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冷笑道:“那上海《民国日报》说我是趋炎附势的卖国贼,也是误会?那篇文章,总不会是陈部长喝醉了写的吧。”

    张嘉铸在旁边帮腔道:“陈部长真厉害,喝醉了写文章,也能写得那么有条理,我自愧不如。”

    陈德征终于生气了,他说:“周先生,我好心好意来道歉。你既然不肯领情,那咱们就继续,我陈德征生平不做亏心事,闹到总司令那里也是不怕的!”

    “无所谓啊。”周赫煊笑道。

    “那好,我回去就查封《大公报》!”陈德征怒道。

    周赫煊死盯着他说:“你试试。你敢查封《大公报》,我马上去北平,当面质问常凯申,问他到底跟北洋军阀有什么区别!”

    陈德征像是被蝎子蛰了,跳起来指着周赫煊:“你竟敢直呼总司令姓名!”

    两个月前,《新闻报》把“欢迎蒋总司令”的“蒋”字,错误的排成了“将”字。这个失误,可是被陈德征逮着怼了好一阵,《新闻报》那边又花钱又跑关系又登报申明道歉,这才把事情解决。

    “人的名字不是拿出来喊的吗?”周赫煊问。

    陈德征说:“常总司令是伟人,就跟孔子、孟子一样,不得直呼其名!”

    “笑话,清朝都亡了,你还跟我谈避讳。”周赫煊冷笑。

    “懒得跟你这妄人一般见识,告辞!”陈德征拂袖而去,他觉得周赫煊不讲道理。

    徐志摩担忧地问:“明诚,他不会又乱来吧?”

    周赫煊笑道:“放心吧,他比谁都明白。既然《神女》和《狗官》摆在常凯申的书房里,陈德征肯定会解禁。不过登报给我道歉,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不会主动解释此事,因为他要顾忌上海党部的威严和脸面。我今天跟他和解,又或者跟他闹翻,其实没有任何差别。他这种人,说趋炎附势吧,又有骨气得很,打死也不会承认错误。”

    正如周赫煊所言,陈德征很快就把《神女》和《狗官》解禁了。

    不过却是悄悄的解禁,没有主动申明过什么,甚至好多书店都不知道已经可以继续出售这两本书。与此同时,上海《民国日报》也没再写文章骂周赫煊,但帮周赫煊说好话的文章,还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查。

    周赫煊感觉很悲哀,他不得不把常凯申搬出来,最后还只能获得个稀里糊涂的结果。

    陈德征这种人,相当于古代的酷吏,只是当权者的工具而已。等他以后惹得天怒人怨,他的主子为了平息众怒,自然会狠狠收拾他。

    陈德征虽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他背后的国党。

    一年前,国党还是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进步党派,无数北方文人,辗转千里南下投奔。可现在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失所望,国党正在渐渐的失去民心。

240【教育部现状】

    在《神女》和《狗官》解禁后,周赫煊终于启程前往南京,没有继续和陈德征瞎扯淡。这事儿根本说不清楚,包括上海市长、上海党部主任在内的所有人,都站在陈德征那边。

    就算周赫煊跟常凯申认识又如何?

    人家上海市长张群,还是常凯申的同学呢,还是常凯申手下“行政学系”的首脑。

    他们本质上就是在帮常凯申做事,封书也是为了国党利益,闹到常凯申那里,周赫煊也讨不到一点好处。

    胡适还跟常凯申夫妇私交甚密呢,明年照样被陈德征怼得躲到国外。

    能把自己的小说解禁,已经非常难得了。

    七月底,周赫煊抵达南京,也即是此时中国的首都。

    大学院(教育部)早在两个月前,就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那是北伐军还没收服北平和天津。在那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许多重大举措。

    比如规定小学为六年,中学分为高中和初中各三年,规定学校分为中学、师范和职业三种体系,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沿用到后世,史称“戊辰学制”。

    既然两个月前已经开过全国教育大会,现在为什么还要开会呢?

