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在1929年到1931年之间,其工业总产值下降33%,此后几年都在同比递减。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不得不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订货,同时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品,使得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由于以欧美列强为代表的国联,对日本侵略行为的不断纵容,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终于挑起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事变。上海是欧美各国在华投资最重的城市,英国在华投资的80%、美国的60%、法国的90%、意大利的70%……都在上海。日本进攻上海,直接触犯了英美等国的巨大利益,所以英美等国对淞沪之战表示了强硬态度,当时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大部分兵力都派到上海,随时准备对上海战事进行武装干涉。

    英国《观察家报》一语道破玄机:‘我们原谅日本在满洲的行动,但是……任意进攻所有国际利益都汇合在那里的上海,则是另一个问题。’

    但列强的干涉是有限度的,如今欧洲流行绥靖主义,美国奉行孤立政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赢得民众支持率,不敢贸然开战,日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悍然入侵热河与察哈尔。

    虽然英美诸国不愿使用武力,但却能从经济、外交和技术上支援中国。比如去年中国和美国签署《麦棉借款合同》、《中美航空秘密协议》,这对中国恢复农业经济、提高航空技术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英美诸国又动用《九国公约》,在各方面对日本进行约束。

    日本选择在此时发表‘天羽声明’,其一是因为日本国内经济日趋崩溃,不破亟待地要加快侵华步伐,其二是对西方列强的一种外交试探,由于引来列强的强烈反对,于是马上发表‘第二次天羽声明’,其三是对西方列强的外交威胁,通过声明来表示自己的强硬态度,其四是为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通过更改声明中独霸中国的主张,换取列强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其五是为了……

    为什么我要在本文的标题中,认为‘天羽声明’是远东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呢?

    因为日本犯了众怒。

    要知道,如今英国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而英国有70%的商业利益都在中国获取。美、法等国亦然,列强是不允许日本独霸中国的,否则列强的国家经济就要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苏联虽然在中国没有那么大的商业利益,但日本的扩张行为,已经威胁到苏联的远东军事安全。

    所以,在‘天羽声明’彻底暴露日本的狼子野心后,西方列强必然会更加积极的援助中国。而南京国民政府有了西方列强撑腰,其软弱的对日外交政策,立即变得更为强硬起来,这一点从中国外交部的声明中可以看出来。

    不仅如此,‘天羽声明’还撕掉了日本人最后一块遮羞布,已经毫不掩饰自己对全中国的觊觎。中国人民必然警醒起来,放弃曾经还抱有的和平幻想,逐渐形成一个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在此我要提醒西方列强一句,西方诸国把‘天羽声明’视为‘亚洲罗门主义’,这是极其错误的体现。美国在美洲实行罗门主义,并没有严重干涉欧洲列强的已有殖民地。而日本的亚洲政策,却是将亚洲视为其固有地盘,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夺取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美国的罗门主义呼吁‘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而日本的天羽声明则是叫嚣‘亚洲是日本人的亚洲’……

    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跟西方列强进行更加深入的全方位合作。以《九国公约》为基本原则,制定符合国际法的灵活外交政策,大力获取列强诸国的经济、技术支援,趁机提升中国的经济、技术、军事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外交地位……”

    整篇文章就是对“天羽声明”的分析,从原因背景、国际局势和后续影响等多个方面来阐述。

    于佩琛本来只是对天羽声明感到愤慨,但读完周赫煊的这篇文章,顿时就对整个事件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她来到《非攻》编辑部,对南汉宸说:“王主编,这是周先生重新撰写的文章,需要在新一期的《非攻》杂志发表。”

    南汉宸接过来仔细阅读,读完之后不禁感叹:“周先生不愧是国际问题专家,这篇文章写得面面俱到、深入浅出,足以做为中国对日政策的指导性纲领。”

    于佩琛遗憾的说:“可惜他不是我们的人,像周先生这样的优秀人才,如果能够加入我党就好了。”

    南汉宸笑道:“他是中国人就够了。”

569【抗战纲领】

    其实根本不用周赫煊提醒,南京政府一贯的政策就是“以夷制夷”。

    在日本外务省发表“天羽声明”后,南京方面立即派出外交官,积极联络各国驻华公使,想要获取国际社会更大限度的支持。

    各国驻华公使很快转达了各自政府的意见,愿意给中国提供一定限度的援助。但这种援助都是要求回报的,中国必须拿出相应的利益来交换,特别是英法两国显得最抠门。

    倒是美国表现得挺大方,反正美国农产品严重滞销,运过来支援中国一些无所谓。

    别以为美国佬就是什么好人,而英法两国就是大坏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英法本身就已经在中国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而美国想要后来居上,必须拿出点诚意来结交中国政府。

    就像去年签署的《麦棉借款合同》和《中美航空秘密协议》,都是美国资本家们放出的善意,他们想要换取更大的中国市场。说是秘密协议,其实签署没多久就被媒体曝光,日本发表的“天羽声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针对美国。

    然而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死活根本不关美国佬的屁事。在日本发表“天羽声明”后,美国国务卿居然说:“无论目前还是将来,我们更感兴趣的,不是中国的独立,而是美国在太平洋的行动自由。”

