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庞劲东不是要证明血狮军团多么强大,而是有其他意思:“当年,血狮军团起家,只有十几二十个弟兄。在短短的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有了今天的规模,在这里请允许我问一句,蒋秘书长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蒋耀隆的神色变得凝重,开始详细分析起来:“雇佣兵大多是地下的,在任何国家,建立公开的雇佣兵公司,都需要在政府上层有过硬关系。因为血狮军团的影响力太大,所我做过一些调查,可以推断你们的后台是m国某位总统候选人!”
庞劲东多少有点惊讶,因为还没等自己装b一下,对方已经把自己的后台说出来了。
在落后闭塞的缅北,这些割据一方的军阀并不闭塞,可以及时了解外面的许多事,甚至是那些很隐秘的事。
“你的情报很准确!”庞劲东点点头,补充说:“我的后台是民主党候选人安德森!”
庞劲东的话音还未落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从蒋耀隆的身上挪开,转而投向了庞劲东,充满了惊讶。
在当今的世界上,m国的总统大选绝非m国的内政,而是事关到整个世界的一次政治变动。
无论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还是躲藏在深山老林里的武装团伙,都关注着这场没有硝烟的竞选大战。
而任何一个关注这次大选的人都会知道,安德森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包括暗杀和丑闻之后,一路过关斩将,走上总统宝座已是定局。
包括沈佩绂在内,都没想到庞劲东竟有这种后台,更没想到庞劲东会毫不避讳的说出来。
沈佩绂本来很想打听具体情况,但又不想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够了解堂弟,因此没把话说出口。
蒋耀隆没这种顾忌,直截了当的问:“你说的是真的?”
庞劲东耸耸肩膀,毫不介意地说:“你可以不信!”
“哪里会不信呢!”蒋耀隆咧开嘴,很夸张的笑了:“只是这样大的事,还是更确定一些比较好!”
“我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并不是想要向大家证明什么。而是想让大家知道,虽然我庞劲东只是命不值钱的雇佣兵,但我会动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力量和资源,来保卫我们华夏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权!”
说罢,庞劲东的手掌重重的敲在桌子上,这不是为了发火,而是为了增强语气,让在场的所有人知道这话不是开玩笑。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m国一直想要推翻md军政府,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再加上,由于z国暗中支持,因此军政府的统治能持续到今天。
不过,md军政府的统治终归很脆弱,对当下md局势,只要有一个突破口,m国不是没可能予以干涉。
m国的政治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任何一个党派、议员或者总统,其政策有一个核心,就是确保m国永远都是国际警察和自由世界的领导者。
正因为如此,m国本能上反感独裁残暴的政权,再加上对z国实施战略包围的需要,因此m国对于md军政府必欲除之。
庞劲东曾经考虑m国介入的可能性,从各个方面来看,自己不是没有可能唆使安德森采取行动。
但如果真的这样做,就意味着m国可能会在md扶持起傀儡政权,而md是祖国的南大门,也是m国封锁祖国的第一岛链上的一个缺口,庞劲东不能让m国把这个缺口堵上。
庞劲东认为,md华人的真正希望,还是在北方祖国那里。
至于祖国是否会对海外炎黄子孙施以援手,庞劲东没有信心。
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庞劲东想起金玲玲的提议,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回国一趟。
至于在场的其他人,对于m国介入则有复杂心态。
一方面,他们希望借助m国的力量推翻军政府,另一方面又不想成为m国的傀儡。
无论沈佩绂还是蒋耀隆,这些在缅北地区说了算的人,对于北方的归属感是无法改变的,只是政治理念各不相同。
多年前,印尼华人正是因为理念不同而分裂,进而发生大规模内乱。
有一方甚至出人出枪出钱,帮印尼政府消灭观点不同的同胞,等到那一方终于被消灭,印尼政府立即翻脸,对支持自己的另一方痛下杀手,百万华人就此淹没在血泊中。
幸运的是,或许是因为的殷鉴不远,md地区的华人和华夏人虽然没有团结在一起,内部也是矛盾多多,但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很明智的,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关键的时候共同对付外来的威胁。
果敢共和军与第四特区的东部同盟军之间,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
到了此时此刻,庞劲东也明白了蒋耀隆此行的用意,就是探明果敢共和军的真正实力和下一步计划,据此确定自身立场。
换言之,他们真就是墙头草。
庞劲东想着心事,蒋耀隆也不再发问,而是和身边的人低低的声音交谈起来。
沈佩绂被冷落了,无所事事的坐在那里,尴尬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过了许久,蒋耀隆突然高声问道:“你有绝对的信心取得胜利吗?”
庞劲东深吸了一口气,重重的突出一个字:“有!”
