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7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慈听得连连点头,幽蕊的角度切入得极好,这是他之前忽略了:

    “剑胎剑种?有点儿那个意思……确实也不可不防。”

    若真如此,他之前想用的“直接切入”的法子,就太鲁莽了。

    但余慈欠缺的只是思路,一旦理顺,法子绝对不缺。

    不能强入,那么,就用诱导之法。刚刚对“星芒虫”的幻境,便很合适。

    目前,黄泉夫人的灵枢正与外界感应交通,寻觅匹配法则,只是层次不同,轻易不会让万魔池中事态变化影响到而已。

    可是,余慈大可主动“迎”上去,在法则层次上做一个跳变就成。

    虽然眼下黄泉夫人最需要的就是“安静”,但余慈也顾不得了。

    他向幽蕊道:“你也来帮忙。”

    “通灵”是幽蕊的本职,做起类似的事来或许更加敏锐,也能给他另一个角度的感悟和思考。

    幽蕊答应一声,款款上前,屈膝半跪在余慈面前。

    余慈会意,伸手按住她的顶门,心神借此延伸开来。

第一百零九章 灵枢种子 不灭之根(下)

    不管黄泉夫人此时的状态是多么古怪,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心内虚空是“姓余”的。

    这里的一切,都随着余慈的心意而变化改动。尤其是当余慈从域外归来,在“天之三法”的造诣上,大大向前迈步之时,对原本“大罗周覆,内外贯通”所形成的法则规矩,更是眼明心亮,不复懵懂之状。

    也就是说,心内虚空中一切法则排布,都要按他的心意来,没有任何难度。

    黄泉夫人正为她的“灵枢”匹配法则,自然状态下,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可当余慈意念渗透进来,心内虚空中的所有既定法则,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心内虚空还是心内虚空,可是所有与黄泉夫人直接接触的法则,都变得似是而非。

    其实就是在黄泉夫人身外,张开了一层密封的薄膜,划出一片小天地,有如界中之界。

    这也就等于是当初余慈安置星芒虫的幻境珠,只是尺寸规模大了千百倍。而且针对黄泉夫人勾勒出的“幻境”,不单单是以真幻法则的手段,而是扩及到天人九法的整体结构。

    余慈是用近乎于“另辟一界”的手段,布置了一个足堪以假乱真的幻境。

    如果非要找一个相似的类比对象,罗刹教秘传的“离幻世界”最是相合。

    因为二者都是针对神魂层面,“虚构”了一个法理自洽的天地。

    和真正的“自辟天地”相比,也只是欠缺“内外贯通”这一步,没有实现“法理”向“实物”的转化罢了。

    恰也是因为如此,余慈架构幻境时,受的掣肘更少,手段更加神鬼莫测。

    只要是在神魂层面起作用,万事皆宜。

    黄泉夫人似乎没有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匹配法则的进程还在持续。

    余慈做的“手脚”也趁机渗透进去。

    说白了,这手脚更类似于种魔之术,但不是直接植入魔种,而是通过真假难辨的情境,诱导目标上钩,正常世界中理所应当的举动,在这里却会行差踏错,使魔种在不知不觉间滋生、成长。

    如果魔种成形,非但能够给黄泉夫人再加一根“锁链”,更代表着黄泉夫人的私密将对他彻底开放。

    当然,一切都需要做成才有意义。

    余慈现在也不是说就有十成的把握。

    毕竟灵枢和神魂结构还是有差别的。黄泉夫人的灵枢差别尤其巨大。

    经由幽蕊提醒,余慈确认了,黄泉夫人的灵枢,结构上确实和一颗剑胎种子颇为相似。

    给叶池治了这么长时间的伤,对剑修的根本,余慈已经了悟于心。

    所谓剑胎种子,是剑修灵性的高度凝聚,取的就是剑修纯之又纯、又一往无前的根本真意。一旦成就,历经百劫千难而不移易。

    叶池还差些,但也非常接近,过了这次劫关后,大有可为。

    但黄泉夫人的“种子”还不太一样,不像剑修那么纯粹,更不是从内到外浑然通透,在其内部,似乎有更微妙的结构。

    从另一个角度讲,剑胎种子名为种子,更像是一颗钻石;黄泉夫人这样的,反倒更贴切些。

    分明凝缩为一点,内部却似有复杂而完备的法理。

    只要给一个机会,就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

    唔,这类的“种子”,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余慈陡然间有种强烈的感觉,驱使着他回溯自己的记忆。

