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箱子运到京城一家文物研究所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不过吕文乐再也等不及了,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在众人的见证下,他打开了外包装油纸,只见里面还有一层防水包装,接着打开,最终三本古籍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正是《永乐大典》。
看到《永乐大典》的一刹那,周围传了一阵惊呼声。
吕文乐更是激动的脸都有些红了,良久才控制好情绪,随即他就走到孟子涛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孟子涛急忙将他扶起:“师兄,你这是干嘛呀!”
“不,子涛,你当得起我这一谢呀!”吕文乐深深的说道:“自从《永乐大典》部分遗失之后,多少代人为它在不停奔波,但最终的收获却寥寥无几,你是圆了我们几代人的一个梦呀!”
“师兄,你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都是靠大家努力,而且我得到一些线索也纯粹是瞎猫撞到死耗子,赶巧了。”孟子涛说道。
吕文乐笑着摇了摇头:“就算是瞎猫撞到死耗子,别人没碰到,就你碰到了,这就是你的功劳啊!”
孟子涛岔过话道:“师兄,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吕文乐说:“这些书已经存放了数百年,而且还是在海岛中存放的,虽说也有着层层保护,但到底还是比较脆弱的,研究的时候,无法保证不出意外。所以我的想法是,先将书中的内容全部影印下来,然后在进行研究。这样也不会让原本受到影响。”
孟子涛的周围的研究员都认同这个想法,毕竟《永乐大典》中的很多古籍都是非常珍贵的孤本,有的甚至记载着以前从未有人知道的历史和技术,里面的一些记载,肯定会对历史的研究等多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不说别的,单说郑和宝船的建造就是一门非常了不起的技术。
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
用现在的数据来对比,宝船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这种放到近代才能出现的船,明初就已经造出来了,想想就有些不可思议,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人认为宝船是不存在的,并给出了种种理由。
现在,《永乐大典》被发现,如果从中找到这方面的资料,就能解决这个未解之谜了。
因为《永乐大典》的出现,引起的轰动就不用多说了,要不是现在时间不对,一些老前辈肯定会过来一探究竟,就算这样,一些自觉身体硬朗的老前辈,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赶来。
孟子涛觉得这个时候,他在不在也没关系,原本想要回去休息,但却被吕文乐拦了下来,别的不提,在老前辈面前露露脸,对他知名度的增加也是极好的。
最终,孟子涛还是留了下来,在众位老前辈面前露了脸,并回答了一些问题,好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永乐大典》上,孟子涛受的压力并不大。
忙碌了一整天,孟子涛觉得有些受不了了,这个时候,该见的老前辈也见了,他也不想在这里待着了,于是坐车来到一家酒店,痛快的洗了个澡,睡了一大觉。
第二天,孟子涛整个人神清气爽,他先跟研究所的所长联系,所长告诉他,师兄吕文乐现在才休息,还是因为支撑不住了,不然肯定不会回去睡觉。
之后,孟子涛了解到开箱子的进度,由于箱子中的东西太过珍贵,所以进度有些慢,现在除了《永乐大典》之外,还发现了一些珠宝等物,全都异常珍贵,有些还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总体来说,这些箱子里的东西,加起来的价值无可估量,孟子涛因此获得的奖励也是惊人的。不过,孟子涛对此到不是太激动,他最想要的还是一套《永乐大典》的影印本,用来研究,这一点,相信是可以满足的。
至于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孟子涛还真不贪,确实,这些正本价值连城,但如果收藏,可需要许多花费,并且还要担心会不会因为照顾不当出现损坏,对他来说就跟烫手的山芋差不多。
另外,这些《永乐大典》正本由于太过珍贵,国家会悉心保管,并不会拿到任何一家博物馆展出。
跟所长闲聊了一会,孟子涛挂了电话便出门了,难得来一次京城,他要去协会认证一下身份,这件事情已经耽搁很久了,好在这方面没什么硬性要求,到也没关系,但来了京城不去处理,那就太不应该了。
到了协会的办公地点,孟子涛签了一些文件后,工作人员便对孟子涛说,会长先前有过交待,在他来报道的时候,会找他谈话,并交待一些事情,只是会长因公出差了,要两三天才会回来,所以让孟子涛先别急着离京,等会长回来了再说。
一口答应下来,孟子涛问工作人员他现在有什么任务和福利,工作人员跟他说一切等会长和他谈话之后再说。
看来这是例行手续,孟子涛并没有多说,在问及自己没什么事了之后,便离开了。
“接下来去哪呢?”
孟子涛有些挠头,自己在就京城这边没什么朋友,现在应该到哪去呢?
