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欧美当大师-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华没有冬天,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所以只要有个避风避雨的地方,就能安置好众人。

    唯一麻烦的是吃食,不过因为是春节,大部分人最多也就是来一两天,所以许多人自带干粮,也减轻了南华政府的压力。

    不过,根据预测,这次祭天活动,参加的华人数量将会超过百万。安顿这些华人的衣食住行,就非常考验南华政府的统筹安排能力。

    周南回到了南华,就陷入了繁忙的交际之中。而奥黛丽跟他一样,她这个现在蜚声国际的大明星,在年轻人的心目里,丝毫不比周南差。

    周南还只是在大学城这里不动如山,但是奥黛丽却不同,她被安排着到战区进行慰问演出,甚至还去了目前的最前线北干巴鲁。

    从去年秋季掀起的扩张之战,目前华人基本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

    从巨港开始,华人的军队在向南方进军,直接将爪哇人驱逐出了南苏门答腊省,赶到了山区。

    随后,华人军队一路向西北方向推进,步步为营。

    占碑省,廖内省目前已经全部被华人占据,并且一直将防线推进到与北苏门答腊省交界的马琳达河。

    并且以这条河为界,与英国人建立了一条势力分界线。

    苏门答腊岛虽然是荷兰的地盘,但是在北苏门答腊省,这里却是英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

    像北苏门答腊省的省会棉兰,这里英国人的势力,就远远大于荷兰人。

    最北部的亚齐省被亚齐人占据,北苏门答腊省被英国人支持的大马人占据,而原本势力最大的爪哇人,现在只占据了苏门答腊岛南部,面向印度洋一方的山区地区。

    这些地方也就是后世的西苏门答腊省,明古鲁省,楠榜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并且地震频繁。

    给爪哇人留下三个省,这也是苏联和美国的意思,他们想让这里变成一个多民族斗争激烈的地区,将英国人,华人,亚齐人,爪哇人拖进漩涡。

    但是,为了这里丰富的油田和各种资源,华人不畏惧任何斗争。

    廖内省的米纳斯周边,一共有十几座油田,光是一个米纳斯油田,储量就超过了十亿吨。

    而杜里油田、塞邦卡油田、北干巴鲁油田、八马丹等油田的储量加起来,还超过了大庆油田的储量。

    在新世纪以前,这里一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占据了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石油供应的一半以上。

    光是为了这些油田,已经值得南华人打一场战争了。何况,这一片区域还是苏门答腊岛最肥沃的土地,日后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在战争中,无数的爪哇人被驱赶进了山区,只有一些经过筛选,并且愿意归化的爪哇人,才能被接纳进南华的势力范围。

    而他们在最初的阶段,还不被视为南华国民,必须经过五年的考察期,才会逐步将他们吸纳进来。

    为了便于统治,他们的宗族体系也被打乱,分散被安置在马来人的聚居地。

    这些人口是资源,但是同时也是负担。华人想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口资源,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

    目前,苏门答腊岛比婆罗洲岛更快地建立起来了民间教育体系。所有的种族,不管是马来人,还是爪哇人,都必须开始学习中文。

    每个村落都设立扫盲班,学生们也都从小学习中文,接受中文教育。

    凡是不认同中文教育的人,全部被驱赶出华人的势力范围。

    目前,其他民族唯一能保留下来的,只有信仰自由。

    虽然目前局势看起来很好,但是南华政府的负担也非常沉重。

    别的不说,光是教育所需要的老师,南华这里都凑不齐。

    以至于在许多农村,根本就是由一些华人的半文盲,在进行义务扫盲教育。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更多的华人老师。

    在每一个华人聚居地,都建有中专师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华人老师。

    但是想要全面普及中文教育,没有几年的时间,根本不能满足南华的老师需要。想要全面普及华人文化,更是长期的百年大计。

    周南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也“创作”出了好几首万众传唱的歌曲。

    有《男儿当自强》这样振奋人心的歌曲,有《国家》这样弘扬爱国热情的歌曲,也有《血染的风采》这些军人安慰亲人的歌曲,更有《十五的月亮》这样亲人鼓励军人的歌曲。

    每一首歌曲,都受到了大众的喜欢,被挑选出来演唱这些歌曲的歌手们,也都变成了大众偶像。

    周南在抵达南华的第一天晚上,就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属于马来人种的巫族人女孩,在电视上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首歌。

    看到她黝黑的脸没有一点华人特征,却情感饱满地演唱着这首歌,周南的心里总有一丝别扭的感觉。

    不过,这也说明了目前南华的文化战线的工作做的还不错。

    其实周南最喜欢的红歌是《我的祖国》,不过这首歌实在不好剽窃,也不符合南华的国情,犹豫了再三,他还是没有拿出这首歌。

    不过,未来他肯定有机会回到国内,那时候,再拿出这首歌献给祖国,也能给他刷一点好印象。

    奥黛丽去巨港和北干巴鲁演出,两场演出她都是表演了三个节目,一个是梁祝节选的小提琴独奏,一个演讲,还有一个是演唱歌曲。

    她的嗓音条件不好,唱歌前音重,后音轻,这就导致了她说话的声音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唱歌的时候,就有中气不足的感觉。

