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溆谢俺ǹ怂怠!�
@网@索额图身为保和殿大学士,在众大臣中排在首位,这话当然得他先说,这货可是坚定的太子靠山,跟胤祚却是死敌,来上书房的路上就想好了对策,这会儿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误国之言,朝廷原就有定议,火耗不得高于两钱,现如今所收火耗实际已达三钱,本就违了规,既然收归公有,就当充入国库,断没有再分给那些官员的理。为官者当清廉自守,朝廷岂无俸禄哉?”
索额图这话说得慷慨激昂、冠冕堂皇,宛若自个儿就是大清朝第一清官似的,理由还充分得很,不过马齐却有着不同意见,当即出列道:“圣上,臣不同意索大人的观点,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谋国之道,此法谓之养廉银,那起子地方官员没了收火耗的权利,自然断了盘剥百姓的念头,臣以为此法可行!”
国维满脸子沉思状,默默地不开口,眼瞅着康熙的眼光扫过来了,硬着头皮出列道:“圣上,臣以为索大人、马大人的话都有道理,臣恭请圣裁。”
李光地当过地方官儿,深知这份折子的厉害之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会得罪人,索性三缄其口,来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其他几个上书房大臣则各抒己见,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吵得不可开交。康熙老爷子看样子心里头也没个底,听了老半会,心里头烦,挥手止住一众大臣吵吵嚷嚷的争论,令大伙儿分头上折子,让他们跪安散去。
接连数日,众大臣、阿哥们为了胤祚的这份折子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各自忙乎的火热,大体上来说,没啥子油水的官绝对是举双手赞成,油水足的肥官儿则全力反对。
太子、大阿哥一系的人马跟胤祚都有些仇怨,自然是全力反对;老三一伙站一旁看热闹,打算看清楚哪一头势大就帮着哪头;老八一伙子在朝官中的势力最大,胤祚这份折子若是真的实行起来,他们所受的打击最重,只是摸不清胤祚究竟要搞些啥子名堂,也摸不清康熙老爷子究竟是怎个看法,也没敢急着表个态,紧赶慢赶地商议了几天,最终准备两份折子,一份赞同。
一份反对,就等着朝议时看风头;老四胤禛免了差,心情郁闷,自个儿在家里头生着闷气,舔着伤口,哪有心思去理会胤祚的那份折子。
大伙儿忙乎了几天,总算又到了上朝的日子,好家伙,刚一开朝,满朝堂的文武百官可就来劲了,各自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反对与赞成的吵得不可开交,若不是顾忌着君前失礼这么条大罪,只怕流血事件就得演上好几回。康熙老爷子也被这起子朝臣吵得头晕,再说他老人家自个儿也真没拿定主意,这不,大手一挥,下了道旨意——着毅郡王胤祚即刻启程回京。
胤祚通过自己的渠道,早已得知朝中的变动,这会儿早已做好了回京的准备,这不,刚接到老爷子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心里头可是得意极了,立马打点行装,安排好人马,启程回京去了……
第九十六章纵横(一)
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停!打住了,说这是没当过官或是被罢了官的。真要拿着这话来衡量,别说这会儿的官了,即便是历朝历代所有的官加起来,能够不用回家卖地瓜的一只手就能算得出来,可就这么些清官里就真的都是为民做主的?不见得,大体上还是好名声的。
江上来往两张帆,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当然为利的远多过为名的,只要有需求那事情就好办了,为名的咱给,为利的咱也不吝啬,可只有一条,拿了咱的好处,就得办事儿,至少是别碍手碍脚地挡着道,真要是拿了咱好处还叽叽歪歪地扯淡那也成,这会儿乌苏里台正缺人呢,揪你个小辫子,让你尝尝流放的滋味也不是没有办法。胤祚这回可是铆足了劲打算回京大干一场的,该做的准备可是一件没少,这不刚接到康熙老爷子八百里加急的圣旨,立马就发动开了。