    美国佬是没有任何节操的,他们一边支援中国换取更大的市场,一边又疯狂出售战略物资给日本,帮助日本更加顺利的侵略中国。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美国的贷款和物资还在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当时日本从美国购买的物资,跟日本全部军需物资进口量的比例是:废钢铁90%、铅45%、铜90%、石油和石油制品65%、飞机和坦克所需机床70%。

    也即是说,日本侵略中国时使用的飞机、坦克、炮弹,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美国出售的物资所生产。

    二战中期,美国前国务卿史汀生(奉行干涉主义,提倡援助中国)就非常不满的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我国大力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仅受到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果断绝援助,这种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周赫煊的那篇文章随着《非攻》杂志而发表,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至少其中“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得到诸多认可。

    不仅是认可,共党和进步人士甚至已经开始实际行动。

    由共党秘密策划的,孙夫人、何香凝、章乃器等进步人士发起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已经进入正式筹备阶段。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反帝反法西斯同盟等团体组织,纷纷进行相应,就连周赫煊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分会都收到了邀请。

    天津,三乐堂。

    崔慧拿来一封特快信件,说道:“先生,从上海那边发来的。”

    周赫煊立即拆开阅读,内容居然是《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这份《纲领》回顾了东北的沦陷,强调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全国民众应该不分阶级民族,共同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并且提出了中国详细的抗日纲领。大致提出了以下几点:第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第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第三,全体人民总武装;第四,立刻设法解决抗日军费;第五,号召全体人民和海外华侨,以及一切同情中国的人士进行募捐;第六,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

    其中有些提法是很正确的,比如设法解决抗日军费、联合日本的一切敌人等等。但有些提法又是空话,比如进行全体人民总武装,要求国党立即开放全国兵工厂,将各种武器发放给人民义勇军,这显然不会得到南京政府的许可。

    不过有些内容周赫煊特别喜欢,那就是一旦中日开战,立即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并停止支付一切日本债务的本息。里头甚至还列举了详细数据,日本在华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亿银元,没收这些钱足够支撑中国一段时间的抗日了。

    这份文件的最后两句是“中华民族反日神圣战争万岁”、“大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落款是“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发起人是孙夫人(领衔)。

    除了对日作战纲领外,信中还邀请周赫煊前往上海,代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分会”参与“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的筹建,并希望周赫煊能够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上签字。

    周赫煊看了看对日作战纲领的撰写时间,居然是1934年4月20日。

    也即是说,这东西是在“第二次天羽声明”那天完稿的。很可能“第一次天羽声明”刚刚发表,共党就已经立即开始撰写了,从动笔到完稿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共党的速度是真的快啊,而且时机抓得太好了!

    周赫煊立即在对日作战纲领上签字,递给崔慧说:“马上寄回上海,顺便让于佩琛给我订购前往上海的车票,我要亲自过去一趟。”

    “好的。”崔慧说。

    共党已经以孙夫人的名义,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发往全国,甚至有人秘密将其带到东北沦陷区。

    短短几天时间,在这份纲领上签字的就多达1780人。除了周赫煊以外,签名赞成的还有何香凝、胡汉民、马相伯、章任琢、李达、叶夏声、李杜、杨靖宇、翁照垣等人,以及众多的进步人士、大资本家和华侨领袖。

    随即,共党干脆直接将这份纲领登报,号召全体民众支持,陆陆续续公开签名赞成的超过10万人。

    南京国民政府眼见声势浩大,立刻就慌了,严令各大报纸不得刊载《抗战纲领》,但却根本堵不住悠悠之口。

    5月初,周赫煊南下上海,前往参与“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的筹备会议。

    随行的还有于佩琛,这位大姐自作主张多买了一张火车票,说要随时贴身协助周赫煊的工作。

570【南下】

    天津火车站。

    初夏的阳光温暖宜人,周赫煊带着秘书于佩琛、保镖孙永振坐在候车大厅。

    火车还未进站,突然有两个中年男子走过来。

    其中一个男子跟周赫煊眼神相遇,双方俱都愣了一下。那人走过来,笑着打招呼说:“周先生你好,还记得我吧?我叫古世文。”

    “原来是古兄,好久不见!”周赫煊握手问候。

    那个“古世文”又介绍身边的中年男子说:“这是我朋友,《申报》记者杨永清。”

    周赫煊笑道:“杨记者你好。”

    “杨永清”热情地握手说:“周先生,久仰大名!”

    “古世文”其实就是吉鸿昌,而“杨永清”则是地下党员宣侠父。两人都经过乔装打扮,吉鸿昌下巴贴了搓小胡子,不仔细看还真认不出来。

    周赫煊问道:“二位这是要去南边?”

