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当时是没问题的,我给您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

    何婉奕拿出笔和纸,写了自己和父亲的手机号,递给了孙美娟。

    出于礼貌,孙美娟也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给了何婉奕。

    接下来,双方客气了几句,随即就相互告辞了。

    “我觉得她对你们家的成见好像有些深啊。”司马月澜对着何婉奕说道。

    何婉奕说:“这也正常啊,换谁从小被亲生父母送出去,都会有成见吧。”

    司马月澜点了点头:“对了,你要小心那个罗诗怡,她看子涛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哦。”

    “说我什么?”孟子涛正跟舒泽说着话,隐约听见提到了自己,回过头问了一句。

    司马月澜咯咯笑道:“我说你别见色起异。”

    “我对婉奕的心,天地可鉴!”孟子涛连忙举起了右手。

    “万一你犯糊涂认错了人呢?”舒泽也跟着笑道。

    “那怎么可能?”

    孟子涛知道小俩口说的是什么:“你们一个两个真当我傻啊,就算眼睛没看清,鼻子总闻的出来的吧,婉奕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了,肯定不可能会认错。”

    “说什么呢!”何婉奕扭了孟子涛胳膊给下,她总觉得这话有些怪怪的,脸颊不禁有些羞红。

    大家相互开了几句玩笑,孟子涛问道:“阿泽,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舒泽说:“我有些急事,明天早上我们就得回金陵了。你们呢?”

    孟子涛说:“有位长辈托我办点事情,我还要过两天才回去,而且回去之前还得去一趟西京,先前在那边接了几位病人。”

    舒泽道:“我看你以后还是别接病人了,别的不说,你忙得过来吗?”

    孟子涛笑道:“我也是偶尔为之,而且遇见了见死不救也不是我的风格。”

    舒泽说:“随你吧,反正我建议你量力而行比较好。”

    在大军这边吃了晚饭,孟子涛一行人准备返回市里的酒店,大军夫妇俩送他们上车。

    上车之前,孟子涛对大军说:“这段时间你好好渡个蜜月,其它事情等回了陵市再说。”

    谭桂花有些不虞地说:“还蜜月呢,他死活不同意。”

    司马月澜闻言对大军道:“大军,这事我可得说你了,你要是没假,不渡蜜月也就算了,子涛明明给你假期了,还不去渡蜜月,你也太不尊重桂花了吧。”

    大军有些尴尬地说:“我就是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感觉没这个必要。”

    “别感觉了,听我的,给你一个月假,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孟子涛见大军还有些犹豫,直接帮他做了决定:“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如果你敢早回,那就等着扣奖金吧。”

    舒泽也接过话道:“就是,别让我们看不起你啊,另外,我们的安全有保证,你也不用担心。”

    见大家都这么说,大军只得同意下来。

    第二天,原本孟子涛以为彭老会打电话让他去博物馆,但意外的是,电话确实打了,但行动被安排在明天了。

    没办法,孟子涛只得改变行程,准备带着何婉奕在郢都游玩。

    只是刚从酒店出来,坐出租车准备前往景区的时候,他接到了庞大海的来电,说是名下的回收站搞来了一件宝贝,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何婉奕也听到了电话中的声音,小声说道:“去吧,旅游总有时间的。”

    孟子涛对着何婉奕歉意一笑,在电话里答应了庞大海,并问清了地址。

    跟出租车司机说了地址,四十多分钟后,出租车在一处老旧的大院前停了下来。

    下车之后,孟子涛给庞大海打了电话,片刻后,庞大海就面带笑容的出现在了两人的眼前。

    庞大海马上道歉道:“真是抱歉,昨天我有眼不识泰山,没认出孟老师您,还请您见谅啊。”

    他昨天回去想想,总觉得孟子涛的相貌有些熟悉,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孟子涛的真实身份,相当的懊恼,早知道的话,他昨天肯定不会那么早就离开,怎么着也得跟孟子涛混个脸熟才行啊。

    好在他知道的也不晚,于是想了一些办法,正好这个时候,手下的员工说收了一件老东西,让他去看看,于是就有了先前的电话。

    孟子涛笑道:“就我这岁数,想不被人认错都难。”

    庞大海呵呵一笑,随即邀请俩人走进院子。

    孟子涛边走边问道:“庞老板,这回收到的是什么好东西啊?”

    “青铜器。”庞大海神神秘秘地说道。

    “这玩意你也敢收啊。”孟子涛没想到居然是青铜器。

    庞大海说:“咱一不偷二不抢的,有什么不敢收的?至于说这青铜器范忌讳,一来我不收青铜鼎这样的重器,二来我也不卖给老外,只要守着这两点,不被抓到现形,我觉得就没关系了。”

    说到这,庞大海开玩笑似地说道:“孟老师,你不会举报我吧。”

    孟子涛笑着摆了摆手,心道:“只要你来源正当,我干嘛举报你呢?”

