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一个官职能够换得千万粮食,省得百万劳力,那么朝廷为何不去交换呢?下官认为,只要能够使国家好,百姓好,君主好,那么就没有值得去顾虑的了,去干就是了。”
褚遂良哑然无语。
其实根本还是在于阶级制度,工具难免会让人想到工匠,工匠连科考都不能参加的,还当官的话,岂不是损害了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但这没有伤及君主利益,国家和百姓才是君主利益,他们好,这个皇位才坐得稳。
韩瑗道:“你虽言之有理,但是创造工具者,不见得就能够为官,有些人连字都不认识,你让他当官,岂不是本末倒置。”
韩艺道:“韩中书说的不错,但是韩中书有没有想过,我大唐人口稀缺,不及前朝一半,但是版图却比前朝大的多,潜力无限,这人口一时半会增长不上来,那么创新工具,应当是朝廷重视的问题,那么朝廷为何不设立一个衙署,专门用来创新农工具,集天下人智慧,去造福天下百姓。”
韩瑗听后,眨了几下眼,随即道:“陛下,微臣以为韩艺之言,可以值得考虑。”
长孙无忌也道:“创新农具不但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还能够弥补我大唐人口稀缺的天生弱势,值得去尝试。”
如果建立一个新的衙署,将这些工匠集中在这里,不具有实权的话,是不是官员,那都不会伤及到贵族统治,他就怕个个跟韩艺一样,那还得了。
褚遂良也顿悟了,赶紧道:“陛下,是老臣糊涂了,韩艺之言可利国利民,该采纳韩艺的话。”
因为这确实是唐朝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唐朝为什么一直到开元年间才达到顶峰,那就是因为人口不足,造成生产力不足,现在唐朝很多地方都荒无人烟的,人都死完了,有些地方开垦起来很难,不像宋朝,科技发达,山上都开垦去了,南宋江南一隅,养活一亿多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因此大家都爱待在富饶之乡,结果又造成百姓没有地耕。
这是唐王朝很郁闷的事,花了这么多人力打下一块这么大的疆土,结果没有人去开垦,亦或者又没有办法开垦。
如果真的有黑科技的出现,那大唐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因为人少地多,而且周边又没有强敌,突厥已经差不多了,高句丽又没有反攻的余地,就剩一个吐蕃了,潜力实在是太大了。
“朕也觉得甚是有理。”李治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说的商又指的是什么?”
韩艺道:“陛下,这些人还是有田的,还有很多老儒妇幼连田地偶读没有,亦或者确实干不了农活,但是毕竟是个人,是人就能够创造财富,哪怕这人双腿断了,他不还有手吗,那么就可以从事手工业。”
来济就道:“朝廷也经常鼓励妇人织布。”
韩艺笑道:“不错,俗话说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但如果二者缺一呢?岂不是冻死、饿死二选一。就好比这些妇人,她们万一没有田地,或田地不足,那只能靠织布来养活自己,但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李治皱眉道:“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也只能挨饿,未必你还能逆天啊!
韩艺道:“请问陛下,同样是卖布,为何商人就能赚很多钱,而妇人就赚不了什么钱?”
