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没有刻意做什么,只是目光凝视,下一刻,这根手指的尖端亮起来。
所谓发亮,只是形容。那瞬间的感觉,就好像是余慈全身的重量、全身的气血、全副的心神统统集中过去,倾注一切,全无保留。
无名指端有千钧重,余慈身体的其余部位却飘飘然似要飞上天去。
解良的刻板无波的声音似乎又响起来:
“以无名指贯伸,聚精气神于指端毫厘之间而无碍者,为节节贯通。至此,心象统驭物象,以高驭下,无有不至之兆。”
**********
不过刚刚开始。在**到来之前,高呼红票、红票、红票!
第一百七十三章 凹坑
心象统驭物象……
余慈咧开嘴笑。在《玄元根本气法》中,所谓物象,乃骨血精魂等形神之属;所谓心象,则是从形神中抽象出来,又根据自我把握而描画的更简单更直观的形象,是物象的象征,也天然统驭物象。
在《玄元根本气法》的修行中,描画心象大约相当于通神中阶,洗炼阴神的功夫。以前余慈是靠着结构推演的法子,取巧判断出心象所在,以此阴神成就,其实他的心象还未真正成形,修为上是有瑕疵的。
但如今,这个瑕疵被抹去了。
余慈确实没有真正描画出心象,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因这本就是一个长期的水磨功夫,若无顿悟,持续三年五年也不奇怪,但余慈另有机缘。
他的机缘就是心内虚空中的天龙真形之气。
从天龙真形之气抢入心内虚空的那刻起,便以其天龙真意的强势,夺去原本未成形心象的地位,成为“心内虚空”的中心,等于是将心象吞噬。这后果本是毁灭性的,但因为天龙真形之气没有明确意识,只有原初的本能,最终还是敌不过余慈强韧的意志,反被余慈所控制。
如此,腾笼换鸟也好、借尸还魂也罢,一来二去,这天龙真形之气反而坐上了“心象”的位置,使心象瞬间从无形转为有形,几乎一步到位。
当然,它毕竟是外来户,需要调整适应,所以才有了心内虚空绵延数月的“细雨”,那就是天龙真形之气将自身菁华和余慈形神交融,彼此影响,直至浑然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天龙真形之气改变着余慈,余慈也以自我的习惯和意志对其进行调整。
这是非常玄妙的经历,余慈先前心象难成,是因为他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可如今有天龙真形之气打底,再怎么说他也有了能够用力的“扶手”,自此水到渠成。
当雨歇云散,这一过程便功行圆满,心象终于成形。
心象成形,他便自然跨越通神中阶,阴神洗炼已成,只待一段时间的温养后,尝试出窍……但绝非仅此而已。
《玄元根本气法》能够在面世之初,便被迎入“祖师堂”,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其以物象建心象,以心象驭物象的思路,与普通先天气法截然不同。在此门气法中,通过简单直接的心象,主导复杂玄奥物象的一切变化,化繁为简,自然贯通,极得惟精唯一的妙诣。所以在修行中,除了洗炼阴神外,还另有妙用。
余慈手持纯阳符剑,视线集于剑尖,于是有煞气吞吐,森然如霜。剑上生煞,正是余慈近段时日一直追求的极限杀伤。且他可以在念动之间,将精气神倾注于剑,由此官止神行,已经初窥飞剑之术的堂奥。
其实这与之前贯伸无名指,聚精气神于毫厘之间是一回事。那是一种测试方法,也是一种状态。
修士修行,除了少数修炼方式比较特殊的人外,其神魂元气总是在朝着相合相抱、逐步交融和凝聚的趋势走的,最终达到收束生机,凝成还丹的目的。这其中有“呼应”、“合流”、“贯通”三个层次,与神魂元气的融合进度相对应。
余慈早在明窍境界便做成了第一步,后又通过元神驭剑的顿悟完成了第二步,此后逐步精进,力求“贯通”,终于在此刻功成。
神魂元气节节贯通,聚于毫厘,无所不至,再向上便是“神气合抱,定鼎枢机”的功夫,而那已经是还丹境界的范畴。这也就是说,仅就气法而言,余慈已经做到通神境界能够做到的极致!
