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那嘴可甜了,哄得你老妈我心里不知道多美!”张桂梅一口便将陈兆军的话反驳了回去。
“这……”陈兆军郁闷了,怎么这小丫头什么都乱说,不过,这老妈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点:“妈!我还把几个亿的财产交给美智子打理呢,你该不会说我跟她有关系吧?”陈兆军只能拿出这个来解释,但又不能说太多。
“几个亿?几个亿怎么着?几个亿她是帮我儿子干活的!”张桂梅笑着点了点头,又皱眉问了一句:“不过兆军!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啥东西都没有!”陈兆军赶紧回答道。
“嗯!”张桂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陈兆军说道:“兆军!我看薛冰和吴凤瑶两个姑娘都不错,你就不能看着从这里头选一个出来?”
陈兆军听后心里为自己默哀着,脸上赶紧堆起了笑脸:“妈!我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准备,非常非常地重要,关系到万宁的发展,关系到您儿子我的未来!您还是让我准备准备吧!”说完,他马上招呼了一声秘书,让秘书招待张桂梅,而他自己,则坐到办公椅上,眼睛死死地盯着文件,任由张桂梅交代什么,也不再抬一下。
第二百五十六章 黑金
陈兆军,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在众多民众眼里,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并不代表着什么。但是,这个名字在很多地方,都被高高挂起,因为在这个名字后面,有着很多很多惊人事迹。这些事迹没多少人知道,但知道的人,都不由为之震撼!而这些人都知道,只要将这些事迹讲出去,至少会让整个地球都震荡一下。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谁都想象不到。只不过,他们知道,这些事迹,没几个人相信。
能够知道陈兆军这些事迹的,大部分都是一个国家的高层,而日本政府便是其中之一。也正因为他们知道陈兆军有多难对付,才会尽量避免与其交锋。只不过,这次因为输油管道的事,他们不得不跟陈兆军“面对面”地进行“交谈”。
跟中国政府交涉之后,陈兆军很快便给出了答复,同意日本政府在中国境内接一根输油管道过去,只不过陈兆军同时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是日本国的油气企业等方面,想要使用这跟输油管道的话,就必须分摊一部分从西伯利亚铺往中国的输油管道建设费用。这一点说起来很合理,毕竟这些油是从西伯利亚而不是中国过去的,中间还有很长的一大截输油管道不能将其当成无物。否则,就好像是陈兆军这方免费将油运到中国,再卖给日本那样,无形中损失了很多。毕竟,这是商业行为,于情于理,日本政府也觉得陈兆军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上面的说法很有理由,也让人无从辩驳,但是之后的一点,却显得尤为苛刻。陈兆军要求,输送往日本的供油量由中国这边控制。接好管道之后,这边爱给你多少油就给你多少油,绝不能挑剔什么。这一点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满,他们也不是傻瓜,他们很清楚,这种做法分明是在掌控他们的血管,哪天不高兴就哪天要他们的命。
为此,日本政府在得到答复之后,找中国政府交涉过不少次。要求在有油的情况下,定额定量地给日本输油,并要求这定额只能多不能少。因为稍稍调查便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起飞,但不管怎么看,中国都使用不了那么多油,除开储备地油料之外。剩余的就算要卖,卖给日本是最划算的。搜书网现在中国政府这么做,无疑是特地想掌控他们的能源命脉。他们知道,如果用他们的油,想要多做战略储备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自己一向中东或其他地区进口石油,那对方就一定会减小输油量。让自己上不上下不下,必须用对方的油,甚至产生依赖。但是。日本政府的交涉并没有什么结果,中国政府对此给出了答复:在中日友好的大前提下,中国政府是绝对不会以政府行令地方式,做出伤害双方关系的做法。我们政府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条血脉关系的管道,更加促进双方友谊地发展和政府之间的合作。
而在私下里。中国政府很明确地说明了一点:毕竟这条管道的投入、建设与运营,都与中国政府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条输油管道属于股份制企业所有,中国此时又正处于改革开放期间,对于这样地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按照政策是必须打理支持、鼓励和保护的。因此。中国政府对于管道油品供给以及输送运营情况,只能是在对管道所属企业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双方的合作与发展。但是,这不排除商人趋利、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将秉承于公正、公平和维持正常运营秩序的思想对这些可能发生的纠纷进行处理。毕竟,这条管道的运营思想是符合中国当今改革开放政策基本道理的,一个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是要坚持原则,不能朝令夕改地。
中国相关方面的答复,说起来很是冠冕堂皇,但是从日本政府方面出发,听起来就不是滋味了。按照他们的理解,中国政府给出的正面答复特地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在中日友好的大前提。谁都知道,中国人是很恋情地,毕竟中日友好的口号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这个说法就是一条标准的国策,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中日友好这个大前提消失。
而中国政府私底下给出地答复就让日本政府方面太不放心了,在他们耳朵里,中国政府好像是在说,对于输油管道地问题,他们撒手不管了!而且,他们不管还有很好的理由。
经过多次交涉之后,日本政府很无奈,不管自己怎么说,中国政府都是这一套说辞。而且,对于这一套说辞自己又无从辩驳。因此,他们不得不再次调转目标,找到了陈兆军。