    不过,还没有得出结论,心念便是微震。

    好警醒!已经发现了。

    黄泉夫人当真是了不起,这种情况下,也能迅速发现问题。正匹配法则的灵枢,明显有了斥力,抗拒那些似是而非的变异法则。

    其灵枢种子,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机关器具,非常敏感,任何一个零件不符合要求,都会迅速发现,并排斥出来。

    越是这样,越说明“种子”内部,是有一套思维判断机制的。

    换句话说,就是移转灵枢之时,黄泉夫人应该也“清醒”着,她知道现在正发生什么。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讲,变异的法则也是法则。黄泉夫人能够迅速察觉,显然是她心有定式,自有一套成熟而完备的法理认识。

    说来简单,可放诸“天人九法”的层次,这已经可说是“心怀天地宇宙”!

    余慈暂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只是问起幽蕊:

    “看到了吗?”

    “有一些。”

    此时的幽蕊,大约可算是一件活的法器,传导余慈的心神意志,再作用到心内虚空法则之上。

    她是有些吃力的。

    一方面是余慈心神运化的层次太过高端,已经超出了她的认识极限;另一方面,通灵秘术使她能够深切体会黄泉夫人的视角,那种周全缜密,又多做标识的独特观照方式,没有一定的神魂强度,还真不容易承受。

    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幽蕊神魂已经有所伤损。

    但代价值得,她看懂了一些玄机。

    刚刚的刺探,余慈重点放在“种子”内部结构和运化机理上。

    幽蕊却是尽可能地去理解黄泉夫人情绪思维的流向。

    余慈和她心神互通,动念间也是明悟。

    特殊的观照方式只是初步,真正的要旨是在观照之后。

    对黄泉夫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没用的。

    黄泉夫人观照大千,标识万物,然而她做的标识,不是分散的点,而是空间无限扩展的密网、又是时间上极度延伸的长链。

    好比在黄泉秘府的宫殿中,看到一块普通的砖石,黄泉夫人的思路是:

    此块砖石,材料如何、产地何处,生成机理、制法如何。

    根据制法和成品,又可以分析出过程中有了怎样的变数;制成并垒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由于她巨量而清晰的记忆、不可思议的学识还有超卓的认识境界,任何寻常的一点,都可以无限拓展开来,不断扩张和深入,当信息详尽到一定程度,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法则层面。

    而这才只是开始。

    黄泉夫人本身的修为且不说,但她在层次境界上,无疑是站在真实之域的大能。

    结合“种子”结构和运行法理,余慈可以认为,黄泉夫人已经根据天人九法那个级别的认知,形成了一整套思维体系,直指根本要义。

    外界一切信息进来,都会自然切入法则层面,打破了、揉碎了,分门别类,归入各自领域,再加以重组、还原。

    那时所见的,不是别的,就是真实。

    失其形,而得其真。

    寻常人认识一个人、一件事,大多是直接在识神层面接收、判断,偶尔会由元神起作用,那叫“灵感”。

    修行有成的修士要多两个步骤,在显识接收、在隐识过滤,再通过元神判断,这样自然要高一筹。

    但面对黄泉夫人直指法则真实的观照方式,不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黄泉夫人完全通过元神核心,就是这颗凝聚了通盘法则运转机理的“种子”,进行认知。

    从这方面来看,黄泉夫人已经与“常人”,或曰“生灵”完全不同。

    为何陆沉在黄泉夫人的观照之下,模糊不清?

