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本来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工业革命的进度,他们也没什么本钱在大唐这边耍横。大唐也确实没有什么立场要教给英国人制造机器的方法和相关的科学原理,毕竟如果是英国人的话,更加不会如此了。就像是之前英国人会卖给法国人珍妮纺纱机,但是法国人如果问纺纱机怎么自己造,英国人肯定也两个大耳刮子扇过去了。

不过拥有这些机器,对于英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了。英国人在工业上有着自己的积淀,虽然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但是英国人最终会搞懂为什么大唐生产的蒸汽机热效率更高,明白一台火车头用了多少零件拼出来,每一个零件有什么作用。

这些大唐不是不知道,不过与其怀抱发财的手段而敝帚自珍,不如一方面出售给外国人落后两三代的技术,然后用赚来的钱发展自己的新技术。从太多角度来看,大唐比起欧洲列强们条件都是得天独厚的。来自中华故土几亿的人口,安全而缺少威胁的北美本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来自后世的先进技术。如果在有这么多优势的情况下,还担心欧洲列强,而坚决不出口任何技术产品,本身就是智商受限了。所有的技术和商品的发展都有着本身的需求,就像是大唐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在头几年简直快要饿死,贷款国家投巨资安下的生产线,一年也卖不出去多少汽车。而后来大唐地快速发展,加上移民进入,以及向外出口,使得汽车行业也终于缓过劲来,开始了稳定的盈利和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

大唐本身要快速工业化,虽然本国也有不小的需求,但是只有在向全世界敞开自己的供应之后,才能有效地获取原始资本的累积,并且迅速地获取工业资产、社会财富,乃至于大量工人的经验。工业的发展,可能在初期是某个人的灵机一动,但最后越来越变成量变转质变。

英国人希望采购十台火车头以及100节车厢,以及一半大唐生产的铁轨,另一半他们打算自己制造。他们准备铺设一条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而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人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工程,他们的前殖民地美国,甚至有一些短途铁路已经开始通车。

交通上,英国人还打算购买上百辆汽车,大唐出售的主要是小汽车,也有载货量约在一吨左右的货车,这些货车也是专供出口的,其技术水平相较大唐本国使用的大卡车,落后不少。比另一位面中戴姆勒发明的货车也先进不到哪儿去。

买了汽车自然还要买燃油,英国别说不出产原油,就算是他们能开采北海的石油,他们也没有办法把石油炼化成汽油。所以英国还需要向大唐购买大量的汽油和柴油。

炼铁设备也是英国人采购的一项大头,英国人的生铁产量很低,甚至全国的年产量不及大唐一家中型钢铁厂一年的铁产量。英国在考察之后,认为大唐的冶铁设备更加出色,效率更高,所以决定大量采购大唐的产品。至于炼钢的平炉和高炉,那就不要想了,唐人是绝对不会出售给英国人的。

其余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机器,比如纺纱机、缝纫机、印花机、机床等,数量都比较多。以机床来说,大唐出售给英国人的车床,实际上就是未来英国人罗伯茨发明的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再加上铣床、镗床、刨床、磨床等一系列其他机床,英国工业在加工精度和复杂度上都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提高。比如他们之前加工困难的后装线膛枪之类的武器,他们都可能从此获得制造能力。

不过,考虑到唐人现在主流机床是电机驱动带齿轮变速箱的三轴机床,卖给英国人的产品跟他们用的东西差距基本上是一百年。

英国人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大唐工业部的代表就出来“帮忙”了。

“这是我们大唐发明生产的蒸汽磨粉机,可以将小麦等谷物直接磨成面粉,省力而且成本低,您看需要不需要?”

“要!”罗宾逊直接点头。

“这是我们研制的用来搅拌水泥的搅拌机,你们买了不少的水泥,这个需要吧?”

“要!”

“这是我们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的钻孔钎探。”

“要!”

“这是我们大唐特产食品,煎饼果子,加鸡蛋的,来一套吗?”

“要!”

