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没人出声,让他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愣怔了片刻,德钦张飞清了清嗓子,说:“我本人将会加入果敢共和军,作为兄弟我不想强迫你们一起去。希望跟着我德钦巴丹走的人,我举双手欢迎。如果有谁不想,那么就自行走人,德钦巴丹不会阻拦。甚至如果你们有人继续忠于md政府,我德钦巴丹也不反对。只是……。”
德钦巴丹正要说下去,一个士兵猛然窜上台来,站在德钦巴丹的身旁用力的挥了挥手,然后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大家听我说几句!”
这个人的嗓门比德钦张飞更像张飞,立即吸引了官兵们的注意力,所有的目光都从德钦巴丹的身上挪开,落到了他的身上。
这个士兵的一生中,显然从来没有被这么多人同时关注过,一时之间有些洋洋得意,双手叉腰站在那里,尽情的享受这种感觉。
然而,他享受了半天,却连一句话都不说。
德钦巴丹轻声咳嗽了一下,提醒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对大家说?”
“哦,对……。”这个士兵清了清嗓子,然后对所有官兵喊道:“德钦巴丹团长刚才说的太好了,咱们这帮人平常受够了md政府的气,现在正是出气的时候!德钦巴丹团长平日里对咱们不错,这个时候咱们更应该跟着他走……跟着德钦巴丹团长有肉吃!”
其实这个士兵是德钦巴丹安排的,因为一名普通士兵的发言,可能会对德钦巴丹构成有力的支持。
可这个士兵跳出的太早了,更加要命的是,他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尤其最后一句话,让德钦巴丹怀疑他是不是把自己当猪了。
所幸的是,这名士兵倒也机灵,偷瞟了德钦巴丹一眼,但见满脸黑线的盯着自己。于是他努力整理了一下思绪,按照德钦之前的交待,勉强背了出来:“德钦巴丹团长说的对,md政府一直容不得二零六团,早晚要找个借口拆散,分到其他部队去!大家能够想的,咱们一旦去了其他部队,肯定要受尽窝囊气!更重要的是,在团里担任过一官半职的,曾经对md政府和缅族有过怨言的,到时候肯定要被秋后算账!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年来,德钦巴丹团长已经帮咱们平了不少事,如今连他也自身难保了!”
“说的对!”一名军官在旁边站出来,高喊了一声:“其实二零六团早晚要被逼起义!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就是这么回事!”这名士兵总算是进入了状态,开始有条有理的侃侃而谈起来:“德钦巴丹团长为人厚道,现在自己决定起义,不愿意为难大家,所以让大家自己选择去留!我知道很多人想要过安定的生活,很多人根本不想当兵打仗,恐怕大家还担心参与了起义之后,被md政府抓住之后就是死路一条!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就算我们不参与起义,md政府就一定会放过我们吗?他们剿灭不了果敢共和军,抓不到德钦巴丹团长,必然会把怒火都发泄到我们身上,到时候我们还是死路一条!既然怎么都是死,为什么临死之前不挣扎一下?!……”
听到士兵后面说的这些话,德钦巴丹算是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平日教导有方,让这个榆木脑袋灵活了一点。
眼见多数官兵赞同起义,没听到明显的反对生意,德钦巴丹高兴的同时也有顾虑。
这些士兵很多都拖家带口,就算他们本人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却不能不顾及家人安危。
以md政府的作风,不是没有可能拿官兵的家人出气,更可能用家人性命要挟他们投降。
也就是说,这个因素决定起义之后,军心是否安定。
再说庞劲东这一边。
就如杨家威曾经说过的一样,果敢共和军的办事效率非常的高,完善的军纪不仅很快就制定了出来,而且一整套军事司法体系也随之以最快的速度组建起来。
庞劲东本来试图施加一些影响,尽可能拖延一些时日,等到叔祖把气消了再说,却没有任何效果。
更加出乎庞劲东意料之外的是,果敢共和军不全是大字不识的草寇,竟然还笼络了很多的人才。
甚至还有两个精通法律的,原本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法学专业,也不知道怎么沦落到境外来贩毒了,如今成为了军事法院的主审官。