李治真的不懂,隐隐瞪了韩艺一眼,这不是刁难我吗。
韩瑗急忙出来解围道:“商人会做买卖,精打细算,不会吃亏,寻常妇人自然不能相比,而且商人是有店铺,布匹多,客人会主动上门,他们拥有很多布匹,那么自然好谈价,但是穷人手中布匹甚少,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价格自然也低一些。”
韩艺道:“道理正是如此。商人时时刻刻在做买卖,他们知道客人的需求是什么,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制作商品,但是农妇对于这一切全然不知,她永远都在织同样的布匹,造成她耗费了相同的精力和原料,但是回报却远不及商人,这就是一种损失,农妇织布就织布,若没有这头脑,就不要去涉及买卖,交给商人去做,商人可以赚取高昂的利润,只要规范得当的话,商人可以从中牟利,但是农妇得到的利润也要远高于她们自己去卖的利润。
那自由之美的制衣坊就是如此,集中农妇织布、缝纫,而商人针对市场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商品,交予农妇去做,然后再发酬劳给她们,农妇干的活比在家还要少,但是却赚取了更多酬劳,甚至于能够养家糊口,但她们同样都是在织布。”
因为唐朝商业原生态,一般来说,百姓都是拿着自己粮食、布匹去兑换自己所需品,但是他们懂什么,被人忽悠了也不知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艺觉得自己做买卖,那绝对是所向披靡的,竞争对手少,就元家这一座大山。
一干大臣听得频频点头。
韩艺这个工与商妙在哪里,就是没有破坏唐朝的立足之本,反而还巩固了,不管发展农具,还是针对性的让农妇织布,不就是为了农业和纺织业吗,这就是唐朝的立足之本呀,农业和纺织业,这是唐王朝的两大经济支柱。但是从侧面看,还是提高了工人和商人的地位,也符合了当下朝廷的借商疏贫的政策,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郑善行如今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心想,就算我再做十年买卖,怕也不及韩艺万一啊!
李治哈哈一笑道:“走!咱们耕地去,莫要耽误了春耕。”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态度非常明确了,肯定是赞成的,只是这事不是按照韩艺说的去做就行了,还得将韩艺的策略融入到朝廷规章制度里面去,这一时半会肯定说不清楚。
不远处的柳含钰见了,道:“其实韩艺还真是有些本事,你们看看,就他一个人在说,陛下和大臣都在点头,那可是国舅公和右仆射啊!”
尉迟修寂道:“这话没错,要是他当真一点本事都没有,又岂会当上六品官员,他可是田舍儿出身啊!”
崔有渝、萧晓、韦方三人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是心里也渐渐对韩艺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一年之内从一个田舍儿一跃成为皇家特派使,这恰恰就证明他的能力,要知道他们这些贵族子弟都还是学员了。
李治一声令下,锄头等农具就递了过来,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李治与一干大臣脱掉鞋袜,撸起裤筒,就下田去耕地了。
他们当然只是象征性的,周边这么多禁军守护,要天天这么耕,成本太大了,几人与周边百姓一块农耕,一边还谈论着农耕,其实长孙无忌将他们都是熟手,让李世民给锻炼出来的,大臣吗,见到皇帝总要下田,不想也得去学呀,只是年纪大了,挥不动锄头了。
君主、大臣、百姓三个主要阶级共聚一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在贞观时期是最常见到的。
唐朝盛极一时,并非是没有道理的,李世民还是开创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百姓见皇帝如此,心里能不感动么,再苦再累,怕也不会埋怨半句。
李治突然抬起头来,道:“你们怎么不唱歌了。”
杨蒙浩道:“陛下,能唱么?”
李治道:“谁不准你们唱唱,朕方才都还没有听过瘾了。韩艺,你起个头。”
韩艺本想点头,突然看到卢知莲与几个小朋友坐在田边,于是道:“莲儿,你来起头吧。”
卢知莲睁大双眼道:“我吗?”
韩艺笑道:“对啊!”
“我可以么?”
卢知莲羞红着脸道。
李治哈哈笑道:“朕说你行,你就行,只管唱就是了。”
卢知莲又看向卢师卦。
卢师卦笑着点点头。
熊弟小声道:“莲儿妹妹,你唱就是了,小胖哥哥支持你。”
卢知莲点点头,鼓起勇气唱了起来,“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她那纯净无暇的声音,配上这一首歌,让人只觉温暖。
她唱了一段,大伙立刻就跟着唱了起来,不论男女老少都唱了起来。
李治听着听着也跟着唱了起来,这家伙还真有点音乐细胞,节拍抓的非常到位。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大家越唱越是热情高涨,倒也不觉有半点累。
方才出言反对的萧钧,不禁听得也是极其动容,只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现在充满了感激,浑身充满了力量,心中又觉愧疚,于是悄悄走到韩艺身边,道:“特派使。”
韩艺道:“萧大夫有事么?”
