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姓芪死鲜担匆卜浅O不墩飧隼泵米印
胡鹭儿虽然性格刁蛮,不过也是一个好学的主。由于南明没有女子读书的惯例,她只能四处偷师,其中老实巴交的方中哲就是她“纠缠”的对象,不是向他借书就是向他请教。
当然,这些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南明可是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些事让别人知道了,肯定少不了一通冷嘲热讽。
“方大哥,你去过北平,听说那边的女人不但可以上学,还可以上大学的,以后还可以参政从教,这是不是真的啊?”胡鹭儿压低声音问道,双眼还不时地往后看,见那个锦衣卫已经识相走开了,这才暗暗放心。
方中哲也是偷眼向后看了一眼,不见了锦衣卫的踪迹,这才低声道:“这些事不可多问,让上面的人知道了,会有大麻烦的。”
“这都不能说,那些人管得也太严了。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难道上面的人想要当周厉王不成。既然他们不让我们说,那我们就道路以目,迟早把他们拉下来。”胡鹭儿再次挥舞起小拳头,一副革命斗士状。
“我的小祖宗,千万不要乱言,小心祸从口出。”方中哲急了,一把按住了胡鹭儿的嘴巴,可是胡鹭儿却没有就此住嘴的意思,声音提高了几个声调,道:“你不把实情告诉我,我就大喊。”
“好,我说还不行吗。你好个小祖宗,算我怕了你了。”方中哲顿时慌了,他知道这个小妮子是说到做到的主,她真要扯开嗓门喊,今晚肯定有人来找他喝茶谈天,回来肯定少不了被老爹和伯父责问,他实在是惹不起。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北平大学是有女生的,而且还很多,我就读的是工科学院,七百多名同学中就有两百多名女生。这些女生都特别聪明,比男生还刻苦,每次考试都占着前五名。听说还有几位小姑娘是总统学堂教出来的,十四岁就考上了大学,两年就修够了别人四年才能修够的学分,毕业之后就不知所踪了,有人说她们加入了秘密科研组织,也有人说她们去了大东洲。”
“总之,能考进北平大学的人都很可怕,我就算再苦读十年,恐怕也追不及他们。而中原那边比我优秀的学子太多了,我们还未能造出火车,他们就已经造出汽车了,听说他们最近集中所有科研力量来研究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和电话,可是我们现在连电是什么都还没能弄明白,落后得实在太多。”方中哲皱眉叹息。
正所谓不怕穷就怕比,方中哲去过北平,越发觉得大华民国在各方面都领先得太多,以至于他们想追都赶不上。看到的越多,那种无力感就越发笼罩在他的心头,而这些话他也不好跟别人说,只能一直闷在心里,这一次在意中人面前吐露出来,他整个人反倒轻松了许多。
“落后不可怕,知耻后勇就能迎头赶上,就怕有人拉后腿。人家大华民国科技昌明,主要是因为人家的政治清明,就冲着女人可上学可从政这一点,他们就比我们这边开明。我们这边人丁本就少,还把女人关在闺房里不让她们读书识字,这实在是自甘落后。”胡鹭儿埋怨道。
“祸从口出,这种话切忌不可外传。”方中哲忙道。
“又是祸从口出?!你个大男人,胆子怎么这么小。”胡鹭儿白了方中哲一眼,又问道:“听说大华民国的前任大总统经常到北平大学讲学,你有没有见过他本人啊?”
