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在印度洋上大展其手,在欧洲战场,战争也一刻都未停息。
最吸引眼球的是,德国一直都停靠在地中海的舰队开始起航,逼向盟军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迫于力量上不足,盟军司令部下达了后退不与德国舰队交战的命令,以免被全歼。
盟军地中海的海军力量一退再退,属于法国的海军直接撤到法属阿尔及利亚。而英国海军直接撤出地中海。想要以此来分散德国舰队的兵力,但德国并未上当。
德国舰队并没有去管法国的舰队,而是直接穿过直布罗陀,追着英国舰队而去。后方法国舰队紧随其后,驶离阿尔及利亚,也跑出地中海。
陆地方面。
在40年10月芬兰拒绝了苏联近乎侵略领土的要求,随后双方便爆发了军事冲突,最终在41年3月由芬兰作出让步签署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在这之中尽管法国和英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但是仍尽可能援助芬兰抵御苏联的入侵,而苏联也因为这入侵举动而被国际联盟剔除。国际联盟,斯大林毫不在意,有了实际的利益,破国际联盟有什么用。
41年2月时,苏联和德国另外签署了《德苏贸易协定》,由苏联提供各式原料来换取德国的军事和工业设备,而德国也能够借此回避盟军对其的原料封锁……
而在西欧,英国开始将其军队部署到欧洲大陆,但由于英国部队始终没有和德军发生军事冲突,这使得这段时间又被称作“假战”。一直到41年4月开始,德军在发起大规模入侵的情况下才有所交战。
德国为了避免盟军借由威尔弗瑞德行动来阻挡瑞典铁矿运往德国的路线,决定入侵丹麦和挪威以确保原料的运输。丹麦立即宣告投降,而尽管盟军提供协助德军仍然在2个月内攻占挪威。
41年5月,德国开始策划入侵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在几天内德军便以闪电战战术成功攻下荷兰和比利时。法国所设下的马奇诺防线使得法军认为透过天然屏障能让德军装甲车辆无法突破,然而德军则先攻占防御较为薄弱的阿登后随即攻击位在比利时的盟军侧翼。
德军136个师在4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其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这使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末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
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然而德国会让他们如意的撤退吗?
5月26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三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布伦和加莱已经被德军占领。
40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敦刻尔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以吞吐量计为法国第三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40万英法联军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但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甚至敦刻尔克大半个市区也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一千两百米长的东堤,而且还是由木桩木板搭起来的,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附近海岸线没有港口设施和防波堤,离海岸不远有一条与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敦刻尔克港区航道相连,但这条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当危险。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三条航线,第一条航线航程最短,仅四十海里,但处在德军炮火封锁下,无法使用。第二条航线距离稍长,五十海里,但英军已在航线上布设了多个水雷区,短时期里难以清除,也无法使用。唯一能够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远的第三条航线,全程近九十海里,驶完全程几乎要六小时,虽然没有德军炮火威胁,但德军飞机空中威胁的危险却大大增加了。
5月26日晚,即“发电机”计划的第一个晚上,在海军努力下,首批一千多人的盟军士兵,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近千艘英国船只和两百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一千多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这六个港口是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5月27日,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和第2航空队以及全部由轰…2组成的第1航空队大举出动,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了猛烈轰炸,总共投下3。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敦刻尔克几乎被夷为平地。
