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明-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万磊也不想劳师动众搞这种形式主义,不过与他同行的还有保定河间两府的父老,这一次出城远迎,主要是给这些人面子,让他们看到顺天府的官民是热情好客的,对他们是平等相待的。

    而且为了加强顺天府与保定河间两府的沟通和交流,万磊建议由顺天府各级官员和乡绅亲自出面接待来人,而且还是一对一接待,来人甚至能住到接待员的家中,近距离感受北平城公民的文明与富足。

    作为顺天府第一号公民,万磊也以身作则,亲自负责接待一位李姓族长。而李姓在保定府算是大姓,有族民数万人之多,加上女眷,族人七万以上,占两府百姓的十分之一,这种大姓族长,万磊当然要给足面子。

    李姓族长姓李名丰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学究,待人接物都很合礼法。听说他祖上在宋朝和元朝都出过高官,经过上百年的繁衍和发展,所以族人众多并不奇怪。

    其实,自从隋唐开科举取士之后,门阀士族势力慢慢地衰落,新的政治势力——科举产生的文官集团渐渐掌控天下。

    不过在中国,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宗族的势力都不容小视。唐宋元明,数朝更替,数十位皇帝上上下下,很多人以同姓氏族为战斗团体,在无数刀光血影中顽强地延续着香火,进而影响着天下大势。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由于血缘和地缘上的关系,各大族姓内部都有强烈的宗族归属感,共同促进宗族的繁荣。另外,各大姓氏又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之间的联系,往往能结成一个个盘根错节地庞大的关系网。

    这种关系网或许影响不到朝廷,不过在地方的影响力非常深远,朝廷下派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地方官,都会给这些氏族族长几分薄面,不然就没法在地方混。万磊来明日久,自然知道这些规矩,所以他一般不会得罪那些有头有脸的乡绅。

    当然,但凡是仗势欺人横行乡里的恶霸,万磊还是见一个杀一个的,他敬重的只是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同时也不会纵然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毕竟三天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族长还是很好立的。

    李丰功倒也知道分寸,听说自己能住进万宅,自然喜不自胜,连连称谢。他本还以为万磊是无冕的顺天府,万宅肯定很大,可当他真正来到万宅时,却发现只是一座中等的小庭院,三进三间,跟一般的大户人家没啥两样。

    短暂的诧异之后,李族长心中更是又惊又喜:地位如此之高,生活却如此简朴,这真是王者气概啊。一般人有如此地位,早就穷奢极欲了。

    “李老夫子,这就是我家,以后您就暂住东厢,不过我家没有仆人,怠慢之处还请见谅。”万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把李丰功请进了院子,而万宅真的没有仆人,因为赵氏兄弟都出去自立门户了,宅子里只有万磊一个男主人,和四个女眷,这四个女眷又是一个比一个忙,平时都不怎么在家。

    “不,不,鄙人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自己能照料自己,不用人服侍的。”李丰功连连摆手。

    “内子忙于其他事这时不在家,您先在客厅小座片刻,我派人备些茶点,再把房间收拾妥当,好安排您入住。”夫人不在家,万磊只得派精忠卫去干家务活,好在随待的精忠卫中也有几个女卫,她们手脚也算麻利。

    “万公子生活如此节俭,老朽佩服。”李丰功看着客厅四周,只有一些简朴的家具,不禁有些感慨。

    “呵呵,李老夫子您有所不知,我在顺天府算是个穷人,随便一个作坊老板都比我有钱。您旅途劳累,先休息一会,下午我带您去拜访北平城的各位大乡绅,他们可都是个个富得流油的。”万磊微笑道。

    “这敢情好,只是又要劳烦公子了。”李丰功可不是傻子,知道万磊带他去见本地的乡绅,除了炫富之外,也是给他指明财路。

第231章 融合(中)

    “各位,这是我们顺天府最重要的工厂——炼铁厂,如果原料充足,这座炼铁厂日产生铁上百吨。对了,一吨就是两千斤。”炼铁厂内,上百人围在近十米高的高炉边指指点点,很多人还啧啧称奇。