现在唯一需要确认的,便是他温养阴神的火候。余慈倒真有些跃跃欲试,想就此试验一回阴神出窍的感觉。
不过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阴神出窍乃是一道绝大险关,若是火候不足,防护不周,便会与外界元气发生激烈反应,导致心火内焚,魂飞魄散。于舟、解良等人在指点他修行时,都极严肃地告诫他,就算进入通神上阶,没有师长在旁护法,也不能轻易尝试出窍,否则后悔无及。
其实不用他们说,上回在绝壁城,余慈也经了这么一回,尚心有余悸,类似的蠢事,是绝不会做第二回的。
摇摇头,压下残留的兴奋感,余慈将心神放回现实。
他抬起头,头顶云雾深处,不知鬼兽是否将形态转换完毕,此时又是怎样的动向?如果那厮记仇,不依不饶地追过来,他还要依靠周围的地势,与之周旋;便是不过来,在这片茫茫云雾中,他总要找到能飞回去的办法吧。
不管怎么选择,熟悉周边环境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他低头打量脚下结实的岩石地表。
从安全降落时起,余慈对此地便非常好奇。他发现,脚下这片实地,似乎并不是他前两次到天裂谷来,见到的那些依托在绝壁上的坡地、石梁,而是一座实实在在,高拔起来的山峰,至少从他可见的范围看,并没有和天裂谷绝壁相粘连。
余慈知道天裂谷广大无边,东西相隔以万里计,内里也不是完全由云雾添充。从离尘宗的资料看,在谷中云雾深处,其实是耸立着无数高低不等的山体。有的甚至从谷底一直延伸到云雾之上,远远看去,像是云雾中浮游的岛屿。
有些“岛屿”上还可以住人,许多地方都被开发成为修士的落脚点。余慈所在的山峰,高度离云雾顶端还差得远,远到照神铜鉴飞射的神意星芒,还无法抵达。
那就是说,至少是十里以上的深度了。
自余慈以阴神驭宝镜,重启宝镜神异以来,数月间已经把照神铜鉴现阶段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现阶段的照神铜鉴,虽然开发出神意星芒这个非常有用的手段,却还达不到当初“照神图”映彻方圆五十里的程度。神意星芒若是自然投射,追索生灵目标以驻其脑宫,最多远及十里,大约是他神魂自然感应极限的两倍。当然,余慈意念驱动、又或者先寄生在鱼龙等目标之上时,则是另一回事。
出现这种情况,余慈觉得,应该是阴神驭宝镜后,从宝镜那里获得一部分主导权的缘故。他还没有搞清楚照神铜鉴的神异根源,使得宝镜威力受到他自身实力的限制,也是应有之义。
其实,十里范围也差不多够了,就是支离破碎的视角分辨起来让人难受,也很难有一个对周边环境直观的整体印象。余慈尝试着拼接几个视角,最终还是放弃。不过在此过程中,他倒是发现一桩异处。
那是在照神铜鉴感应范围的边缘地带,大概也是在这个山峰边沿了,由于分不清东西南北,只能说是在他左手方向。与其他区域不同,那地方生灵明显稀少,神意星芒没找到几个目标,破碎的视角中间,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而靠近边缘地带,更是一片纯粹的虚无。
余慈想了想,便往那边移动,十里左右的路程一会儿便到。
怪不得感应中一片虚空,果然是一片死地!
余慈视线所及,没在这里发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没有鸟兽、没有草木,甚至连块苔藓都吝于出现。站在这里,除了风过时的呼啸和自己的呼吸,便再无任何声秘。
站在山崖边上,余慈看着脚下翻卷的云雾,感觉非常古怪。这里像是山体的边缘,不过从这里遥望过去,大约在一里外,还有一片黑沉沉的影子,那是另一处山峰。
不只是对面,错开一个角度,另一侧同样有类似的山体呈现。余慈数了数,这附近,至少有五座山峰环绕,分布得非常整齐,间隔都差不多,中央则是一个径约里许的“山谷”,和周围山峰相比,未免太窄小了些。余慈投了块石子下去,很快就听到了响声。深度……
二十丈?