    就是因为这位五劫以来第一人,在运化天人九法的造诣上,已经是登峰造极,浑然一体。

    黄泉夫人拆无可拆,也无从解析重组。

    从这里也可见出,黄泉夫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周密森严的体系。

    看起来,更像是一处“自辟天地”,是“思维的宇宙”,有特殊的运行机理,完全合于灵性之一点,与外界真实宇宙有沟通、有冲突。

    而沟通和冲突的“介质”,就是她观照存留的记忆。

    余慈有所悟,或许,这就是黄泉夫人最大的依仗!

    这么一颗种子,拥有着“悉具自足”的法理根基,又与外界天地保持着沟通交流,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不死不灭的程度了。

    移转灵枢也好、干脆投胎转世也罢,甚至是依附到任何一件生灵或死物之上,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形成物性的根基,她都可以重新活过来。

    损失的仅仅是记忆……甚至通过特殊的推衍方式,完全可以再找回来。

    原来还有这种方法!

    余慈不由惊叹,如此精妙通玄的手段,让他都想尝试一下了。

    但他很快就是冷笑,黄泉夫人果然是好算计啊!

    就算把灵枢摄进来,只破不开这颗种子,不知道还会给他玩什么花样呢!

    黄泉夫人并不担心,因为有些秘密,世间确实只有她和少数几人知晓,余慈目前能问到的,也只她一人而已。

    如果不是赵相山屈服,到了事态紧急之时,就算余慈捏着鼻子,怕也是要让她“活”过来的。

    现在么……

    “种子”可以说是不死不灭,但可不是“不坏”。

    如果余慈愿意,照样可以通过强绝的力量,硬生生击碎。

    他很想看看,那时候,黄泉夫人是否会再翻出张底牌呢?

    强横直接的恶意毫无顾忌地塞进“种子”里去。

    时间似乎暂停了片刻,随即,便在余慈眼前,这颗“种子”膨胀并透出无数细密茎须,与独立出来的记忆纷纷勾连,一一对应。

    单纯观照、复刻的记忆,刹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余慈微笑,这代表着:

    黄泉夫人向他放开了一切秘密!

第一百一十章 镜中缘起 短兵相接(上)

    相对于之前因观照大千而摄入的巨量记忆,“还原”过的信息给人的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黄泉夫人完整的记忆,绝大部分也都是极度理性的模式。

    很多时候,思维的作用都是“简简单单”地将前后的记忆连接贯穿,分门别类,但世事的真实,往往也就是隐藏在千头万绪的场景情境之中,仅仅是顺序和类别的调整,就足以说明一切。

    这般纯粹的理性思辨,给予记忆信息以条理——不只是简单的时间流程,而就像余慈刚刚所感受的那样,成网成链,结构谨严。

    也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又谈何情绪?便是有,也在那诡异的“平均”中消磨掉了。

    正是因为如此,黄泉夫人仅有的几处情绪波荡的记忆,除了年幼时期以外,都有了特殊的价值,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节点。

    那往往就是在极其特殊的、危机的时刻,或者是最关键的转折点上。

    余慈借此抓住了几个线头,比如说:

    黄泉夫人成为照神铜鉴的主祭之后,观照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里面,最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曰:照神铜鉴!

    进一步解答则是:照神铜鉴中那一个“幽灵”。

    在纯粹的观照记忆中,没有体现这个关键的细节,只因为这份记忆更像是一份儿虚无的梦境,或者是灵光乍现的感悟。

    还原为当时的情景,黄泉夫人初登长生,成就六欲天魔,已经因为出众的天资灵性名噪一时,更心怀远大,不为常理所拘,为了开辟前路,主动作为照神铜鉴的主祭,与镜相合,映照大千,感悟终极。

    只是世上无人知晓,黄泉夫人如此选择,实是自少时以来,冥冥之中,便与照神铜鉴似有“天然契合”之故。

    是巧合还是别有文章?