就算庞劲东没这个信心,也必须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这个信心。
同一时间,在南华夏海靠近马六甲的洋面上,飘荡着一艘巨大豪华的游轮,宏大雄伟的舰体在蔚蓝色的大洋上显得很孤单。
马六甲地区的海盗很猖獗,这种落单并长时间徘徊的游轮,往往会成为猎物。
但海盗们有自己的情报网络,知道这艘游轮是隶属血狮军团的运兵舰“海上开拓号”,上面运载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军人。
第五十六章 海上的援军
血狮军团的名声早已在地下世界传播开了,海盗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本事去招惹。
此时,对于这艘船的最高指挥官伊莎贝尔来说,此时最关心的不是海盗,而是前途。
刚接到驰援md的命令时,伊莎贝尔十分兴奋,在红岩谷基地憋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有机会实现梦想,酣战沙场。
临行前,米丽娅做出一些交代,还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但不够详细。
初次上阵的伊莎贝尔,直到出海之后才想起来,对这个任务不够了解。
也就是随着了解程度不断加深,她的心情开始渐渐下滑,最后跌落到谷底,因为她无所适从。
伊莎贝尔趴在地图上研究好几天,用圆规和尺子好一顿测量,结果发现md沿海任何一个可供登陆的地方,都与庞劲东所在的缅北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
在没有重型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强行登陆,本来就十分冒险,就算成功,伊莎贝尔手头这点兵力一旦深入md腹地,必将陷入md政府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就算很幸运,伊莎贝尔可以成功躲过md政府军的围剿,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如此遥远的距离靠着徒步跋涉,等到了战场恐怕战斗也结束了,更何况这一路上还没有给养。
伊莎贝尔彻夜不眠,研读着各种资料、数据和地图,设想了一系列的方案,结果还是被自己一一推翻。
最后,伊莎贝尔将所有的东西用力往地上一摔,坐在那里生起了闷气。
她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指挥部队战斗,竟然摊上了这么一个任务。
事实上,即使这些问题都可以被克服,曲曲的几百人在这场战争中,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其实,庞劲东和米丽娅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只是心照不宣,这些问题根本无解。
但是,庞劲东带着不多的人涉险,血狮军团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伊莎贝尔就上了海上开拓号。
也就是说,伊莎贝尔的这支援军根本派不上作用,只能给庞劲东起到心理慰藉。
因此,伊莎贝尔刚刚抵达南华夏海,庞劲东就命令她原地待命。
伊莎贝尔正在心里埋怨庞劲东,房门轻轻的敲响了,她用十分生硬的汉语说道:“进来!”
有一个问题是庞劲东和米丽娅都没有预料到的,那就是组成援军的士兵和军官都是z国人。
伊莎贝尔这位指挥官却是m国人,上下级之间存在语言障碍。
幸好军中有几位美籍华裔,可以临时充当翻译的角色。
士兵们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简单的交流和请示、汇报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伊莎贝尔也猛学了一段时间的汉语,磕磕巴巴的倒也能把意思表述清楚。
于是,海上开拓号的航行生活就这样,在伊莎贝尔与官兵们之间充斥了夹杂着英语和汉语的洋泾滨。
进来的传令兵今年刚好二十岁,来自河北的农村。
来到血狮军团之前,除了自己生活的村子和县城之外,就再也没去过其他地方。
伊莎贝尔是他来到国外后认识的第一个洋妞,不过对于这位既干练又性感的上司,他不敢存有任何非分之想。
相比于还算有些和善可亲的米丽娅,动辄就拔枪乱射的伊莎贝尔,简直就是白种母夜叉。
看着满面阴云的伊莎贝尔,传令兵战战兢兢的报告说:“报告长官,总司令的电话!”
传令兵的这句话使用的是汉语,虽然极其简短,伊莎贝尔还是只听懂了“电话”这个词。
现在能够打来电话的人只有庞劲东,因此伊莎贝尔一声不吭,就跑到指挥室里接听了。
“伊莎贝尔,还好吗啊?”庞劲东的声音显得很轻松,根本听不出来果敢地区那里的形势现在有多么的紧张。
“还好!”一想到自己被指派了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伊莎贝尔就不由得怒火中烧。
如果庞劲东此时站在的面前,她不是没有可能掏枪扫射。
可惜,庞劲东终归是上司,对上司的尊重和服从是一名军人应有的起码素质。
因此她只得强压着怒火,阴阳怪气的建议道:“我认为这个任务应该派汤姆克。鲁斯执行!”顿了顿,她又补充道:“你真的应该考虑把这位专门在银幕上执行不可能任务的大影星拉入血狮军团!”
庞劲东笑了笑,对伊莎贝尔的怨言毫不介意:“你们现在哪里?”
“遵照你的命令,还在马六甲转圈!”冷笑一声,伊莎贝尔问:“你是打算让我们在这里打击海盗吗?”
“当然不是!”庞劲东笑了笑,语气突然变得十分郑重:“现在你们马上向z国的广西防城港行驶,等候我们的下一步命令!”
“你不会是让我们在广西登陆吧?”伊莎贝尔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来自海外的雇佣兵携带武器入境,包括你的祖国,你这样做是要引发战争的!”
