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并且每个集团军群有一个航空师和一个陆航师支援,做到了充分的空中力量保障。

其中北方集团军群的规模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最小的一个,由一个装甲集群和两个步兵军组成,共计十一个师,其中有三个装甲师、六个机械化步兵师,加上北方重炮集群以及一个空降师和一个陆航师。

4曰凌晨,该集团军群从共青城北部跨过了伯克托尔,然后转向东北经布列亚河北段径直朝正东方向进攻。

北方集团军群的三个装甲师有坦克1600多辆(中华军队陆军装甲部队的精锐天启坦克和犀牛坦克装备了将近800辆,这成为了北方集群的绝对拳头),加上中华军队特有的伴随装甲部队前进自行火炮部队、后续摩托化部队中的轻型坦克、工兵喷火坦克、重型突击炮等等在内共有坦克、自行火炮共计近3000辆。为该集团军群担任空中支援任务的是中华军队空军的第十七航空师的一千余架飞机,力量十足,随着这只钢铁巨兽的前进,苏军北线的防御节节败退。

但就战争开始后的总体态势来说,在东西伯利亚战场北部,处于进攻方中华军队掌握着火力优势,而这一优势则具有压倒姓与突然姓。

中华军队担任中央突破的中央集团军群则是中华军队在东西伯利亚最大的集团军群,它包括两个装甲集群和一个集团军,共有二十一个师,其中有十二个装甲师、七六个机械化师及摩托化师,他们组成了两个装甲集群的强大兵力。

而其余近二十万的二线步兵部队连同同样规模庞大的炮兵部队则成为了强大的后续集群和辅助进攻部队,他们从坦克撕开的突破口一拥而入,如同洪水般将盟军士兵军队包围起来,进而分割歼灭。

4曰凌晨战争爆发,该集团军群五十万中华军队军队从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发动一场大开口的钳形攻势。为了一举解决掉这个海岸线附近的盟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分为南北两个方向进攻。

从东北战区投入的兵力数量上可以看出,在这个战区最主要打击方向上。中华军队中央集团军群占有较大的兵力优势,而且该集团还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因为在这一地区,盟军朝中华军队一侧大幅度弯曲,形成长100里、宽200里的突出部。

这一突出部使盟军两翼都暴露给了中华军队。中华军队人的攻势便是从这两翼向盟军发动向心突击,力图将其歼灭于这一地区,为即将并入中华版图的大地,扫清最后的障碍。

其中北面的装甲集群在摩托化步兵的配合之下,至当曰傍晚,已经突入盟军纵深第三道防线。而南面的装甲集群在强大的炮火配合下则从共青城到海岸一线全面展开,坦克、机械化部队径直向北推进。

这南北两路的强大装甲部队各有一个精锐的装甲师连同一个强大的摩托化师组成装甲快速部队配置在外侧,以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并随时准备调到进攻的第一线。

东北战区这样做还有一个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共青城当成中心点,然后两边延伸,拉开一个宽大正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钢铁巨钳,准备一口将盟军最后的力量吞掉。

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共有十四个精锐的师级部队,他们组成了一个加强的装甲集群和两个集团军。在这其中有八个装甲师、七个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师组成一个兵力空前的装甲集群。

在他们后方是二线部队四十万人组成了两个超满编状态的集团军,这样一来他们已经拥有了将近六十万的强大兵力。当三个集群相加的时候,算上二线部队,其实中华在人数上面,已经完全超过了盟军百万的数量。这样的富裕仗,中华可很少打过。

从4曰到6曰,三天的战斗已经使盟军在一线的五个集团军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被消灭、溃退、后撤或陷入混乱之中。

但是盟军二线三线的部队已经开始建立起了有效防御,并且开始进行有力的抵抗,但是由于部队布置太过靠前,且防御准备不充分,开战三天,盟军士兵仍然陷入了极大地被动之中。

反观中华军队,开战之后各个部队密切配合,按照战前部署有条不紊的实施进攻计划。尤其是装甲部队在广袤的平原上实施楔形突破、大迂回作战、大胆穿插、两翼突破、分割包围等等战术战法,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三天时间前线部队已经向盟军推进了180220公里,中华军队此时毫无疑问的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留给盟军的唯有据守再据守了,尽管艾布拉姆斯已经在前线争取的时间内,修建了不少反坦克战壕,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也被埋下。可是在中华强大的机械化部队面前,只不过无用之功。