    周赫煊来到南京才发现,这次开会是专门讨论北方教育问题的,北大教授李书华等人也应邀前来参加。

    至于北大如今的代理校长钟观光,反而直接被无视了。

    这等于放出个信号会无好会。

    鸿门宴啊!

    周赫煊到南京后,没有立即去开会,而是先拜访了胡适。

    胡适再过一个月就要回上海,接任中国公学校长,此时还停留在南京。

    “明诚兄,你不该来南京的。”胡适一见面就苦笑。

    周赫煊诧异地问:“这次大学院开会有什么问题吗?”

    胡适感慨道:“问题大了。北伐胜利前还好,北伐胜利后,争权夺利马上就开始。我已经从教育部(大学院)辞职了,也劝你别去浑水,还是老老实实写文章好。”

    周赫煊也不是神仙,他对民国教育部的内幕还真没研究,问道:“究竟是什么情况?”

    “教育部……哦,不对,是大学院现在分为两派,”胡适解释说,“一派以蔡元培先生为首,是为英美派;一派以李石曾为首,是为留法派。如今两派就快打起来了,我在上个月帮蔡元培先生说话,结果被吴稚晖他们污为‘蜀洛党争’,你说这叫什么话?气得我一开完会,马上就辞职了!”

    蜀洛党争,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事。

    蜀党领袖是苏轼,洛党领袖是程颐。两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走到一起,结果把王安石挤出朝堂后,蜀洛两党自己就闹起来。

    如果比喻为现在的教育部,就是蔡元培和李石曾因为反对北洋军阀走到一起,北洋军阀一倒,二人马上开始争斗。

    周赫煊还是没听明白,他说:“适之兄,你讲的详细一点。”

    胡适没有细说,反而笑道:“明诚,你知道吗?两个月前,李石曾那帮人,就已经把北大更名为中华大学了,而且大学院内部任命李石曾为校长。所以说,北大已经不存在,你这个北大校长也是非法的。”

    “啊?”周赫煊瞬间懵逼,随即心中生起一阵恼怒。

    周赫煊确实不想当校长,麻烦事太多。但不想当是一回事,被人莫名其妙取消校长职务又是一回事。

    胡适这才从头开始讲起:“好好的教育部,为什么要改名为大学院?因为蔡元培和李石曾两位先生,都想让教育独立于政府之外,从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们就一直在努力。大学院实行大学区制,每个学区的所有教育事务,都由大学院负责,跟政府无关。军阀林立的时候,这个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国民政府为了加强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威望和影响力,也对大学区制表示支持,所以才有教育部改为大学院。”

    周赫煊听明白了些,笑道:“所以说,北伐一胜利,政府就准备拿大学区制开刀了?”

    “那是肯定的,”胡适说着感叹道,“我本来以为,大学区制可以办下去,没想到那帮政客翻脸无情。北边才刚刚占领平津,南边就开始反对大学区制了。”

    不反对才见鬼了!

    大学区制宣扬的是教育独立,教育事业不受政府掌控,这是一个集权政府所能容忍的?

    “然后呢?”周赫煊问。

    胡适说:“蔡元培先生为了保住大学区制,想用庚子赔款来充足教育经费,你猜结果如何?”

    周赫煊笑道:“不会被政府挪用了吧?”

    “正是被挪用了!”

    胡适气愤道:“那些庚子赔款,可是专门用来发展中国教育的,就算是北洋政府都不敢挪用。现在的国民政府可厉害,竟把庚子赔款挪去搞地方建设!若真全部用于建设,那倒还可以接受,可谁知道被当官的私吞了多少?”