    “那边是炼钢厂,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百炼成钢,不过我们的炼钢厂不同于传统的炼钢工艺,它直接炼出来的就是好钢,不管是用来制造刀具还是是用来造火炮盔甲,都是非常优异,你们可能已经见过咱们北平军中的火炮了,那些火炮都是钢铸的,非常犀利。”导游又指着另一个大门紧闭的厂房,道:“由于炼钢工艺精深,属于我顺天府最高级机密,暂时还不能向各位开放。”

    “哦。”来访的众老者只是应了一声,不再多言,其实他们连炼铁厂都没看明白,让他们去参观铁钢厂也是盲人摸象而已。不过,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还是直接把他们震住了:顺天府真是大手笔啊,一天产的铁比那些小作坊一年产的还多。

    “请问这铁厂能产出农具吗?”一个老者问道。

    “能,当然能,我们铁厂已经收到上头的指示,将在一个月之内铸造出十万个耕犁、十万把锄头和十万把铁铲,这些农具将按人头发放给保定河间两府的百姓,都是免费的。”

    “免费的?”众老者顿时大喜,对他们而言,农具是最贵重之物,由于明廷对铁器管制得很严,很多农户都没有一件像样的铁制农具,现在顺天府开口就先给送几十万把,这是切切实实的实惠。

    “保定河间两府刚刚经历战乱,又不幸遇到洪灾,百姓生活艰难,适当的扶持是必须的,不过俗话说得好,天救自救之人,以后还望各位督导百姓,努力恢复生产,尽力建设好家园。”万磊微笑道。

    救急不救穷的道理,万磊还是懂的。一个饥民,给他一个馒头,他会感激涕零,如果给他一大袋米,他反而会心生贪念,要求更多。所以,在对待保定河间两府的百姓上,万磊只会提供一些必要的援助,还要让他们生产自救,因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混吃等死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

    “我们晓得,定不负各位受托,一定把家乡建设好。”众老者连连点头。

    “参观完铁厂,现在咱们去学校看看。”导游见大家看得也差不多了,就把众人请出了炼铁厂。

    除了炼铁厂之处,来人已经把城内有名的工厂和作坊都走了一遍,其中纺纱厂停留的时间最久,由于顺天府试种棉花成功,纺纱厂除了纺羊毛纱之外,又多加了一条棉纱生产线。

    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纱厂日产约两千支纱,这另来人向往不已,两千支纱啊,够织出上千匹布了,而北平城内有织车不下千台,足够把这些纱消化完。按照市价,一匹布最少值二两银子,所以单单就纱织业,一天就创造了近两千两的产值。除去成本,还是有很可观的利润的,这就难怪北平城的百姓个个吃好穿好了。

    另外,纺织业还能衍生出很多下游产业的,比如说袜业、巾帽业、刺绣业等等,这种精制的袜子手套巾帽手帕等产品,附加值就更高了,而且海上交通畅通,可以运到海外去高价贩售。

    所谓衣食住行,衣为先,当人能吃饱饭,自然要买好衣穿,所以纺织业的前景是无限的,来访的父老们都看准了这一点,迫切希望引进棉花种植技术、纺纱技术和织布技术。

    至于其他造纸制墨酿酒等技艺,他们反倒是不怎么上心,毕竟纸墨酒等物不是生活必须品,市场比较小,利润也较低。至于炼铁制水泥等重工业,他们虽然想分一杯羹,不过也自知财力不及,不敢奢望办出这种大厂。

    找准了发展目标,来访的父老都想多去纺厂和织户去看看,至于去所谓的学校参观,他们更是不怎么上心,毕竟保定河间两府已经脱离了明朝的管理,以后士子们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还读书作甚?