    吉鸿昌笑道:“去上海办点事。”

    “那就祝两位一路顺风,咱们上海再见。”周赫煊没有多说废话,生怕暴露了对方的身份。

    “告辞!”吉鸿昌说完便走到另一个角落坐下。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一个多月前,宣侠父正式介绍吉鸿昌入党,这次是要前往上海履行入党手续。宣侠父比南汉宸的来头更大,此人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之一,也即是地下党的全国大头目之一。

    南汉宸和吉鸿昌在天津串联筹建的反蒋抗日组织,其总策划人和负责人便是宣侠父。只不过以周赫煊现在的身份,很难接触到宣侠父,所以当面见到也完全不认识。

    别说周赫煊这个“外人”,就连属于“自己人”的于佩琛,都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宣侠父。于佩琛好奇地问:“周先生,你刚才的那个朋友好面熟,是不是什么大人物?”

    “一个普通作家而已,你估计认错了。”周赫煊说。

    “可能是我眼花了吧。”于佩琛喃喃自语。她总觉得刚才那个胖乎乎的中年,很像报纸上登了照片的吉鸿昌将军。

    火车很快到站,周赫煊三人登上特等车厢,而吉鸿昌两人则上了二等车厢。除了刚碰面时的寒暄以外,大家都刻意不再联系,毕竟吉鸿昌现在属于政治通缉犯,他前往上海宣誓入党非常危险。

    于佩琛还是第一次坐特等厢,好奇地打量着车厢内的陈设。

    民国时期的火车二等厢,大概相当于后世的硬(软)座。一等厢则要高级得多,有非常舒适的单人沙发,空间也显得格外宽敞。

    而特等厢就非常厉害了,可以容纳四个人睡觉休息,还有写字桌、自来水管、抽水马桶等设备。除了火车的颠簸和噪音以外,条件简直比大部分的旅店都更好。

    于佩琛心想:以前坐长途火车就是遭罪,现在倒是个享受了。

    周赫煊看了一会儿窗外飞退的景色,便拿出稿纸开始写作,不时地停下来涂抹修改。而孙永振则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右手揣在怀里,随时准备拔枪御敌。

    于佩琛站在周赫煊身后,看着一个个漂亮的钢笔字出现在稿纸上,内容赫然是小说《黑土》的后续情节。她不由得佩服万分,既佩服周赫煊的文学才华,又佩服周赫煊坐火车还不忘创作的勤奋精神。

    头等厢内是备了水果的,于佩琛小心翼翼的不发出声响,很快便削了两个苹果切成块状。一个放在周赫煊面前,一个放在孙永振那边。

    孙永振好像能看到一样,突然睁眼朝于佩琛点头致谢,捡起块苹果放到嘴里咀嚼,但拿枪的右手始终揣在怀里。

    这趟列车使用的是最新进口的蒸汽车头,最高时速已经达到140公里,跟后世t字头的特快列车没啥区别。说句玩笑话,铁道游击队扒的肯定不是这种火车,因为速度太特么快了,全速开动时根本扒不上去。

    只可惜铁路的状况有些糟糕,许多时候遇到山岭不是过隧道,而是绕着山体往前走,凭白多出大量的路程。

    三人坐了足足20个小时,终于抵达南京,然后又换车前往上海。

    虽然周赫煊非常厌恶国党政府的**无能,但国党对中国的贡献毋庸置疑。常凯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从天津到南京再到上海,一路上通行无阻,沿途的城市乡镇也还算安定祥和。

    换做北伐战争以前,那真是一言难尽。从天津坐火车到南方,到处都可以看到战争的踪影,因躲避战火而逃难的百姓随处可遇。

    如此比较,至少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给广大老百姓带来了难得的和平前提是忘掉已经沦陷的东北四省和半沦陷的察哈尔。

    抵达上海之后,周赫煊当晚便住进了海格路的花园洋房。

    于佩琛已经习惯性麻木了,对于周赫煊在上海有豪华大宅,她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心里只是在想:“要不要顺道去看望母亲和舅舅?”

    于佩琛的外公岑春煊,这些年一直居住在上海。

    二次革命时,岑春煊甚至跟孙中山争夺过领导权,一度出任讨袁军大元帅,岑、孙两人当时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直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专门到上海拜会岑春煊,两人终于冰释前嫌,一起商量北伐大计。

    岑春煊在北伐期间是出了不少钱的,前两年的淞沪抗战,岑春煊还捐了3万大洋给十九路军抗日。

    只不过在去年4月底,岑春煊就已经病逝了。而于佩琛这个外孙女,却苦于没有路费,无法前往上海送外公最后一程。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无法理解,为啥岑春煊有钱捐给十九路军3万大洋抗日,却不出钱资助自己的亲外孙女?

    其实很简单,于家和岑家早就闹翻了。

    于家出了个败家子,连老婆子女都无法养活。八年前,于佩琛的母亲带着几个儿女,前往上海投靠了岑春煊,只留下于佩琛和二妹在北方读书。

    这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很不好受,虽说岑家人没有掀起他们,但于佩琛的母亲却很要强,尽量自食其力供儿女读书,并没有索求无度地找岑家要钱。

    于佩琛和二妹在北方生活得很艰难,只有三年前来上海探亲,享受了一些岑家人的帮助。比如舅舅把于佩琛介绍给进步人士,主演熊佛西导演的话剧《哑妻》,还被选为学生代表出席太平洋学术会议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