军事法庭开审的当天,几乎所有果敢共和军的高层全部到齐,坐在第一排的就是庞文澜、庞天宠和庞劲东。
庞天啸和庞天彪两人的家属也都到场了,庞劲东担心他们哭闹起来破坏审判秩序。
一直以来,这些人没什么法制观念,生活在家长制社会里,只懂得敬重尊长,却不晓得尊重法律。
或许因为庞文澜在场,这种情况没发生,没人敢在庞文澜的面前放肆。
审判的过程还是很合理的,有公诉人、有辩护律师,甚至还有一个由各级军官组成的陪审团。
像模像样的一场庭辩下来之后,判决很快就做出了,庞天啸的叛变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判死刑。
至于庞天彪则属于胁从,既没有对庞天啸提出任何负面建议,在整起叛变事件当中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是被判褫夺一切职务,永不叙用。
当主审法官把最后一个字说出口之后,法庭上终于传来了“嘤嘤”的哭泣声,是庞天啸的妻子和儿女们。
他们不敢哭得太大声,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断的擦拭着泪水。
庞劲东暗自感叹,幸亏叔祖的几个妻子都已经先后过世了,如果庞天啸的母亲还在人间,恐怕今天真要闹将起来了。
但庞劲东转念一想,又觉得以叔祖治家的方式,这些妻子们在世的时候恐怕也不敢多言军中事务。
相比之下,庞天彪的家人则是如释重负,忙不迭的抚摸着胸口,感谢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耶稣、圣母玛利亚以及一切他们能够想到的神明,然后不约而同的向庞劲东投来感激的一瞥。
庞天啸当即就被带出法庭,然后又被一声清脆的枪声终结了生命。
庞劲东观察得比较细腻,发现在枪声响起的同时,叔祖似乎瞬间苍老了许多,眼角流淌出了一丝浑浊的泪水。
不过,很快的,庞文澜就恢复了那种坚毅果敢的神情,并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拭去了泪水。
后来庞劲东才知道,叔祖在成人之后只哭过四次,其中有两次是为了两个哥哥的阵亡,一次是在曾祖父过世的时候,最后一次则是兵败大陆后被迫远走异域,遥望桑梓拜别之时,怅然流下了泪水。
自从到了md,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前途多么渺茫,叔祖都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而眼下是第五次。
无论庞天啸做过怎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却毕竟是庞文澜的亲生儿子,此时庞文澜心中的痛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减缓。
庞劲东本来想要安慰一下叔祖,却没有想到杨家威不识时务的走过了过来,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感叹道:“还好,还好……”
“好什么啊……”庞劲东看了看杨家威,愁眉苦脸的摇了摇头。
“如果军事法庭把庞天啸和庞天彪全放了,大家会认为审判是故弄玄虚。如果把他们两个全判死了,那么庞将军和总司令必然不满,也会导致很多人离心离德……”叹了一口气,杨家威如释重负的说:“现在一死一撤职,而且死的是最混蛋的那个,活的是最废物的那个,这样刚刚好,刚刚好!”
庞劲东无奈的摇摇头:“我也知道这两个叔叔罪无可恕,可他们毕竟是我的叔叔啊……”
杨家威本来还想说什么,但是目光无意间往旁边瞟了一眼,却再不出声,而是飞快的溜走了。
庞劲东顺着杨家威刚才的目光看了过去,发现大伯庞天宠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过来。
“大伯,我……。”庞劲东刚一张口,又发觉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结果张嘴结舌的愣在那里。
庞天宠先是摆了摆手,然后拍了拍庞劲东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以后都靠你了!”话音刚落,庞天宠就走开了,脚步依旧沉重。
庞天宠刚一走开,杨家威就溜了回来,用低低的声音对庞劲东说:“恭喜了!”