    然而,当他们来到中小学校集中区时,听到书声朗朗,各个学堂内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学生或是读书朗诵,或是安静听讲,或是举手提问抢答,学风浓郁,即便是人文秀气的江南,恐怕也有所不及。

    另外,学堂上除了教诗词歌赋之外,居然还教阴阳算术之类的杂学,很多奇妙的数理化知识让来**开眼界,甚至闻所未闻,而那些学生却学得头头是道,讲台上老师讲解过几遍,他们就开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各位,我们顺天府有小学十七所,中学五所,中小学教育都是全程免费的,所有适龄学童都必须入学,学满毕业才能颁发证书,才能立足于社会。”导游侃侃而谈。

    “免费的?”来人都有些傻眼,他们不是没见过免费的教育,他们一些人还办过义学,不过那只是一些小私孰,只有一两个老夫子,教十几个学生而已。至于这么大规模的学校,而且还是全程免费,他们是不敢想象的,这要花多少银子啊。

    “是的,全程免费,而教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万先生鼎力资助,还有很多知名士绅慷慨解囊,所以教育经费充足。而保定河间两府,也将如顺天府一般,在各府州县集中开设免费的学堂,供学龄子弟入学。至于以后学堂开设,还赖各位鼎力支持啊。”

    “应当的,应当的,办学堂兴教育是利民之举。”来人连连附和,不过心底却是暗暗担心,怕被要求捐资办学,毕竟办学堂那多费钱啊,而且又科举晋身之路又被堵死了,还办学作甚啊。

    万磊见这些老家伙脸色数变,自然看出他们心底那点小道道,笑道:“各位请放心,保定河间两府办教育不会动用你们的小金库,经费全部从地方税收中扣除。当然,要办好教育,少不得各位的支持。”

    “如今很多百姓都是目光短浅,说什么读书无用,不让娃儿上学而是让他们下地,这是不对的。读书肯定有用,知识决定命运,技术决定未来,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当一个有文化懂技术的人,不然一辈子都别想翻身。”

第232章 融合(下)

    “李老先生,今天的参观怎么样?”万磊端坐在大厅中,李丰功坐在一旁,开始闲聊。

    “还好,北平城果然繁华无比,老夫到过济南城,论繁华与富足,济南城都不及北平城十分之一。”李丰功由衷地说道,这不是拍马屁,北平城确实比济南繁华,那高高的砖砌城墙,那铺着地砖的平整街道,那林立的商铺,以及那高耸的钟楼,无一不是富强的象征。

    “北平城是好,只可惜缺水,各种物资也比较缺乏,所以物价较高,百姓生活也是不易啊。”万磊叹惜道,论地理环境,顺天府还真不是什么黄金地带,比之保定河间两府还不如。若不是因为顺天府发展潜力受限,北平军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冒险南进。

    “万公子心怀民生,是百姓之福也。”

    万磊摇摇手,道:“保定府新并入顺天府,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您老作为李姓族长,有什么计划?”

    “保定府离顺天府很近,顺天府能种棉花,咱们保定府肯定也能,而保定府尚有很多荒坡未开,如能种上棉花,乡民们也可纺纱织布,以资用度。”李丰功道。

    “这个主意倒也不错,我们会派出技术人员对乡民们进行技术指导,相信很快,保定府就会变成下一个衣被之乡,说不定发展得比顺天府更好。”

    “得公子鼎助,是我们保定府之幸也,我等定不辜负公子所托,日后定竭力相报。”

    “呵呵,只要乡民们都能安居乐业,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回报了。”万磊微微一笑,又道:“您在北平城多参观几日,跟本地的乡绅多些来往,他们都是政界与商界的精英,见多识广,能为您广开眼界的。”

    “公子说得是,北平城的士绅们个个精明干练,都是大能人,跟他们相处一日,胜过读十年书。”

    双方正交谈间,餐厅那边就传来了“吃饭”的招呼声,万磊就请李丰功一起前往餐厅用晚膳。万家的餐厅不算大,一张方桌边摆了六张椅子,桌上只有四菜一汤,没有酒水,只能算是家常便饭。

    “李老先生,请坐。”正在摆碗筷的李媛忙请李丰功坐下。

    “夫人呢?”万磊问道。

    “夫人、妍姐和雪儿妹妹都去赵府赴宴了,不回来吃饭。”李媛不是丫鬟,不过她的厨艺不错,经常下厨。

    “哦,你没吃吧,一起吧。”

    “不了,舅妈让我回去一趟,现在就得走,不然赶不上了,你们慢慢吃。”李媛退了出去,万磊耸耸肩,他算是看出来了,家里的女眷在有意避开,毕竟明朝那边讲究男女有别,不可同席就餐,现在有外客人,她们就先避开了,免得闹出尴尬来。

