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彀中记-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回师的主力里应外合,就把这股子朝廷的兵马给吃掉了。可是他哪里想到,就算张献忠回来,对于胡长风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

用胡长风的话来说,那就是大炮一响,你们全都的给我趴下,管你几万人马,那都是炮灰。

第三百三十二章 投降

李定国从逃回来的溃兵中得知这朝廷的兵马火炮比较厉害,而且一些溃兵还说这支朝廷的兵马不单是这火炮厉害,而且那火铳也是打的格外快。

若是一般的军将,听到这样的消息,多半是要归结于那些逃兵为自己找借口了。但是李定国却是不同,能从张献忠的诸多干儿子中脱颖而出,说明他本身还是有些本事的。

对于火器的使用,这个时代的明军,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从欧洲的白人那里学来了先进的火炮技术,然后经过工匠们的琢磨,最后变成自己的技术。华夏匠人几千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可都因为社会地位的底下,而被掩埋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这些匠人仿造出了西洋大炮,很快便被应用到明军中了。崇祯初年山东登州府的那支军队,就是这个时代明军火器部队的一个代表。

奈何技术在先进,可是使用他的人却是总出问题。最后随着山东兵变,山东的这支明军火器部队也跟着三顺王投了鞑子。当然所谓的三顺王是他们投了鞑子后,满清鞑子封的。

而其他明军部队,对于火器的使用,也不见得比山东登州那边的兵马差。三眼铳、虎尊炮、短铳等都是在军中能看到的。张献忠攻伐各地,也是招揽了不少这方面的工匠。正因为这样,这李定国对火器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见地的。

听到逃回来的溃兵这样的说,李定国自燃是要好好想一想了。不过他虽然重视了这支军队,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对方的火器竟然厉害到那样一个程度。

九月二十五日这天,他站在城头上等着对方攻城。想象中对方蚁附攻城的场面却是没见到,反倒是看到对方的人马离着城门老远,仿佛是在等着什么。

李定国自忖自己这边好歹有三万多的人马,而对方才一万人,且自己是守城,对方是攻城,即便对方有炮,那也要费上一些劲的。

可是他刚想到这,就听到对面轰隆隆的响了起来。他正纳闷的功夫,就看到隔着他有三十米的城墙上轰的一声巨响,守卫在那里的军兵立刻都被炸趴下了。

开花弹,这是番人才会有的开花弹。难道朝廷从番人那里弄到了这开花弹的方子?李定国并和张献忠的其他干儿子不同,对于这火器还是很重视的,也从一些书籍中知道了番人有所谓的开花弹的事情。其实,这个时代,也就是荷兰人才刚刚研制出开花弹,但大明的军将和那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马上就知道了。可见此时大明的朝廷中还是有许多头脑清晰,能够接受新鲜思想的人的。

与此相对比,倒是满清后来占据了华夏的江山,把人们的头脑给禁锢住了。对于这种新的技术,新的事物,丝毫的不愿接受。最可笑的是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竟然丝毫不把英国使节马尔噶尼给他的狮子号战列舰的模型当回事。最后到了末期,太平军的将士把吴三桂造反时候的大炮挖出来还一样能用来打绿营兵。可见满清对华夏思想的禁锢有多严重。

当然,这一切对于已经有些发懵的李定国来说是丝毫不知的。他现下是真的了解了那些溃兵所说的对方火炮厉害的程度了。

正发懵的时候,就听到城下有人在喊话了。声音特别的大,李定国明明看到那人离着他们很远,但是这声音却是听得很清楚。他只能理解为对方嗓门大了,他当然不知道对方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喇叭,那喇叭用的电池就放在一个小推车上。

“城里的人听清楚了,刚才仅仅是试射。想必尔等已经知道了天军的手段。现在我家大帅奉劝你们开成投降,这样也会让城内的百姓少受波及。若是尔等顽固不化,那我家大帅将不会吝惜手里的炮弹,直到把你们打服为止。”

听到这样的声音,城里的兵卒们都是把目光投向了李定国。有一些人没有见识过保安军的炮火,所以不把对方的威胁当回事,但是有一些人可是被炸过,被打过的,他们绝对不想再回味那种恐怖的滋味。看向李定国的目光中自然是多了许多渴望。