英国空军从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竭尽全力掩护海滩上的登船点和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尽管英机没有能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但却给德机以沉重打击,仅德军第2航空队就被击落23架,空勤人员死64人,伤7人,损失超过原先十天的总和!因此这天被德军称为“灾难的一天”。英机损失11架。
丘吉尔也借着第一天空战击落德国轰炸机的战绩,现身发表了一份演讲: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将会把远征军的战士们完好的撤回来!……他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第三百七十章 敦刻尔克(中)
敦刻尔克撤退希特勒没有犯后世二战的错误,并没有命令地面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但而是命令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的整修,便立即参与战斗。
早在5月26日,古德里安集结好进攻敦刻尔克的坦克群,请希特勒允许其率部强攻,冲垮联军阻击线,突入敦刻尔克港区,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
这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科林(似乎只会吹牛的元帅)劝说希特勒,敦刻尔克港区地势低洼,河渠纵横,不宜坦克作战。向希特勒请缨,用空军轰炸机消灭英法残余部队,封闭英吉利海峡,得到希特勒的认可。
并且在海军方面,一直待在德国本土的波罗的海舰队也悄悄离开。
然而第二天空军失利,无法真正做到封锁英吉利海峡。已经休整完毕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便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立即向敦刻尔克进攻。
经过科林这一折腾,险些错过了包围封锁敦刻尔克的机会,等到希特勒发现戈林的牛皮吹爆了以后才派古德里安出击,此刻已经有不少盟军士兵完成撤退。
德国的装甲集群,以坦克为前导,开始对敦刻尔克的盟军进行攻击。然而德国的攻击部队第一次受到了十分猛烈的阻击。
盟军方面已经料到了德国方面会大举进攻,原本那些准备在撤退中丢弃的重武器都派上了用场。一千六百门大口径重炮,炮弹不断的朝德国装甲部队倾泻。
在小小的敦刻尔克,盟军拥有十分强大的防守力量,1600门大炮、950门高射炮、700门反坦克炮、8。3万辆汽车、9。5万辆摩托车、900辆坦克、2。8万挺机枪、7400支反坦克枪以及80万吨军需物资。
加上英国本土起飞的战机,德国在这里的优势并不是很大。
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反坦克炮让德国坦克部队艰难的前进,双反重炮在不断的互相射击。
天空中,双方战机死死的交缠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战机遮挡了整个天空。
英国从蚊式战斗机到喷火以及飓风,在敦刻尔克上空不断出现。而德国也不示弱,战鹰…2,BF109K战斗机也不断飞临敦刻尔克上空。每一分钟都有飞机落下,有的是盟军的飞机,也有的是德国的飞机。
英国借着路程近滞空时间长的特点,占据了一些优势。然而德国方面很快也明白了自己的劣势,很快大量的战鹰…2被派上战场。这场空战,也只有战鹰…2的滞空时间能和英国的战斗机一比。而且速度快,不弱于英国的全木质蚊式战斗机,几次交战,战鹰…2的战果很辉煌。防御力也很不错,被击毁的数量比例很低。
在安德里的建议下,希特勒一次性将自己所有的战鹰…2全部派出。上千架战鹰…2横扫了整个天空。这是希特勒此刻最强大的空军力量,全部都是中华的战鹰…2。
在扫清英国在敦刻尔克上空的空中力量后,飞机直扑英伦三岛而去,后面跟随三个轰炸机航空队,目的只有一个,摧毁英国机场,让英国短时间没有办法出动飞机。
为了将那四十万盟军士兵消灭在敦刻尔克,希特勒已经拿出了自己的空军家底。将全部向中华购买的飞机一次性投入战场,他在进行疯狂的赌博。
而远在伦敦的盟军司令部,此刻已经到处都是吵杂的声音。一千多架战机直扑伦敦而来,后面还跟随着无数的轰炸机。这样的力量让盟军司令部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接到司令部的命令,英国境内多个机场的飞机都紧急起飞,但遇上漫天的战鹰…2,基本上飞上去多少,就被打下来多少。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拦截。当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数量,除非是拿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去应对,否则也只是杯水车薪。