    四个女眷都走了,家里只剩下万磊和李丰功,场面有些冷清,万磊请李丰功自便不用客气,就端起饭碗开始细嚼慢咽。李丰功还是有些拘谨,只是闷头吃饭,很少夹菜,不过他心里越是觉得这个万公子让人捉摸不透。

    “怎么,菜不合胃口?”万磊见李丰功只吃了一碗饭就不吃了,略带歉意地问道。

    “不,不,老朽吃惯了粗菜淡饭。”李丰功忙道。

    “唉,家里没有佣人,内子又忙,这实在是太怠慢了。”

    “没,没关系,是老朽多有打扰。”李丰功连连摆手,又道:“公子如此忙,为何不用些下人?”

    “唉,不瞒您老,我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上次我买了个丫鬟,结果却是买回个刺客,差点害死内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怕不已。”万磊无奈地耸耸肩,又道:“现如今好些了,有精忠卫暗中守护,刺客也不容易混入,官民们都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

    “哦,原来如此。”李丰功自然知道精忠卫,本来他也害怕因投靠顺天府而遭到朝廷鹰犬的暗杀,不过现在却不怎么怕了,因为他也是精忠卫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他眼珠子一转,又道:“公子若是信得过老朽,老朽倒是可以给公子找几个好使唤的丫鬟。”

    “这个敢情好,只不过这事还得跟内子商量,她若是不同意,我也只能辜负您的好意。”万磊不是傻子,知道李老头想打什么牌。

    “哦,那老朽就先把人叫来,让贵夫人看看合不合适,合适就留下。”

    “也好,不过我们万家有个惯例,不管男女,都得识文断字,有不良嗜好且不通情达理的可不收。”

    “老朽当然不敢找些粗手粗脚,又不检点的下人来坏了公子的家风,公子请放心,老朽一定给您挑出最称心如意的。”

    “呵呵,那就有劳老先生了。”万磊笑道,送女人,他是不会收的,因为女人不是白拿的。不过送学徒,他是来者不拒,毕竟他不只是缺少生活助理,还缺科研助手。而学徒跟他只是雇佣关系,给工钱就行,不用额外支付其他代价。

    两边正交谈间,一位精忠卫匆匆而来,在万磊的耳边低语了几句,他顿时色变,站起来就往外走,临走时不忘到李丰功道:“我有事要处理,您老请自便。”

    “公子也请自便,不必在意老朽。”

    万磊之所以这么急,是贤文巷那边出事了。所谓的贤文巷,其实就是后海边一条小巷子,有几十个幽静的小院子,万磊把它们划出来,留给那些有心投靠的文人居住,现在里边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刘,一户姓杨,出事的就是姓杨的那一户。

    贤文巷离万宅也不算太远,万磊一路急行,几分钟就到了,远远地听到杨家宅院内传来一阵阵嚎啕声,那凄凉的哭声听起来如丧考妣。

    “怎么回事?”万磊见到刘夫人站在巷子口,就冲她问道,因为刘杨两家是邻居,出了什么事都应该知情。

    “万公子,没出啥大事,那杨家老太爷太死脑筋,死活不让他家孙子和孙女去上学,结果两边闹起来,杨老太爷一气之下就晕迷过去了。”刘夫人鄙夷地看了杨家一眼,很不屑地说道:“那杨老太爷也真是的,自己死板不要紧,还拦着儿孙不让他们上进,真是不可理喻。”

    “哦,为这点小事就闹成这样?”万磊顿时无语,他把杨家弄来已经有两个月了,一直没理会他们,目的是压一压那杨子荣身上那文人特有的酸腐之气,谁想这杨家老太爷比儿子还迂腐。

    “一家子蠢人,满脑子愚忠,总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他们也不想想,万公子是什么人,用他们这些蠢货来事?”刘夫人比万磊还生气,因为她负责做杨家的思想工作,可是这杨家是典型的二愣子,油盐不进,刘夫人好说歹说,都没法请杨子荣去出版社帮忙编书,甚至连他们那几个小儿子小女儿都不肯去上学,刘夫人的思想工作一直毫无进展。

    “这姓杨的真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早知如此,当初就该一刀把他砍了扔海里去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