李定国这个时候已经认识到了对方的厉害,但是想让他就这样投降,却不是他能接受的。他的认识虽然照比其他人更前进一些,但是还是不能脱离固有思维的限制的。

于是他匆匆下城,开始组织城破后的巷战。他知道对方这炮火,怕是一道城墙是拦不住了,但是一旦当对方进入到城里,和自己这边的人混在一起,那对方的大炮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到时候谁胜谁负,那可就不知道了。所谓名将,并不是光有头脑,一样要有胆量和魄力。在李定国看来,此时他们和对方之间应该是五五开的胜率,大家各占一半,就看到时候谁能咬牙坚持住,谁能挺到最后了。

可是他这想法马上就被血淋淋的事实给砸的粉碎。他下城后刚组织了一会儿,对方就把炮弹砸到了城里。保安军的炮兵把射击诸元设定的很准,炮弹就打在城墙里外这些地方,这样也尽量减少了平民的损伤。

这下子城上值守的兵卒彻底崩溃了,紧接着在城门被炸开后,兵卒们在对方还没有冲上来的时候,就都撒丫子往城里跑了。

李定国虽然抽刀杀了几个,但是实在是不管用。他的威胁要远远小于对面保安军释放的炮弹。毕竟,他只能杀一个人,但是那些炮弹,却是一瞬间能把一圈的人都给撂倒。

再然后对方就开始冲城。也没有看到什么云梯,就是直接从被炸开了的那处城门处进来了。虽然没有排什么队形,但是士兵之间还是能看出来相互配合的。而且人家根本就不给守城这边的人一点机会。城上刚想往下边扔滚木沸水什么的,还没站直了身子呢,就被人家一枪撂倒了,那滚木和沸水沸水什么的反倒是倒到了自己身上,旁边围着的人也是跟着受伤。而且面对保安军的西城墙上没有几处没有被炸的,也就没有几个军卒能起来抵的了。

等保安军进了城,那些试图在城门口阻击抑或是在瓮城里阻击的也是被人家一顿排枪打的不敢在往前冲了。而且对方好像还能扔出一种类似震天雷一般的东西,扔到人群里,一响那就是要炸倒一圈人的。

李定国听到这样的报告,心里边立刻凉透了。他知道,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了。所谓兵败如山倒,这个时候,他要还是能把这军心给拽回来,那他就是神仙了。

等到他想组织人手从其他几个城门突围出去的时候,大局已经被定下来了。保安军都没有用更多的人,一个城门口就放了一个营,再加上从西门突进去的也上了城墙绕城包围。李定国和他剩余的两万人马彻底的成了瓮中之鳖。

看到大势已去,李定国只好让人过去投降。他知道,再反抗也是徒劳。想要在这城里进行所谓的巷战,怕是不行的了。人家就算跟你打,你也打不过人家。李定国这一点看的可是清楚,他亲眼看见他的一个比较武勇的手下领着人往上冲的时候所遇到的打击。离着还有五六十米呢,对方就把火铳打了过来,自己这边有的弓箭手还想跟人家对攻,哪里想到还没等拉弓,就被人家打倒在地了。

当李定国准备被人家绑了去砍头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好像在对方眼里,他这样一个大将,和那些小兵没什么区别。这对李定国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他大声的跟那些受降的军兵吵吵着,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重视,可是对方过来一个老兵,直接用那火铳的后柄把他打晕了。直到后来,他参加了保安军后,才知道打他的人就是他的班长,不过这都是后话。

胡长风攻下了成都,自然是要做一番安民的举动的,又把朝廷原来的官员找了出来,若是死了,就把那些地方上的乡绅找来,或是把城里的缙绅找出来,让他们帮着管理地方。当然,这些人都是暂时的,京师那边李岩自然要派人过来。而且这派过来的人,是要亲近李岩这边的。

