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之所以想出围点打援这个办法,李元庆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分为上中下三策,围点打援这招,只能算是中策。
毕竟,东江本部现在人手虽不少,但装备太烂了,虽没有间断训练,但很多人还要种田,操练的力度,十分有限。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游击战,不以城池为目标,尽可能分散部队,用实战,去训练部队,抢夺人口、财物,让部队在小规模、小强度的战斗中不断成长,积累经验。
但毛文龙已经升为总兵,即便这种方式,可以斩获不少首级,但有朝廷方面的压力,他恐怕并不会接受。
而在张盘这边,毛文龙虽然力挺了李元庆,但张盘毕竟是毛文龙心腹中的心腹,李元庆也并不敢拿此事来冒险。
围点打援,不可避免的要与后金留守主力发生碰撞,但力度应该并不是太强,李元庆相信,只要毛文龙不是贪功冒进,也能有所收获。
但~~~,与上策相比,这一策的伤亡,免不了要大上不少。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这已经是他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大极限了。
现在,也只能祈祷毛文龙有所收获,让东江本部愈发强大,李元庆这边,才会有更坚固的支撑。
而西线,李元庆辽南三部方面,李元庆也对毛文龙谈了他的看法。
张盘想打金州,这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后金军也不是傻子,对于金州前线的防守,自然是兵精粮足,三部就算有实力打下来,必定也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虽然三人都升了官,但这明显不智。
金州不但城小,而且本地人口早已经被张盘吃下,现在几乎就是军城,完全的军事要塞,即便打下来,又能有什么好处?
无非是向朝廷报功时有复土功绩,好看一点罢了。
但在大局上,这又有个卵用?
李元庆的意思,是想出其不意,从海路走,尝试对复州和盖州,发动攻击。
复州和盖州都是辽南大城,虽被辽海包围,但却并不是一线战场,防守程度,也比金州要弱不少。
不论那一座,一旦打下来,不说财物,单是人口,就绝对有大收获。
但李元庆的目标太散,关键还是要看到时哪里兵力空虚,所以,毛文龙在原则上同意了李元庆的想法,具体实施,今后还要再商议。
最好的时机,就是麦子熟时,东江本部围攻镇江城之时,西线、东线,双线齐发。
李元庆也明白,这已经是毛文龙对自己最大力度的支持了。
此时,距离麦熟还有两个来月,李元庆也要趁这段时间,抓紧布局,操练军兵,争取到战争时,厚积薄发,奠定在辽南三部中头把交椅的地位。
经过了这么多的努力,天启二年,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
次日中午,从毛文龙这边走完了流程,李元庆顺利领到了东江本部补给自己的人手缺额。
不过,陈忠和张盘占了先,加之下一步毛文龙还要继续在辽海海岛‘分封’,本部人口也有些吃紧,李元庆这边,只领到了一千一百多号青壮。距离李元庆的游击衔,还差千人左右。
但这般形势下,李元庆又怎的还会不知足?
当天下午,张攀亲自率船队,送李元庆和青壮们前往广鹿岛。
船头上风很大,但已经不再那么寒冷,李元庆和张攀并肩而立,迎着海风,看向辽阔的大海。
张攀笑道:“元庆,真羡慕你们啊。你看,哥哥现在还是守备。”
李元庆不由一笑,“朝廷的封赏应该马上就到了。张大哥,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儿。今年,咱们兄弟,都要大干一场啊。也为咱们的儿孙,多混下点基业。”
张攀哈哈大笑,“不错。元庆。大丈夫自当封妻荫子。我那婆娘,也有喜了。真是期待啊。”
李元庆一愣,不是吧。这两个哥们都这么猛,为何自己这边还没动静?