结果,跟陈兆军接触,日本政府得到地回复依旧让他们很无奈,通过长门的小心交涉,长门向日本政府转述了陈兆军的答复: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贫油国,我们对油料的需求缺口也很大,况且,目前按照币值比例,将原油卖给中国政府,利益会更大。但是,我会根据协议,在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额度将属于你们的那一部分如数输运到日本。
陈兆军的答复让日本政府很不舒服,这纯粹是一个外交辞令,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正常,什么样的情况又叫不正常?这都说不清楚,或者随便他怎么说都行!结果,只要一句话,还是会被他掐得死死的。
可是,获得俄罗斯油品供给又势在必行,毕竟排除了俄罗斯的油料供应,日本政府的油料供给就只能依靠中东。中东的局势从来都不稳定,产量虽然高,可是供应情况很紊乱,更何况由于运输的距离很长,要经过诸如马六甲海峡之类的,在二战期间受到过日本国侵略或占领过的国家及地区的势力范围。谁也不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什么情况,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自己就很有可能没办法保住这一条油料进口途径。因此,日本政府觉得,在油料进口方面必须同时抓住这两个途径,才能更稳更有保证。
在多番交涉下,不管是俄罗斯、中国还是陈兆军,日本政府所得到的答案都令他们很不满意,也很无奈。陈兆军到最后甚至很不耐烦地直接来了一句“要接就接,不接拉倒”的回复,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最终,日本政府及日本油气企业等方面只能很无奈地选择跟陈兆军签署了牵引管道协议。毕竟,根据他们多方分析,牵这么一条管道做是绝对利大于弊的。按照目前的形势,日本现在很需要稳定油料的供给,好让国家能够更快地从之前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发展壮大起来。而在壮大起来之前,考虑什么问题都是多余的。用他们的话来说,一切都等到再次壮大起来之后再说。
不过,签了管道接驳协议并不代表他们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心里一直都清楚,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况且地理位置非常尴尬,夹在三个大国之间。虽然他们是战败国,在军事武器发展方面受到了条约的制约,但是做一定的油料战略储备,还是可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是关乎到国民生计的问题。否则,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日本就会成为一个孤岛。到时候,什么油料物资都送不上来,不需要什么人占领,日本自己就崩溃了。只不过,现在虽然有了俄罗斯的油料供应,但是中间还有中国和陈兆军方面在卡着。他们觉得,应该用一个什么办法,把这件事做得更稳妥,能够真正地保证自己在油料油品方面的配额不会减弱。
在签完这个协议之后,日本政府方面便对陈兆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觉得,陈兆军在这件事情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许多事情都与他或者他的公司挂上了关系。但是,他目前还挂着一个政府官员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很多时候还是要看中国中央政府的脸色行事。凭他的身份地位,他应该不屑于做这么一个市长。如果,他单纯是一个商人,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商业规则来办,自己担心的问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了。毕竟,合约上面有规定,在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额度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数输运到日本。而这个正常的情况,就绝对不能由中国政府来控制,必须让这件事跟中国政府完全脱钩,成为一个正常的商业模式,由陈兆军来完全掌控这个所谓的“正常情况”。而陈兆军方面,则需要把他摆到明处,让他坐实了商人的名头,让他必须按照商业规则来办事。那么,日本政府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想办法将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公开公布出去,让全世界一同来监督他这么一个商人。他们心里清楚,中国人向来对一诺千金都是很重视的,而且又爱面子,陈兆军不可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东西毁掉自己的脸面。更何况,商人趋利,陈兆军肯定知道在众人面前将自己的信誉毁掉的后果。只不过,日本政府并不想因此而得罪了陈兆军,因此必须要将这件事做得隐蔽了才行。
于是,一个暗中的计划,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福布斯》的困惑
日本政府对于这一次的暗中行动非常小心,好几天的时间,他们都在讨论、研究、分析和判断着,毕竟陈兆军不管在什么人眼里都是一个大人物,日本政府这么做必须要考虑到多方后果。
首先,就是日本政府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陈兆军在舆论压力下、在暴风眼中不能轻举妄动,不能做出有违常理的事来。他们早早便分析出,以中国人做什么事情怕丢脸丢人的秉性,以商人趋利的性质,以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的影响力,种种原因集合在一起,陈兆军必定不敢乱来,否则世界舆论的暴风就会将他刮走。所以,他们可以肯定,只要将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公开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目的就绝对能达到,自己国家在俄罗斯预定的额度就能够如数输送往过来。再不济,也不会因此而直接掐了自己的管道,中国政府方面希望掌控自己的油脉,因此油多少还是会过来些的。只不过,他们虽然很了解陈兆军的家底,但却不了解陈兆军这个人的性格,最终结果究竟是不是如他们所想呢?只有到那个时候他们才知道。