杂七杂八的各种设备加在一块,最后英国人发现,这些设备的总价值已经达到220万英镑了,超过了他们出售鲁伯特领地所得的金额,不过罗宾逊也不担心。这些设备有一些本身就是英国的大资本家们摆脱采购的,比如钢铁大亨们希望得到新的冶铁设备,而有些有钱人则希望投资铁路,这些都能够直接变现,最后甚至为大英政府带来一些收入。

而最后,也可能是罗宾逊采购中最重要的,那就是有关军事的采购协议了。英国人已经能够制造性能类似sc…2的步枪,而且有了大唐的新加工设备之后,肯定能够自己量产出类似的武器。英国最需要的是能够保护自己海权和贸易的蒸汽铁甲战舰。

法国人买的荣耀级巡洋舰,价格高达五百万唐元,这显然是英国人没办法接受的,但是法国人跟唐人谈的改装合同,倒比较可取。英国手上也有不少的风帆战舰,经过改装之后形成的战斗力,跟法国战舰不会有什么区别。法国海军要了三十艘蒸汽铁甲护卫舰的改装,英国人更加彻底,为了保证自己的海权,直接要求了50艘的战舰改造。这其中包括了十艘三千吨以上的蒸汽铁甲巡洋舰,以及四十艘的蒸汽铁甲护卫舰,改造完成后,英国皇家海军也准备放弃风帆战舰,全面使用蒸汽铁甲舰。

英国人还提出,所有的改装必须在英国本土完成,所有改装所需的蒸汽机、零部件以及火炮等,由大唐提供,大唐的工程师在英国指挥英国船工完成。船舰所用的装甲,由大唐工程师出具标准,在英国建造。即便如此,五十艘风帆战舰的总改装费用也达到了1200万唐元之多,不考虑大唐工程师出国公干之类的成本,仅蒸汽机、武器等物料成本,差不多也就二百多万唐元。注意,这个价格还是标价而不是真正的生产成本。

363殖民大洋洲

英国带来的超大订单,进一步催动了大唐内部工业的生产。大唐现在正处于一个满负荷的生产状况,国政院的统计发现此时的国内对工业品的需求,甚至比战争时期更大。每个月近十万甚至超过十万的移民来到西海岸,他们的安置都是巨大的问题。这也催生了大唐国内建材业的火爆,大量的水泥和钢筋被运往工地,砖窑也不断地在扩建中。

好在大唐政府手中的资金是极为充足的,而且能够快速地将其转换成投资。另外新移民带来了庞大的新劳动力,虽然他们中大都文化水平有限,无法从事什么太过艰难的工作,但简单重复性劳动他们还都是能胜任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工矿上的矿工,还有大批的建筑工人,他们都是前脚刚到大唐本土,后脚就开始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开始为之后的移民盖房子。一些机械厂没法像建筑公司和矿业公司一样快速地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往往需要培训员工数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他们的人员增长,和整个行业的扩张,都是细水长流型的。

一批批的城市出现在了珈州、冈州和卑诗州,往往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月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一个月后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有着成千上万居民的城镇。

工厂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后,产品的产出量也显著提高了。满足国内的需求是一个方面,但由于量比较大,仍需要靠着国际市场来消化。显然英国这次的采购就是瞌睡送枕头了。也不仅仅是英国。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重大优势。从西班牙到意大利,都有人接洽大唐安置在法国的工商业办事处,希望采购大唐的机器。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到那里,询问唐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能不能买到解决的方案。

包括什么效率更高的织布机,效率更高的矿石粉碎机,甚至是抽水马桶。

殖民是一个相当花钱的事情。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大唐是自己掏钱拉来移民,而且还为移民提供工作和住宅。跟欧洲那种因为混不下去,借钱出海殖民,或者因为宗教矛盾被人迫害出海的移民,是大为不同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唐的移民模式,使得大唐能够在数年之内完成别的欧洲国家一百年的移民规模。同时他们将移民都有计划地安置在经济的链条内,更壮大了国民经济。

大唐的殖民也不仅仅集中在前往北美的西海岸三州,此时实在有太多的土地,让人垂涎。东南亚三海外领是一个去处,而大唐在1780年的年底。也终于开辟了在南半球新的殖民地。