萧钧歉意道:“方才老朽多有得罪,还望特派使见谅,特派使这一首歌,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韩艺呵呵道:“一家人这么客气干什么?”
“啊?”
“哦不,下官的意思是,这算不了什么,萧大夫贵为谏议大夫,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得出声,这是应该的,倘若谏议大夫都不说话了,国家就危险了。”
萧钧笑呵呵道:“你能够理解那就再好也没有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 长孙一脉
郑善行之所以从商,无非就是想赚更多的钱,去救助一些贫困的人,因此他不但出人帮助这些百姓春耕,同时还私人出钱,给这些村民准备了一份丰盛的午餐,而韩艺则是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小弟,熊弟,来制作午餐。所为午餐就是小笼包。
韩艺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帮助小胖宣传宣传。
正午时分,那些村妇、小孩、老人端着一笼笼小笼包,送到这些帮助他们的人们手中。
虽然不是他们出的钱,但是他们的感激是非常真诚的,让人只觉这小笼包沉甸甸的。
基于当今美食的匮乏,因此这小笼包一出,大家无不叫好,哪怕是李治、长孙无忌都为之折服,在配上高家坡的本土出产的腌菜,那吃得是倍儿香。
当然,因为他们劳作了一上午,运动量远胜过平时,因此吃得这么香。
等他们都吃上后,那些村民们也吃了起来,这小笼包里面可是包着肉的,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人间美味,那些小孩将手指都吸得干干净净。
看见大家吃的这么投入,熊弟乐得直笑,高兴的都吃不下饭了。
吃饱喝足后,李治他们就先离开了,他们还得去别的地方巡视。
而训练营的学员一直劳作到日落西山时才准备回去。
“韩艺,真是谢谢你们了。”
郑善行由衷的说道。
韩艺呵呵道:“别谢我,要谢你谢他们去。”手指往后面一指。
郑善行偏过头去道:“多谢你们慷慨相助。”
尉迟修寂不满道:“郑大郎,你谢啥,咱们又不是帮你干活。”
萧晓哼道:“就是,你们郑家的田,咱们可不会去耕。”
毕竟郑善行曾是他姐的仆从,他可是一点也不怕他们。
这一份道谢,令他们非常不满,说的好像他们攀附权贵似得,实际上他们也不是为了郑善行而来,而是被韩艺忽悠来的。
郑善行丝毫不恼,笑着点点头。
一个小娃拉着尉迟修寂的大手,期待的问道:“大哥哥,你是皇家警察么?”
尉迟修寂得意洋洋道:“当然,我还是大队长了。”
“大哥哥真厉害,那大哥哥明天还来么?”小娃又道。
韩艺听得差点没有笑出声来,这个小娃真会忽悠人啊!
尉迟修寂一愣,不禁看向韩艺。
韩艺道:“你看我干什么,当然要来啊!这春耕岂是一日就学得会的。”
接着他又跟沈笑、小胖、华仔、小野他们聊了一会儿,然后就带着训练营的学员们回去了。
那一曲真心英雄再度回荡在天空。
未来几日,训练营的学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春耕当中,包括自由之美、北巷的人也是轮换出来帮助这些幼儿寡妇耕地。
皇家警察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从第一日被让当成是农民起义军,到后来行走在路上,百姓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种转变让尉迟修寂等学员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皇家警察的精神开始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面。
可是有些人对此却感到不满,就是北巷的商人,元家那边都在厉兵秣马,你韩艺倒好,跑去耕地,这准个什么事,但是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韩艺是以皇家特派使的身份去的,他们可不能阻止韩艺执行皇家命令。
还有一些人对此感到非常好奇和愤怒。
元家堡!