乘船?嘿,太慢了,等咱赶到京城,只怕黄花菜都凉了。不过这么大艘的船也不能空着回去是不?林轩毅一家子外带李卫那三个小家伙,总得有人护着,这船还用得上。唔,李卫这臭小子皮得很,整日里就是上窜下跳没个安生,好作弄人,鬼主意还损得很,好端端的一个总督府被这小子折腾个够呛,也就只有林轩毅家里那只母老虎能镇得住这小子。嘿,说来也好笑,当年咱也就是顺水人情,送了个歌女,没曾想这乔姐儿看起来清秀可人。骨子里却是强悍得很,连林轩毅这么号角色都管得死死地,到了底儿,连个小妾都没娶,呵有趣得紧。胤祚安排事情,领着一帮子侍卫骑上快马径自赶往京城。左右无事,这一路上想东想西地胡思乱想起来。
这一路晓行夜宿地紧赶慢赶,好歹是十天里赶到了京郊,不过却回不得王府。
按清制,钦差回京得先完了差使才能回自个儿的家,一时半会完不了差的,就只能先住城外的驿站。胤祚赶路赶得紧,到了京郊都已是日头偏西,进宫完差也迟了点。再说胤祚也没打算立刻进宫地,这会儿还有许多事儿要做了。没把握的仗胤祚根本不想打。
早一步出发的侍卫已将胤祚的奏折递了上去,康熙老爷子已经知道胤祚即将来京,派了礼部的郎官早早地就候在驿站了,不过有些出乎胤祚意料的是:老三那货竟然亲自出马,领着礼部侍郎陈汝器并几个礼部郎官笑呵呵地就站在驿站门口。
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老三这货定是来探消息地。嘿。也好,先将这货打发了,省得咱还得多跑一趟老三府上。胤祚是郡王,又是钦差,论身份、论地位或是论圣眷都在老三胤之上,不过老三的排行高,胤祚虽说心里头不待见这货,可面子上却少不得应酬的,满脸子笑容地滚鞍下马迎了上去,口里头道:“三哥,怎敢劳您的大驾,岂不是愧煞小弟了。”
老三可是演技派,几个快步迎上前来,一脸子激动地道:“六弟此行辛苦了,瞧,都瘦了,也黑了,真难为六弟了,三哥心疼啊,来、来、来,赶紧进屋歇息、歇息。”
得,老三地演技放后世足够拿奥斯卡小金人的了,那双眼还真饱含着泪水,靠!蒙谁啊,嘿,咱也演一回。胤祚赶忙握住老三那早已伸出来的双手,热情地摇晃着,口里头道:“三哥一向可好,小弟想死您了,这回咱哥俩好好叙叙。”
嘿,是想您死了才对吧,胤祚伸出去的手,热情是热情了,不过似乎有些热情过了头,手上的劲不免用大了些。老三可是个文弱书生,有点儿吃不住劲了,可这会儿正演戏呢不是?总不能穿帮吧,再说哥俩个这么亲热着,也不能有些不满的表示吧,那笑容里可就有点苦了,也搞不定胤祚是不是故意在整他,毕竟胤祚脸上地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无邪得简直跟婴儿有得一比,没奈何,胤有些子急地抽出了手,笑呵呵地道:“六弟,来,三哥今儿个左右无事,陪你进屋叙叙,好好听听六弟地传奇故事儿。”
不肖说,京师的驿站是这天下最大的,也是最好的,毕竟这儿可是京师,来往的官吏多如牛毛,地方儿小了哪成。胤祚是王爷,自然有王爷地待遇,偌大的三进院子早打扫得干干净净地,连院墙都重新刷了一番,家具也都是新的,当然这些都是老三做地事,礼部管的就是这些个迎来送往的勾当,要讨好一下胤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哥俩个谈话自然是闲人勿近的,这不,刚进了屋,泡好
哥俩个就各自将随从打发了出去,满嘴跑火车地聊开个天气不错侃到了江南美女如云,啥子废话都说了,就是不说正事。胤祚不急,反正今夜也办不成太多的事儿,老三却有些急了,废话说了一筐,口水都耗了不少,正题却一个字都没说,有些吃不住劲了,眼珠子一转,笑咪咪地问道:“六弟,这回算是大展神威了,破白莲教,清河工、漕运,哪样都是不世奇功,三哥佩服啊,只是那个折子……”
呵,来了,熬不住了吧,想探底来了吧。嘿嘿,你急咱不急。胤祚装出一脸子疑惑的样子道:“三哥过誉了,小弟是上了些折子,不知道三哥究竟指的是哪份折子?”
