱离萨摩藩,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名,也算是自己回馈他的方式了。
周璞觉得作为一个武士,能够成为大名应该是一辈子的夙愿,如今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实现,他应该会很感激自己。
然而他等了片刻之后,并没有得到东乡重方感激涕零的表示,他反而还是迷茫地睁着双眼,好像神游物外的一样。
这怕是之前在城内连日连夜地厮杀,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吧?周璞暗想。
“你觉得这个奖赏怎么样?”他再问了一次。
“大人,能否答应在下一个请求。”这时候,东乡重方突然抬起头来看着周璞。
“请说?”周璞微微惊诧。
自己已经给得足够优厚了,如果他还要求更多东西那就未免有些不识好歹。
“大人……此次攻城,我军损失极大,这些死去的将士当中,有不少人比在下还要奋勇,正是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我军才能攻破此城……所以我们的功劳和他们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东乡重方看着周璞,十分恳切地说,“所以,我想请求大人下令在城内建一个慰灵碑,祭奠这些死去的将士,让他们的英灵能够安息。”
周璞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在自己面前对方居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不过,他很快点了点头。“好,多谢你提醒,我会下令在此城立碑的。”
接着,他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再度拍了拍东乡重方的肩膀,仿佛是在嘱托,“以后做了大名,也一定要记得关爱领民啊……”
东乡重方直接跪倒在了地上,然后重重地向周璞叩首。“谢大人!大人的恩情,在下永世难忘!”
“以后继续好好打仗吧。”周璞挥了挥手,示意他先行离开。
在周璞的命令下,城内的恢复工作很快就开始进行,而立花宗茂也带兵出城向畿内挺进,开始追击那些幕府的败兵。
诚如立花宗茂所料,板仓重宗在姬路城带走的幕府军队果然在逃窜当中毫无战意,而且行军速度极慢,所以他一路快速追击,很快就将这些军队重新打败,他们大部分被杀被俘,少部分幸存的官兵也溃散到了山林当中,再也无法和大汉军队争锋。
板仓重宗一路逃亡,最后干脆丢下了手中的部队,和高木清只身逃回到了京都。
而随着幕府军在姬路藩的溃败,局势开始变得对他们更加恶劣。
备中备后陷落,而山阴道的石见国和出云国也渐次陷落,西国已经全部落入到了敌人之手,现在播磨国陷落,畿内已经是门户洞开,大汉军队一路挺进到了丹后国和摄津国当中,兵锋直指京都。
而大汉军队突入到近畿的事实,也让畿内的人心变得更加浮动,近畿豪商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大汉,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他们手中,大阪和堺市本身也已经因为幕府兵力空虚而脱离了幕府的控制,就等大汉军队前来接收。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幕府大势已去了。
第1676章离心离德
随着大汉军队的进军,姬路城之战幕府惨败的消息也飞快地传递到了日本各地,震撼到了每个角落。那些忠于幕府的人,对此倍感痛心,甚至惶惶不可终日,而那些对幕府不满的人则为之欢呼雀跃。
至于那些表面上一直不为所动、但是实际上一直在窥伺时机的人,他们则更加感受到了一种急迫性,他们想要尽快行动起来在激变的时局当中谋取利益,或者至少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幕府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的今天,阻碍他们行动的阻力已经越来越小。而在大汉军队越来越深入本州岛的同时,他们也将面临是否抵抗大汉的两难抉择。
加贺藩的前田家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加贺藩的立藩之祖前田利家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个尾张国小武士,因为自幼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小姓、备受织田信长信任而开始发迹。在多年的生涯当中,他在织田家的军队当中慢慢升迁,随着织田信长转战四方,并且一路立下大功,最后被织田信长封为了统兵大将,并且给予了能登国二十三万石的封赏。