张攀也看出了李元庆的心思,笑道:“元庆,这方面,你可要加把劲了。”
李元庆有些无语,却重重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血缘才是最牢固的纽带,儿孙多了,才能显得家族更加强大,才会让麾下将士们,更加安心卖命。
有张攀的陪伴,旅途也不算无聊。
次日中午,船队抵达了广鹿岛,李元庆自是准备了一席好菜,又拉开陈忠作陪,三个老兄弟,大醉一场。
…………
次日中午,张攀离去,广鹿岛老营这边,已经没有多少人手,长生岛那边的基础设施,也安排就绪了,李元庆也开始思量,将老营留守和铁匠铺方面,全面迁往长生岛。
正好,长生岛那边也传来消息,刘达斗到了,他带来了600多青壮。
这一来,李元庆麾下的青壮总数额,已经接近了3000人,基本上可以满足他游击将军头衔麾下的正统编制了。
按照大明的惯例,此时,李元庆已经有资格对本部命名了,就像是毛文龙本部称为东江军一般。
不过,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铁匠铺方面,却传来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中午徐良在试射一杆鸟铳时,不幸发生了炸膛。庆幸的是,徐良反应非常快,在点燃火门的一瞬间,他便感觉到了异常,将鸟铳抛了出去,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
第153章问题和人才
~~~~~~~
自从广鹿岛老营铁匠铺打制鸟铳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发生炸膛这种重大事故,李元庆不敢怠慢,当即赶到了铁匠铺。
铁匠铺这边秩序还算正常,并没有李元庆想象的慌乱模样,这让李元庆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徐良得到了消息,赶忙过来拜见李元庆。
他的手上受了点伤,缠上了绷带,精神倒还不错,他恭恭敬敬对李元庆磕头行礼,“徐良见过大人。”
李元庆点点头,关切道:“徐兄弟没事吧?”
看到李元庆并没有直接问事故状况,而是先问他的身体,徐良心里不由一暖,“大人,幸亏是菩萨保佑,小的只是手上擦破了些皮,没有大碍。”
李元庆点了点头,“人没事就好。之前不都是很顺利的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找到原因了么?”
徐良摇了摇头,懊恼道:“大人,鸟铳的打制过程,完全就是按照流程来的。我和杨老爷子也都仔细检查过,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小的也不知道,为何在试射的过程中,会突发变故。好像铳管不是铁制的,倒像是冰制的一样,一点火门,小人就感觉不对劲,但还是晚了。”
李元庆点点头,“那把出事的鸟铳在哪儿?把它拿过来。”
说着,李元庆又对徐良和杨老爷子道:“其他的鸟铳试射过了么?有没有问题?”
杨老爷子忙道:“徐良出事后,剩下的便没有试射。”
“嗯。”李元庆思虑片刻,“现在把那些也试射一遍。一定要小心。”
“是。”众人不敢怠慢,赶忙将这批几十杆鸟铳都拿出来,依次试射。
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三十多杆鸟铳,竟然有十多杆,都出现了炸膛现象,只不过,有重有轻,但大多数,铳管都不能用了。
好在众人都提前有了准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徐良看着地上摆着的十几杆鸟铳残骸,说不出的痛苦。
杨老爷子也是满脸凝重,却不得法门。
李元庆反而表现的很轻松。
这种时候,即便李元庆并不懂鸟铳技术,但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一旦他表露出暴怒的神色,底下这帮人,又惊又惧之下,恐怕更难找到法门了。
李元庆蹲下身子,仔细检查了几杆鸟铳的残骸,它们铳管的内壁都很光滑,看得出,徐良他们,应该经过了精心的打磨。
而铳管的厚度大概有0。5厘米左右,按道理说,这个厚度,火药的冲击力,也并不能够炸膛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仔细检查一番,还是没有头绪。
李元庆站起身来,对两人道:“是不是这次的工艺,出现了什么问题?之前打制的鸟铳,并没有出过这种事情吧?”
杨老爷子道:“大人,应该不会。我们铁匠铺这边,现在打制鸟铳都是按照流程来走,尤其是铳管,更是不会出错。依照小老儿看,这次,倒好像是咱们的铁料不行啊。”
“哦?”