庞劲东不解其意,皱起眉头奇怪的问:“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果敢共和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了,虽然名义上只是副的!”
庞劲东仔细打量起了杨家威,发现那种吊儿郎当的神情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已不多见的郑重。
很显然,果敢共和军这段时间以来的各种变故,让天生乐观的杨家威也无法轻松下去了。
自始至终,他没对庞劲东有任何揶揄嘲弄,这说明庞劲东如果真的执掌大权,他是绝对支持的。
庞劲东仔细想了想,联系到大伯刚才那句莫名其妙的话,很快就明白了杨家威的意思。
无论是基于个人仇恨,还是出于果敢共和军的大局,庞天宠都需要这两个弟弟去死。
然而,毕竟是亲兄弟,其实庞天宠的心里不好受。
此外,他还要考虑舆论影响,如果他接下来继续掌权,肯定面临很多非议,认为他为了权力不顾亲情。
所以,此时他对军内事务有些心灰意冷,觉得不如交给庞劲东打理。
第四十七章 整编
庞天宠的心态,庞文澜看得很清楚,而且父子两人形成了默契。
庞劲东的到来是果敢共和军的新鲜血液,或许会带来动力可以让果敢共和军有所起色,摆脱几十年来蜗居长箐山的困局。
父子对庞劲东都很放心,一方面是因为庞劲东有足够的才干,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血缘纽带和民族感情,庞劲东的忠诚没有问题。
庞劲东想通了这些,颇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到长箐山本是探亲,结果莫名其妙成了一支**武装的头目。
表面看起来似乎很风光,可福兮祸所倚也,先不说庞劲东就此成为md政府的眼中钉,恐怕在果敢共和军内部都要遇到不少麻烦。
庞天啸和庞天彪一系的人马遭到清洗,渐渐会被驱离权力核心,已经成不了气候了。
如今能够给庞劲东造成内部麻烦的,是果敢共和军的那些元老们。
到目前为止,庞劲东跟这些元老还没有正面接触,近期的一系列事情,拿主意的都是庞文澜,他们只能公开表示支持,哪敢反对。
但是,如果拿主意的人变成了庞劲东,事情就很难说了。
毕竟庞劲东在果敢共和军内没有资历,又太年轻,更是缺乏亲信心腹,很难压制住元老们。
这帮人当年跟着庞文澜打天下,至少也给果敢共和军立下大功。
如今有的手掌大权,有的虽然已经退居二线,在军中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对庞劲东来说,于公于私都是招惹不起的。
一想到这些,庞劲东就深为头痛,估计这些老家伙很快会跳出来跟自己作对。
历史上,有很多本不愿走上高位的人,却被强行披上了龙袍。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李煜,本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偏偏兼职做了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最后惨死于牵机药。
回想起阿猛的谋杀,两位叔叔的无耻背叛,庞劲东在长箐山本就不安全,只怕今后更甚。
李煜至少还能写出“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让后人记住曾有过他这么一位词人,并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庞劲东想来想去,自己似乎实在没有这份才学,只是帝国控股集团似乎会让一些人记住自己。
面对眼前这种局面,庞劲东实在没有什么办法,想来想去,最后悟出四字真言“爱咋咋地”。
庞劲东本来担心,庞天啸之死会留下后续影响,幸运的是影响趋于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庞天啸的妻子儿女们还沉浸在悲痛当中,其他人的注意力却很快就转移开了。
很快的,二零六团和果敢特区政府先后归降,在二零六团这边,共有一千一百余人携带全部武器装备加入,选择离开的只有不到三百人。
相比之下,果敢特区政府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的投诚,就要复杂许多了。
彭仁浩的死被确定为心脏病突发,第一时间就向外界公布。
正如沈佩绂之前说过的一样,在彭仁浩死后,果敢特区政府和同盟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不少果敢人为其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沈佩绂在会上对彭仁浩做出了高度评价,将这位懦夫包装成了为民族尊严和自由奋斗终身的战士。