要把陈兆军公布出去的方法有很多中,日本政府完全可以对外宣称跟一个中国商人,一个全球首富签订了这么一个管道接驳协议。以整个国家来说话,肯定能够取信很多人。但是日本政府并不是没有想到会因此而招惹到陈兆军。这个绝对地世界首富一直都隐藏得那么深,几乎达到了非国家机构不能查明的深度。如果陈兆军求名,根本不需要假自己之手,随便找个媒体把自己地资产公布出来即可。从这点可以分析,陈兆军根本不喜欢这个名气。那么,如果自己贸然代替陈兆军将这个事实对外公布出去,结果肯定会得罪陈兆军。得罪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的结果很严重,别说他会撕破脸直接把管道掐了,还说不定会做出些什么让日本政府都感到害怕的事情来。另一方面,对于陈兆军这么一个有钱的中国人,中国政府知道的肯定不比自己国家少。中国政府不以此为噱头大肆宣扬什么,也肯定有他们的原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却突然出了个全球最大的资本家,对外公布的结果肯定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件事自己如果做得不够隐蔽,那结果就不是得罪陈兆军这么一个个人了,而是得罪了整个中国。这是日本政府所害怕的,因此这件事必须要做得非常隐蔽才行。
日本政府是考虑到这些,陈兆军确实不喜欢这样地名气,但是他们对中国政府的研究目光还过于靠前。改革开放以来。系列的新观点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人民群众的耳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过是睡醒一觉而已。他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决策人明智的带领下,中国出了这么一个绝对的世界首富是可以接受的。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只不过是那些资本主义国家而已。中国政府如果担心别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么就不会出现改革开放。要说起来,这改革开放也同样是别人接受不了的事实。中国政府对于陈兆军地态度,完全是属于那种任由其发展的观念。不管陈兆军愿不愿意公开自己,中国政府都会接受。否则,之前就不会一直任由其发展,而很少做干涉了。当然,日本政府小心翼翼也有一定的好处,毕竟陈兆军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日本政府考虑得很周全,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政府对陈兆军的重视程度。他们知道,陈兆军并不想做市长,那么这中间肯定有中国政府的力量。让一个如此有能量的人去做一个市长?如果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是日本人地话,而日本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话,那么就一定不会只让他做这么一个市长。而是拿陈兆军的钱来投资回国内。带动全国发展起来。即使以日本目前的社会性质,也不会让一个小市长来屈就他。在他们看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缺陷,对这种强悍人物不够重视的结果。他们这些推论都很有理由,只不过前面也有讲到,中国现在是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他们按照社会主义地理论就能够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让陈兆军做一个市长都万般难办,还想拿陈兆军的钱来瞎搞?谈何容易!谁也不想招惹这么一个钱多到吓人的陈兆军,包括中国政府在内。而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这么发展地,一切都是按政策行事地结果,都是必然的。所以,说起对陈兆军地重视程度,这种结果非但是中国政府忽略的产物,反而是非常重视的结果。有这种重视程度,中国政府是不会放弃对泄露陈兆军基本状况源头的调查。
或许,日本政府也考虑到中国政府会重视陈兆军,也因此做得非常隐蔽。但是他们想不到中国政府对于这种属于重大事件的调查力度,或者想不到中国政府会有多强悍的力量,又或者他们对自己的隐蔽性有很强的自信心,又或者他们已经有了被发现之后的应对方案。总之,他们是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做到尽量不被发现就足够了。至于自己这么做会不会被中国政府或者陈兆军他们发现,那就是后话了。他们既然能讨论怎么做,就必须讨论出一系列的必然或可能的方案来应对。
另外,日本政府还考虑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公开陈兆军之后,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点是他们讨论最激烈,也是讨论时间最长的。这么几天来地会议。主要讨论的便是这一点。谁都知道,一旦让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有陈兆军这么一号人物。那么这个世界地经济体系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而究竟会有什么变化?日本政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来对此进行研究。他们需要的结果是,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不管有什么变化,都不会对日本国产生什么危害,甚至希望能带来什么好处。
经过多方研究、考证、调查和推论之后,日本政府得出这么一个结果。就是即使被发现,有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结果都不会对日本的经济等各方面造成什么影响。毕竟,日本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大的经济危机,各方面状况已经是最低点。再怎么折腾都不会造成什么更严重的后果。此时日本就好像是一栋被毁掉地房子,而且毁灭得很彻底的那种,再有什么后果,废墟一番是废墟,不会再有过多的反应。最多,毁的是别人的房子。用中国的俗语说,日本政府此时的状态就像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么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和推演之后,日本政府终于决定了这一项秘密行动:在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