“见过几次,他不但常到北平大学讲学,也常在总统府外发表讲演,有时候还会与家人一起在街上闲逛,凡是长住北平城的人,都有机会见到。”
“那他长什么样,样子是不是很特别。”
“也没有什么特别,看起来跟寻常的教书先生没什么两样,只是他偏爱穿类似于军装的黑色华服,留了一头刺猬一般的短发,待人十分和气,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不会觉得紧张。。。”方中哲回忆起当年与万磊相见时的情景,他还记得当时万磊还给他列了一个书目,那些书籍他都看了,从中获益良多,心中暗暗佩服对方的为人师表、有教无类。
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断了方中哲的回忆,他忙起身向后一看,就见一队锦衣卫疾驰而来,临近他们所在的山包时,还分散开来,直接把这个小山包给围住了,看样子是来者不善。
“我等特奉钦命前来办案,敢问胡鹭儿何在?”为首的是一名锦衣卫千户,手中还拿着一份驾贴,看来是有备而来。
“李大人,这恐怕是误会了,胡小姐在忠良之后,怎么可能与钦案有关。”方中哲见事态有些严重,直接挡在胡鹭儿的面前。
“案犯胡鹭儿,私印**,散布妖言蛊惑民众,人证物证俱在,识相的马上束手就擒,但敢拘捕,立杀无赦。”那千户愣是没把方家少爷放在眼中,手中的宝剑直接亮出一寸。不过这也难怪,他是奉圣旨办差,见官大几级,王公贵族都照捉无误的,方孝孺虽然是国相,但是在这些人的眼中还不是一盘菜。
“私印**?敢问这究竟是何事?印的是什么**?”方中哲心中开始打鼓,因为他知道,胡鹭儿还真是一个小报社的老板兼记者,平时就爱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新闻,四处印发,说是丰富百姓的娱乐生活,实际上是闹着玩,方中哲以前也没太在意,没想到现在真的惹上锦衣卫了。
“什么**?!”那千户一声冷笑,把一叠油印的文稿递给方中哲。方中哲只是看了一眼,双眼就直冒金星。这些内容他本人也看过,是出自一本叫《大华梦》的书,这可是一本要人命的书啊,是南明第一**,一般人根本不能看。
别的不说,就说开头的第一章,讲的就是顺天府百姓为了争取自由平等而起来反抗君权暴政的事儿,其中一句万磊的原话:在君权之下,有功得不到应得的奖,有劳得不到应得的报酬,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都被皇帝予取予夺,谈何自由谈何平等?要想劳有所获,功有所得,就得站出来,对当权者说:天赋**,我们的权利我们自己做主。如果当权者不听,那就用拳头来告诉他们:谁敢把我们当奴隶,我们就革谁的命。
现在胡鹭儿居然印发这本无敌**,这真是不想要命了。
第469章 舍得(四)
驾贴,是皇帝亲自发布的派人办事的凭证,相当于次一等的圣诣,锦衣卫拿着驾帖捉人,就是有皇命在身,但敢拘捕,那是就地格杀勿论的,胡鹭儿虽然刁蛮,却也得乖乖地伏手就擒。
胡鹭儿被下诏狱,这可急坏了方中哲,他一面央求锦衣卫稍后再刑讯,一面打马回方府,找大伯求救。要知道,诏狱实则为天牢,进去之后那是九死一生,就算大难不死也要掉一层皮,胡鹭儿就是一女儿家,肯定受不过这等苦。
自从被流放到南洲之后,以朱允炆为首的南明帝国就屡次迁都,现在国都定在一个叫南京的南部城镇中,这个城镇远离海洋,背山面向一片还算广阔的平原,地势不错。而南明帝国迁都远离海洋,主要是为了避开大华民国的军事威慑,更想减少民间与大华民国的接触,以消弭对南明帝国一些负面的宣传。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对朱明王朝不利的言论传入,毕竟南洲周边的海洋都由大华民国控制,华远公司的商船前来交易的同时,总是带来各种图书和期刊,就算朱允炆派锦衣卫严密监控各个港口,但是还是止不住夹带之风。
一些人私买大华民国的图书也就罢了,某些人还翻印出来四处散发,就拿南明帝国的头号**《大华梦》来说,大华民国那边才出版没几个月,南洲境内就开始疯传,街头巷尾总是能看到从中摘抄出来的传单,搞得朱允炆又烦又忧。
为了严堵住这一股“歪风”,朱允炆派出大批锦衣卫严查这些传单的来源,一查之下,就发现很多私人小印刷店,这些印刷店用蜡纸和油墨等最寻常的原料来复印书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读过书的人都能干,实在是查不胜查。
所以,以朱允炆为首的南明政府决定捉典型,狠狠地处罚一批人以杀鸡儆猴,很不幸的是,胡鹭儿就是典型之一。这也怪胡鹭儿太过“出类拔萃”,人家印发传单,她倒好,直接印**,还附带上很多大逆不道的读书感言,不捉她捉谁?