    胡适的性格很平和,在政治上很天真,他经常把当权者往好的方面想。

    可眼前的胡适如此激动,如此愤懑,显然南京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把他彻底刺激到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应该还有其他的事情。

    1928年到1929年,算是胡适的思想转变期。他明年会逮着国党狂怼,公开写文章质疑孙中山的理论,结果被陈德征逼得出国避难。

    至于原因嘛,胡适是自由主义者,国党的一系列政策践踏了他信奉的自由主义。

    胡适又继续说道:“蔡云培先生见大学区制难有作为,已经渐渐屈服了。李石曾还想继续,他目前正在提议设立北平大学院(区),由他自己担任院长,统管整个北方的教育事务。如果是为了理想还无所谓,但李石曾任人唯亲,他提议的北平大学院负责人,都是留法派,都是他的亲信弟子和朋友。”

    得,政府都在拿教育部开刀了,教育部自己的两派首领还在玩权利斗争。

    周赫煊叹息道:“听你这么一说,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次叫我来开会,就是讨论北平大学院(相当于大北平地区教育厅)的设立问题。李石曾既然自己当了北大的校长,我这个北大校长,估计只能听候发落了。”

241【理想与现实】(求月票)

    7月28日。

    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特别会议,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今天只有四位(蔡元培、李石曾、韦悫、张乃燕)到场出席会议。

    另外五大委员当中,汪兆铭如今在上海秘密搞事,没工夫讨论教育问题;许崇清和金曾澄两人,都在广东主持教育和党务工作;褚民谊刚刚出国去了欧洲,研究考察公共卫生问题;钟荣光则在岭南地区搞教育。

    再来说说出席会议的蔡云培、李石曾、韦悫和张乃燕四人。

    蔡云培、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并称“国党四大元老”,又称‘党国四老’。所以说前阵子蔡云培和李石曾发生矛盾,轮不到胡适这个小辈出来说话,他一开腔,立即就被吴稚晖倚老卖老地嘲讽呵斥。

    张乃燕是张静江亲侄子,如今负责中央大学院(首都地区教育厅)的教育事务,跟蔡元培之间有些私人恩怨。

    至于韦悫,恐怕如今还没人猜到,这位先生乃我党秘密党员,只是未办理正式入党手续而已。

    去年蔡云培积极策动“清党”,杀了不少的赤党和疑似赤党分子,却把真正的赤党韦悫从英国请回来做上海教育局长,后来更是推荐韦悫担任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

    防不胜防啊!

    参加会议的四位委员当中,蔡元培和韦悫是一派,李石曾和张乃燕是一派。至于“国党四老”中的张静江和吴稚晖,此时都跟随常凯申去了北平,但他们是支持李石曾的。

    说得直接点,蔡云培在教育系统已经孤掌难鸣了,谁让他去年得罪张静江呢。

    周赫煊来到会场时,里头只有稀稀疏疏的两三个人,其中就包括北大物理系主任李书华。

    李书华立即起身问候:“周先生好!”

    周赫煊笑问:“北大的人力收割机研究得如何了?”

    李书华正是研发收割机的直接负责人,他高兴地说:“经过了前后五次改进,如今收割机已经可以完美地给小麦和稻谷脱粒了,不过收割高粱等杂粮时还有些问题。”

    “可是肯定的,高粱米的穗子,毕竟跟小麦和稻谷差别太大。”周赫煊说道。

    李书华说:“这次我来南京,就把机器也带来了。南方地区快要收割稻谷,正好能派上用场。”

    周赫煊问:“你准备如何推广收割机?”

    李书华跃跃欲试地说:“我打算找工商部和实业部联系,由政府进行全面推广。”

    “所得利益如何分配?”周赫煊问。

    李书华一滞:“这个嘛,还没考虑过。我认为收割机利国利民,商业利益反倒为其次。”

    唉,周赫煊只能感慨,知识分子就是太天真。

    周赫煊摇头说:“润章兄啊,你可知‘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的道理?”

    子路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落水之人,接受了一头牛的谢礼,孔子对他进行表扬;子贡赎回很多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从而遭受孔子的批评。

    因为接受谢礼,让人看到救人的利益回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去救人。而拒绝国家赔偿,则让人看到行善的损失,从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去救赎鲁国人。

    “你是说……”李书华有些不明白。

    周赫煊道:“为什么列强有那么多科学发明?因为发明有利可图。我提供给北大收割机的设计图,由你们研究发明出来,主要作用确实是利国利民。但如果发明者得不到任何好处,北大的学生以后还会那么积极搞发明吗?中国的其他科学家、发明家,还会那么热衷于发明吗?”