远在汉中的张献忠绝对想不到李定国竟然连这点时间都坚持不住,而且还被人家连窝端了,连跑都没有跑出来。他此刻正为着如何能把李自成那些部下收拢过来而费脑筋呢。

本来李自成这边群龙无首,正乱着呢。这张献忠慢慢悠悠的过来后,李自成剩余的人马中就有想靠到张献忠那边的。可是陈峰手下的那些人又怎么会让他们得逞。于是整个大顺军一下子四分五裂开来。各个小团体纷纷出头,互相之间都是不服气,都认为自己能够继承闯王的衣钵。没有办法,谁叫大顺军的高层都死得一个不剩了呢。仅剩下的几个小帅,此时却是显得弥足珍贵了。

张献忠此时也是派人暗中联络大顺军这边的小帅,好处都是许了许多,有的甚至都吹到天上了,就为了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其实张献忠要是领着大军直接过去,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样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样一股子兵马,此刻没有外忧,内部正想着争权夺利呢。你要是突然把外力加上,说不准他们就能立刻抱成一团。那样的话,就不好玩了。即便最后能收服他们,也是要耗费许多人马的。

为了达到最大利益,张献忠耐下心来,慢慢的和这些小帅们磨了起来。到九月末的时候,他已经基本上要把一部分争取过来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后院出事的消息。

也就在这个时候,黄河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股子人马,乘着大船,直接就兵临长安城下。这两件事情倒是赶得巧,不过却是让张献忠一下子陷入了选择当中,是回四川救援呢,还是在这里马上把李自成的兵马并过来,和这未知的人马打上一仗呢,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所图(一)

十月初一鬼节这天,松江府城外的坟地里,只见许多人围在其中一处坟地,外边的人却是看不到里边具体的情况。

穷人和贵人,不但是在活着的人身上有体现,在这死人身上也是有体现的。这松江府城外的坟地便也是如此。有钱人家的坟地都是靠着左边的,而没有钱的则都是归拢在右边,里边还有许多无主的坟,都是那样孤零零的摆在那里。若是哪一天发了洪水,这些坟被水冲了,那就撤撤底底的没有人管了。现下这般局面,家族里边的人好懒在给自家人上坟的时候还会在那孤坟上押上一块坟头纸。

刚才那围了一圈人的所在自然是在左边的坟地里了。能这么多人出来,显然是某个大家族且比较富贵的出来给自家先人烧纸的了。不过在这松江县内,能有这样阵势的,也就是那么几家了。前朝的徐阁老家,还有那董家等等。

不过这些人却都和这两大家没什么关系,用松江府城里的人说话,这是新的海龙王陈家的人。

所谓海龙王,那是因为陈家的船多,在海上也是吃的开。松江府的大豪们有几个没有派人出过海的,在海上自然是要知道谁是老大的。若是不知道,那就等着赔本吧。连船带人,那就都得交给人家。这还算是好的,有的不懂规矩,反过来还要耍一耍自家本事的,则是连着自家在陆上的人都跟了遭殃。半夜被人家攻破家门,全家都杀了或是劫掠走了的,这些年也不是没有。

这陈家据那些常年在海上跑的船家说先前也只是几条船,后来就是越来越多。而且那船的样式也渐渐的由大明的传统福船样式变成了西洋大船样式。有知道底细的回来说这陈家闹了半天和海上的郑家是亲戚。这个条件一摆出来,那就难怪了。

后来陈家在松江府的老宅以及上海县那边的庄园被朝廷抄了之后,大家都以为陈家这下子算是完了呢。心道再有钱也是斗不过朝廷的。可是哪里想到才一年多一点的功夫,朝廷就又恢复了陈家的名誉和家产。而知道底细的人这次又是吃了一惊,因为那曾经打着朝廷旗号抄了陈家的周阁老竟然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给灭了全家。周阁老这些年搜集了那么多的值钱家当自然也是被人家给吞了。末了还有人看到那周阁老的头竟然摆到了那陈家已故去的老爷坟头上。

江南地界的大豪们,对于这样的事情都是要提前知道的,然后提前做好应对。他们这些大家族,看着光鲜,但是主事的人头脑却是要活泛,要知道应变。不然,这家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别人跟吞了。

知道了这陈家如此厉害后,原来跟陈家做生意的自然是要靠的更近,而那些当初看陈家失了势的,半道远离陈家的,那次事情之后,也是连忙的派人过来接洽。好话那肯定是说了一大堆,但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要把订单在送过来,银子再送过来。