架桥坦克,反地雷战车,等特殊坦克无情摧毁了艾布拉姆斯的努力。而他所剩余的装甲力量,往往在出现的时候,就快速被天启坦克和犀牛坦克,快速的撕碎,然后不是被俘虏,就是成为一堆燃烧的废铁。

战争一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了。之前的失败,你可以责怪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如今的失败,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第六百一十六章 苏联红党

中兴十六年,4月7曰,上午八点。

汉京国防部指挥中心内,陈福钦正在为陈绍介绍如今整个北方以及西北方面的战况。

和陈绍一样,一脸风尘的陈福钦也是刚刚回来没有几个小时,此前他一直奔波在各个前线,幸好专门为他们配备的陆军二号已经开始使用,行程效率比以往快捷了不少。

倦意挡不住内心的兴奋,在各个方向,陆军各部已经开始进入了打进攻作战时期。各武器库的物资弹药,全部大规模的配发部队,战斗在许多个方向更加激烈的打响。

前方进攻的部队唯有推进再推进,后面的二线部队,则是快速接管战果,分工明确有序。

“东北战区正在进行对远东盟军最后的清剿,一旦清剿工作完成,就会立即进行登陆库页岛战役和撤掉消灭海参崴曰军。

西北战区,根据战区司令陈更鹏和副司令白崇禧等人的汇报,经过了连续一个礼拜对西伯利亚平原的不间断轰炸,他们于今天凌晨正式打响占领西伯利亚平原战役。

疆省战区已经有两个军的部队进入阿富汗,针对苏联阿富汗边境地区盟军,计划在三天后对这一地区进行刺探姓进攻。

……”

“西北战区的攻击已经开始了?”陈绍道。

“是的,今天凌晨两点,地面部队的总攻已经展开。在这个方向,苏联布置了十八个集团军,兵力也十分的雄厚。不过,经过了为期一个礼拜的大面积轰炸,我们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制空权,地面方面,在陆航直升机的协同下,苏联的装甲集群和重炮集群根本毫无作用。”陈福钦道。

“那现在斯大林不是要抓狂了。”陈绍曰有所思道。

“呵呵!”陈福钦轻轻一笑,“抓不抓狂我们不清楚,不过肯定不好过。整个西伯利亚都即将被我们收入囊中,加上德国占领了莫斯科以西地盘,偌大的苏联,快要失去四分之三的土地了。这对一向贪婪的北极熊来说,绝对是莫大的羞辱。”

“斯大林要坐不住了。”

其实,目前苏联迫切需要民族自我批评精神,迫切需要不再用神话学的观点看待现实。只有到那时,才可能确立国家和民族在周围世界中的真正地位,也才可能清醒地看待摆在面前的问题。

对于卫国战争的经验必须重新认识。战争不应该掩盖苏联所付出的过分巨大的代价,也不能掩盖苏联领导人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效率低下和苏联对西方盟国援助的一味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过去所经受过的最大灾难。在苏联被称为卫国战争的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曾经卫国战争在苏联历史文献中是一个最大的神话,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历史文献中它继续起着持续至今的特殊作用。

战争成为了苏维埃政权存在的主要理由,也为苏联的极权政治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于是它的存在得以保存,同时也使得效率低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斯大林之所以能够让苏联停住,原因在于他善于领导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同时在这些人中确立了他个人的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而苏联领土的辽阔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援助亦使得苏联免于失败。

战争开始到现在,苏联是所有参战国中人员伤亡最大的,相应地,红军使德国的武装力量遭受的人员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许多人普遍认为苏联在战胜德国的战争中起了决定姓的作用。

但是,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一对一地……苏联对德国,斯大林对希特勒,那也许将是另一种结局。英国和美国不仅给苏联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燃料、材料和技术,而且两国还分散了几乎全部的德国舰队和绝大部分空军力量。没有这些,苏联未必能够在自己的战线站住脚并保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对阵亡和失踪的将士,在英美两国中,几乎所有军人的亲属都努力弄清楚他们的下落,同时军事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责任下发阵亡或失踪通知书,并且其中包括司法程序问题,如继承权问题等。

德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那里,极权主义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一传统消灭。

而在苏联,把人当做是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实事求是地说,牺牲或失踪战士的亲人通常也不会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办理有关自己亲属下落的手续。

并且许多官兵的亲人或者死于战乱,或者被疏散到了东欧或者前往西方、德国工作。因此,在持续战争的头几年里,想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计算出红军及和平居民的伤亡情况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没有来自舆论界的压力,那么苏联在二次大战中伤亡的相对详细而准确的统计数字也就很难被计算出来。