要想趁乱取势,就得将水搅浑,而且越浑越好,胤祚头一份火耗归公的折子都还没议出个名堂,立马加上一颗重磅炸弹——海运折子,这折子虽说是密奏,不过这起子阿哥、重臣个个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康熙老爷子还没看见那份折子呢,大家伙就从票签处得了信,这不所有的朝臣、阿哥全被炸晕了头,又急赶着议论胤祚的第二份折子了。可这第二份折子是密折,大伙儿虽都知道个大概,可谁也不知道究竟,这不都急着找胤祚商议来了,也就是老三趁着迎接的便利捷足先登了。
胤祚这么一装傻,胤可就有点真傻眼了,那份折子是密奏,虽说大伙儿都知道了,可知道归知道,却是不能明着说出来,否则是要挨大板子的。胤呐呐了一阵也没敢真个儿地问出口来,要是胤祚趁机参他一本泄漏机密之罪,嘿,下场可是不妙。
得,不逗你玩了,虽说您老哥手底下没啥子人物,翻不起太大的浪,可要搞点破坏却也是件大麻烦。胤祚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三哥说的可是火耗归公之事?”
老三这会儿简直快气疯了,满脑门都是黑线,可脸上还得挤出一丝笑来:“六弟这份折子好啊,三哥深以为然,若是照着去做,何愁天下吏治不平,不过,三哥想问的是另一份折子。”
“啊,是这么回事啊,唉,三哥还真见外,咱哥俩个有什么不好说的了,直说就是了。”胤祚乐呵呵地说道。
“那是,那是,咱哥俩一体,不见外,不见外。”胤有点儿哭笑不得地应道。
瞧你个小样,嘿,当初打老子黑拳时,咋不见你说这话。好生耍了老三一把,胤祚心里头乐呵着呢,脸上笑容也格外灿烂了起来。“三哥,这事儿是这样的……”
胤祚简单地将海运折子的事儿说了一下,既不提怎么个运作法,也不提能有多少好处,当然悄悄地指出了一点——漕运变海运,修河渠能额外整出近万顷的良田,这些田虽说算是归了朝廷,可也不是全归了朝廷,毕竟还是要拿出来卖的,怎么卖,如何卖,胤祚没有说,只是提了句将会成立个专售局。
专售局,名字虽是怪了些,可用屁股都能想得出这位子上油水可是足得很,稍一趁手,搞它个十万、八万的简直跟玩儿似的。胤来钱的路子小,手头紧了些,花销却大,这会儿听到有这么个好职位,那心里头可就活络起来了,陪着胤祚笑了一阵,试探着问了声:“六弟,这专售局可是个要缺,非得有个可靠的人来担当不可,否则必然出大乱子的。”
呵,说到点子上了,老三这会儿怕是口水都流到肚子里去了吧,嘿,小样!在海运里头,这专售局不过只是蝇头小利罢了,给你又如何,只要你老哥不瞎搅合,啥事都好商量。胤祚微笑着道“三哥说得对,是该有个得力的人看着,三哥可有要荐的人选?”
“巧了,哥哥门下正好有这么个人,凌思俭,字善和,康熙三十年进士及第,为人老成,现如今就在礼部任事,能信得过,若是六弟急等着用人,三哥倒是可以割爱的。”
“成,这人小弟见见再定如何?”胤祚倒也爽快,虽没说死,可没拒绝就是同意了。这哥俩个算是达成了一致,皆大欢喜,又随意地聊了一阵,胤满意地告辞而去。
老三算是摆平了,可其他阿哥、朝臣那儿却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该如何下手还有个计较,胤祚送走了老三,立刻与林轩毅商量了起来……
第九十六章纵横(二)
运的折子要想通过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并不是康熙头就能办得成的——康熙老爷子是强势皇帝没错,可问题是这老爷子好面子,除非是遇到威胁到他自个儿地位的事儿,否则绝不会不顾朝臣的意见而强行去做某件事。zuilu
海运折子牵涉到朝堂各部——人事的调动是吏部的事情;河工的整顿、码头的建设、船只的建造是工部在负责;漕运系统的改革则是户部该管;海运的护航则是兵部的调遣;码头治安离不开刑部的配合;礼部虽说在海运漕粮上没啥子搞头,可将来胤祚打算搞海外贸易时就脱不开礼部的帮助,更何况礼部也是六部之一,若是以祖宗之法之类的废话来阻扰也是件头疼的事儿;海运官员的监督、稽查又是御史台的勾当;犯事的官员处理离不开大理寺的协助,林林种种繁琐得很,并不是一份折子上去就能算完事的。
礼部是老三胤的地盘,这货合着老五、老七,在礼部这一亩三分地耕了多年,那里头近半是他的人,只要搞定了老三,礼部基本上就不会跳出来反对,这一部算是基本稳妥了,但也得防着老三变卦反水,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老三虽善于打黑拳,可这主儿手头紧,没太多路子找钱,尤其是河工上被胤祚砍了手脚,又被老四追比了一番,正忙着找来钱的路子呢,没理由跟钱过不去。