    所以最适合她的是慢歌,还需要是那种很小范围内的歌曲。

    在另一世,她唯一演唱过的歌曲就是月亮河,其他的歌曲,都是配音。周南挑选了许久,最后选定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让她演唱,能让她发挥的最好。

    其实还有一首歌她也能唱的好听,就是跟周南合唱《送别》。

    周南跟她刚好相反,她是前音重,后音轻,但是周南因为嗓子受伤,前音轻,后音重,所以两个人合唱歌曲的时候,配合的就非常好。

    不过周南现在的身份太高了,不可能在公众场合唱歌。更重要的是,他出现在人多的场合,安保工作会非常繁重。

    除夕夜的晚上,从下午开始,就有无数的华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开放了通道了南华大学。

    虽然这一天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中午吃过了团年饭,下午的时候,人们就离开了家,涌向了南华大学。

    上个月刚刚开通的城际铁路,每一列火车上都挤满了人。

    南华将其他路线的火车已经全部暂停,专门跑坤甸到南华大学这一条线,可是仍然有些供不应求。

    南华大学的广场,到了傍晚时分,就已经挤满了人。几平方公里的广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就连周边的校区,那些大楼的楼顶,也都全部是人。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子时的到来。

    (由于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虑49年的国际事务发展情节,这些过渡章节感觉写的不尽人意。调整了几天,也没有调整好。所以我决定忽略这些情节,再用一章写完铺垫,进入大家关注的情节内容。)

第一九一章 祭拜与论坛

    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华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众生,是最高的神。

    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寓意天圆地方。

    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周朝之时,以冬至为岁首,一般也是在冬至祭天。

    至秦代,却以冬十月为岁首,所以祭天改为十月。

    到汉代以后,历法又以正月为岁首,祭天改为正月的上辛日。

    13年冬至,袁世凯在北平举行了最后一次祭天仪式,这是中国最后一次祭天仪式。

    此后随着袁世凯称帝失败,祭天被视为“封建帝制”的产物而被终止。

    南华祭天仪式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由帝祭改为群祭。

    祭天仪式由议长蔡老主持,议会和政府班子率领普通民众共同祭拜。

    为了区分与以往的差别,祭天仪式也改为除夕夜晚上十一点开始,零点结束,寓意迎接新的一年。

    晚上十时,在太极广场阴鱼图形的圆点,被修建成一个圆形池塘的周围,二十四门礼炮开始了为期半个小时的烟花表演。

    这跟后世的规模不能比,但是在这个时代,却让所有人看的目不转睛,特别是孩子们,无不开心无比。

    周南与奥黛丽身着华服,与一大帮各国使节和观礼团在祭坛四周观看烟花表演,他们一个个都目瞪口呆。

    火药就是华人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黑火药的作用就被用在了烟花爆竹方面,在这方面的研究,绝对不是外国人能理解的。

    但是也正是这种研究方向的错误,导致了在后来被外国人的枪炮而征服。

    十点半,烟花表演结束,广场周围的表演团队就开始了火龙表演。两支表演队伍沿着广场周围的道路,分成两个队伍,逆着方向出发,围绕广场一圈。

    二十多分钟后,两支队伍又汇合在一起,重新汇聚成一个队伍,沿着预留的通道,一直来到祭坛的入口处。

    十一点整,吉时已到。广播里的音乐声停止了下来,播放起了国歌。

    广场周边,百万人一起随着广播里的音乐合唱着华国人这首歌,这种万众一心的大合唱,足以掀起每个人心中的爱国热情。

    国歌唱完,在主持人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讲之后,开始念起了古韵风格的祭文。

    蔡老将手中的火把在火龙队伍里点燃,然后登上了祭坛第一层。

    祭坛的第一层堆满了积柴,被蔡老点燃后,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祀。

    随后在鼓乐声中,迎接牌位登上圜丘。牌位有四面,由婆罗洲盛产的红木制成,每一面都需要四个棒小伙抬着,上面分别写着天、地、亲、师,被摆在了祭坛的最上一层。

    这时蔡老主持,所有领导人向牌位祭献牛羊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羹等。

    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第五次献酒之后,众人纷纷饮尽杯子里的酒。

    随后,鼓乐声再次响起,所有人纷纷面向祭坛跪下,在主持人的唱喏声中,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第一跪,跪天,第二跪,跪地,第三跪,跪祖。

    所以,仪式的最后一跪三叩,众人起身换了一个身位,全体面向北方跪拜。

    因为所有南华人的祖先,都在北方那片古老的大地上。

    百万人,身穿红色的华服共同祭拜,这种场面是非常震撼人的。

    当周南在祭坛的第二层,随着唱喏虔诚地祭拜的时候,看到身边跟自己一样的人群,那种感动甚至让他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这种仪式绝对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以一种虔诚的仪式来勾起所有人的民族情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任何人,哪怕不是华人,通过这种仪式,也能感受到一种血脉相通的感觉。