“听我的命令就好了,我自有安排!”叹了一口气,庞劲东略有些抑郁的说:“但是在我的下一道命令下达前,不要靠近防城港,注意远离z国海军的防线。”
再说第四特区这边。
此时,他们面临三个选择,一是与果敢共和军站到一起;二是帮助md政府;三则是中立,冷眼旁观。
如果做出第二个选择,意味着做了叛徒的第四特区,会被所有势力所孤立,而处于几大势力夹缝之中的他们,断然无法面对这样的局面。
帮助异族对付自己的同胞,也是第四特区领导人所不愿意去做的。
尤为重要的是,以md政府卸磨杀驴的行事作风,在成功的解决了果敢共和军之后,还是不会放过他们,甚至可能会顺理成章的予以吞并;
如果做出第三个选择,那么在果敢共和军失败后,底气十足的md政府会将所有武装势力逐个消灭掉,所有的相关领导人都可能会被除掉,第四特区到时无法独善其身。
权衡利弊之下就只有做出第一个选择了,而且这个选择是有进无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
好在庞劲东的话给了第四特区很大的信心,促使他们决定站出来,保卫自己的自由。
因此,在蒋耀隆回第四特区后的第二天,林继文就传来消息,表示愿与果敢共和军全面合作。
这种合作意味着果敢特区与第四特区、果敢共和军与东部同盟军合并,第四特区的领导人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只是给自己要求了高位,没有试图居于主导。
正在急于扩充力量的果敢政府当然不能吝啬,让林继文担任特区政府副主席、果敢共和军副总司令,蒋耀隆则任新特区的政府秘书长。
东部同盟军的加入,以及在果敢地区进行的总动员,让果敢共和军的总兵力迅速膨胀到了四个整编师,共计四万余人。
如果是单纯从数字上来看,果敢共和军的力量与md政府军现阶段投入的兵力相当,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md政府军的训练程度和战术技能虽然很差,但果敢共和军现在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还不如md政府军。
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装备,猛然之间增加了这么多人,果敢共和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武器配备上去。
负责后勤装备的庞天懿这一下子再也无法继续悠哉游哉了,变得终日里愁云满面,他把所有仓库翻了个底朝天,就差挖地三尺,把所有能搜罗起来的武器都送到前线去,却仍不敷使用。
而且,这还是拜庞文澜有先见之明所赐,这些年积攒下了不少。
庞天懿无奈之余,只得从民间重金征购武器,这才勉强保证了三个半师有最基本的战斗力。
武器在缅北和金三角地区可以说是很泛滥的,无奈型号、性能和质量千差万别,用来打家劫舍还可以,想要投入到大规模战争中去,就像是给奔驰安装捷达的发动机。
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涉及到的五花八门的零配件和弹药,就没有办法予以保证。
从古至今,无论是大刀长矛还是机枪坦克,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有共同的追求,就是尽可能的标准化。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勤保障的压力,武器如果损耗不会无法得到修理和保养。
至于md政府那边,貌埃大将原本以为可以轻松解决这些草寇,如今勃然大怒,设立东部战区,将整个掸邦囊括其中,务求一举歼灭全部反叛力量。
他亲任战区最高司令,通莱任副总司令。
尽管通莱办事不利,屡战屡败,不过貌埃大将还是没把小舅子撤职,反而借机予以提拔。
对md国内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不难理解貌埃大将为何如此执著求战。
貌埃大将在md国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头顶上的那个人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兼国防军总司令俣丹大将。
俣丹大将日渐老迈,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精力也越来越不够用了。
虽然他是军政府的领导人,却不贪恋权位,已经渐渐将手头权力下放,自己只负责做出一些重大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接班人的问题就随之浮上了水面。
第五十七章 战略预备队
可以想见的是,选定接班人将会引发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每一个有资格角逐这个职位的人都在虎视眈眈,而貌埃大将在这些人当中是最具有资格的。
不过,貌埃大将也有自己的问题,一是他所持有的观点和立场,还有行事的作风,一直以来在md军政府内部有很多反对者。
这一次在果敢特区爆发的冲突,更让他遭致很多的非议,只是慑于他的淫威,没谁敢公开说出来;
二是貌埃大将之所以位高权重,与其说靠的实力,更大程度上运气好,所以缺乏才能和功绩支撑自己的地位。
貌埃大将心里很清楚,所以才要尽快的解决果敢共和军,为自己接班创造一份必须的政绩。
貌埃大将随即将第二批战略预备队投入了战场,之前参战的都是轻型步兵师和山地师,这些部队则不同,全都是重型部队,配备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重型火炮。
果敢地区这样复杂的地势地貌,装甲车和坦克派不上太大的用处,可重型火炮就是非常有用的。
在之前的战斗中,md政府军被勇猛的果敢共和军打得心惊胆战,如今便奉行火海政策,向果敢共和军的阵地倾斜了大量的炮弹。
在每一次发动冲锋前,也都先用火炮开路,无论前方是否有敌人。
md政府军从成立以来,很少如此大量消耗炮弹,前线库存很快就消耗一空,不过的确很有效果。
每一发炮弹所到之处,都将泥土混杂着砂石和草根树皮高高的掀起,随即如同雨点一般掉落回地面上。
双方交战的每一个战场的地面,几乎都被如此这般的翻了一遍。
原本在地下的东西到了地面,原本在地面的东西被掩埋到了地下。
果敢共和军匆匆招募而来的士兵,本来就缺乏必须的战场经验,结果蒙受巨大伤亡。
所有处于炮弹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