即便是老三反了水问题也不大,无论是这货还是礼部本身跟海运的关系都不大,反对的意见基本上没什么威力,而这正是老三急急忙忙跑来找胤祚要好处的根由所在。
工部就不必说了。那可是胤祚地后花园,虽说胤祚还没有正式接手工部的活计,可也没有谁会傻到跟自个儿的顶头上司过不去的份上,再说工部侍郎刘思远可是胤祚一手提拔起来的实力派,其在工部的势力要超过现任工部尚书沙穆哈,工部这头可以说是不成什么问题。zuilu即便那起子官员有什么不同地看法也不会在朝堂上跳出来跟胤祚唱反调,除非他打算过几日到乌苏里台去过下半辈子。
吏部,嘿,吏部的问题最麻烦。那是老二胤礽的地盘儿,尽管这货平庸得很,手底下尽是些捞钱不要命的货色,一个好端端地吏部被老二这混球搞得乌烟瘴气地,不成个体统。可问题是胤祚跟老二之间的仇大了,压根儿就没有转的可能性。想要听到从老二口里头吐出来的“赞成”二字基本上就跟盼着天上掉下块大馅饼差不多。不过吏部也不见得就是老二说了算,刚调任吏部尚书的马齐却是个厉害的角色。头上顶着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一长串地头衔,并不怎么听胤礽指挥,这位爷可是康熙老爷子的宠臣,只要能说服他,吏部即便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也不怕。大不了来场御前辩论,反正胤祚小时候就玩过御前官司了,那口才绝对不会输给旁人地。
兵部?兵部基本上就是个军队后勤处的干活。所有的调兵大权全都在康熙老爷子手里拽着呢,大清朝的兵部就是六部里最没势力的一个部,在朝堂之上说话地声音也最小。现任兵部尚书博济刚从西安将军的位置上提拔上来,原就是胤祚西征时的部下,两人虽说交往不算多,可关系却不错,半年前上书请奏让胤祚管兵部地就有他一个。虽说不知道这位老部下的态度究竟如何,但他即便是反对海运也不会首先跳出来。zuilu若是可能的话,胤祚倒是想去他府上拜访一下,只可惜得防着有人非议,一个私下沟通朝臣的大帽子扣过来可不是好玩的事儿,不过写封信沟通一下倒也无碍。
刑部,嘿,这儿就是老八的地儿了,老八、老九、老十一伙子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势力远不止在刑部,几乎各部都有他们的人,不将老八搞定了,海运的折子压根儿就没戏。老八的心野,眼里头只有大位,为了大位,这货啥事都能整得出来,断不是光靠好处、银两就能对付得了的。对老八只能是利用,还得利诱、威逼双管齐下才能奏效。即便是不能将老八拉到自己一边,也不能让他挑出来唱反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好各种的准备,好在胤祚此刻手上筹码足,倒也不怕摆不平老八,若是老八真要搞事儿,那就大家
玩完了事。
户部,这会儿户部刚大换血,几个头头脑脑的,都是新人,这其中户部尚书李天馥可是胤祚的老熟人了,这货原是兵部尚书,为着花露水的军需,跟胤祚打过无数的交道,好处可是没少捞。李天馥就是老狐狸一个,朝堂之上除了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外,从不表露自个儿的想法,官儿一直当得很滋润,是熙朝有名的不倒翁,胤祚也不指望这货会帮着自己说话,可至少在事情没有个定论的时候,这货绝对不会跳出来反对的。
不过户部的事情复杂,想要真的解决户部的事儿,绝对绕不开老四胤禛,尽管这主儿已经被免了户部差使,可毕竟管了户部几年,手底下还是有些人马的。这事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摆平了老四,户部也就没了搞头。至于其他几个部、院虽说有些能量,可却不是决定海运折子命运的关键之所在,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上书房大臣这一块,胤祚就没太好的沟通办法了,要防着老爷子起疑心,就不能跟这些个重臣太粘乎,别说是私下拜访,就连写封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