    一路闲聊着,庞大海带着孟子涛来一个房间,房间有些大,里面堆了不少东西,不过都是泡沫、硬板纸之类不值钱的玩意。

    庞大海走到一个角落,从一堆泡沫里面,翻找出了一件高近五十厘米的青铜器。

    孟子涛一眼看出这是一件青铜钲。

    钲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体似铙,但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诗经小雅采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故与铙的功用相同。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

    钲一般形体鼓部短阔,体部为两瓦相复合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底部正中有一管状甬,甬与钲体内腔相通甬近舞部上,或有一宽凸棱。使用时,口部向上,柄插入木柄座中。

    钲的主纹常由变形的大兽面或对称的卷体龙纹组成。主纹四周有边框,框边饰有半浮雕的鱼纹、虎纹、象纹、火纹。口沿中部常饰有虎纹、象纹或双尾龙纹。

    等庞大海把青铜器拿到面前时,孟子涛仔细观察,此青铜钲以尺寸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纹饰主要为虎纹,做工相当的精湛,以常人眼光来看,这是一件相当精美的青铜器,不过孟子涛马上就发现了问题。

    从遇到庞大海开始,两件古董都是赝品,孟子涛心里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孟老师,觉得还满意吗?”庞大海笑吟吟地问道。

    孟子涛说道:“庞老板,只能说声抱歉了,这不是我喜欢的。”

    庞大海眼睛张得老大:“孟老师,这可是西周青铜钲,平时很少见的?”

    孟子涛摆摆手:“这个无关。”

    庞大海嘴巴一哆嗦:“难道有问题?应该不会呀,你看这锈色,多丰富啊,而且层次感很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孟子涛反问一句:“不知道你对青铜器做锈色有多少了解?”

    庞大海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大部分我都听说过,如果做旧的话,它不是会有化学味道吗?在这上面,我只能闻到土香啊!”

    “那我跟你详细说一下吧。”

    孟子涛说道:“以前那种做旧方法已经淘汰了,现在都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做的锈色,比如你这件青铜器上的锈片,其实是移植上去的。制作者一般是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古代铜器上的锈片,用超声波震动使其脱离铜胎,再把这些锈片移植在复仿品的不同部位。”

    “然后制作者会用高标号白水泥加入矿石色,调和出不同的锈色,根据古代铜器的锈色层次及形状,在复仿品镶嵌片接口处或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用湿布把处理好的铜器包好,放入蒸锅内蒸3~5小时,取出晾干。”

    “关键的来了,因为是化学做锈,所以铜器闻起来没有土香味,而是稍有酸味,需取适量新鲜墓土用水调成糊状,把复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净。新仿青铜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铜器一般。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档复仿品,不切开铜胎看铜质,很难辨别真伪。”

    听到这里,庞大海回过神来,问了一句:“那您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孟子涛说道:“其实很简单,这么做出来的铜胎不是土红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坚硬。而原古铜器被锈蚀掉的铜胎是坚硬致密的土红色。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件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也露出了破绽。”

    “在过去,防制青铜器用的是石膏翻制模具,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失去原古物的韵味。”

    “现在模具翻制,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花纹、神韵,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但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整个形状比原古物稍有收缩,但比例很小,如果不与原古物在一起比较,用肉眼很难辨别有缩小的感觉。恰巧我又对这件青铜器比较熟悉,所以……”

    听了孟子涛详细的解释,庞大海不由郁闷起来,搞了半天,自认为捡了大漏,最后反而是自己打了眼,而且自己还大张旗鼓的邀请了孟子涛过来,实在太丢脸了。

    看到庞大海尴尬的模样,孟子涛微笑着说:“咱们这行打眼是常有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不知你这还有没有其它好东西啊?”

    “这个还真没有了。”庞大海突然拍了拍脑袋:“对了,我这还有一堆旧书,你要不要看看?”

    反正也是闲着,孟子涛就答应了。

    跟随庞大海来到另一个房间,孟子涛发现这里堆满了各类老书,旧书,这令他来了兴趣,跟庞大海打了招呼后,就开始翻找起自己中意的东西来,没一会,他就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套《礼部韵略》。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赵匡胤深明之所以轻获政。权,是因为兵权在握,众将才折服拥戴,后周才顺利禅让皇位。若是不削弱兵权,黄袍有朝一日还会加在别人身上,赵宋王朝仍然摆脱不了梁、唐、晋、汉、周频繁更迭的短命下场,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大大削弱兵权,实施“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在一系列崇文政策中,有一条就是广开科举之路,使人人皆有进取之心。为避免科考落第,怀才不遇,心存不满,甚至发生动乱,开宝二年(969)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诏礼部检阅贡士中凡“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

    宋初科考,不但试经,且试诗赋。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三十多年后,就诞生了这部《礼部韵略》。

    从北宋至南宋期间,士人作诗用韵,特别是科举考试,就是以《礼部韵略》作为依据的。不过,《礼部韵略》原书今已不存,现在所能见到的,是《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孟子涛原本以为它是民刻本,但打开一看,内心之中顿时大为震惊……

第七百五十一章 突然冒出来的老板

    北宋景四年(1037)丁度等奉敕编纂的《礼部韵略》一直是诗赋考试的最权威官韵。作为两宋科举考试的金科玉律,刊行量大,流布面广,深得广大士子的尊崇,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科举的范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礼部韵略》作为韵书的权威,被后世奉为圭臬,深刻影响了韵书《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以及字书《康熙字典》的编纂,其实用性的编纂特点,丰富了汉语辞书编纂的模式,文化影响广泛而深远。