不过,真正让前田利家发迹显赫的并不只是打仗的智谋和勇敢而已,他一次次在战国末期激荡的形势当中战队,并且总是和胜利者站在一起,也成为了他发迹的主因——更也是前田家能够保有富贵,而不是像其他许多大名家族一样被激荡的时势消灭的主因。
在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以后,织田家的各个大将们开始为了继承他的遗业而纷争,主要的两个对手就是柴田胜家和丰臣秀吉,而前田利家一开始支持柴田胜家,但是在后来,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之后,他判断柴田胜家不是丰臣秀吉的对手,于是很快投靠了丰臣秀吉。
一个二十多万石的大名投靠,自然给了丰臣秀吉很大帮助,而后他在贱岳合战当中决定性地击垮了柴田胜家,并且逼迫对方自杀,于是丰臣秀吉就成为了继织田信长之后第二个凭陵天下的人,也成为了前田利家的新主君。
为了奖赏前田利家,丰臣秀吉又加封给了他新的领地,把能登国周边的加贺国和越中国也封给了他,这三国的领地也成为了前田家的基本盘和富贵的来源。前田利家对丰臣秀吉感激涕零,并且成为了丰臣家五大老之一,和德川家康并列,还深得德川家康的敬重。
但是战国的乱事还是没有结束,很快,随着太阁丰臣秀吉的死,丰臣家的政权也陷入到了风雨飘摇当中。和十几年前一样,前田利家又陷入到了需要作出选择的境地。
前田利家很感激太阁大人对自己的恩义,但是他并没有和开始产生了揽权迹象的德川家康全面对抗的意愿,而是选择以温和方式来应对家康。而后不久,前田利家死去,他的儿子前田利长继位成为家督。
在这时候,已经羽翼丰满的德川家康更加是咄咄逼人,大有借机继承信长和秀吉的事业,成为新的天下人的意思。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川家康和一部分丰臣旧臣产生了绝大的矛盾,眼看就要大打出手。
而这时候,拥有莫大领地和势力的前田家也成为了家康重点拉拢的目标,他软硬兼施,希望前田家能够支持自己。而这时候前田利长判断丰臣家留下的体系现在已经无法维持了,他思前想后,经过几次犹豫,最后还是投靠了德川家康,打算用这种方式在时代的乱局当中保全前田家。
和父亲一样,他的赌注再一次下对了,在关原之战当中,前田利长作为东军的将领,虽然打仗半心半意,几次被西军阻挡,但是毕竟也成为了胜利者的一员。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德川家康也刻意想要拉拢前田家。
于是在他的授意下,前田家的领地更加得到扩大,最后变成了一个一百二十万石的大藩,这也是幕府之外所有大名中领地最大的。
当然,这也绝不是说前田家在德川家的治世当中一帆风顺,实际上,作为前科累累的反对派、作为屡次改换门庭的旧臣,再加上还拥有百万石领地,所以德川家对前田家十分疑忌,屡次用各种方法来打压前田家,削弱他们的实力。
在德川秀忠继承将军大位之后,他对前田利长十分疑忌,甚至认为前田利长曾经试图暗杀德川家康和幕府的重臣本多正信。在这样的罪名面前,前田利长当然百般辩白,想尽办法来消除将军大人的戒心,并且还将自己的弟弟作为人质送到了江户,这才平息下来了事件。
由此可见,虽然表面上慷慨,但是幕府对前田家的猜忌和防范是一点不少的。
前田家在时局变乱当中几次站队都站到了正确的位置,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多少人拼死打仗也打不到的领地,着实成为了那个变幻不定的时代的一个注解。而父祖们这种站队投注的行事风格,注定也会作为家风传递下来,成为前田家子孙们的本能。
在二十年前,前田利长就已经死去了,继承他的家督之位,统治着整个加贺藩的藩主是他的养子前田利常——前田利常本来是前田利家的幼子,不过因为长兄前田利长没有子嗣,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前田利长收为了养子,作为藩内的继承人——这种安排看似有悖于伦理,但是在战国时代倒也是十分常见。
同时,为了笼络前田家,控制这个百万石大藩,幕府还同前田利常进行了联姻,他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儿珠姬,而珠姬也是当今的和子皇太后陛下的姐姐——所以实际上他和法皇陛下也算是连襟。
前田利常现在倒是十分年轻,如今不过四十岁,虽然他在青年时代曾经率军两万人参与过德川家康围攻大阪城的战斗,但是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军事经验,而现在,一个最为艰难的考验却已经摆上了他的案头。
和他的父亲以及哥哥一样,他知道他和他的家族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岔路口,稍微走错一步,就将万劫不复,而他只能鼓起勇气,打起万分的精神来,在岔路当中找出一条属于前田家的路来。
不过,幸运的是,加贺国地处本州岛中北部,地理位置给了他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藩内的巨大领地也让他有了充足的本钱,让他可以在纷乱而又危险的时局当中暂时镇定不动,做出最为慎重的判断来。