一艘五千多吨的船舶,缓缓地接近陆地。这里是澳洲大陆的西北部,另一个位面这里被称为达尔文港,唐人管这里叫做达闻,也算是取巧地命名方法。

移民船上有移民四百多人,数量并不算多,而由于他们是前往一个完全荒芜的殖民地,所以船上携带了大量的物资,以供应移民们的需要。移民中有一百多位是成年男子,其中首领则是从大唐军队退役的老兵,名叫常东润。他是跟周俊宝一批来到大唐的移民,后来加入了陆军,在服役期满之后,他不再服役,便退伍复员。

这批移民中有十几名汉子跟常东润是一样的情况,都是退伍的士兵,希望获得新的生活。他们也是大唐用来组织新殖民地的重要力量。退伍兵有纪律性,而且听从上级指挥,更具有军事能力,能够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殖民船上的移民们还拥有不少的武器,用于狩猎和对付当地的土著人。按照大唐通常的殖民手段,在一个全新殖民区域的殖民点,都会组织民兵,如常东润这样的老兵,将会训练成年男子们使用武器,并在殖民点周围布置一些便于防守的工事。

这批移民中,单身比较少,大多数是家庭。就连常东润等退伍兵,也都是带着媳妇的,他们的媳妇基本上是刚找的。这批移民大部分来自川楚流民,常东润就是在等待移民的单身女性中,找了一个模样还算俊俏,一看就是******能生养的。她的这个老婆还带着自己的老爹和两个弟弟,现在也成了常东润的家人。常东润老父早逝,老母在前年也走了,家中还有一位长兄和弟弟。他长兄在不久前因为他的关系,也加入大唐陆军服役了,他弟弟自小聪明伶俐,被常东润带到珈州之后,便上了学。常东润对幼弟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在大唐共和国内,大学生是要被各大企业单位抢破头的人才,更被视为是最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华人重视知识的传统使得常东润希望自己家也能出个学问家。

刚来大唐的时候,他也是个文盲,现在他也能认识两三千个字,算是个文化人了。不过他知道自己这点文化什么也算不上,所以他没有打算在军队中继续发展,而是想成家,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当初打了退伍报告之后,组织找他问他愿不愿意担负艰巨的任务,到澳洲大陆开辟殖民地,常东润想也不想就答应了。部队里的人从来不会考虑任务的困难,只要有任务,就是要上的。哪怕常东润已经退伍复员。

“姐夫,听说这地儿是有金子的,咱们都能淘金的吗?小舅子蒋三喜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很是活泼。

常东润道:“淘金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若是有些金沙,还好说,如果是在土里面,开采可是不易。而且金子是不能拿来当钱的,你只能花钞票。你要拿金子去换钞票,是要抽几成开采税的。不过,如果大家都不种地养猪,都去淘金,那么咱们吃什么?”

这也是大唐为了适应殖民地开发的需求而设立的法规,一些地方的金矿暂时无法用黄金公司大规模开采,而一些移民好运地得到了一些黄金,自然希望变现。只不过大唐有明确法规,即便唐元是金本位的货币,但铸币是被严格控制的。所以黄金在没有被铸币之前,仍旧是商品,而不是货币。黄金自然是可以换为唐元钞票,不过过程中还需要缴纳一笔黄金的开采税。当然对于移民来说,能够换钱就行了。

移民船抵达达闻,常东润首先带领一批民兵下船查看情况。看起来海边这一带并没有什么原住民。于是乎常东润命壮劳力们开始在选定的一块区域内,营造房屋。他们带过来不少建筑材料,除了木材之外,还有一些水泥之类。之后他们还需要在当地烧制砖石。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做好一切准备的大唐政府,在几个月前正式出版了一套丛书,名字叫《殖民指南》。这本丛书简直是包罗万象,总共分为四册,从多方面介绍了一群移民,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建立殖民点。