    这种仪式不仅让所有的南华人为之自豪,净化了心灵,也让所有的外国人感到震惊。

    第二天,全世界的媒体几乎都报道了南华人这一次的祭天活动。

    大多数媒体都是持正面观点,认为通过这样的仪式,增强了南华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凝聚力。

    但是也有一些媒体批评在文明时代,还用这种封建时代的仪式来蛊惑人心,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不管是哪种观点,都不得不承认,这种仪式的确有一定的作用。

    华人一般没有宗教信仰,或者说没有欧美人那么浓郁的宗教氛围。

    华人一直信仰的是天地,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神。

    关于华人这一次的百万人大祭拜,世界媒体纷纷扰扰地讨论了好几天,就连华人媒体也一直在大肆夸赞这次的祭拜,认为通过这样的仪式,让无数东南亚的华人找到了自己的根。

    而南华大学的太极广场,也比坤甸市中心,政府大楼门前的朱雀广场在人们的心中显得更加重要。

    朱雀广场虽然是国家的中枢,但是太极广场经过这次祭拜,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

    这样一来,还又增加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向南华大学捐款的人更加多了。

    在圣地的广场上,能够将自己的名字和生平刻在上面,这种荣耀比之前更加显得辉煌。

    周南一直在南华过了正月初五才返回瑞士,回程的时候,除了又带上一帮南华要到欧洲赴任的官员,还有南华各界送给周南的礼物和海鲜。

    海鲜在瑞士是奢侈品,一只一尺多长的大龙虾,在南华可能是小孩子经常吃的零食,但是在瑞士,都能卖到五十瑞郎,差不多将近一个普通人一周的薪水。

    周南虽然不需要赚这点小钱,但是他可以在节日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海鲜当做礼物,送给政坛的同僚,这也是个拉关系的好办法。

    从南华回来以后,周南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第四届世界经济论坛的准备上,同时一年一度的灯会也要准时举行了。

    由林先生设计的东方博物馆和商业街也已经竣工,博物馆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筹备才能开业,但是商业街却已经面向外界招商。

    这一次,所有来开店的华人或者是瑞士的小贩们,不用再可怜巴巴地露天摆摊或者是住窝棚了。

    商业街一共有四百二十米长,西高东低,落差达到了三十多米,一共被分成了三层。

    按照一间店铺大约五米的门面,南北两边一共有一百二十间门面,其中八十间是单间门面,另有四十间却是两间门面的大店铺。

    南边一排是西式建筑,以地中海风格为主,没有欧洲建筑的繁琐装饰。

    北边一排却是以中式风格为主,黑瓦白墙,在一楼的楼顶位置伸出了大约两米五的屋檐。

    不管是西式建筑还是中式建筑,设计的都是两层半,一楼,二楼都可以营业,上面的半层可以住人。

    虽然门脸不大,最大的店铺才十米宽,但是进步都比较深,最少的有十米,最长的有十四米深。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有半数的店铺都是设计的饮食店,咖啡馆,这些店铺都需要一个厨房。

    而那些单纯卖货的店铺,当然不需要大厨房,所以营业面积也就大了一点。

    商业街是纯步行街,宽度有将近二十米,中间还种植了一排树,树木之间是草坪。

    原本是想把中间设计成花坛的,但是管理是个大问题,所以最后为了省事,还是设计成了不用打理的树和草。

    所有的店铺全部是周南的私人产业,只租不售。但是因为韦吉斯小镇提供了地皮,所以在管理公司里面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却不拥有产权。

    同时,周南不参与管理,镇上组成了一个管理团队,负责收租,还礼,并且维护商业街的卫生。

    在博物馆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毛遂自荐,想要担任博物馆的馆长。

    周南最近也一直在考虑人选问题,西方博物馆的馆长,肯定要熟悉西方的文物,而东方博物馆的馆长,也需要熟悉东方的文物,一般人,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

    特别是东方博物馆,东方的文物可不仅仅是油画,首饰,种类繁多,即使一些文物大师,也不可能在各个不同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除了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也需要好好考虑。

    就在这种繁琐的事务之中,第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开幕了。

    这一届的论坛,比前几届的规模更大,分场讨论已经扩大到了七十一场,不仅会议中心,就连周边四家酒店的会议室也都被利用了起来,担当论坛的分会场。

    在冷战的大幕下,政治家们都在关注着,和平究竟何时能够到来。

    而那些商人们,也都在认真研究,在如今的环境里,商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今天继续三更,下一章就到了主角搅动时代风云的时候了。我也要好好写,尽量不惹上河蟹大神。)

第一九二章 调停人

    当纷纷扰扰的世界经济论坛闭幕的时候,众人虽然没有能够找到长期的和平道路,但是最少东西方在这种交流中,认识到了和平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双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在一些商业合作领域,控制的也不像去年那么严格。

    随后的人道主义颁奖典礼,今年的颁奖礼上,只有两个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