李元庆看了一眼这些鸟铳残骸,发现他们就算碎裂不堪,但表面却都乌黑发亮,被打磨的很细致,这种健康的金属光泽,应该并不是铁料的问题。
“我看这些铁倒不像是有毛病。会不会是别的原因?比如火候什么的?没有控制好?”李元庆尽力克制着自己的语气,努力保持着平和,对杨老爷子道。
杨老爷子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大人,我也说不好。不过,在此次炼铁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可究竟是哪里不对劲,我也说不出来。”
这时,徐良却是蹲在了这些鸟铳残骸之前,仔细检查。
出了这种事情,铁匠铺也没法再继续生产,所有工匠、工人都走了出来,在远处围观,不敢说话。
李元庆扫视周围,心里也隐隐有些着急。
自己的基业好不容易刚要走上正轨,却碰到这种棘手的事儿。
关键李元庆文化浅,数理化方面,更是所知寥寥,根本找不出问题的原因。
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强撑着,顶住所有人的希冀。
一连十几分钟过去,场内都没有人说话,气氛一时沉寂的可怕。
李元庆笑了笑道:“我们铁匠铺之前已经打制了那么多合格的鸟铳,这一次,一次出现了这么多瑕疵,绝不会是小问题。但这也是好事儿。起码,在试射时,我们就发现了毛病。倘若在战场上,不只你们,我李元庆也得负责任。大家不要紧张,都好好想想,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错?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家集思广益,不要怕说错了话。谁要是能找出毛病,我李元庆立刻赏他白银50两。”
听到李元庆这话,场内顿时一阵议论纷纷。
铁匠铺出了事儿,在场所有人的心情都不美丽了。
他们都是铁匠铺的员工,要指着铁匠铺糊口。
但李元庆并没有直接追责,反而承诺奖励,这让在场的人们安心不少,纷纷开动起脑筋,想办法大家伙度过难关。
这时,一个老匠户道:“大人,小老儿也感觉,可能就是铁料的事儿。要不然,鸟铳不会炸膛。小老儿虽不是打制鸟铳的行家,打铁却是已经几十年。不会错的。应该就是铁料的事儿。很可能,是当时炼这些铁料的时候,哪个地方,出了纰漏。”
一个年轻的匠户也道:“大人,小的也同意王老爷子的说法。之前俺们也打制了不少鸟铳,都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您看,这铳管炸的这么厉害,火门里火药很少,就算炸膛,也很难炸成这样。这铳管倒不像是铁料打制,好像是冰的一般,一碰就碎了。这,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
众人一阵议论纷纷,但谁却也说不出确切的毛病。
李元庆却稍稍放松了一些。
人们敢说话了,即便找不出毛病,但却也是个好兆头,起码人心稳住了。
“大伙儿不要急。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咱们这么多人,一起想办法。我还就不信了,这点小事儿,能难住咱们这么多人?”
这时,一个矮瘦的小学徒道:“大人,小的,小的好像想明白了一些。”
这小学徒大概十五六岁,身高不到一米五,非常的瘦弱,就像一根小萝卜苗,风一吹就要倒。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抽动了下流出来的鼻涕,有些胆怯、却又充满希望的看向了李元庆。
李元庆不由一笑,“这位小兄弟,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便是。不要怕,就算说错了,晚上我也请你吃饭。”
李元庆的柔和近人,让这小学徒大为感动,眼泪都要流出来,他畏畏缩缩半天,这才小心站到了前面,结结巴巴对李元庆和众人解释道:“大人,诸位,诸位叔叔伯伯,小的以为,这,这可能不是铁料的问题,而是火候的问题。”
他此言一出,众人不由一阵低声议论。
杨老爷子道:“曹铁锤。你爹手艺是不错。可你小子半分他的真传也没学到。大人虽然不怪罪你,但话你可不能乱说啊。”
李元庆没想到这小萝卜苗,竟然起了铁锤这么个名字。
虽然对这小孩子没有报太大希望,但他既然努力的站了出来,李元庆还是想给他一个机会。
摆手对杨老爷子道:“杨老爷子,不要急。听他说完。”
小萝卜苗曹铁锤不由大为感激,赶忙跪下对李元庆磕了个头,这才快步跑过去,捡起一块鸟铳残骸道:“大人,小的学艺是不精。但小的从小就看我爹打铁。我记得,有一次我爹说过。冬天打铁,可以用碳,但春夏秋,最好不要用碳。尤其是打制刀剑,那一定不要用煤。”
他越说越镇定,抬起半截铳管,让众人看看,又道:“大人,众位叔叔伯伯,我不知道你们见过倭国的刀么?我小时候,我爹无意间得到过一把,非常喜欢。他说,那是他见过的最坚固、最锋利的刀。正巧这把刀的主人,刚从倭国回来。我爹就问他,这把刀,那些倭国人是怎么打的?”