方中哲急匆匆地赶回到方府,这时天色已晚,方孝孺早已下班回家吃饭,见自己最重中的侄子来访,喜不自胜,马上吩咐下人加菜。要知道,方中哲自从留学归来之后,就任铸造局总设计师,负责设计建造南明第一座炼铁厂,职责重大,前程也十分远大,是方孝孺最看中的后辈。
“伯父,小侄要入宫面圣。”方中哲哪里有心思吃饭,一见到伯父就直言。
“胡闹,圣上岂是想见就见的。”方孝孺气得胡子直抖,他贵为相国,平日要见皇帝也得请旨待宣,这个侄子仗着到中原喝过几年的墨水,就想直接面圣,这太没有规矩了,该不会是沾染了中原那种“自由散漫”的习气了吧。
大伯很生气,方中哲却没敢顶嘴,只是低声央求道:“鹭儿被锦衣卫捉走了,伯父一定要救她。”
“鹭儿?”方孝孺霍地站起来,他是管内政的,治安和军队并不归他管,他并不知情,所以忙问道:“因何事?”
“私印**。”方中哲低声道,声音几不可闻,因为他也知道,胡鹭儿这一次滩上大事了,他伯父也不一定能救。
“居然敢私印**,这丫头胆子也太大了。”方孝孺更急了,他与胡父是故交,自然不会见死不救,马上让下人备下官服,匆匆换上就出门而去。方中哲要跟去,却被他拦住了。
“我去镇抚司探个底,并非入宫面圣,你在家呆着,哪也不许去。”方孝孺不忘交代一句,毕竟胡鹭儿这一次犯的是大罪,他可不想因为这事影响到侄儿的前程。
南京成不大,而镇抚司位于宫城附近,方孝孺很快就找到了当值的堂官,并看到了关于胡鹭儿的案宗。不过不看不要紧,一看就眉头直皱,因为胡鹭儿私印**查有实据,并非什么冤假错案。难怪侄子说要面圣,这个案子已经是死案了,唯一能保住胡鹭儿性命的办法就是求皇帝特旨赦免。
而方孝孺当朝多年,自然了解建文帝的脾性,如果是其他案子,肯定能网开一面,不过《大华梦》这一本**戳到了建文帝的痛处,是严令禁止的,谁敢私印分发,那就是成心要让皇帝不好过。
让皇帝不好过的人,皇帝肯定不会让他好过,不管是谁代为求情,恐怕都是没用的。方中哲见伯父愁眉苦脸地回了家,不敢上前多问,不过心却往下一沉,他不用问也看出来了,这一次事情真的很难办。
一想到心上人将凶多吉少,方中哲反转难眠,在凌晨时分,他就悄悄地翻墙出了家门。当然,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劫狱这种事是干不来的,他早早地来到了宫城外,膝盖一弯就跪在了宫门前,希望以此打动早上来上早朝的官员们,请他们代为求情。
深秋的晨霜下,空气格外冷清,一个年轻的男子长脆在地,自然引来路过官员的注意。文武官员们当然认得,这个男子就是刚从中原留学归来的最年轻有为的工程师,居然长跪在宫门外,见人就磕头求助,实在是可怜。一些与方家交好的大臣忙上前来劝,他却还是长跪不起,甚至还直言,如果胡鹭儿身有不测,他也不愿独活于世。
一个痴情种子!过往的官员们都不禁摇头,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油条了,知道官场上不相信眼泪,皇帝如果想要什么人死,那就算是哭瞎双眼都没用。而方孝孺也看到了侄子,想叫随从去把人架走,不过转念一想也就作罢了。
方孝孺知道,胡鹭儿跟他侄儿可谓是青梅竹马,就算是能把人劝走,也留不住他的心。失去了胡鹭儿,这个侄儿以后就算活下来,也会变成没有心的行尸走肉,而且永不会再为皇帝效力。
方孝孺也不想侄子失去所爱深受打击而一蹶不振,所以暗中联系了自己的几个门生,希望他们在朝堂上能充当马前卒,为他试探出皇帝的口气,他才好决定该怎么出言游说。
早上六点半,早朝正式开始,与往常一样,六部与五军都督府的要员们相继上前奏事,朱允炆把能批的奏章都批下,不能当场批复的就留下来与辅臣详议。而南明本来人口就少,要办的事情并不多,早朝很快就临近结束了。
就在司礼太监准备宣布无事退朝之时,都察院的佥都御使郑公智出列,他并没有直接谈及胡鹭儿一案,而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些殉职将领的事迹,然后肯请皇帝陛下善待这些忠良之后。
