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彀中记-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二小正在店铺外边忙活着,这处店铺是他和他爹经营的,当然东家自然是陈家了,他们俩就是陈家雇佣的掌柜和伙计。除了康二小,其他的伙计都被他爹打发回家过年了。

康二小正在搬着货物的时候,忽的看到一群人凶巴巴的来到自家店铺外边,明显的不像要买东西的样子。

“这位客官,可是要买什么东西,小店经营各种杂货,哦,还有上好的雪花盐,不过价钱可是要比寻常的盐贵一些的。这马上过年了,客官要是要的多,小的可以私下里给您打个折,按进价卖给您。”康二小马上上前应和着,脸上自然也是堆满了笑容。

“哦,看来就是你家没错了,给我砸了这家,他妈的这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吗,还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卖盐。”正对着康二小的是个精壮汉子,操着一口扬州口音,直接给了康二小一腿,把康二小踹到了地上,其他的人听到他的号令,也拎着棒子开始砸这店铺了。

这个时候康大顺从店铺里已经出来了,看到这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开始砸铺子,便大声的呼叫,阻止这些人砸。可是哪里料到这些人根本不管他,有个人直接就把他推到了一边上。

“爹,莫要阻拦了,这事透着蹊跷,你赶快躲起来吧,我去堂口那边报信。”康二小马上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他可不想让他爹吃亏。

“哦,好吧,你小心一些。”

第二百九十四章 打过去便是

松江府的冬天,此时还和后世的大上海不太一样,仍旧很冷。在腊月三十这天,甚至还下了点雪。

城外坟地里,陈政跪坐在老陈的坟前,正在给自己老爹叩拜。坟前的石板上,已经摆满了各式上供用的东西,陈政身后跟着他跪下的是他的两个老婆,董小宛和陈圆圆。

“爹,咱们家的事情算是摆平了,说起来倒是亏了我那郑家大哥。还是您老人家说的对,这世上,那郑家可从来没有把咱们家当亲戚的,打了一仗后,什么都好说话了。老宅都收回来了,倒还是有个漏网之鱼,不过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也该遭报应了。今天是年三十了,您二老也该回家过年了。”说着,把手中的酒杯高高的举起,然后把杯中的酒洒落到地上。再然后是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他说这番话,倒是没有背着后边的两个老婆。董小宛和陈圆圆也是隐约知道一点自家的事情的。不过她们也都是精明,并没有问陈政详细的情况。她们知道,陈政若是愿意说,自然就会和他们说了,不愿意说,也是不想让她们过分的担心。陈政磕了头,她们俩也是跟着磕了头。

年三十上坟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人很多,但是陈家坟地周围,却是没有人敢靠过来,都是被守卫隔开了。那样的阵势,便是有好奇的,也是不敢过来看的。

其实松江府城里稍微有点门路的早就知道了这陈家的遭遇了,现下人家又能回来了,这就充分说明人家背后可不是一般的商贩那般简单了。

江南地界对于朝中的信息知道的还是比较及时的,许多人家的子弟都是在朝中为官。对于今年松江府这陈家的回归,自然也是知道一二的。陈家和福建的郑家有关系,陈家和海上的大豪有来往,这是最直接的判断。

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人便是不知道了。这个时代,这些江南缙绅们对于朝中的消息知道的清楚,但是对于外省的,他们知道的就不甚清楚了,至于海上,那听的更多的就是传言了。

陈政下午在家呆着的时候,就有松江府城里各色人等过来送礼,算是重新的交好。不过多是些原来跟陈家做过生意的人,像董家、徐家是不会介意陈家这样的小门户的。

正在和一个商户应酬着,门外忽然进来一个下人,看到陈政在接待客人,便跑到陈政耳边耳语了几句。

那商户原本就是来应酬的,看到人家有事的模样,便主动和陈政告了辞。陈政让管事送走了那人后,便回头问那报信的下人道:“仔细把这事说一说。”