这点儿高度,以余慈如今的修为,直接跳下去也没关系。
余慈终究还是比较小心地攀援而下,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只是觉得这段崖壁有些过于光滑了,倒像是有匠人刻意斧削过一般。
双脚接触地面,余慈却是一怔,和岩壁相比,这“谷底”可是粗糙得很哪。
低头扫视,这里像是经了一场地震,地面上处处都是崩裂的痕迹,长的几乎要撕裂整个“山谷”,短的不过数分,然而无论长短,都深不见底。余慈甚至怀疑,这地面,包括下方的山体,是不是已经给震得酥了,再加把力,便会彻底崩坍。
可周围光滑的崖壁又是怎么回事?
余慈在“山谷”内绕行一圈,越发觉得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山谷,而像是在山体中段挖出的一个凹坑。至于这坑是怎么挖出来的,尚不得而知。倒是坑底这些崩开的裂纹,隐然从凹坑中心放射开来,颇有规律。
余慈走过去,却见那里的地面凸出一截,细看去,乃是一块半人高的青石,上面略呈弧形,看起来颇为光滑。余慈刚一探手触摸,便咝地一声缩回来。
“好烫!”
************
挖坑不埋人,写此章有感。呆话说完,高呼红票,望兄弟姐妹们鼎力支持!
第一百七十四章 淘沙
“这青石是什么材质?蕴着如此高温,面上一点儿不显?”
余慈用纯阳符剑敲击,怎么看这玩意儿都不像能蓄热的样子。他绕着青石转了几圈,心念一动,符剑蓦地插进地面和青石相交处,那里有一道极微小的缝隙。
乍一出剑,余慈的精气神自然灌注于剑身,仿佛是手眼的感觉延伸出去,对剑尖接触的情况了若指掌。他轻喝一声,劲力潜运,用力极妙,半人高、数百斤重的青石整个飞起来,显出下面一个黝黑的洞口,不知有多深。原来这石头与下面岩层并非一体,不知是被谁移过来的。
这里有人活动的迹象?
挑开青石,微热的气流冲出来,吹散周围薄雾。余慈在旁边,感觉温度也不是特别高。
青石咚声落地,发出好大一声响,余慈正探头想往洞口看,心头突地一激,不是因为青石,而是与之同时响起的别的声音。
他旋风般转身,视线穿透凹坑的雾气,巨大的影子刚刚从另一边崖壁上滑落,慢慢地移过来。
此时天裂谷已然入夜,凹坑中光线黯淡。可那巨大的影子周围,却有点点火星蹿动,而比火星更明亮的,是一对通红的兽睛。暴戾残忍的光芒,和火光下明暗不定的兽脸揉在一起,展现出最纯粹的狰狞和凶暴。
毫无疑问,这是鬼兽!
冤家路窄……又或者,这地方本就是它的落脚之地?
余慈脑中闪过那块堵着地洞的青石,随即他便挥去一切杂念,,握紧纯阳符剑,开启符剑威能,灼目的火环“轰”地一声燃烧起来,在他脚下随元气的涨落起伏而扩张、收缩,凹坑里瞬间亮如白昼。
光芒耀眼,鬼兽血红的眼眸微微眯起,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大,踩在崩裂的地面上,却只有极低的沙沙声。
一人一兽迅速靠近。
说起来,这还是是再遇鬼兽之后,余慈第一次与它正面对峙。感觉……不太好!
其实余慈与鬼兽类似的对峙,也只发生过一回。那是和叶途一起碰上的,当时二人在鬼兽眼中,便如爬虫一般,鬼兽初始纯粹是用牛赶苍蝇的态度,全不把余慈放在心上,结果被余慈燃烧九阳符剑,斩断一根牵心角,由此暴怒,余慈当场被吹飞,根本没有和它正面放对的资格。
时隔半年,余慈再次站在鬼兽面前,或许仍然不敌,可终究与上次不同!
他慢慢举剑,展现出明显的敌意。鬼兽由此受到刺激,巨口大张,一声如雷咆哮。吼出的狂风呼啸,轰地碾压过来。
面对强压,余慈身外无瑕剑圈涨开,嗡声流转,势成浑圆,正是江流石不动,卸力之法极是精妙。鬼兽风啸虽然强横,也只把余慈平平推后数尺,挨着地洞停下。
看似轻松,其实余慈并不好过。硬挺鬼兽吼声风压冲击,就算卸力精妙,也像是被千斤大锤轰击,胸口一闷,一时回不过气,而此时鬼兽巨躯已经扑上来。
百尺距离对鬼兽来说也就是两步冲刺,庞大的身躯奔行时,破空声出奇地小,冲击的强压完全收束,只待撞到目标才彻底爆发。鬼兽除了幻法外,再不通任何咒术,但专精肉搏,这种手段已经融入它的血液里,时刻都能发挥它的最大优势。
这一撞撞实了,余慈当场就要变成一滩肉泥。
薄雾翻滚,鬼兽巨躯一冲而过,闷啸之音让人心头发沉,却没有任何撞击出现。
鬼兽越过地洞所在,又冲出七八丈远,才停住身子,它回过头,有些发愣。
目标哪儿去了?