    《礼部韵略》可谓宋朝科考生的“新华字典”,考生可以将该书带进考场,如果遇到在音韵上,以及在避讳字上的疑问,可以以拼音为序,通过《礼部韵略》寻找当时可以用的写法。

    孟子涛无意间发现的这套《礼部韵略》,皮纸印造,纸质较粗,未捣碎的黄色桑或楮树外皮依稀可见,横向罗纹宽粗;字体古朴,刀法古拙,墨色乌黑而不莹;每半叶十行,行大小字数不等,左右双边;版口狭窄,未形成定式,与所见山西应县木塔所出辽刻某些书近似,与所见南宋刻本书迥异。无藏书印鉴。

    这部《礼部韵略》的印纸,明显的是皮纸,但质地较为粗糙,横向罗纹既宽且粗,捣浆时未捣碎的黄色桑或楮树外皮,多残存在纸面。宋代,特别是南宋刻书用纸多为皮纸,但多数纤维捣得较碎,纸面残存未捣碎外皮者较少。从印纸上看,此书可能刊印较早。

    这部《礼部韵略》的字体古朴,镌工刀法古拙,不如南宋刻书那样字体隽秀,刀法娴熟。墨色亦不如南宋刻书莹洁青纯,颇显早期刻书的古朴风貌。

    不过,这套《礼部韵略》并不是北宋的官刻本,不然他的情绪肯定比现在激动多了。

    虽然如此,孟子涛经过仔细观察,还是可以肯定它应该是北宋的刻本,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发现已经能够令学术界轰动了。

    要知道《礼部韵略》自其成书时候起,先后行用不到三十年,期间又几经停用,到现在为止,海内外现存的北宋刻本寥寥可数,大部分收藏在各国的博物馆。据统计,现在《礼部韵略》各版本的存世量不到十六种,严格的北宋版本更不到十二种。

    而且,北宋末年大批北宋刻的书几乎全部被毁掉,进入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一些基本参考书,当时用了一个方式就是用北宋本直接上版,因此无论是官刻还是坊刻,都有重要的价值。坊刻本本身文化的普及和书籍的流传,更具有它独特的价值。

    所以哪怕是坊刻本,类似孟子涛发现的这套质量极高的版本,也是弥足珍贵的,更何况,这还是一套北宋早期的坊刻本,很可能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刻本,这就更加珍贵了。

    好在,庞大海因为有事,外出了一会,才并没有看到孟子涛在一个地方站了那么久。

    孟子涛调整了一下情绪,想着怎么才能安全买到这套书,正在这个时候,陈仲锋打电话过来,听说孟子涛还在郢都,问他有没有时间,去参加一场小型的交流会。

    何婉奕对此没什么意见,孟子涛就答应了,这也正好给他找到一个借口。

    挂了电话,孟子涛又找了几本还算可以古籍,找到庞大海问他价钱。

    庞大海对古籍没什么兴趣,对古籍方面也没什么研究,更没觉得这里面会有什么宝贝,他只是随便翻看了一下,要了孟子涛两千块钱。

    孟子涛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付了钱之后,就提出了告辞。

    庞大海提议道:“现在时间还早,要不喝会茶?”

    孟子涛微笑着说:“我和朋友联系好了,他一会就来接我们。”

    庞大海觉得有些可惜:“那好吧,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我这里来坐坐。”

    “一定”孟子涛呵呵一笑,心里想道:“如果你这经常有《礼部韵略》这样的宝贝,我巴不得天天来坐坐。”

    不过,孟子涛也能够看得出来,庞大海是真心想要和自己熟络的,虽然这肯定是因为他身份的关系,但自己占了庞大海一个大便宜,心里还是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当然,为免意外,孟子涛现在肯定不会告诉庞大海古籍的价值,想着,如果庞大海这人确实值得交朋友的话,今后还是要给他一些补偿。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片刻后,陈仲锋驾车到来,上了车,孟子涛就问道:“什么交流会,先前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陈仲锋边开车边回道:“嗨,我是临时得到的消息,其实说是交流会,其实就是各自拿着自己的藏品过去出售,只不过在交流会上可以以物换物,当然捡漏还是打眼了,就要看自己的眼力了。”

    “哦,对了。”陈仲锋想到了一件东西:“那里花钱购买要比以物换物贵一些。”

    “怎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据说是组织者觉得这样能够体现出‘交流’吧。”陈仲锋耸了耸肩膀:“不过谁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呢,反正对我没什么影响。对了,你要不要回去拿些东西,到时看到满意的也可以用作‘交流’。”

    “用钱的话,能贵上多少?”

    “这个还真不好说,不过最多也就一两成吧。”

    “那还是算了吧。”

    陈仲锋点了点头,说道:“这回我带了几样东西,你要不要看一下?”

    “好啊。”

    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孟子涛鉴赏了陈仲锋带的几样东西并做了探讨,总的为说,东西还不错,但或多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