“回少爷,据扬州咱们家堂口的人回报说,应该是扬州的盐商们在背后鼓捣的。砸了咱们家一个铺子,见咱们家没反应,就又纠集人到咱们家堂口那边围着。李孟领着船队在大江上来回的忙碌,扬州那边便留给了原来那阿威的一个手下,也是后来服了少爷的,叫伍元。见到那些人欺负到咱们家头上了,便领着下边的人直接把那些人揍了。少爷也是知道,这些年下边的弟兄们可都是挨个训练过的,所以就没有吃多少亏。不过打了那些闹事的人后,那伍元还不放手,直接又领着人把那些后边撮弄的盐商家给砸了,这下子可就捅了篓子了。扬州府的都督史大人知道后,便派出官军,把咱们家那堂口包围了。好在那伍元倒是不二胡,并没有跟官军对着干。现下只是一干兄弟被下了大牢,那史可法史大人倒是个清官,并没有听那些盐商们在后边鼓噪,而是据实查办。现下那些弟兄们都在州府的大牢里管着,那些扬州府的衙役们也是不敢造次,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这弟兄们。伍元知道这事情有些棘手,便先把这情况报给少爷。”

那下人自然是情报局在堂口中的人,说了这么多,陈政也是听明白了。挥了挥手,那人便先下了去。

“阿勇,你看这伍元如何。”

“倒是有担当,有勇气,合我这性子。不过嘛,这事说起来倒还真是有些麻烦。”

“嗯,你这脑袋也是会想事情了。李先生大概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敢大肆的发卖,不过这样还是让这些人给发现了。看来这些做生意的,都没有傻子啊,盯得竟是这样的紧。盐商就了不起了吗,哎,当年我爹就没有让我把那棉布往咱们大明贩卖,看来还真是有原因的啊。若是当年,咱们家还真是惹不起这些贩盐的,可是现下,是应该解决一下这些江南的商人们了。早晚咱们家都要和他们在生意上碰撞,早解决,早了事。这伍元倒是和你说的一样,有那么股胆气。咱们家这样的实力,就不用想那么多了,这也怪不得李先生,他对咱们家有些事情还是不了解。都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那就打过去便是。来人啊。”

“在。”

“给李孟传消息,让他带三条船到扬州这边,同时把舟山那边的保安军调过来一个营。要快,正月初十之前,我要在吴淞口看到他们。”

“是,属下这就去办。”

“慢着,告诉扬州的那伍元,别让大牢里的弟兄们吃亏,这方面他自有办法,若是让弟兄们吃了亏,那他就不要在做那个位置了。”

“知道了。”

“少爷,对付那些盐商,用不着这样吧。我知道这些盐商们和那些官员们素来有联系,可是这次这事也不大,现下咱们家又没有吃到大亏,不如就这样算了。若是那些盐商们还要闹,那咱们再做理会也不迟啊。”

“哎,你还是想的不够远啊,早晚,咱们家卖的各色货物要和这江南豪商们的货物冲突的,盐是一样,竟来棉布也是一样。到了那时候再解决,就会费很多事。既然他们喜欢这样的玩法,那咱们就索性按照这种黑路子玩下去,直接打到他们服了为止。这可不仅仅是和那些盐商们之间的事情了,是和这江南地界许多大豪门之间的事情,做给他们个样子看,让他们都知道咱们家可不是一般的人家。”

“哦,还是少爷想的远。我这脑袋,看来还是适合打杀。”

******

京师,国舅田宏遇的府中,此时却是没有多少过年的气氛。田国舅此时正在书房中和他的管家田七说着事情。

“田七,你可知道皇上已经批复了关于江南那陈家的事情?”

“知道了,老爷,这应该跟咱们没有什么关系吧。这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再说,明面上是那周延儒顶的杠,按陈家应该不知道咱们家的。”

“你这家伙就是大意。你知道是谁在后边保着这陈家吗,是福建郑家。我说那周延儒怎么能大白天的就被人家给抄了家,连着宜兴知府都不敢动弹,这定是郑家无疑了。郑家在海上可是大豪的,这事可是不好办了。若是贵妃娘娘没有仙去,这事还好说,现下贵妃娘娘已经去了,陛下自然是不在拿咱们家当回事了。陈家既然能把那周家连窝端了,保不准就能找到咱家家头上来。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我这些日子也是因为贵妃娘娘逝去的事情才疏忽了这事的,谁知道这事竟然还能有翻天的这一天。真真是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你说不,这事怎么办,装着不知道肯定是不行了,那陈家既然和郑家联系上了,当初你指派的那些个爪牙,我听说可都是被人割了脑袋,放到了那陈家坟头上的。就连那周延儒也是如此,你打算如何做。”