在料理好极尽尊崇的后事之后,沈佩绂顺利接任特区主席和同盟军总司令。
果敢特区政府在沈佩绂的操纵下发布声明,谴责md政府军第七十七师纵容士兵在果敢特区为非作歹,调动部队进攻长箐山,严重破坏了地区和平安定,撕毁了停火协议,对果敢人和其他民族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份声明耐人寻味的高度赞扬了果敢共和军,称庞文澜长时间以来捍卫着果敢人的民族利益和尊严,维系着各个民族之间大团结的局面,并有力的回击了md政府军的挑衅行为。
多民族国家往往有这种现象,少数民族对主体民族怀有天然敌意和警惕,主体民族占总人口比例越高,这种敌意和警惕也就越强烈。
尤其md经历过殖民统治和外国侵略,殖民者和侵略者都对其民族关系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挑拨,加之一些历史因素的作用,民族关系恶化到了极点。
md政府和政府军基本由主体民族缅族组成,偏偏不识时务的奉行大缅族主义,因此少数民族往往带有戒备心理。
只要md政府军有一兵一卒踏入少数民族地区,就可能引发事端。
历史上,掸邦与md政府全面开战的原因,就是md政府借口清剿非法入境的华夏残军,把军队派进掸邦。
通莱指挥的七十七师,在果敢特区乃至整个掸邦的所作所为,早被各族人民看在眼里,不满情绪积累了许久。
所以,果敢特区政府的这份声明,不仅获得广泛的拥护,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联想到此前彭仁浩对通莱的再三忍让和退缩,凡是有一定政治觉悟的人都敏锐的意识到,果敢特区的风向要变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之后不久,沈佩绂发布了自己作为特区主席和同盟军总司令的第一道命令。
主要内容是,为了加强果敢特区的和平安定,对抗md政府的部分野心分子,果敢特区政府及同盟军与果敢共和军合并。
合并后新组建的政府仍叫果敢特区政府,但不再同时采用掸邦第一特区的称谓,由沈佩绂任主席,庞文澜任名誉主席。
特区政府下属的军队正式名称也仍为果敢共和军,不再采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名称,由庞天宠任总司令,庞劲东任副总司令。
如果彭仁浩泉下有知,会惊讶的发现,沈佩绂在这些年来瞒天过海,背着他做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培养了大量的亲信,安排到特区政府和同盟军的所有重要岗位上。
至于彭仁浩的人马,则都被巧妙的调了闲差。
沈佩绂做事不仅高明,而且极有耐心,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达成目的,彭仁浩根本没觉察到。
结果,沈佩绂所作的决定,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部,竟没遭到任何反对。
一些仍然忠于彭仁浩,或是持有异议的人,也知道如今自身难保,所以都闭嘴了。
不过,为了保持内部安定团结,原特区政府和同盟军的官员,也大都做了妥善安置。
其中一些人发现,自己比从前的权力和影响更大了,待遇也提升了。
规模和人数翻了一番的政府和军队,给大家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大家也就接受了这种新局面。
至于普通老百姓,则早已见惯了城头不断变换的大王旗,对这种变化并没有特殊的感觉。
只要自己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们并不在意政府是由哪些人领导的。
新的果敢共和军糅合了三股势力,士兵来源各不相同,编制混乱,所以急需整编,这个工作就由庞劲东负责。
很多人把整编部队想得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尤其面对多民族部队。
庞劲东把血狮军团的三个连也编了进去,而果敢共和军内本就有国际雇佣兵,如今事实上成了多国部队。
这意味着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虽然每个民族都有母语,但只要成长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多少都会讲其他民族语言。
这些士兵普遍来自果敢和滚弄,由于果敢人重视教育且影响力较大,所以果敢语——也就是汉语——成为了通用语言。
但他们讲的汉语是方言,还夹杂了大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