书籍从头至尾,把移民们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都讲述了一遍。比如在登陆后,如何选择一处安全的殖民点。包括背风、水源、躲避野兽等等,均有说明。它还浅显易懂地教会移民如何辨别矿物和土壤。哪些泥土是可以烧制建筑用砖石的,哪些土壤比较肥沃可以种植作物。在不同的温度带和气候中,应该建造怎样的房屋更加适合。另外关于如何跟原住民进行交流,如何辨别能够使用的野果,可能用得上的草药,需要避免接触的毒物,一些基本的伤病该如何处理,最后乃至遇到敌人的时候如何组织军事行动,如果殖民地被外部势力夺取应该如何应对保护自己。

可以说,这本书体现了唐人极高的智慧和文明程度。一经面世,便成为了任何移民团体,必须拥有的一套指导性丛书。甚至一些穿越众还戏称,这本书当做异界穿越指南够格了。同时,由于丛书涉及了众多知识,带有不少科普性,也成为很多普通读者的一般性读物。连白南都跟人开玩笑说,这部书应该被列为国家机密,小心保护。

常东润带领着移民们,在达闻劳碌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基本上建起了可供数百人居住的房舍。在此期间他们也跟当地土著发生了接触,不过并未产生冲突。当地是热带气候,热量比较足,能够一年四季生长作物,所以移民们又很快地种下了一批作物。

他们的仓库里储备着足够他们吃一年的粮食,而且遇到问题,他们还能够使用无线电向其他地方求助。虽然初代移民的生活是艰苦一些的,不过他们都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仅仅在澳洲大陆西北的达尔文,在1780年白南总共向大洋洲派出了总数为五千人的移民,目的就是赶在列强之强,对大洋洲宣称所有。澳洲大陆的悉尼,新西兰的南北二岛,还有新喀里多尼亚。

由于新喀里多尼亚盛产镍矿,所以实际上大唐在大洋洲第一批殖民点中最大的反而是这个面积仅为1。8万平方公里的岛屿。

374上海的生意(上)

马车悠悠地行驶在大路上,前面就是一座城市的剪影。。。√∟,车中的老板刘南浔开口对自家车夫道:“到了上海,你便看着车,上海市区里面不许马车驰骋,老爷我租一辆唐人的轿车去谈生意,你将车马寄存在那边,随我进城。”

车夫答应一声,刘南浔又有些憧憬地道:“什么时候咱们杭州城也能跑轿车,老爷我便也买一辆,你也不必再喂这牲口了,直接给我开轿车就好。”

车夫也有些怯,道:“老爷,这唐人那轿车好喂不好喂啊,驾车跟马车有什么区别吗?”

刘南浔嗤笑一声,道:“轿车是机械之物,又不是骡马牲口,不吃草料的。”

车夫憨憨地笑道:“那岂不是很是省钱?”

刘南浔嘿了一声道:“一辆轿车少说也要一千两银子,堪比一批宝马了。倒是里面倒是比马车舒服得多,若是讲究些,还可以弄个真皮座椅,可惜略嫌局促了点。大一些的恐怕也是有卖的,就是这价怕更贵。轿车虽然不吞草料,但却也要饮油的。”

车夫惊道:“居然是吃油的吗?这可要比草料贵得多啊,小人一家从年到头吃不了三两斤油,这轿车得吃多少才足?”

刘南浔有一种自己见识多的炫耀感,道:“轿车吃得油,跟人吃得油是不一样的,那是汽油,不过却也不便宜就是了。”

说话间到了上海市郊,这里有一座很大的骡马场,凡是进城的人。牲口是不许进城的。以防受了惊吓。伤了人。刘南浔上次来上海还抱怨不方便,这时候却巴不得舍了自己的马车。来到这骡马场,刘南浔已经轻车熟路,骡马场外面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如何办马车的寄存手续。刘南浔第一次来的时候,便按照这个告示牌上的流程办完了手续,后来他发现上海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告示牌,觉得颇为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就叫人性化。

此时大门口有一个跟刘南浔年纪相仿的商人,一身马褂长袍,头戴瓜皮小帽,脸色有些焦灼,道:“这怎还有这般的规矩,马车不许进城,那人进城后就凭着一双脚板干走么?”

刘南浔听他口音也是宁波一带的,上前拱了拱手,道:“这位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