“老爷莫慌,不如把这事跟皇上说,皇上就能想到这是陈家在暗中报复。这样那陈家可就不会有好果子吃了。”

“混账东西,我如何和皇上说,你以为咱们家还是以往贵妇娘娘还在的时候了吗。就是不说,我估计皇上也是知道的,你道锦衣卫那些人都是吃素的。可是这两下里怎么能联系上,那都是私底下里的事情,拿不到台面上来。就算皇上责问郑家,郑家也会说那些海上的盗贼和他们没有关系,甚至还会说可以提皇上把海上的盗贼清剿了。至于陈家的事情,郑家可是没有明面上出头的,那是刑部尚书出的头,和郑家没有分毫关系。再说皇上现下又哪里会顾忌这什么江南陈家,闯贼的事情他都愁的没办法,说这事不是等着挨板子吗。”

“其实要我说老爷也莫要害怕,那些海上的贼人,根基毕竟是在江南地界,在京师这里,他们可是不敢造次。就算郑家,也不是就在福建地方上好用吗,出了福建,他还不是要听这些朝中大员的。我就不信那些海上的贼人能到京师来耍横。老爷,要我说,赶紧给皇上找几个美女,替皇上消消愁,这才是最主要的。眼下贵妃娘娘去了,老爷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挽回皇上对咱们家的关注。不然,就算那陈家不来找咱们的麻烦,这京师中,咱们家也是会越来越不如意的。”

“哎,好吧,就照你说的做吧,但愿如此。也不知道皇上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这事还是你去做,你做的事情,还是你自己去收口。”

“这个老爷放心,我自有分寸。”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祥之兆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对于此时的大明百姓来说,和以往任何一个春节都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自家这一年收入好一些,年便过的好一些,收入差了,那就要辛苦一些,更有那穷的叮当响的,这过年倒是和过鬼门关差不多。

不过此时的天下各地,对于这一年的春节反应还是不一样的。扬州城里的众多商贩们算是开了眼了,竟然能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大盐商方家给练锅端了,不过看这些贼人的行事还是留了后手的,妇孺并没有杀,只是圈在了房子里,也没有放火烧房子。

这样的事情很快便想长了翅膀一样在江南地界传开了,不知熬底细的百姓自然是要拿出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了,直到正月十五,这消息都是整个江南地界各处茶馆酒肆谈论的主题。但是那些大商户却是知道,这是方家得罪了漕帮才招致的灾祸。说来说去,都是为了生意。而且让众人都看的更加明白的是,就在正月初七,扬州知府就把年前收押在大牢里的漕帮帮众给放了出来。这样看来,方家是斗不过漕帮的了。不过那漕帮也是讲究,并没有伤了方家的妇孺,倒是让其他人等议论了半天。

男人们都没有了,妇孺只能是把家产变卖,到别谋生。方家这些年来也是结了不少冤仇的,此时那些仇家上门来,这些妇孺大概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了。于是早有人过来和方家接洽,收了方家的宅子和在这扬州左近的地,盐场也是给收了。不用说,这接洽的自然是漕帮的人。

陈政让下人们尽量不要惊动官府,即便惊动了,也让官府没有多少理由来管。这赎买自然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前提是先把方家给捣毁。

负责这件事的是陈利,陈政早早的把他从山东那边调了过来,就是为了经营这扬州附近收过来的产业。

方家没了,剩下的产业自然是要被漕帮整体接收的。陈利收了方家的房产、地产还有盐场。这是其中的大头,其他的各色店铺那就不用说了。当然收的时候都是折价的,那些妇孺也是知道,这个时候,还有人肯来赎买他们的产业,那就是在救他们了,价钱低一些也是愿意。陈利连带着那些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也一并收了,不过却不用他们煮盐了,而是留下少部分人继续在这盐场干活,其余的则是用船给载走了。至于去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和扬州地界过年的时候出的这光景不一样,京师中此时则是死气沉沉的。紫禁城里,崇祯皇帝在大年初一一大早上便坐在了金銮殿的宝座上,等着下边的臣子们过来上朝,然后给他拜年。哪里想到等了老半天也不见个人影。最后不得已让管事太监去鸣钟,鸣了好几次,才有官员陆陆续续的来上早朝。