    黄泉夫人按照“冥冥之中”的引导,成为了魔门距离照神铜鉴最近的人。也确实从照神铜鉴独有的观照之法中,获取灵机,结合自身实际,渐创出“无别有情”之术。

    可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了所谓“冥冥之中”的真实。

    像她这样,与照神铜鉴“天然契合”的魔门修士,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上溯到数千年前,三代魔门先辈,涉及人数超过百人。

    这些人有三个共同点:是女非男、灵性不俗、寿数不永。

    而在黄泉夫人的调查中,她也发现,同时代的一批同门里,类似的也有十多人,只不过在黄泉夫人成为主祭后不久,便失去了这份感应,也有的干脆就出了“意外”,湮灭在人世中。

    这哪是什么契合,分明就是有人在通过照神铜鉴,在“挑挑拣拣”!

    此时此刻,余慈明白,他终于抓到了最关键的证据。

    那家伙……按照前面的推断,是照神铜鉴的器灵吗?

    答案多少有点儿出乎意料。

    算是,但又不是。

    照神铜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器法宝,尤其是元始魔主留痕之后,更不算。

    它是无量虚空神主神通根基的显化,同样是元始魔主展现其威仪的祭器,两位大能的意志在其中交汇,没有任何器灵能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成长。

    但随着无量虚空神主起了别样心思,缓慢而坚定地改易自家道基根本,回避元始魔主的法理道统,中古时代以来,都极少再通过照神铜鉴与元始魔主交流了。

    照神铜鉴得到了难得的机遇,在以万年计的漫长岁月里,经过魔门修士一代又一代的祭炼、祭祀,灵性的光芒还是开始在其中闪耀。

    然而,无量虚空神主也好,元始魔主也罢,他们的意念烙印何其深刻?

    究其根底,都是远远超出了照神铜鉴本身所能承载的极限。

    再加上自照神铜鉴成形以来,百千世代轮回,拥有着以亿万计的被魔染的对象。其所共聚而成的意念片断,在镜中盘转汇聚,浑茫如海,这是灵性诞生的好环境,同样也拥有着可怕的毁灭性力量。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照神铜鉴的灵性生成,但也很快变得浑浊不堪,再没有形成真正器灵的可能。

    可它的力量,还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祭祀中,在历代修士层层祭炼下,不断壮大。

    与其说是器灵,不如说是在照神铜鉴这个特殊的“容器”中,成长起来的畸形怪物。

    是元始魔主、无量虚空神主,历代魔门强者、还有亿万遭遇魔染的修士投射意念的集合。

    依靠着一颗浑浊的灵性核心,硬生生用庞杂的意念和高层次的力量堆积拼凑起来,最终生成了这样一个幽灵或影子似的怪物。

    说是怪物,其实硬要分类的话,也能找到去处。那便是血狱鬼府中的妖魔。

    那些妖魔都是集天地戾气而生,是负面元素的集合体,因特殊的虚空世界环境而化生出来。

    相比之下,镜中怪物的根基还要远远胜过,但本质没有差别。

    说白了,就是庞杂混乱的法则衍生品。

    若没有别的特殊机缘,也就是这样了。

    其下限大约就是血狱鬼府中那些浑浑噩噩的低等妖魔,比野兽都不如;

    其上限也就是第二个浑蒙太古。空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只凭着莫名其妙的本能过一辈子。

    可它终究有几分运道。

    它有着照神铜鉴本身“映照大千”的特质,更随照神铜鉴魔染四方,并时刻在《自在天魔摄魂经》的熏陶下,感通世情。天性中便有一份模仿能力,即使灵性本质混浊,倒也可以像模像样地思考。

    无量虚空神主在时,它隐匿得很好,甚至懂得利用元始魔主意念留痕为掩护,瞒过无量的注意。

    正是这样“天生”的狡猾,给了它一份巨大的机缘。

    三劫之前,无量虚空神主与陆沉大战,身受难以逆转的重创,连真形法体都毁掉,可以说是有生以来,最为惨痛的失败。偏在不久之后,一直藏身在剑园深处的曲无劫,在剑辟虚空之时“出了岔子”,形神同遭“重创”,给出了数劫以来,最为有利的魔染时机。

    正谋求迅速恢复的无量虚空神主,禁不起这样的诱惑。

    然而事实证明,那不过是一个陷阱。

    为了达到最好的魔染效果,无量虚空神主动用了照神铜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