“这段时间都没有为古玩店做一些储备,还是去潘家园吧。”
打出租来到潘家园,因为时间不早,再加上不是双休,人流已经不多,再加上现在的潘家园比起早些年来,遇到好东西的机率大减,想要捡漏的机会虽说不是没有,但想要捡大漏,还是难之又难的。
但孟子涛拥有异能又年轻,又难得在潘家园出没,只要有漏,他出点策略,基本还是手到擒来。
说起这策略,在潘家园有一句行话叫“绷”。就是要和卖主比耐性。不过这已是旧黄历了,现在的潘家园能人倍出,要是见到好东西,要马上就买。一“绷”,就可能“绷”丢了。而买主与卖主还是要斗智的。卖主熟习了买主买东西时的心理,常能使买主很难受。
当然,这对孟子涛来说,难度还不是很大,就像现在,他用异能发现眼前这个摊位上有一麻袋的书,在其中有几本价值非常的,但一麻袋的书,翻找起来不方便不说,就算找到了,被卖家发现的机率也高,那就相当于煮熟的鸭子飞喽。
孟子涛考虑了一下,除了把书从麻袋中扒拉出来之外,实在无法可想,但他又不能这么做,心中十分苦恼。
这时,他看到麻袋旁边有一部武英殿聚珍版《涑水纪闻》,这书保存的还不错,就想先买了,慢慢再考虑怎么得到麻袋里的东西。
孟子涛询价,卖家说四册要价六百元。
买卖嘛,都是这样,总要还钱才行,于是孟子涛还价二百。
卖主露出一个不屑的眼神:“五十块一本?这可是清朝的书呀。没钱就别买,看你就象是没钱的。”
孟子涛听了就不爽了,什么叫自己没钱,于是就怼了卖家几句。
没想到,这卖家也不知道脾气问题,还是心情不好,一来二去有些急了。卖主赌气说:“你要是能拿出一千块来,我这一麻袋书就全卖给你。”
孟子涛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等好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拿出了一千块钱,扛起一麻袋书便走了。
第八百六十七章 印香
卖家看着孟子涛居然真得付了一千块钱,扛着麻袋就走,顿时就愣住了,半响,他嚯的一下站起身来,想去追,但又想到话是自己说的,按规矩也拿孟子涛没办法,不由颓然坐下。
“哈哈,奸兔儿,终日打雁,终被雁啄,你也有今天呐。”旁边的摊主哈哈大笑起来。
这“奸兔儿”之所以有这个外号,一来是因为他做生意比较奸滑,但偏偏又表现的跟兔子一样无辜,有时让人恨的牙痒痒,却拿他没有办法,可以说,有不少摊主和买家背地里都咒骂过他。
今天难得见他吃瘪,周围不少人都幸灾乐祸起来。
“奸兔儿”暗自呸了一声,随后说道:“谁说我被雁啄了?那一麻袋书不过都是一些工具书而已,我还赚了不少呢?”
周围人发出各种各样的笑声,大家又不是傻子,能没看出刚才“奸兔儿”的神情?分明就是吃了亏的,就看这个亏吃的大不大了。
当然,大家也都没有往深了想,因为就凭“奸兔儿”的精明,肯定不太可能把特别好的东西落在麻袋里。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奸兔儿”根本就没有整理麻袋里面的书籍,也不知道麻袋里的书籍是真好是坏,这也正是“奸兔儿”最为懊恼和忐忑的地方。
正当“奸兔儿”在那懊恼的时候,孟子涛扛着一麻袋书,向潘家园外面走去,没办法,手上多了一麻袋书,再加上先前的一些收获,他也不能在潘家园逛了。
至于大军,一回国,孟子涛就放了他的假,让他回去了,因为谭桂花刚刚检查出来有了身孕,再加上现在回了国,孟子涛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大军在身边可有可无,还不如让他回去。
“孟老师!”
走了一段路,孟子涛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却是当初求了孟子涛一幅字的古玩店老板沈立伟。
沈立伟小跑了过来,激动地说道:“孟老师,咱们又见面了。”
“沈掌柜你好。”孟子涛放上手里的麻袋,伸手跟沈立伟握了握。
沈立伟很客气地用双手跟孟子涛握了手,笑着说道:“没想到孟老师还能记得在下,真是万分荣幸。”
孟子涛笑呵呵地说:“我这人别的可能不行,但记忆力还是挺出众的。”
“您太谦虚了,别的不说,您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国内能比您出众的可就没几位了,说起来,我当初还占了一个大便宜呢。”
每当想到这件事情,沈立伟心里就有些自得,自己居然在孟子涛的名声响彻国内书法子就得到了孟子涛一幅书法作品,实在是太幸运了,特别是自己那些朋友,羡慕的都犯起了红眼病。
双方寒暄了几句,沈立伟说他请客,希望孟子涛赏光。盛情难却,再加上孟子涛对沈立伟的印象还不错,他便答应了。
沈立伟注意到孟子涛手中的麻袋,心里有些好奇,边走边问道:“孟老师,您这麻袋里都是古籍吗?”