余慈从地洞往下坠。他是主动跳下,地洞口径大约只能容一人进出,以鬼兽的体型,肯定进不来。
地洞下是一条笔直向下的甬道,四壁平滑,倒如琉璃一般。在与鬼兽对峙时,余慈操纵一颗神意星芒射入其中,一路下行。神意星芒找不到寄生体的情况下,感应非常模糊,但也测出甬道深约百二十丈,下方是个元气比较燥动的空间,暂时没有觉出危险性。
余慈也没想着要一滑到底,他只能借用这甬道,迅速拉开与鬼兽的距离而已。他在四壁上稍稍借力,控制降速,同时抬头观察鬼兽动态,随时准备用“息光遁法”遁入周围岩层中去。土遁多风险,但在此时,也顾不得了。
鬼兽的吼声从上面传来,经过甬道的收束,闷闷如雷,但余慈尽可支撑得住。
他又下行数十丈,觉得差不多了,正要启用遁法,背后一层热浪涌上。
温度似乎并不太高,但耳畔“呼”地一声响,余慈觉得耳鼓发涨,有一股力量,像是深夜中的潮水,倏地涨起,将他灭顶。
余慈甚至没来得及体会力量的强度,脑中便轰然一震,像是被人扼住了咽喉、同时抽干了肺部的空气,窒息的感觉猛顶上来,脑子刹时间一片空白,思维就此停滞。与之同时,他的身体机能也似在瞬间给锁住了,五脏六腑、筋络气脉统统停滞,他身子僵得像一块石头,在甬道中直坠而下,转眼便是百丈。
照这个速度下去,等他接触地面,势必给摔成一滩肉泥。
死亡临近!
这不是明确的意识,而是生灵感知死亡的本能。便如同烧红的铁针,向余慈发出最后的警告!
余慈意识最底层,死寂之中,陡生波澜。
强绝的封禁下,本能未必能唤醒意识,但本能肯定能撬动本能!
无边黑暗下,有音波扩散。初时还如丝如缕、时隐时现,但到后来,便觉得雄浑阔大,又沉沉郁郁,闻之顿觉如万里云聚,激荡雷音。
雷音碾过,余慈沉寂的意识微微颤动,有一个模糊的意念陡然破开那强绝的封禁,循着雷音指向,高跃入空。
恍惚中,余慈觉得自己在无边虚空中蜿蜒游动,驾驭云气,甩击天雷,吞吐天地阴阳之气,无有始终,自由自在。但不知为何,有一层无形压力,时时刻刻碾压着他,想催毁他的自在逍遥。
他被激怒了。所以,在激扬的情绪中,他昂首摆尾,仰天长嗥。
天龙吟!
一层无形封禁砰然破碎。
此时此刻,余慈吸纳的天龙真形之气,终于展现出其强绝本能。来自于太古天龙的高傲和强横,虽未必能在层次上压过对方,却也绝不允许自身受到压制。所以,那深层本能觉醒,冲开了虚空中无边无涯的黑潮。
天龙真形之气已经和余慈不分彼此,它的本能便等于是余慈的本能,造成的冲击像是连环炸开的炮仗,在余慈意识最深处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震荡。震荡中,几乎被高层次力量压熄的灵智之火,呼地燃烧。
余慈蓦然醒觉。
这一瞬间,他的意念驭龙冲天!
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意识,但活跃的本能仍带给他足够的信息。余慈乍一醒转,便知道情况危急,身体距离地面不过十丈,从百丈高空坠下的速度则没有任何减缓,他当下厉啸出声。
剑气嘶气扩散,便在此时余慈的身体恰恰冲出了深长的甬道,坠入一个宽广的空间。
半山蜃楼发动,余慈身形化雾,或许略显滞重,但终究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将纯粹的下坠力量,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