伦敦上空也响起了空袭警报,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慌乱的人群在四处奔跑着,幸运的人已经躲入了防空洞。然而有更多的人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在街道上狂奔。
当德国机群进入伦敦上空时,英国地面的防空部队开始炮击。天空霎时间便布满了弹幕,然而天上的飞机根本没有去管那些防空炮,爬到最高升限,躲过了众多的防空火力,除了那些最新式的防空炮,其余的老式防空炮根本够不着。
中华战机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升限都可以达到一万两千米。而英国方面能打到一万两千米的高射炮并不是很多,很多都只能打到一万米,只是在白费力气。
轰炸来得很快,对于机场这样的目标根本不需要低空轰炸。一时间整个伦敦大地上传来无数的爆炸声,盟军在伦敦所有的机场都受到的猛烈的轰炸。
炸完机场,德国方面并为就此停手。将剩余的弹药投放在伦敦市中心,日不落帝国的这座城市首次迎来了它的灾难。
不过德国方面也不是没有损失,很多飞机被高射炮打了下来。但比起毁灭的战果,这样的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轰炸来得很快,也去得很快。
当德国的轰炸机都飞走后,整个伦敦到处都是浓烟滚滚,不少房屋被炸塌,地面出现坑坑洼洼弹坑,受伤的人和尸体街道上随处可见。战争带来的后果很直面的出现在伦敦市民的眼中。
然而这只不过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个插曲,受到轰炸,英国无法第一时间派出战斗机支援敦刻尔克。此时敦刻尔克上空,到处都是德国人的战机。以前德国的对手的盟军的战机,现在他们的对手是地面的防空炮。
四十万人的盟军,防空炮的数量也达到了近千门,当中还有不少防空机枪。之前因为双方战机绞杀在一起,地面的防空部队也只是在干瞪眼,现在漫天都是德国人的飞机。下面的盟军防空部队就有发挥的余地。
尽管盟军的防空火力很多,但是分散在敦刻尔克这样的地方,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密集火力网。在德国斯图卡的攻击下,盟军的防空火力点很快就被一一拔除。随后德国的轰炸机部队又轰炸了盟军的重炮部队,没有了掩护,在飞机的轰炸下,盟军的那一千多门火炮很快就损失惨重。
并且德国的装甲部队在空军的配合下,还是快速的挺近。空地联合打击,盟军的防线看起来是很顽强,但在钢铁的弹幕下,很快就被撕开了口子。德军装甲部队开始对盟军进行穿插包围。
而盟军那些坦克和反坦克炮也很快淹没在德国庞大的坦克集团中,一时间盟军士兵死伤惨重,防守的部队被快速的分割包围。
仅仅是第一天的进攻,德国就消灭俘虏了五万盟军,将盟军构筑的防线完全撕开,打残了盟军的防御重武器。
英吉利海峡上。
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着。
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有人开玩笑说:“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去哪?都去了敦刻尔克”
这支极为离奇、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员……他们中有面肤娇嫩的海上童子军和古铜色皮肤映着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
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明知前方是地狱,他们也毫不畏惧。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
对于即将发生的悲剧,人们怨声载道,争吵不休。他们猛烈抨击上层的无能和腐败,但仍然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于是出现了驶住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舰队”。
精神可嘉,但再勇敢也是血肉之躯,子弹打了一样会完蛋。
那些消灭完地面防空部队的德国空军也对英吉利海峡的船只进行轰炸和扫射。那些轰炸完伦敦的轰…2全部换上了小型航弹,密密麻麻的航弹不断落入英吉利海峡。那些从敦刻尔克上船的盟军士兵很多都跟着船只一起沉入海底,水面上到处都是跳水的盟军士兵,他们在弹雨和炮林中挣扎。
没有防空火力,没有空军的支援,英吉利海峡上的船只只是活靶子,根本没有任何侥幸了机会。
现在不是后世的40年,而是现在的41年,英吉利海峡上也没有浓雾来帮助盟军躲开飞机的攻击。这个时空也没有希特勒下达了愚蠢的停止前进,就算发生了一丝小小的失误,但也很快的反应了过来。加上有中华出售给德国的武器装备,并且希特勒的决心更重了,直接飞机远渡海峡攻击伦敦,打瘫了盟军的机场。这才让盟军损失惨重。
而丘吉尔的昨天的发言,在今天直接成为一句笑话。今天的失败,对他的讽刺意味十足。
第三百七十一章 敦刻尔克(下)
盟军方面,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一直在退却,经常失去指挥,孤立无援,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这些疲惫的士兵步履蹒跚地跨过海滩走向小船;大批的人马冒着轰炸和扫射涉入水中,前面的人水深及肩,他们的头刚好在扑向岸边的波浪之上,直至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