“嗨,也是我头脑一热,刚才跟卖家争了几句,就把这麻袋子书买了下来,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可千万别让我亏太多才好,不然丢脸就丢大了。”孟子涛把先前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当然不可能把麻袋里有宝贝的事情说出来。
两人到底不是太熟,沈立伟闻言之后笑了笑,除了祝孟子涛能够好运之外,也不好说什么。这个时候,他才又意识到,孟子涛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再想想他的书法作品,可以用神奇来形容。
来到附近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店,两人跟着服务员走进一个包间,并点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
孟子涛拦了拦不下来,苦笑道:“沈掌柜,咱们只有两个人,随便点一些就行了,何必这么浪费呢?”
沈立伟笑着说:“难得能够有幸邀请到孟老师,而且我这人胃口大,咱们先吃再说,大不了打包,咱也不会刻意浪费。不说这些了,孟老师,您有没有觉得这个包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孟子涛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这里的环境还算不错,古色古香,但你要说特别吧,也特别不到哪去。
眼睛转了一,孟子涛还是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正准备向沈立伟询问时,他突然意识到了哪里不对了,他嗅了嗅鼻子,果然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无时无刻地钻进自己的鼻子。
这股香味因为比较淡,一开始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人们注意到这股香味时,细细品味其芬芳就能感觉到它的不凡,这芳香中有一丝好像是各种花香融合在一起的香味,却又并不冲突,再品,又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品味了一会这不知名的芳香,孟子涛回过神来,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香?”
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位服务员进来上菜,她介绍道:“这是我们老板娘自己配置的印香,取名为‘空谷幽兰’,许多老顾客来我们这边,就是为了它。”
孟子涛笑着赞赏道:“确实不错。”
等服务员离开后,孟子涛便说道:“现在还玩印香的,可不多见了。”
沈立伟点头道:“确实比较小众,这里的老板娘也是因为当初得了恶疾,康复期间只能静养,偶然翻阅到了印香的知识,于是开始研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说起来,我今天还带了一只印香炉给她。”
说话间,沈立伟打开他带来的一只盒子,从中拿出了一座印香炉来。
印香炉的产生,自宋代开始。印香因为独特的燃烧方式,炉的造型十分丰富,如平面呈圆形、方形、长方形、秋叶形、海棠形、菱花形、如意形、瓜形、古琴形、古币形、花瓣形、瓶形、钟形、梅花形、竹节形等近百种。
此炉呈如意形,包含数层,其中间有一层贮放芸香屑,下层用于储存工具;上层为燃烧层,平时贮以香灰;最上面覆以炉盖,炉盖镂空,雕刻如意吉祥纹,上有文字,表现出浓浓的文人书卷气质。配红木座更显优雅。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想象的出印香炉的形状,但恐怕对印香仍然有些不明白,这不奇怪。因为随着近代我国与各国的通商,一些洋香料、香水的拥入和我国传统燃香的成品商业化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那种闲逸无事、事事求精求雅的文人们也不得不更新换代,追上时代步伐。
到了民国时期印香炉已无实际应用价值,成了古董,能用会用印香炉的人日见稀少,再后则印香炉之名都很少听到了。
印香与其他薰香的差别是,印香必须有个模具(香印),这个模具是镂空的,在它的空处填以香料,压实后把模具轻轻提起,留下的就是要燃用的印香。
对于模具,也是成形印香的要求,它的图案必须是没有交叉、没有第二处空断的一笔画,比如香印图案是个“大”字,这就不行;因为它的中间部位交叉,是个“小”字也不行,因为它的三画中有二处空断,如果是个“乙”字,就可以,因为它即不交叉又无空断之处。
依此类推无论多简单或多复杂,均须依此原则制印香。如果要用咱们现在平常能够见到的东西来对比,大家可以想一下薰蚊用的盘香。
印香之下必须垫以压实的干燥香灰,使其不夺火气,印香才能燃烧。又因印香系香料未范压而成,故不能倒置,火柴等明火之物很难将其引燃,只能用香煤或线香阴燃物去点燃印香,印香也只能阴燃,才能很好地释放香气和延长时间。
印香燃烧时间长短,除与印香图案线行总长有关,与选用不同香料配方和压实程度也有关,不同香料因其内部质量不同,燃速也不同,而同样的配方因压实的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它的燃速。
至于印香的香料配方,有多种组合,只要无毒的香料都能够搭配,想想现在世界上丰富的香料品种,它们的组合搭配,常人哪怕用一辈子的时间都不能研究的完。
沈立伟笑问道:“孟老师,我这座印香炉如何?”
“挺不错的,应该出自一位名家之手,现在能找到这等品质的印香炉也不容易了。”
孟子涛可不是刻意恭维,由于玩的人小众,收藏的人少,一些流传下来的香炉就会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现在好的香炉确实已经很难找到了。
“是呀,为了这座香炉,我花了不少功夫,如果换作是别人的话,我还真不高兴接下这门差事。”
沈立伟显得有些小埋怨,马上又接了一句:“孟老师,您可别误会,我和他可没有什么关系。”
孟子涛暗笑一声,如果沈立伟不提,他还不会往这方面想,现在嘛……呵呵。
沈立伟也知道自己做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显得有些尴尬,不过这种事情越解释越容易引起误会,他干脆就不提了。
“啪!就是这里了。”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