崇祯皇帝坐在宝座上,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真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怎么大过年的就不来上早朝了,还得我敲钟请你们。这是为人臣子的道理吗。

那些大臣们也是知道理亏,连首辅陈演都没有上朝,其他的就更别提了。当崇祯皇帝气的问起这些大臣们的时候,这些大臣们竟说以为今天不上朝了,这才没有来。

崇祯皇帝对这些官员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了,若是以这事为缘由来大开杀戒,便有些不值得。都杀了,就没有人替他办事了,可是不杀的话,这样集体性质的抗命不尊,没有规矩,自己又下不来台。最后崇祯皇帝还是忍下了这口气,不过又说了他才说过不久的那句话,朕非亡国之君,处处却是亡国之象。说完就甩着袖子出了大殿,只留下一干大臣站在大殿里面面相觑。

于是这事也很快就在整个京师里传了开来,皇宫里向来是这样,处处都如同一个筛子一样,哪怕崇祯皇帝跟宫女们说个笑话,不出一个时辰京师的茶楼里就会有人说起这事。像朝臣集体不上朝的事情,自然是快速的流传开来。一些嘴大的竟然在私底下说这就是亡国之象了。

百姓们和皇帝本人看的都是明白,那些读书人们自然也是看的明白,不过他们却是不说。谁都不是傻子,在这些士子们看来,谁来当皇帝都一样,只要还认得他们这些士大夫们就行。

不过这种所谓的不祥之兆还真有被验证的可能了。刚出了正月,山西那边就报来了最新的消息,那闯贼李自成竟然已经开始分兵两路,向京师进发了。而且此时山西各处的人马,大都已经投降了那所谓的大顺人马了。

看到这样的文报,崇祯皇帝自然是着急万分,最后恨不得自己御驾亲征。不过最后还是有大官老爷们出来替皇帝挡驾的。一个叫李建泰的官员自己上书要求代帝出征,崇祯皇帝自然是借坡下驴,应了他这事。

这事自然又是在茶馆里被议论了一番。有些人不知道底细,自然是拿什么公忠国体,替皇上分忧来形容这李建泰。可是有人他是知道这其中的内幕的。直接把那李建泰家在山西的事情给抖了了出来。说这李建泰所谓的代替皇上出征,那是因为他害怕闯贼把他家的产业给分了的缘故。

“李建泰是不是为了他自家,这还要看看再说,可是其他那些当臣子的呢,怎么就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替朕出征。这些个读书人们,读的圣贤书都到了哪里去了。国朝养士,今朝要用的时候,却是一个个都当了缩头乌龟。好主意没有,别人出了主意就会在一边上挑毛病。还风传什么皇宫里刮恶风,把楼牌都吹掉地了。真真是没事也要找一点事来说,生怕这天下不够乱。若不是朕看着这天下日渐疲敝,不好大兴土木,又怎么会认那楼牌老化不管,那楼牌又怎么会掉下来。骆养性,你可打探清楚,都是什么人在外边造谣生事。”

“陛下,这个小的却是没有打探清楚,再说,这些都是市井闲汉吃饱了撑的,没事杜撰出来的,陛下当不得真。”

“哼,无风不起浪,这定是有那奸邪小人,想坏了我大明的天下,才会在民间这样的大肆造谣的。你让你下边的人给我盯紧了,若是发现,直接收押到东厂的大牢里,我看谁还再敢乱嚼舌头。”

“是,陛下。”

不过仿佛真是印证了那谣言一样,随着前方战报的不断传来,那李自成分的两路进京人马都是一路高奏凯歌,势如破竹一般向京师方向奔过来。

这消息自然也是传到了陈政的耳朵里了,此时陈政却是在山东胶州新建的青岛市里和郑家老三郑芝豹谈论着台湾岛的事情。

“三哥,客气的话我就不说了,既然大哥这样的上路,把我家这产业和工厂都要了回来,我也不能不讲究一下。我这人向来是恩怨分明的,有仇要报,有恩自然也是要报的。再说咱们两家不还是亲戚吗,大哥这样做,才像个亲戚的样子,若是像先前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