到这时,众人都被曹铁锤的话吸引,纷纷竖起了耳朵。
“那人说,倭国人连风箱都没有,就是拿木炭和锤子,一点一点敲出来。我爹当时也不懂。但后来,他又得到了一把建奴的刀。这把刀很糙,却是比我爹打制的刀剑都要锋利。我爹还没弄明白。又过了好几年,我无意间弄坏了我爹的炉子,我爹不能烧煤了,只能烧木头,反而打制出来的刀,比平时的要锋利不少。”
曹铁锤说到这儿,徐良忽然用力一拍脑门子,兴奋的大呼一声,“大人,大人,我想明白了。铁锤,你这孩子,你真是,你真是,谁说你傻啊。你比谁都灵透。”
众人都不知所以,杨老爷子也莫名其妙,忙道:“徐良,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良笑着看向曹铁锤,“铁锤,你来说吧。”
曹铁锤却腼腆一笑,“徐大叔,我,我可说不好,还是你来吧。”
说着,他忙缩到了徐良身后。
徐良看了看李元庆,李元庆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徐良忙道:“铁锤说的不错,不是铁料的事情。是咱们火候没有掌握好。事实上,也不是咱们火候没有掌握好,而是,打这铳管,不能用煤。”
杨老爷子忙道:“徐良,这,这是为何?”
徐良拿起曹铁锤刚才丢下的半截铳管,敲了敲道:“你们看,这铳管不像是铁打的,倒像是冰的。这是因为,煤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冬天,因为天冷,火候要烧很长时间,才能烧上来。这段时间,就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烧没了。但这几天,天气暖和了。火不用烧这么长时间,咱们便直接下铁料了。脏东西没有去掉,融进了铁料里。这一来,即便打出来的是精铁,自然也不会坚固到哪里去了。”
李元庆这时也想明白了过来。
此时毕竟不是后世,设备那么先进。
煤里面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比如磷,没有足够的隔离设备,直接拿来炼制精铁,这些物质,很容易直接跟铁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杂质,降低精铁的纯度,从而使得精铁的强度大大下降。
而用传统的木炭打制,看似古老而费力,却反而没有这些麻烦。
*************************************************************
第154章长生营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可惜,在此时,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以煤冶铁,尤其是打造兵刃,技术还不够成熟,李元庆也只能选择开历史的倒车,选择更为成熟稳定的木炭冶铁技术。
原本,铁匠铺一个月可以打制80到90杆鸟铳,但若换做木炭,数量可能要下降一半。
想要再增加产量,那只能加大人工投入,势必又将会增加成本。
盛夏攻势就在眼前,留给李元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过,能从铁匠铺中发现曹铁锤这样的人才,却也让李元庆眼睛一亮。
就如同后世那句话,时间就像是女人的事业线,只要你肯挤,总是会有的。
关键,还是要扎下根来,保存、保护好这幼小的火苗。
铁匠铺这边出现了技术问题,很多东西,都要重做,暂时也不能恢复生产,李元庆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老营全部搬迁到长生岛。
长生岛是李元庆的法定治地,此次进京封赏,周围的中岛和西岛,也都划入到了李元庆的法定治下。
这就为长生岛创造了很多的缓冲空间,也能做更多的事情。
此时,老营这边除了铁匠铺,李元庆的家眷,已经没有太多人口,辽南李元庆、陈忠、张盘三部,已经成为了这片海域事实上的霸主,而广鹿岛距离长生岛并不远,大半天的时间足够到达。
此次搬迁动作虽大,但不过只是船队走一个来回的过程,并不用费太大力气。
四月初七,官沧海的海盗船队,抵达了广鹿岛老营,老营这边早已经准备妥当,即刻启程,当日傍晚,老营人马,顺利在长生岛登岸。
至此,李元庆的全部基业,全都搬到了长生岛。
长生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