等到有人得到消息说陈家在两淮地界把大盐枭方家给平了之后,众人就更是惧怕了。方家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和朝廷的两淮盐运使那都是平起平坐的。江南各处的私盐生意大多都是要看这方家眼色的。现下被这陈家说灭了就灭了,那这陈家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不知道底细的,就只有回去慢慢的想了。

现下在这松江府,便是徐家和董家都要小心应对这陈家。徐家能在这松江府称上一霸,出来原来的徐阁老的门生故吏在这江南地界多外,在江湖上,也是有一批人给这徐家卖命的。但那些江湖上的人都是知道深浅的,什么样的团体有什么样的实力,他们都是要打听清楚的。当陈家在两淮地界把方家给灭了后,这些人就知道自己这点能耐是对付不了陈家那些人的。徐家的人自然是要告诫下边的人,莫要惹了陈家的。但是多年来在这江南地界的老大地位,也使得他们不屑去弯下腰和陈家交好。大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松江府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徐家的,陈家也就是在黄浦江东边靠近海边那里有一些盐碱地。在这上边,是比不过徐家的。银钱从哪里出来,江南地界的缙绅们自然是都知道的,那是要从地里出来的。倒买倒卖,那要赶上运气好才行。

总之诸如徐家的松江豪门,虽然接纳了陈家,但是并没有和陈家走的太近。但是这个态度在南京小朝廷被打垮后,骤然的便转了过来。

南京城里的勋贵们,再怎么不行,再怎么差劲,要是联合起来对付松江府的徐家,也是有些把握的。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大家这么多年,许多事情都交情的,自然是不会互相针对。

但就是这样一股子势力,却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自称是北方京师朝廷里的人宣布为大逆不道。说是太子殿下已经回京,尔等却要立新帝,这是彻彻底底的造反。然后就是发最后的通缉,把扶持福王登基的一干文武大臣都打上了黑名单,说是这些人大逆不道,赶快自己过来授首,不然就诛灭九族。

这样的话南京城里的勋贵们自然是不会信的,大家又不是吓大的。不过那些和阮大钺一干人等不对付的勋贵们自然乐得有人来给这拥立福王登基的阮某人上眼药,他们自然是不管的,而且还派人在下边跟着点火。说是太子殿下既然还在,那就应该尊太子殿下为正统,这福王和其他一干拥立之人倒是应该自己写上一些谢罪表什么的,兴许朝廷能原谅大家伙。

拥立福王的人又岂会这么容易就把到手的权柄又重新放出去。当然是对那传信的不管不顾了,阮大钺甚至还想直接把那传信的给宰了,奈何人家跑的也是快,只是把信交给了他们。

众人都是觉着好笑,再怎么说,南京左近还有左良玉左大帅的数万兵马,。这传信的大概就是混了头了。

可是这想法才刚刚有,巨变就发生了。先是西洋样式的大船从大江之上逆流而来,再是那船上下来的兵士直接就把南京城里的军兵打个稀巴烂。那大船上还有火炮,隔着老远就能轰到南京城中。而且从对方轰击的效果看,对方这炮打的也是相当准,并没有伤到百姓,全都打到固定地点了。固定地点自然是那些拥立福王的人家了。

紧接着对方的军兵就打进南京城里来,南京城里最有名气的武将那就数魏国公一家人了。可是魏国公偏偏不支持这福王登基,所以人家也没派兵出来阻挡,这样的情况下,对方的这些军兵直接冲进皇宫,把刚刚登上皇位的福王给抓走了,连带着那些拥立福王的官员都是给抄了家。打的旗号自然是朝廷正统的旗号,所以做这些事的时候,那些反对拥立福王的自然也是不出手了。

最后人家还把魏国公府上的人找来了,说造反的已经被清理了,大明这南京城还是要有人守着的。魏国公时代据守南京,以后这段时日,还有由魏国公府来守卫这南京城,南京六部和皇宫还是照旧。只不过暂时不往上补人了,一切要等到朝廷那边做好了安排再说。而那些拥立福王的官员可就到了霉,都是被杀的杀,灭的灭的。家里除了房产就地发卖之外,其他的不管是金银细软还是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