    “呃……”李书华无言以对,突然作揖道,“周校长,书华受教了!”

    “申请专利发明没有?”周赫煊问。

    李书华说:“正在申请。”

    周赫煊道:“等开会结束后,我带你去上海见虞洽卿先生,找他商量收割机商业化的事情。”

    “如此正好。”李书华哪里敢反对。

    周赫煊又问:“听说北大被改名为中华大学,我这个校长被撤职了?”

    李书华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是留法派,李石曾相当于他的恩师。而在历史上,李石曾就任中华大学(北大)校长后,是没有精力去主持校务的,代理校长正是李书华。

    沉默片刻,李书华低声说:“昨晚我拜会了石曾先生,也劝过他,他向我解释了其中原因。现在好多人非议石曾先生,说他任人唯亲,其实他也是没办法。国民政府想要掌控教育界,石曾先生想要搞教育独立。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任用亲信,否则教育大权就要被政府夺走!老校长(蔡元培)已经向政府妥协了,他们两个这才爆发激烈冲突。”

    周赫煊默然。

    坏人做坏事,只是让人感到愤怒;好人为了美好的理想做坏事,却能让人感到痛心。

    李石曾确实是个好人,他不愿当官,也不愿掺和政治纷争。但为了实现教育独立的理想,李石曾当官了,还主动掀起自己极度厌恶的派系斗争,甚至因此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

    但为什么说李石曾在好心办坏事呢?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主要模仿的是法国教育体系。可法国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李石曾虽然也做了相应改动,但这些改动根本无济于事。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不但遭受国民政府的忌惮,而且导致全国教育系统一片骂声。特别是基层教育人员,本来日子就过得辛苦,被李石曾一改革,那真是彻底没有活路了。

    面对政府与民间的共同讨伐,李石曾并没有气馁。他是理想主义者,他把教育独立做为毕生追求,被人谩骂攻击他认了,而且撞破南墙不回头。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却眼高手低。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在历史上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蔡元培就要清醒明白得多,他跟李石曾志同道合十多年,一直在为教育独立而努力。但看到改革后引发的种种矛盾,他立即就怂了,从而走上了妥协之路。

    如今的蔡李之争,并非只是派系斗争,更是现实与理想的斗争。

242【扯着蛋】

    上午九点,会议正式开始。

    蔡元培与李石曾分坐两首,各自带着他们的一票亲信。不过李石曾的人明显更多,蔡元培有些寡不敌众,包括胡适在内,“蔡党”这边已经有好几个辞职了。

    “在开会之前,我先介绍一位朋友,”蔡云培抬手指向周赫煊,“这位是北大现任校长、著名学者周赫煊先生。”

    “啪啪啪啪……”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不少人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周赫煊勉强笑笑,朝众人挥挥手。

    介绍过后,又说了几句题外话,蔡元培才发言道:“关于设立北平大学区一事,大家再讨论讨论吧。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说出来,请务必畅所欲言。”

    “我反对!”朱家骅率先说道。他也是位老资格,十七岁就参加辛亥革命,后来担任北大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系主任。在张作霖枪毙邵飘萍时,朱家骅也上了黑名单,跟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一起躲进东交民巷才逃过劫难。

    “你为什么要反对?说说理由!”李宗侗不客气地说,他是李石曾的亲侄子。

    朱家骅道:“大学区制度,如今在南方数省已经试验过了,闹得是乌烟瘴气!南方的教育混乱都还没稳定下来,为什么要急着去祸害北方教育界?”

    “什么叫祸害?”李宗侗立即反驳道,“大学区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江浙试行没有良好结果,那是具体的办事者不得力!有人以权谋私,有人得过且过,根本就没好好搞教育工作。只要出于一片公心,大学区制肯定能够改善中国教育现状!”

    “呵呵。”朱家骅干笑两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