在得知了姬路城陷落,幕府无力抵抗大汉和毛利家等各藩的联军,近畿已经一片混乱的消息之后,他马上召集了前田家最为核心的一群家族成员和藩内重臣,来商讨目前的情势和前田家接下来的动作。
前田家加贺藩的藩城是石川郡金泽城,加贺藩是百万石大藩,前田家又刻意经营本藩的藩城,所以金泽城虽然地处荒僻,但倒也是一座大城,虽然无法和江户大阪等地相比,规模也不小。
不过,因为最近战乱的缘故,金泽城现在的气氛已经肃杀了许多,城中各处戒严,到处都有再也不见了平日里的繁华。
和城中的气氛一样,聚集起来的前田家成员和藩内重臣们也都是一脸肃然。
有些人在为前田家的未来而焦虑,有些人在为大汉军队的兵锋临近而恐惧,有些人则在为之后的打算而焦灼……但是没有一个人在为幕府的失败而伤心。
虽然幕府表面上十分笼络前田家,而且德川家还是藩主的姻亲,但是前田家对幕府并没有太多感情,反而因为幕府一直以来的打压而怀恨在心。所以当看到德川家在和大汉交战并且一路败退的时候,并没有人为幕府而担忧,反倒有些人幸灾乐祸。
若不是担心大汉把加贺藩也视作敌人、或者至少威胁到前田家的利益的话,恐怕不少人已经欢呼雀跃了吧。
在把所有人召集过来之后,前田利常对这些藩臣们详细解释了一下最新得到的消息,并且着重描述了近畿和幕府的混乱状况。
“昨天本藩已经收到了幕府将军大人本人的命令,要求我们尽快整军南下近畿,协助幕府大军抵御汉寇。”说完之后,他看向了这群藩臣,然后“你们看,现在本藩到底应该如何是好?是应该听从将军大人的指示,还是另作打算?”
幕府在姬路城惨败之后,关西已经是一片混乱,而且因为板仓重宗所率领的迎击大汉军队的部队在他们的追击之下近乎于全军覆灭,所以现在洛中的幕府军队兵力已经十分空虚,急需增援。
而这时候幕府在关东固守本地也需要大量军队,所以出现了兵力不足的困窘,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德川家光终于放弃了之前的成见,决定让前田家这样的强藩南下协助幕府抵御汉寇,然而他也知道前田家不会轻易指使得动,所以在信中也许诺了大量好处。
然而,在收到了这封信之后,前田利常并没有如同德川家光所希望的那样直接举兵南下,而是将藩内重臣们召集了过来商议。
在前田利常如此发问之后,这些重臣们一时间都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发话。因为他们都明白现在所要议论的是事关前田家和加贺藩生死存亡的大事,是绝对不容有半点疏忽的。
可是,这种沉默终究还是不能持续下去。
“藩主,我以为,我们不能和大汉决裂!”就在这一片寂静当中,一个极有中气的声音骤然响了出来。
他的声音很大,而且听上去十分笃定。
前田利常抬头一看,发现这个发言的人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前田利孝。
因为自己是母亲出身低微,而且哥哥、先代藩主前田利长行事十分强势,所以前田利常自幼性格就十分温和,自从成为藩主之后,他也十分注意保持和各位兄弟之间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弟弟的身份,前田利孝才敢于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面第一个发言。
“为何如此说?”听到了前田利孝的话之后,前田利常并没有显得很惊诧,但还是低声追问。
“幕府之前怎么对待我们前田家,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处心积虑地在对付我们,想要削弱我们的实力,夺走我们的领地,既然他们这样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去为他们卖命?”前田利孝在众人的视线之下昂然说,“而且,既然他们跟我们求援,那就说明大汉军队的兵锋实在太强,让他们难以招架……就连幕府军的难以招架,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去和大汉为敌?”
“可是……大汉穷兵黩武……更加凶蛮成性,就算我们不与他们为敌,难道他们就会去放过我们吗?只怕是唇亡齿寒。”前田利常摇了摇头,似乎是不太同意弟弟的意见,“如果一定要与大汉为敌的话,我们更加需要帮助幕府。”
“大汉虽然凶蛮,但是从他们最近几个月来的行止来看,他们并非只知道一味嗜血残杀,反而十分注重大义名分,更加注重得到各地藩主豪族的支持。他们之前还发布了檄文,上面只是说要铲除幕府和一些协从他们的藩主,并没有将我们视作敌人。”前田利孝垂首,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看看岛津家和毛利家的例子,甚至看看朝廷的例子,就明白了。”
“可是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