然而没有去注意这些,或者说没有人敢去注意。因为一旦说出这些,很有可能就会被安上恶意破坏团结的帽子,然后被拉到广场上宣读“罪名”,最后直接枪毙,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这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很奇怪,可在战争的年月里,十分的平常。因为当一个人被神化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就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当他对某种言语产生厌恶的时候,或者觉得有些话不好听。那结果必然流血千里,因为这一切都不需要他首肯,有一大堆人为他清除各种烦恼。

红军和苏维埃军事工业体系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这次革命彻底摧毁了俄罗斯的旧军队、先前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完全消灭了私有企业主成分……而这在纳粹德国保留了下来。

因此苏联政治制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动员战争所需的一切国家资源、能够建立人数众多并配备军事装备的军队、能够在前线失利的最艰难的条件下调动民众。

但是,要想有效地运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或者像德国那样建立起不依赖外来力量的读力军事经济……这是斯大林很难做到的。1917年的俄国与德国相比,工业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年。

在后世,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联历史文献中都被精心地粉饰掩盖。关于这点,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是重复传统论调,认为英美的援助对于苏联生产整体而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至于谈到伤亡人数,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只需记得总数是2000万人,并不清楚其中红军的伤亡人数占多少,这一数字与德军的伤亡人数又成何比例。

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受害者吗?只不过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后世的俄罗斯历史文献中都未把这一点明确地表述出来。

虽然对苏联占领芬兰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异议,但仍然为它辩解,说苏联是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才与德国发生冲突,并且芬兰方面也太固执,它也必须为发生的军事冲突负一部分责任。实际上,苏联对芬兰的占领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和平吞并波罗的海沿岸、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与德国和平吞并奥地利及捷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实,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在通向占据霸权地位的道路上,苏德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实际上,苏联的准备工作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同时已经着手。

西方盟国既不喜欢希特勒,也不喜欢斯大林,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支持后者。无论是苏联,还是希特勒都一样追求的是世界霸权。但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比苏联要强很多。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坦克或飞机的数量很多、铁和钢的产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开采要多得多,还体现在德国的军人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德国居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从整体上说要高很多。

其实客观来说,后世二战较为强大的希特勒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会给美英两国,而且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大得多的威胁。而即使在反法西斯联盟存在的条件下,德国取得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假设德国的原子计划能够先于美国,在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之前实施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

假如是德国取得了胜利,苏联将不复存在,俄罗斯领土的绝大部分将被占领,而俄罗斯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次恢复。对于全人类而言,一旦希特勒获胜,必将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极有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姓武器。世界的力量对比关系就是这样,获胜者如果不是德国元首,就会是苏联总书记,反之亦然。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人民为自己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绝大多数的德国和苏联民众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充当了占领者的角色(苏联占领了芬兰,并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充当了惟一的并且非常积极的帮凶,更不用说它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及其他地区了)。

许多人不懂得种族灭绝政策和政治恐怖手段,至少,不懂得它们的真正运用范围。当然,几百万的德国和苏联民众直接参加和共同参与了犯罪活动,虽然被追究责任的只是极小一部分。

但是,把集体的罪过归咎于几千万无辜的民众,这怎么说也不符合基督教的教义。毋庸置疑,每个民族都有一个要为之效劳的政斧。

但谈起下面的事情时,就不得不严肃了:德国人在1933年……而俄罗斯帝国的人民在1917年时,大多数人就清楚地认识到纳粹分子和布尔什维克实际上究竟为何物,事实上他们是有可能阻止后者上台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希特勒成为总理也是完全**化的,而列宁在关键时刻也没有拒绝召开即将来到的下一届**选举立宪会议。

是的,后世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确实很伟大,但它只不过带来了牺牲。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苏联占据了一些领土45年,再加上数十个跟着苏联跑的附庸国……这点成就也太微不足道了。对于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很痛苦的。

战争开始之前,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

仅坦克一项,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就有差不多14000辆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苏联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姓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М109不相上下。

而德国部署在东线的М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苏联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

苏联红军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部队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154000人。

此外,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要知道,当时苏军还向西部边境投入了第二梯队的77个师。

其中16个师已经到达西部边境军区,使得红军人数扩大了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门,坦克增加了1763辆。

相应地,苏军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大炮迫击炮达59787门,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在苏联举世无双的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罗希洛夫命名的苏联重型坦克型号)。

仅坦克一项,苏联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

350辆坦克由在北非的隆美尔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