朱允炆当国十多年,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郑公智这些话还没说完,他就听出了言外之意,不过他也没有当场揭穿,只是谈然道:“忠良之后必当优抚,某人恃先祖之功自傲,行下犯逆之事,亦当依国法惩治,不可纵枉。”
方孝孺听到了这话,心不由得一冷,他知道,建文帝这是在向他表明态度,不会宽恕胡鹭儿,甚至还暗示他不要再求情,求情也没用。
“陛下公正严明,属下佩服。只是,如因小事而严惩忠良之后,恐怕会凉了众将士之心。”郑公智作为方孝孺的马前卒,还是不愿就此放弃。
“小事?!”朱允炆再也忍不住了,怒目直视向方孝孺,道:“朕知道,你们是想为钦犯胡鹭儿求情,若是寻常事,朕定准。只是那厮好生可恶,私印**,且私刊诽谤朝廷之言论,是为犯上谋逆,十恶不赦。”
“圣上,胡鹭儿年幼无知,只是一时糊涂,并非有意犯上,还请圣上从轻发落。”方孝孺见自己的小算盘被看穿,也不再玩宫心计,直接跪地肯求。
“明知是**还私下印发,这只是一时糊涂吗?恐怕是另有人主使吧。”朱允炆扫了下面的群臣一圈,“朕知道,有很多人想坐这张龙椅,他们自己不敢站出来,让别人来当马前卒的把戏却得心应手。”
“圣上息怒,臣等不敢有此枉想。”下面的群臣吓了一跳,都跪下叩头。
“都起来吧。”朱允炆一摆手,道:“朕知道,你们多少也听到了一些中原那边的蛊惑之言,想要朕下台,把权力交出来。朕不怪你们,只怪自己无才无徳,丢了祖宗基业。现在想重振山河,却处处受人掣肘,你们是想为朕分忧,还是想拆朕的台,各随己意。不过,别让朕查出谁在背后下黑手,到时休怪朕不讲情面。”
“至于胡鹭儿一案,现仍在审查,在没有查清案情之前,谁也不要乱下评论,否则严惩不怠。”朱允炆狠狠地扫了众臣一眼,这才甩袖入内。
方孝孺偷眼看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心底更是发冷,因为他听出来了,皇帝主子不是要杀胡鹭儿这么简单,还想把这个案子搞大,有多少人会受牵连下狱就真没个准了。
第470章 舍得(五)
早朝结束时,方中哲依旧在宫城外跪着,但是路过的官员们都无人理会他,不过这也难怪,皇帝要兴大狱,他们人人自危,哪里还有闲心去关心别人。一些官员还匆匆赶回家,严戒子侄不可出门,更是不准与方中哲来往,以免引祸上身。
南京城内山雨欲来风满楼,方中哲并不傻,从过往官员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胡鹭儿没能救出来。而这一种命运不受自己操控的无力感笼罩于他的心头之中,他的脑海中不时地浮现着一个念头:无自由,毋宁死。
无自由,毋宁死,这句话出自《大华梦》第一章结尾,方中哲以前看到这句话全无感触。而今时今日,他切身地体会到了万磊当年的感受,那种命运掌控在别人手上的无力感,让他时不时地握紧拳头。
而就在方中哲因愤恨起斗心之时,一个人影出现在他的身旁,一把遮阳伞为他挡住了太阳,他忙转身,就见一个身着华服的男子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正是与他在船上相识,并有过数面之缘的大华民国驻南洲特使徐钦。
徐钦轻轻地拍了拍方中哲的肩膀,低声道:“起来吧,跪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
方中哲无奈地摇摇头,还是没有站起来。徐钦也不再多劝,只是淡然问道:“如果我能救她,你是否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听了徐钦之言,方中哲那失望的双眼顿时回复了光彩,不过随即又黯淡了下去,摇头道:“方某作为方家一员,不可为一己之私出卖整个家族。”
“呵呵,小友多虑了,徐某只是要小友舍弃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与家族无关,更与政治无关。”徐钦淡然一笑。
“只要不牵连到家族,方某愿付出一切代价。”
“我或许能救她,但是她恐怕要与你天各一方,你可能终身都见不到她,你是否愿意付出这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