“岂有此理,韩艺小儿未免太目中无人了。”
元禧拍着桌子,怒吼道:“竟然口出狂言,要取代我们元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韩艺的元家威胁论,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快就传到元家人的耳里,元家议会的长老们气得要命,从未有过人想要挑战他们元家的地位,韩艺还是第一人。
元哲道:“大爷爷息怒,依孙儿看来,这不过是韩艺在虚张声势,他的目的是要打消北巷商人对我们的畏惧,因此才这么说。”
“那也不行!”
元鹤凶神恶煞道:“我们元家岂能随意让他人侮辱,我们必须要狠狠教训一下韩艺,否则的话,谁还会将我们元家放到眼里。”
元禧点头道:“四弟言之有理。元哲,你大胆放手去做,家族上下都将会全力支持你,必须要将他们北巷彻底覆灭,决不能姑息。”
元哲颔首道:“孙儿知道了。”但目光中却透着一丝忧虑。
从元家堡出来之后,元哲又去往了元牡丹居住的小院。
“侄儿冒昧拜访,没有打扰到姑姑吧。”
元哲行礼道。
元牡丹笑道:“没有!请坐。”
“多谢!”
元哲坐下之后,开门见山道:“侄儿此番前来,主要还是为了韩艺的事。”
元牡丹黛眉一蹙道:“出了什么问题吗?”
元哲道:“倒是没有,只是韩艺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忙着皇家训练营的事,连北巷都很少回,按理来说,他已经知道我们元家要对付他,却恁地轻松,侄儿对此深感困惑,姑姑以前与韩艺多有合作,对此人应该非常了解,故此侄儿前来向姑姑问策。”
元牡丹稍一沉吟,道:“不瞒你说,我也不知道韩艺究竟藏着什么后招,我也曾试探过他,但是并未试探出什么来。但是我知道一点,韩艺对北巷非常看重,甚至高于他对利益的重视,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恁地重视北巷,因此我认为韩艺是绝无可能放弃北巷的,他一定不会坐以待毙。”
元哲点点头,道:“可是韩艺一直未有任何动静。”
元牡丹道:“韩艺的优势,是他的智慧,他能够想出非常多的新颖的办法,以及一些新的商货来使得北巷的买卖蒸蒸日上,他是依靠话剧起家的,又利用大唐好声音击败了两市,但这两者都与实力无关,而是在于创新,这是令人防不胜防的。”
的确,这些招数与实力无关,在乎一个人的意志。
人又是最复杂的,这是最难以判断的。
元哲道:“要是姑姑的话,姑姑会如何应对?”
元牡丹如实道:“要是我的话,我不会与他为敌。”
元哲道:“但是韩艺已经放出话来,要击败我们元家。”
元牡丹笑道:“韩艺最厉害的就是那张嘴,他太擅于虚张声势,以及故弄玄虚,他的心理学的确有独到之处,你在与他交手时,千万不要过于在乎他的言论,我们元家实力远胜于他,只要我们做好自己,他恐怕难有胜算。”
元哲点几下头,道:“多谢姑姑相告。”
元牡丹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
南郊外!
崔平仲斜靠在一棵大树上,双手抱胸,眺目远方正在辛勤耕种的农夫,微微皱眉道:“那你将他们都杀呢?”
躺在树干上的元鹫道:“这不是废话么,可以不杀的话,我就不会出面了。”
崔平仲道:“柳如风呢?”
元鹫道:“我可不会留下这个祸患在我未来妹夫的身边。”
崔平仲叹道:“我与柳如风曾有一面之缘,他虽是刺客,但却也有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那厮练武将脑子练傻了,整天就知道找人比武,我都不知道被烦了多少回了,有什么值得敬佩的,他迟早会被人给杀了,我不过就是让他少活了几日而已。”元鹫颠着脚尖,不以为意道。
崔平仲道:“可是此事犯不着做得这么绝,韩艺只要去找国舅公,此事就可解决。”
元鹫不屑道:“你这都是事后话,如果当时我小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就算杀柳如风一百遍,又有什么用,我必须要告诉那些人,这就是妄图伤害我小妹的下场,谁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